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

知识梳理知识归类知识点统一长度单位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做到准确估测。

2.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知道物体有多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2.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刻度0,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是几,物体就长几厘米。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1.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用字母“m”来表示,1米记作1m。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 m=100 cm。

认识线段画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线段的测量方法:先把直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点,看右端点所对应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就是几厘米。

也可以先以其他刻度为起点,再找到终点对应的刻度,起点和终点对应的两个刻度的差,就是线段的长度。

3.画线段的步骤:①先画一个端点。

②再把直尺的刻度0与这个点对齐。

③从刻度0开始沿着直尺画,是几厘米的线段,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

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①头脑中要有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

②用自己身上的“尺子”估一估。

③根据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体会到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4.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测。

复习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复习方法1.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需要有“本”可依。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第十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练习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口算。

60-20=38+7=27-8=45+7=6+28=38-20=97-70=54+10=(2)大屏幕出示练习七第1题,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在订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讲口算思维过程。

二、复习笔算(1)独立完成练习七第7题和第8题。

并说出笔算加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反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

要求竖式书写规范,能简便的要简便。

三、反复练习(1)以口答的形式完成练习七第3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醒他们笔算。

(2)完成练习七第4题。

指名学生说结果和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并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复习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只。

”“小鸡比母鸡多47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①公鸡有多少只?②小鸡有多少只?③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④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⑤小鸡比母鸡、公鸡的总和多多少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

五、总结提升六、学生谈本课的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填空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开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钟,纸片教学方法:探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

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谁设计的最合理?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稳固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答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题(全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复题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老师的话:认真审题,相信你能考90分以上。

一.我会填。

1.1米=(100)厘米,7厘米+8厘米=(15)厘米。

300厘米=(3)米,64厘米-7厘米=(57)厘米。

1米-20厘米=(80)厘米,43米-40米=(3)米。

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1)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和(分米)。

3.在(厘米)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2(米)新华字典厚3(厘米)操场跑道长300(米)黄瓜长22(厘米)红领巾最长边是50(厘米)床长2(米)你的身高1(米)30(厘米)4.图中共有(6)条线段。

5.铅笔长(15)厘米二.我会选。

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里。

1.要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1)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①1②③102.生活中(1)的高度最接近于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②电视机的高度③台灯的高度3.1米减去1厘米,等于(2)。

①米②99厘米③99米4.量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般用(2)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5.你的数学课本长(2)。

①1米②18厘米③21厘米6.下面(1、2、3、4)是线段。

①②③④7.XXX身高85厘米,XXX身高比XXX矮5厘米,XXX 身高是(2)。

①90厘米②80厘米③85厘米三.小法官。

(对的打√,错的打×)1.一枝粉笔长90厘米。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一间教室长9厘米。

(×)4.一根旗杆高10厘米。

(×)5.量黑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6.5厘米比2米长。

(×)7.谁量的对?对的画√。

长5厘米。

长4厘米。

四.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2米10厘米2米5米500厘米98厘米1米15米+8米23厘米42厘米24厘米五.量出下面图形各边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50(棵)
(2)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 松树有多少棵?
我先画图表示题目的 意思,再列出算式。 33-17=16(棵)
小刺猬
2. 琪琪家离学校有100米,有一次, 他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30米后又返回 家拿一本书,然后再去学校,他一共走 了多少米?
100米
30米
30米
100米
30+30+100= 160(米)
答:他一共走了160米。
下面的图形有几条线段??
4
5
6
1
2
3
百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岛
一、笔算加法
这你竖计两能式算道看计时题图算,有列是,什竖从要么式哪注不计位意 同算什加吗么起? ??的?
36 +2 2
58
相同数位要对齐。
36 +2 6
62
第一题不需要进位,第 二题需要进位,个位相 加满十,向从十个位位进加1。起。
百以内的加法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十个
36 + 41 8
84
百以内的减法
50-24=2?6
十个
50 -2 4 12、、相从同个数位位减要起对;2齐;6
1米30厘米=130厘米 130+45=175(厘米)
答:爸爸身高175厘米。
老虎一步比小狗长多少厘米?
我的一步
我的一步有
是40厘米
95厘米
95 – 40 = 55(厘米) 答:老虎一步比小狗长55厘米。
3. 一根铁丝长40米,用去了8米,还 剩多少米?
40 - 8 = 32(米) 答:还剩32米。
读题你你是知怎用道样竖了解式什答计么的算??。
公交车上原来有乘客28人,到站后下来9人, 又上去15人。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
28-9+15=34(人)
我是这样做的:
28 19 - 9 +1 5
19 34
我是这样做的:
28 -9
19 +1 5
34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6+29+16= 81
36 65 +2 9 +1 6
厘米、米பைடு நூலகம்
在生活中,量比 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厘米做单位;量比较 长的物体,常用米做 单位。 1 米 = 100厘米
认识线段
返回
2•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填在( )里”。
( 4 )( 3 ) ( 4 ) ( 5 )
聪明小法官。
1、10厘米和1米一样长。 2、一枝铅笔长2厘米。 3、一张课桌长约1米。 4、14厘米-8厘米=6厘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知 识 岛
数学广角
观察物体
表内乘法
角的初步认识 百以内的加减法(二)
认识时分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知识岛
本单元知识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会
用字母表示 2.掌握厘米和米的关系,会换算 3.会进行简单计算 4.认识线段:会量会画
长度单位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二、笔算减法
竖这式两计道算题有,什要么注 意不用什同竖么? 式?计算。
76-42=34
76 -4 2
34
76-49=27
76 -4 9
27
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第一题不需要退位,第 二题需要退算位对,了个,位别不忘够了减横, 从十位退1式。写答案呦!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00厘米=( 2 )米
820厘米=( 8 )米( 20 )厘米 800+20
800厘米=8米
4米6厘米=(406)厘米 4米=400厘米
400+6=406
75厘米+7厘米=( 82厘米 ) 38米- 9米=( 29米 )
25厘米-10厘米=( 15厘米 ) 32厘米+20厘米=( 52厘米 )
画一画: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米2厘米 30米 2米3厘米 230厘米 3米20厘米
3米+2厘米
2米+3厘米 2米+30厘米 3米+20厘米
( 30米 )> (3米20厘米)> ( 3米2厘米)>( 230厘米 )> (2米3厘米)
五、解决问题
1. 爸爸身高多少厘米?
我比你高45 厘米
我身高1米 30厘米
•请画出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 请画出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5+3=8(厘米)
四、排好队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米 600厘米
60厘米
60米
300厘米
6000厘米
6厘米
( 6厘米)< (60厘米 )< (300厘米)< (6米 )< (60米 )
65 81
说说做题时要注意 什用么竖。式计算。
96-28-36= 32
96 68 -2 8 -3 6
68 32
100-(38+29)= 33
38 100 +2 9 - 6 7
67
33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 小括号里的运算。
四、解决问题
这读两你题道是你题怎知有样道什解了么不 同解什? 答答么正的?确?吗?
六、想一想
1. 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 5 ) 厘米,数(10 )次数10厘米;
10厘米10厘米地数,数5次是(50 ) 厘米,数( 10)次数100厘米;
20米
小鹿
小狗
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 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
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 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4.体育课跑步跑了78厘米。( 错 )
5. 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尺子要短。 (错 )
1、一辆行车每分钟行100( )
选择。 A:厘米
B:米
3、数学练习本长约28( )
A:厘米
B:米
一、填空 1.填上“厘米”或“米”。 一间教室高约4( 米 ) 小强身高大约130(厘米 ) 一张课桌高60( 厘米) 教室门高2( 米 )
一块黑板的长大约是3( 米 ) 一列火车长350(米 ) 一把尺子长20(厘米 ) 作业本的宽为12(厘米 )
2.在 里填上“>”“<”或“=”
4米 < 5米 28厘米 < 82厘米 100厘米 = 1米 6米 > 90厘米
8厘米 < 8米
800厘米
2米 > 40厘米
200厘米
3米=( 300)厘米
() () () ()
填空。
100厘米=( )米; 45米+5米=( )米; 83厘米-46厘米=( )厘米; 26厘米+74厘米= ( )厘米=(
)米。
二、判断
1.量物体的长度时,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 的0刻度对齐。( 对 )
2.我家的床长约200厘米。( 对 )
3. 1米和10厘米是一样长的。( 错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