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著作阅读之《庄子》
《庄子》常识

《庄子》常识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所著。
它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一书主要包括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篇目。
其中,《逍遥游》是庄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它以“逍遥自在,游于无穷”为主题,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由、无为、自然的理解。
而《齐物论》则通过“大庄周”和“小庄周”的对话,阐述了相对主义的思想,强调不同个体的相对性和平等性。
《养生主》则着重探讨了养生之道,提出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音希希,小音喑喑”等观点,旨在指导人们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庄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学意蕴,其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对后世影响深远。
《庄子》提倡“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放下功利心,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境
界的自由。
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精神食粮。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道家思想,那么《庄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读物。
无论是哲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庄子》,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感受中国古代哲学的魅力。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庄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人们探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指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反复咀嚼。
古代典籍导读庄子

古代典籍导读庄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典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古代智慧和思想。
其中,庄子被誉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经典著作《庄子》被视为道家哲学的重要文献。
本文将对《庄子》进行导读,带领读者了解庄子思想的核心和其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一、《庄子》概述《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道家哲学经典,共分为三十三篇。
全书通过生动的寓言和富有哲理的对话,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存在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生苦乐之源和生命的意义所在。
二、庄子思想的核心观点1. 道与自然:庄子认为“道”是宇宙运行和人生境界的根本规律,是自然的真理和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尽享生活。
2. 自由自在:庄子强调人的本性本善,主张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舒展。
他引导人们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精神修养和人生的更高境界。
3. 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即不强求、不执着的处世态度。
他认为过度控制和干预会破坏自然秩序,提出顺势而为,让事物按其自然规律发展。
三、庄子思想对现代世界的启示1. 生态文明:庄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当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2. 人文关怀:庄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和自由自在的思想,提醒人们重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成长,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和幸福感。
3. 心灵解放: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人们纷繁复杂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舍弃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四、展望与总结庄子的思想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不仅在古代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世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导读《庄子》,我们了解了庄子思想的核心观点,以及对现代世界的启示。
希望通过对庄子的研究和学习,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领悟,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古代典籍《庄子》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哲学思辨,成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
通过深入理解《庄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启迪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生活的方向。
《庄子》选讲概要

【16】金:计算货币的单位。
战国和秦代以一镒为一金,一金为二十 两。汉代以一斤为一金。
【17】鬻:卖。
卖官鬻爵
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孟子·万章上》) 1
【18】难:祸患。这里指“战乱”。
灾:自然界的灾害,如火灾、水灾、旱 灾、天灾等;
难:人为的祸患,如国难、家难等。
【19】将:动词。率领(军队)。 【20】虑:考虑。(《说文通训定声》)
这体现了词汇发展的什么规律?
【5】树:动词。种植。 成:成熟。
1
【6】实:果实。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
矣夫!”
(《论语·子罕》)
今人时永乐提出异议: “实”有“容纳、盛装”义。
取水实于大盎中。(《论衡·论死》)
1
【7】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正字通·石部》:“石,量名。《汉志》: ‘十斗曰石’。”
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濠梁:濠水的桥上。 儵鱼:即白鲦。
从容:悠闲自得。 全:完全,确定是。 1
《庄子》中的寓言(四)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 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材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 与
1
《庄子》简介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庄子》52篇, 今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
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判断, 内篇7当为庄周所作,外篇15和杂篇11 应为其弟子及后学所作。
内篇中比较出名的篇目有:《逍 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 师》等。
庄子及《庄子》资料

1 庄子其人 2 《庄子》其书 3 庄子的思想
•庄子,名周,字子休(但史记中司马迁
并未提起庄子的字),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蒙城)人。他与梁惠王、齐宣王、 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道家学说的主 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 文学家,辩论家。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 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 惠子结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 几乎一生退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 威王之聘。
性格
壹 从容洒脱 贰 理性 叁 孤傲清高 肆 幽默
(1)从容洒脱
• 庄子年轻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宋及周诸国没有不 知道庄周是道文化之大家的。太清宫行事的老子 崇徒商议决定留庄周在此讲学布道。应当说,能 在太清宫讲学,这殊荣非等闲之辈所能得,老子 门徒当然也以为庄周会高兴或感激。可是令太清 宫行事门徒惊异的是庄周不仅推辞了此职,甚至 连一点的谢意也没有。他说,庄周就是庄周。我 为何要固定在这讲学布道呢?我的理想不是固定 在某处做什么事,而是要到南方走走看看,我要 了解和感受楚越我所未知的风土人情。
那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探究!
思想
•庄子思想的实质: 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
•庄子哲学的核心: 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2、 3、 4、
二、以道观物的认识论
1、 2、
一、“物物者非物”的天道观
1、 “道”的自本自根性:自本 自根的道才能先于物而存在并成 为万物的根本。即庄子对于物质 世界的客观存在抱绝对怀疑的态 言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
经典著作之一。书分内、外、杂篇, 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 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 然 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目 前所传三十三篇,为郭象整理,篇目 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一般认为,内 篇是庄子所做。所以内篇大体可代表 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杂篇发展 则纵横百余年,参杂了黄老、庄子后 学而形成复杂的体系。
读庄子心得感想(精选10篇)

读庄子心得感想(精选10篇)读庄子心得感想篇1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
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读庄子心得感想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庄子》的书。
《庄子》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庄子》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庄子》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庄子是我们的文学大家,崇尚无为而治,想必对他很好奇吧,下面是由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庄子》600字读后感【篇1】《庄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典藏,庄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代表着当时社会最高成就,其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更是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是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的一段,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现。
庄子是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任何事物从表面上看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庄子万法归一的思想。
从《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目中,你都能发现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这也就是道家所认为的“道”,他们认为“道”是存在的,但是却是虚无的。
在政治上,无为而治从来都是庄子的主张,对当局统治阶级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强力的抨击,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等精髓见解。
在生存处世方面,庄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对于物欲名利的追求。
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也是现代社会的人们争相学习的一种精神境界。
超脱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这种思想理论无疑具有极强创造性和超前性。
庄子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位浪漫主义散文家。
他的*中具有有强烈的是浪漫主义气息,想象丰富异常,浑然天成,很具有变现力。
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哲学思想,这是也是一种创新写作风格,我想这都与庄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庄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奥秘。
《庄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复揣摩研读。
《庄子》600字读后感【篇2】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庄子》读书心得15篇
在阅读《庄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时,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庄子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都有
独到的见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和
哲理。
首先,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
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这种
思想让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场竞争,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不
要过分强求,顺其自然更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思想强调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他提倡“逍遥游”
的生活态度,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
为了物质利益和名利而忙碌奔波,却忽略了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庄
子的思想提醒我,要学会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最后,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敬重。
他认为自然
是最大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种思想让我意识到,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剥削和破坏自然。
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阅读《庄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庄子的智慧和哲理,受
益匪浅。
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让
我更加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更加深入
地理解和践行庄子的思想,活出一种更加自由、平静、和谐的生活。
品读庄子《逍遥游》

品读《庄子》之逍遥游(1)文/路毅《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经典之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道教经典中称作《南华经》,全书分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篇被认为是庄子亲笔所作,其他篇目为后人加之,但也非常重要,阅读庄子可以让我们感悟到道家独到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为人处世都有很深刻的启迪。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细细品味庄子的逍遥境界。
一、逍遥游《庄子》内篇第一篇是逍遥游,逍遥这个词有些浪漫的感觉,这也是庄子文章的特点,文采风流,有别于孔子文章的质朴。
而且逍遥一词也是庄子最先提出。
所谓逍遥就是悠游自得的状态,逍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与释家很重视人生的解脱,人如果不得解脱,终日惶惶不安,实为不幸,人生则变得无味,甚至痛苦。
而如果参透人生,得到解脱,那么我们的人生视野则变得很开阔,生命也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而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
其实谁又何尝不想如此呢?人生在世谁都不想终日苦恼,为生活奔走劳累。
人们内心都渴望解脱。
但想得到真正的解脱,达到逍遥境界却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要思考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何在。
问题的答案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生也许是欢乐的过程,也许是痛苦的旅行。
而庄子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悟人生的方法。
整篇逍遥游其实都在探讨人生如何升华,庄子用其精妙的比喻给我们阐释出生命物化、被华、自化的过程。
向我们展示出不同的人生境界,让我们看到一个凡人如何修行而达到至人之境。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冥在这里应同溟,意谓大海,而北冥译作北边的大海则不妥帖,北冥原意应是世界的最北端,也就是北极。
鲲有鱼苗之意,但在此专指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庄子告诉我们在北冥之地有条名为鲲的大鱼,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在这时奇妙发生了,这条大鱼突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只大鹏鸟,从海里一跃冲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经典著作阅读之《庄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养生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分)
译文: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4分)
译文: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老耽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①《庄子·养生主》
注:①帝之县解:顺应自然的生和死。
帝,自然;县,生;解,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然则吊焉若此,可乎?(3分)
译文:
②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4分)
译文: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课内联系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1、抟扶摇而上()
2、北冥有鱼()
3、覆杯水于坳堂让()
4、莫之夭阏()
5、我决起而飞()
6、舂粮()
7、未数数然() 8、泠然()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怒而飞()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适千里者,三有聚粮()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5、此小大之辩也()
6、犹有所待者也()
(三)翻译下列各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天之苍苍,其下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四)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小知不及大知。
③奚以知其然也?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②绝云气,负青天。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④不负众望。
C.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举头望明月。
③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④不胜枚举。
D.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③无所适从。
④适得其反。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C.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闹者。
D.夫晋,何罪之有。
7.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
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五)默写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 ____。
覆杯水于拗堂之上,_____ __,置杯焉则胶,___ ______。
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 ___。
2.适莽苍者,___ ___,____ ____;适百里者,_ ______;适千里者,_ ______。
(六)拓展
(拓展)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解释文中加横线字
使累顾曳
最后一句庄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下。
这段文字表现庄子怎样的思想特点?
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参考答案
《庄子》
一、(1)①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②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
(2)认识和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1)①那么这样吊唁,可以吗?②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那么悲哀欢乐就不能侵入身心,古人称这是顺应自然的生来死去。
(2)庄子认为对生死应采取达观的态度。
三、(1)①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②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四、(1)①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②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2)“不可盲目自大”或“人的认识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等。
五、(1)①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②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2)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课内练习答案
(一)1.tuán 2.míng 3.āo 4.è 5.xuè 6.chōng 7.shuó8.ling
(二)1.奋发 2.记怪异的事物 3.到、往 4.拼命追求的样子
5.通“辨”,分辨
6.凭借
(三)1.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
2.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援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
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鹌(原文为左‘安’右‘鸟’)之类一样。
4.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
(四)1.C(①举:全;②举:抬起;③举:考上;④举:举例)2.A3.C4.D5.B 6.B(本句是一般陈述句,其他三句是宾语前置句)7.A(五)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芥为之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宿舂粮;三月聚粮。
(六)、拓展1、派劳累回头摇动
2、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鄙弃富贵权势,追求逍遥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