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下)试卷90分

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下)试卷90分

中华文化与民族凝聚力(下)试卷90分1、典籍的演变体现了历史的演变进程。

正确2、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是既认祖又认神。

正确3、典籍的推崇体现了一个朝代的统治者确立和提倡的正统思想。

正确4、中国人的爱国情,发端于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对祖先的崇敬。

正确5、忧患意识不包含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错误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凝聚。

正确7、实行思想文化统一是君主专制的必然要求。

正确8、忧患意识即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

错误9、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内在精神信念。

正确10、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实现大一统,必须解决“夷夏之防”的矛盾。

正确11、儒学被()改造成彻底的专制政治工具。

董仲舒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孟子》13、()是中国文化中忧患意识的源头之一。

《周易》14、()的《史记》为史学的典范,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之史识。

司马迁15、战国时期()的天人观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即“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16、()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观点,认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为人的好恶而改变。

荀子17、()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几乎为各派思想家所接受。

宋明时期18、()对于“天人合一”也有明确的认识。

道家19、()就是崇尚和合与坚守中道。

贵和执中20、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就在于它所倡导的的()的理念。

和而不同21、()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22、纵观世界文明的兴衰,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就是人类的兴衰。

文明的兴衰23、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曾中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与社会和谐坚持人与人和谐坚持人与自身的和谐24、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做人要有()。

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之明25、宋明时期,()思想发展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

天人合一26、汉代的()是儒家第一个自觉探讨天人关系的思想家。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征和功能探析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征和功能探析

中华民族凝聚⼒的特征和功能探析2019-09-25中图分类号:C91⽂献标识码:A摘要:中华民族凝聚⼒是⼀种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个统⼀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存、发展的内在⼒量,她具有时代性、⾃发性和整体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为规范功能等四个⽅⾯,其中,民族凝聚功能是中华民族凝聚⼒的⾸要功能。

中华民族在前进的过程中,虽历经坎坷⽽奋进不⽌,饱受磨难仍巍然挺⽴,始终是⼀个坚实的整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具有这种强⼤的、特殊的凝聚⼒。

关键词:中华民族凝聚⼒;特征;功能通常认为,凝聚⼒这个概念来⾃物理学,原指物质结构中能使物质内部分⼦与分⼦之间,原⼦与原⼦之间,基本粒⼦与基本粒⼦之间,结合在⼀起的内聚⼒和相互吸引⼒。

[1]后来,这⼀概念被移植于社会科学领域,泛指⼈或物聚集到⼀起的⼒量,如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群体时就⽤群体内聚⼒(group cohesion)这个概念来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内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

群体内聚⼒被应⽤于民族这⼀特殊社会群体时,就形成了民族凝聚⼒这⼀概念。

所谓“民族凝聚⼒”是指⼀个民族对其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它以⼀种观念的形式(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蕴藏在每⼀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本民族的思维⽅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化传统、⼼理状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精神⽂明总和的集中体现。

对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就是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个统⼀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存、发展的内在⼒量,其核⼼不在于宗教信仰,⽽在于共同的伦理道德和共同的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历史五千年,源远流长;炎黄⾎脉绵延五千年,⽣⽣不息。

中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政权分割的局⾯,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因为中华民族有⼀股强⼤的民族凝聚⼒。

即便是狼烟四起、内忧外患的“烽⽕连三⽉,家书抵万⾦”时代,⼈们也总以未来的统⼀为⽬标,社会也向着未来的再统⼀发展。

凝心聚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答案

凝心聚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答案

凝心聚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征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2.51、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著称于世。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中国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方向。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3、时代的变化为中国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使命。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 4、全球化是以时代性为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拓展过程。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0.05、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 6、“中国精神”的建构乃中华民族复兴内在的、自觉的要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7、“中道”源于道家。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8、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9、中国精神秉持变化与流动的生命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10、中国精神只包含阳刚层面。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2.51、在当代中国,(),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5分) 得分:A 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坚持大力发展经济C 坚持文化大繁荣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答案:D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2.5灭。

”(2.5分) 得分:A 《哲学的贫困》B 《共产党宣言》C 《政治经济学批判》D 《剩余价值理论》正确答案:B2.53、“中国精神”是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阅读理解附答案中国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

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巧妙地融合了中外文化。

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其独特性。

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

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

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

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仍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

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长城和龙。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

“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

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

中国发达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国外。

这些都是“科技向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

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上海努力打造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品牌让市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一网通办”改革用科技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大大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上海的“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会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

科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理解“科技向善”,才能创新治理体系,增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从而提高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彰显“治理之善”。

高中论述类阅读: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

高中论述类阅读: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

高中论述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阅读附答案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内容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内容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的内容
1.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的整体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个人都紧密相连。

想想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疫,这不就是整体性的最好体现吗?
2. 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好比是磁石吸引着每一个华夏儿女。

当国家有困难时,大家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凝聚力多么令人感动啊!
3.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本质特征之一,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就如同那千年传承的诗词歌赋,一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不是吗?
4.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就像那广阔的大海容纳万物。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多美好啊!
5. 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呀,仿佛是屹立不倒的山峰。

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咬牙坚持,一步步向前,厉害吧?
6. 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呢,就像是肩负使命的勇士。

每个人都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这责任感多牛啊!
7. 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

大家朝着相同的目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多么振奋人心!
8. 相互扶持的特点也特别突出,好比是彼此依靠的朋友。

在困难时刻,大家互相帮助、携手前行,这情谊多深啊!
9.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勃勃生机更是显而易见,犹如春天里不断生长的万物。

它始终充满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共同的依靠和骄傲,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维护它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阅读附答案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

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

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

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

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

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

极力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削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减弱,相反,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致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就是这个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

中华民族这个范畴下面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群体性凝聚力,当然还有个体性凝聚力。

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含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也包含个体性,不能狭隘地取其一,而群体性和个体性凝聚力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这中间的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种共体性存在。

(节选自《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B.它作为一种合力,存在多向、合一的特征;作为一种力量,它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C.它不可能消逝,但强度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通过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可以使之增强。

D.它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一种具体性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各族人民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过程中积累沉淀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B.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容丰富,包含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在内的横向力,是其构成内容之一。

C.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当代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而其结构没有改变,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D.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在这之下,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再形成较小一些的群体性凝聚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

C.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定现实、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这样,必然具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D.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群体性和个体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此两者具有辩证的联系特性。

参考答案
1.D.偷换概念。

选项中它指中华民族凝聚力,原文指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仲共体性存在。

陈述的是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
2.B.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属于纵向力而不是横向力。

3.B.强加因果。

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原文无此信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