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思想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是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仅如此,建设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精神是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精英分子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高价值标准、道德标准,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绵延不断的“根”。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好和平、维护统一的民族主义精神;团结协作、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追求真理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真诚待人、童叟无欺的诚实守信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和谐精神;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大无畏精神;严义律己、宽以待人的仁爱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探险精神。

(1)不畏强敌、捍卫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

西方人也是如此。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不对自己的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士人——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代表,都把爱国主义奉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和境界。

修身、治国、平天下,是历代精英知识分子的终极奋斗目标。

爱国主义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血管里流淌,奔流不息,代代相传,演绎了一曲又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到不辱使命的唐睢;从持节牧羊十九载决不投降的苏武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高呼“还我河山”的岳飞;从面对强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残败局面,眼望波涛汹涌的零汀洋,仰天长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绝不食美国钗来之食的朱自清到“恨不抗日死、留着今日羞”的吉鸿昌……中国正是这些爱国主义至上的民族精英,才使得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才使得中国古老的文明国度,永远广大而统一。

中国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孕育、发展形成的传统民族精神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友善、热爱和平精神;勤劳勇敢、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精神;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革新精神等,这些精神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养孕育的文化结晶。民族是以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为纽带,有着共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和文化观念的共同体,民族精神就是这个共同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0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等长期的相互交融凝聚而成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为了维护共同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和建设美好家园,无时无刻不在培育和发展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对民族精神的解读

对民族精神的解读

对民族精神的解读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蔡元培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

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

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

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

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

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

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

礼运大同篇、易经的时中观、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开矿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劳、实践笃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张载的西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慧命,也是构成我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

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之「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概念,要想准确表述其深刻的内涵,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是对民族精神概念进行界定的有力支撑,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的方法:第一,在应然层面来对民族精神进行界定。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我的感悟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我的感悟

一、概述我国精神是指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我国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在当代,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精神对于推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1. 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思想都对我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仁爱、孝道、礼仪等观念,道家的自然观和宇宙观,佛家的舍己奉献、慈悲善良等思想,都构成了我国传统精神的核心内容。

2. 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我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灵,是我国人民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它具有通过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凝聚力,并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3.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精神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应当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精神应当与时俱进,保留其传统内涵的吸取现代文明的精华,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我国精神与兴国强国1. 民族振兴的内在动力我国精神是推动我国民族振兴的内在动力,凝聚着全体我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意志。

我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让我国人民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团结一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精神在我国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精神的具体实践,我国精神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发展道路。

我国精神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精神对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我国精神的内涵深厚,具有广泛的时代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传播我国精神,可以增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团结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先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精忠报国的抗金英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浑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等都是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利益,英勇抗击外族侵略,被后人世代传诵和敬仰的民族英雄。

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

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是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比较而言,培育民族精神更根本、更迫切。

民族精神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活力,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培育,在培育中弘扬,这是民族精神保持活力、民族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径。

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民族精神不只是一个如何弘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与时俱进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问题。

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先进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先进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收 稿 日期 :0 1 0 —1 21— 1 9
基 金 项 目 :社 科 规 划项 目“ 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与 中华 民族 精神 现代 化 关 系研 教 河 马 究”2 1 F 0 8 : (0 0 KS 0 ) 河南省教 育厅 人 文社科 项 目“ 时期 高校社 会思 潮 的影响 方式 和 引领路 径研 究”2 1 一 一 5 ) 新 (0 0 GH 1 3
和奋 斗意识 . 成 推动 社会 前进 的强 大精 神 动力 同 形
二 、 强 教 育 引 导 。 中 华 民 族 先 进 精 神 加 用
凝 聚 人 心
( ) 中华 民族 先进 精神 融入 国 民教 育全 过程 一 把 民族凝 聚力 的产 生 和增 强 与 世代 相 传 的精神 教 育 密切 相 关 面对 世 界 范 围各 种 思 想 文化 的相 互 激 荡, 必须 把弘 扬 和培育 中华 民族 先进 精神 作 为文 化建 设极 为重 要 的任 务 . 入 国民 教育 全 过 程 . 其 成 为 纳 使
全 民族成 员经 常性 的 自觉 行为 把 中华 民族先 进精 要
时. 民族先 进精 神 能够 熏 陶和造 就无 数 民族精 英 这 些 先进 的历 史 英才 人物 . 民族 先进 精神 来武 装 民族 用 成员 . 进而凝 聚社会 各 方面 的力 量 , 大 民族 实力 , 壮 领 导 民族 走 向腾 飞 中华 民族先 进精 神 的凝 聚作 用 . 出表现 为 中 国 突
共 产党 的感 召 力和 推动 力 一方 面 . 中国共 产党 自诞 生 之 日起 就 勇敢 担 当起带 领 中 国人 民创 造 幸福 生 活 、
神 的基本 内容 通 过一 定 的方式 方法 . 同国 民教育 的 内
容有 效结 合起 来 . 特别 是 同思想 政 治教育 的 内容 有机 结合 起 来 .使 全 体 人 民始终 保 持 昂扬 向上 的精 神状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增强自身的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实力,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民族精神;整体素质;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树立民族形象,保持全体人民昂扬向上精神状态的需要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

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以“警世救国”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鲁迅,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

从孙中山到陈独秀,从李大钊到毛泽东,从林觉民到秋谨,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然而,在当今社会,“大量人才外流、留学生学成不归、明星移民海外……一些未能出国的人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极力地贬低甚至丑化我们祖国的现象层出不穷。

每当看到这些消息,我作为象征着中华民族未来与希望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总是痛心疾首。

爱国是任何一个国家公民最起码的素质。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这些人的“根”在哪里、究竟还爱不爱养育自己的祖国?他们固然是少数,但毕竟代表的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我想,有些同胞之所以数典忘祖,是因为血脉中缺少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一民族精神就是由中华民族诸多的优秀品质围绕着爱国主义的核心构成的整体性范畴,是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在当今世界,民族精神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也是维护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

它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具有对内动员和聚集民族力量、对外展示和树立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智慧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经典古籍作为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它的核心,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成了中华文化的灵魂。

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

它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因此构成了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掌握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明确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之魂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历史
现实
以爱国主义为
核心,团结统
中华民族精神
一 、 爱 好 和 平 基本内涵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 大精神
核心 爱国
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 国主义与爱社 会主义本质上 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 义的主题
精神动力
未来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拥护祖 国统一
在中 瞬人 间民 绽族 放的 !凝 !聚 !力 !
• 水是生命之源 • 当水神发怒 • 世界不再可爱
• 灾难中 • 我们 • 在一起
•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
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滑坡泥石
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
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
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
四者相辅相 成,共同服 务于爱国主 义这一主题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爱国主义 (核心)
处理国家内部 关系的要求
自强不息
处理与其他 民族间关系 的要求
实践爱国精神的
勤劳勇敢 必要前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 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 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 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 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 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 必要前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 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
怎样增强民族凝聚力?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 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1)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 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 、目标的精神支柱. (2)它能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 (3)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
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 ! 民族精神在危难中迸发! 民族意志在锤炼中坚强! 民族精神在实践中升华!
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
•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内部的一种 强劲有力的、持续不断的向心力, 是在基本目标一致前提下的一种团 结奋斗的力量。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一 个国家和民族奋发有为的巨 大的精神力量。
• 生命之花 • 灿烂 • 隽永
• 死神 • 毁灭不了一颗颗 • 坚强的心
回。中国军人的坚强和奉献 鲜血的双手,将一个
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灾难中 体现出来。
他们是灾区人民全部的 希望,也是这个时代的符号。
又一个生命从死神身 边拉回。中国军人的 坚强和奉献精神,在 一次又一次灾难中体
现出来。
地震下的情
• 慈济附中 校长带领 千名师生, 为川震死 亡的师生 祈福。
世界的盛 宴!!!!!!!!
民族精神的概念:是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 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民族精神的表现: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 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民族精神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 特制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 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 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 精神。”
• 当灾难的军人,最
场的是军人,最先冒着生命 危险展开救援的是军人。面 对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惨状, 许多军人边流泪边救援,他 们用磨出鲜血的双手,将一 个又一个生命从死神身边拉
先冒着生命危险展开 救援的是军人。面对 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惨 状,许多军人边流泪 边救援,他们用磨出
争中英勇殉职的9
名烈士。北京市各
医疗机构的代表及
烈士单位的领导和
部分烈士的家属共
100多人参加了祭
奠活动。这也是
2003年抗击非典
胜利后北京市首次
举行的祭奠。
• 冰雪 是美丽的 •当 • 雪花飘舞成灾难 • 寒冷冻结成绝望
• 我们 • 依然不离不弃
冰雪难冻大爱
• 2008年1月11日以来,54年一遇的大范围持 续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北省交通、电力、农 业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全 省受灾人口2278.3万人,因灾直接死亡13 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为应 对这场自然灾害,帮助受灾的地区和群众, 湖北省民政厅紧急动员社会组织参加抗灾 救灾、捐款捐物
• 因为 • 我们在一起
抗击非典
模会局 范堂常 月 事会委 迹见李 日 报抗长 , 告击春 中 团非在 共 成典北 中 员斗京 央 。争人 政
英民治 雄大
• 7 29
抗击非典

北京首祭抗非典烈 士 4月4日,
北京市卫生系统职
工在“救死扶伤纪
念坛”举行抗击非
典烈士祭奠仪式,
深切悼念在2003
年北京抗击非典斗
中断。灾害发生以后,从央到
地方紧急行动,中央各部委火 速行动, 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启动. 温家宝赶赴舟曲灾区,国 务院临时指挥部成立
• 8月15日5时28分,全国 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 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 石流遇难同胞表示深切 哀悼。这是继2008年5 月汶川地震和今年4月 玉树地震后,国旗第三 度为普通国民而降
• 2009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 赴河北暴雪地区指导 工作。图为温家宝在 石太高速公路河北山 西两省交界处察看雪 情。
冰雪难冻大爱
心守相依 不离不弃
• 可恶的秒针 一分钟竟然呻吟六十次
• 神祗啊,点亮我吧 给一粒星子陪伴5月12日的祈祷
• ——爱心永恒 • 灾情牵动着全世界人们的心
勤劳勇敢 不惧艰难的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立国
兴邦之本。
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
自强不息 进取的精神
团结统一
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 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 祖国面临为难关头,都 迸发强大力量,使任何 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 图都不能得逞。
团结统一 香港回归 民族大团结 澳门回归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传·象辞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个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 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其 中,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国家内 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 求;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 与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要求;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它们 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爱好和平 民族精神
• 热情好客、睦邻友 好、崇尚交流、宽 容友好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 旗帜;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勤劳勇敢 民族精神
•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 • “不畏强御”、“勇者不惧” •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穷贵贱死生动其心”
--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
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 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
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爱好和平 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
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 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
是指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