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第9章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

合集下载

水产选择育种案例范文

水产选择育种案例范文

水产选择育种案例范文英文回答:Breeding in aquacultur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fish and other aquatic species. As a fish farmer, I have been involved in selecting and breeding fish for several years. I would like to share an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breeding case in aquaculture.One of the fish species I work with is the tilapia. Tilapia is a popular freshwater fish that is widely consumed and has a high market deman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ilapia, I decided to implement a selective breeding program.First, I selected a group of tilapia with desirable traits such as fast growth,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ood meat quality. These traits are important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I carefully observedand monitored the selected fish to ensure that they consistently exhibited these desirable traits.Next, I separated the selected fish into different breeding groups based on their traits. For example, I created a breeding group consisting of tilapia with fast growth rate and another group with high disease resistance. By doing so, I aimed to preserve and enhance the desired traits in the offspring.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I closely monitore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ffspring. I selected the best individuals from each group based on their performance and traits. This involved measuring their growth rate, examining their resistance to diseases, and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meat.Over time, the selected individuals were bred together to create new generations with improved traits. This process was repeated for several generations to establish a genetically superior population of tilapia.The success of this breeding program was evident in the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of the tilapia. The selected tilapia grew faster, had highe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produced better meat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This not only satisfied the market demand but also increased the profitability of my aquaculture business.中文回答:水产养殖中的育种在提高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种的品质和产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水产生物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的学科。

通过对水产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遗传性状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产养殖业中,遗传育种是提高品种质量和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优良的遗传资源,进行人工授精、杂交、选育等技术手段,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种。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遗传变异、遗传育种方法和遗传改良技术等。

遗传变异是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基础。

水产生物的遗传变异包括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包括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差异。

遗传变异性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个体表现出的遗传性状的差异。

通过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的研究,可以确定水产生物的遗传背景,为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遗传育种方法是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核心。

常用的遗传育种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通过对个体进行选择和配对,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繁殖后代。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的杂交,结合不同的优良性状,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基因转导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直接改变水产生物的遗传性状。

不同的遗传育种方法可以根据水产生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提高品种质量和养殖效益的目的。

遗传改良技术是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手段。

遗传改良技术包括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

传统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间接改良水产生物的遗传性状。

传统育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进展缓慢,效果有限。

分子育种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直接对水产生物的遗传性状进行改良。

分子育种技术可以精确地筛选和改变目标基因,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效果。

分子育种是目前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提高品种质量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

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

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

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

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

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

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

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动物育种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请根据下面内容进行复习,其中与第九章的转基因技术及第十章的标记技术有关的内容不用看,填空也可以不看。

考试题型包括:1、判断题(10题);2、选择题(10题);3、名词解释(5个);4、问答题(5题);5、论述题(2题);6、计算题(1题)。

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aquatic animals)的遗传结构,育出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 过渡品种:介于原始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中间类型它是由原始品种经过某种程度的人工改良而产生。

3 品系: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或共同祖先)、具有一定特点、能够稳定遗传、拥有一定数量的群体。

4 品种: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具有遗传稳定、优良经济性状及具有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的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5 地方品系:在品种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物群体的不断扩大,分布区域也会逐步扩大,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和方式的区别,品种内会出现差异。

具有这样差异的类群可以称为地方品系。

6 近亲交配系(自交系):由连续的同胞交配及回交形成的系统称为近交系,是为杂种优势利用或实验动物的培育而生产的纯系。

7 单系:由一个系祖与多个个体交配发展而来的群体。

一般是为了利用该系祖某一优良的性状,其后代称为单系,其中每个个体均有此系祖的遗传基因。

8 群系:一个品系的系祖是一个群体。

一般是先建设一个基础群体,群体内个体具有所需要的某一或多个性状,然后群体繁育得到的后代即为群系。

9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这些个体通过交配以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而发生联系,并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10 育成品种:由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由同一祖先经过严格的人工选择培育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群体。

11 自然品种:是指未经任何人工选择或育种活动,经过简单的驯化过程或不经过驯化直接为人类的养殖活动所利用的自然种。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课程名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授课教师:洪一江,彭扣所在单位: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绪论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一)水产动物的范畴水产动物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种类十分广泛,有多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轮虫、甲壳类、鱼类及水生哺乳类等。

(二)水产动物的繁殖特征1、群体大小2、生殖方式(1)水产动物的生殖策略几乎包含了动物界已知的各种形式,根据其生殖细胞的有无及作用氛围以下两种:有性生殖、无性生殖;(2)生殖方式:根据生殖中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水产动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卵胎生、胎生。

3、遗传特点及育种的关系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大群体的各种生长性能具有杂和体的典型特征,一旦群体变小,异质性降低,群体就会表现出来某种程度的遗传衰退和生长速度降低,在生产中这种现象成为衰退或退化。

在水产动物的育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质性的特点,采用适合这种群体的育种方法才能提高育种效率。

(三)水产动物育种的对象养殖对象种类繁多,是水产动物育种区别于畜、禽育种的显著特点。

育种对象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应该考虑土著种类而且时常上对新品种需求比较迫切的重要水产动物作为主要育种对象。

其次,有些种类虽非土著种类,但因如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在生产和消费上都有较大的比重,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国内时常需求,培育出适合时常需求的新品种。

合适的与措施对于所有水产动物都是必需的,但不同育种对象的育种任务往往也有过不同:(1)池塘和网箱养殖对象育种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2)海洋牧场几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养殖对象育种的首要任务是使水产动物适应于海水养殖的特殊条件,特别是在限制活动的条件下,要求适应于高密度和有效地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几人工配合饲料;(3)水产观赏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体色鲜艳及体形变异的新品种,培育出具有特殊形态的观赏水产动物家系;(4)水产实验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用语现代科学研究,在遗传上具有同质性、对各种实验反应具有一致性的水产动物(5)野生淡水和回游性水产动物的任务也有其具体要求二、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和方法(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内容水产动物育种: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水产动物育种学 复习

水产动物育种学 复习
• 1、分子遗传标记各类型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 2、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3、人工标记的方法 • 4、有物种A、B、C、D、E、F,如何利用分子
标记方法选择杂交亲本,预测杂种优势? • 5、基因GH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方法
第八章 引种与驯化
• 名词:引种、驯化、极端驯化、渐进式驯化、生 物入侵
• 1、 • 4、驯化过程的分期
• 3、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后后 代的雌雄比例
• 4、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别方法 • 5、雌核发育或雄核发育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实例
(全雄黄颡鱼的培育)
第三章 多倍体育种
• 名词:多倍体、多倍体育种 • 1、天然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 2、人工诱导鱼类和虾贝类多倍体的原理 • 3、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 4、诱导多倍体的细胞学特征 • 5、多倍体鉴定方法
第四章 细胞融合与核移植
• 名词:细胞融合、细胞核移植、同核体、异核体、 HAT培养基
• 1、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 • 2、融合细胞的筛选方法 • 3、细胞融合或核移植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 • 4、鱼类细胞核移植的分类 • 5、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步骤
第五章 转基因技术
• 名词:基因工程、转基因、转基因动物 • 1、转基因鱼的构建步骤 • 2、转基因鱼的鉴别方法 • 3、外源基因导入方法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 名词:种质、种质资源、基因库、就地保 护、迁地保护
1、种质资源保护的方式
第九章 选择育种
• 名词:选择育种、质量性状、数量性状、 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顺序选 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指数法
• 1、简述如何对质量性状进行选择? • 2、选择育种的方法
第十章 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绪论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生生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研究野生种类驯化、优良物种引进、水产动物品质改良、繁育群体生产性能保护、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3、育种目标:对育种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也就是所要培育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养殖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是育种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

4、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论述):1.需要与可能:育种学家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根据科学规律进行分析,把客观需要和现实需要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育种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技术力量、实验室及场地、设施、经费等因素是否具有实现育种目标的潜力.2.当前与长远:制定育种目标既要着眼于现实和近期内发展需要,同时也尽可能兼顾到长远发展需要。

在解决现目标时,不要把长远目标弃而不顾.在一个较长而复杂的目标内,制定出分阶段的育种目标。

3.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明确亟待改进的目标性状。

目标性状集中,相对选择压大,育种效率较高。

相反,如果目标性状分散,势必分散精力,延缓育种进度.目标性状一般不能超过2—3个,而且还要根据性状在育种中的难度和重要性,明确主要目标性状和次要目标性状,做到主次分明,协调改进。

切忌要求过宽齐头并进、主次不分、主次颠倒或过分忽视次要目标。

4.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尽可能简单明确,除了必须突出重点外,一定要把育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上,而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的可以检验的客观指标。

一个育种项目中可以包括少数几个性质相近的不同育种目标。

5、品种和品系: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试题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试题

染色体一、结构:染色体由着丝点、长短臂、主次缢痕和随体构成。

二、分类:1.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 2. 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3. 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4.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三、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细胞分裂一、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1.两者发生的细胞不同:前者一般为体细胞分裂,后者是性母细胞形成配子时的分裂。

2.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一次减数分裂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

3.染色体活动行为不同:有丝分裂的前期无联会、无交换、无交叉等现象发生。

中期2n条染色体彼此独立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只有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

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交换、交叉等现象。

中期Ⅰ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4.细胞分离的结果不同:有丝分裂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条,其遗传组成与母细胞相同。

一个孢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子细胞。

细胞染色体数目分裂前的2n条变成了n条,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分裂后的子细胞之间、子细胞与母细胞之间的遗传组成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5.遗传学意义不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内容上完全一致,从而保证了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在于:A.保证有生殖物种在世代相传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即物种相对稳定。

B.为有性生殖过程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C.增加变异的复杂性,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1、前期I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细线期:染色体细长如线,由于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每个染色体都是由共同的一个着丝点联系的两条染色单体所组成。

(2)、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同源染色体经过配对在偶线期形成联会复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选与方法:集体选择,从1972年选出符合 育种目标的雌雄个体配组,繁殖得一定数 量的子代,经过池塘养殖在夏花鱼种、一 龄鱼种、后备亲鱼和产卵亲鱼阶段分别选 种繁殖,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二代选择, 获得符合目标的 F6
• 各阶段的选择过程 • 夏花鱼种阶段:选4.5厘米以上、纯红、体健个体,
9000~10000尾/公顷套养在家鱼鱼种池中 • 冬片和春片阶段的选择:冬片并塘时粗选淘汰有黑板的个
不需要隔离。
• 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 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
• 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 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 (3)混合选择的效应 • 选择效应R=sh2=iσh2 • 即与选择差 选择强度 标准差 和性状的遗传力有关系 • R/I为年选择效应,即选择效应处以时代间隔 • 所以通过缩短时代间隔可以 加快育种进程。如将鱼饲养在温热水 • 中或在寒冷季节移入日光温室或稀密度或到南方饲养加快性成熟 • 如德国镜鲤750尾/公顷时当年到800~1000克,
• 5 世代间隔: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 R=sh2=iσh2
• 所以人工选择需要以变异量大的群体座位 育种对象,缩短世代间隔也可以提高选择 效应。
• 四、 选择育种的方法
• 1混合选择muss selection
• 又叫集体选择 ,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 种选择表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 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 这样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混合选择又一次混合法和多次混合法。
• 3可遗传变异是选择的 基础 • 4表现型是选择的主要依据:对质量性状和
数量性状的选择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材。 • 5定向选择加近交是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 6选择要根据育种目标和性状特点适时进行三、 选 Nhomakorabea参数的估计:
• 1、选择差S:中选个体的平均值和选择前整 个群体的平均值之差
• 2、选择强度 • i=S/σ(选择差和标准差的比值)
• (1)混合选择的实施
• A、确定选择压力和强度:V=n/N*100%
• 选择系数i=s/σ(s为选择差 σ为标准差)
• 选择系数越大,选择强度越大。一般繁殖力高的 鱼类和低龄鱼选择压力可以大些。例如家鲤当年 鱼可以0.02%~0.05%,二三另可以到 1%。高龄 鱼可以大些
• B、根据生长系数选择生长速度:为个体增重与 所有共同饲养鱼的平均增重之比
或过密,应与生产水平相当
• E、分池饲养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材料,选择前不许混杂 • F、试验鱼种投入水体的日期尽可能接近,最好在同一天
进行
• G、重要性状的选择应在性状充分表达以后进行,对体长、 体重、生长速度的选择应达到商品规格的年龄。
• (3)混合选择的优缺点 • 混合选择法是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 优: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
• (v2-v1)/(w2-w1) • C、做好放养标记:为获得每尾鱼的始末资料,
必须对所饲养的鱼做好放养标记并用卡片登记
• 待选择个体的选择与建档----亲本复选与选 择个体确定----多代选育与目标性状检测----
• 目标性状品系----品系小试、中试----品种鉴 定----大面积推广生产
• 可用小塑料牌等标记物固定在背鳍后面 • (2)实施混养的注意事项 • A、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亲鱼(尤其是产卵前) • B、为提供选择所需鱼苗,所需杂交试验应同时进行 • C、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培育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致的条件 • D、对供选鱼群的饲养必须控制在适当的密度,不应过稀
体,第二年春片起水时选择体色全红、无黑斑、体重 0.5 公斤左右的个体,450尾/公顷套养在鱼种池或亲鱼池中 • 后备亲鱼的选择:一龄鱼种下塘培育6~7个月到12月末选 择,挑选 符合育种目标,雌鱼1公斤以上,雄鱼0.5公斤以 上留种,雌雄分开管理,开春后强化管理 • 亲鱼的选择:选择雌鱼1公斤以上,雄鱼0.75公斤以上, 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 • 选择压力前苏联学者认为1龄尾1~5%,二龄10%左右,以 保证一周令几千尾,二周龄几百尾的供选群体
• 3 选择压力:n/N • 选择强度和选择压力不宜过大,前者1.5~2,
最大2.5,后者10%~5%,个别 1%,家鲤 当年鱼可以0.02~0.05%
• 4 选择反应(效应)R:衡量选择效果的指 标,选择效应:选择亲本的子代表型平均值 减去原群体的表型平均值R=Yf-Y
• 现实遗传力h2 =R/S
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 种育种途径。
选择育种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控制变异的 基本方向,促进变异的累加,创造新的 品质。
一种最古老和传统的育种方法 。
方法简单,省去了人工创造变异的过程。
当地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对当地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 是各项育种途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选择创造性的表 现: 在某种性状的变异的积累; 能够创造原始群体中间从未出现过的新类型。
• (4)混合选择的实例:兴国红鲤的选育 • 兴国红鲤已经有1300年的养殖历史,1958年建立
繁育场。1972年开始鱼间隙大学生物系合作, 1985年得到经济性状稳定的 第六代 • 选与目标: • 体色:全红无黑斑的个体达到85%以上 • 体型:纺锤形,体长/体高在2.55~3.55之间 • 生长:比选育前快10%左右
第9章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
• 一教学目的:了解选择育种的概念,方法 和程序
• 二 教学重点:混合选择 家系选择 • 三课时安排:4学时 • 四 讲授方式:讲述
•一、选择与选择育种 •选择(selection)
就是选优去劣,是各项育种途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 又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
• 二 选择育种的原理
• 1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 能获得开始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
• 因此,我们说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野生型西瓜中一般 含糖量较低,多在4%以下。随着人类不断选择,目前栽 培的西瓜中含糖量达到10%左右
• 2纯系学说:一是在自花授粉的植物原始种群内,进行单 株选择可以选出不同的纯系,表明原是品种是纯系的混合 物。二是同一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