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通过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相关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农民生活的困苦等。
然后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内容主旨】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下农民阶级的无奈选择。
农民阶级对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推崇和对有鲜明的资本主义倾向的《资政新篇》的冷漠,典型反映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明其无法担当起改变中国命运的重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梳理概括天平天国运动的史实,编制大事年表。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同秦末、明末等古代农民战争的不同,了解前者有何新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三、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材料一。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环节2、出示材料二,结合书上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设计意图: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环节3、介绍《天朝田亩制度》的观点,讲述为何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在当时能实现吗?设计意图:在教师的解释帮助之下,了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环节4、出示材料三,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
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
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设计意图:相关问题的分析和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优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1.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2.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中国的落后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由此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
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导入课件或者视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展开各王图片课件)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太平天国的纲领、太平天国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对中国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影响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资源:收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广大地区的贫困和落后,进而引出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指导学生用表格等形式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为什么历时不到三年就失败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材料展示: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的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教师提问:通过材料的阅读,结合教材第13页文字,你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于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教师讲解: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京天王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王府?为什么会在南京建立天王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李自成起义有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并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一)背景介绍1.材料解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
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2.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材料引入: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4.教师提问: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呈现什么趋势?必然会引发什么结果?提示:上升趋势白银外流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5.教师讲述: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可偏偏又逢天灾。
1850年前后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广西尤为严重。
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处于破产甚至死亡的境地。
一位叫洪秀全的农民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肩负起了组织领导民众的重任。
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宣扬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拜上帝教组织不断壮大,起义一触即发。
6.教师小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大约在170多年以前,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它是如何发展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定都天京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其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
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定都天京后,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起义是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5.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结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
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
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
【探究二】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结论: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A.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的标志是(C)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3.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C)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