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合集下载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检测探讨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检测探讨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检测探讨摘要简述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技术,分析了数据误差来源,结合实际工作,对减小误差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线电缆直流电阻误差探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前进,电线电缆越来越多地被用在国家电网中,且需求还在加大。

如何确保电线电缆质量达标,消除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保证用电安全,是我们检测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电线电缆性能的重要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直流电阻。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越大,则电能传输损耗越大,发热量亦越大,严重影响安全用电。

本文依托多年检测经验,对实验室导体电阻的检测事项补充了些许注意点。

一.检测方法实际检测工作中,检测试样的直流电阻值一般都在毫欧级,远小于1Ω。

按照GB/T3048.4-2007,单臂电桥不适用于小电阻测量,只能采用双臂电桥(凯尔文电桥),接线原理图如下:双臂电桥1、环境要求标准要求:实验室检测环境规定应在20℃±15℃,空气湿度不超过85%。

2、试样制备送检试样首先应放在实验室内环境调节,以一天为宜,使试样与实验室室温一致。

开始试验时,首先从送检试样上截取长于1米的试样。

整个检测过程中,实验室温度浮动不能超过±1℃。

在开始试验前,要剥除试样表面的绝缘、护套和其他覆盖物,露出电缆电缆导体本身。

为简便起见,可以只剥去试样两端和夹具相接触部分的覆盖物、露出金属层。

要小心剥离外表面覆盖物,去除附着物、污秽和油污,注意不能使试样金属表面受伤。

为了让四端夹具与试样充分接触,可用砂纸慢慢打磨试样和夹具接触处的氧化层,直至氧化层完全清理干净。

拉直试样放入四端夹具,禁止扭曲试样,以免引起试样截面积变化或者长度被拉长,保证压入后的电线电缆导体与电位电流接头紧密结合。

3、试验结果及计算3.1 用双臂电桥测量时试样电阻按下式计算:·式中:—试样电阻值,Ω;—标准电阻值,Ω;,—电桥平衡时的桥臂电阻值,Ω。

3.2 温度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按下式计算:=﹒式中:—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Ω/km;L—试样的测量长度,m;t—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导体材料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1/℃。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问题及改进办法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问题及改进办法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问题及改进办法分析摘要:作为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指标,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是衡量电线电缆质量的重要技术参数。

相关规范中明确,电能在线路中的损耗与导体电阻成平方级反比,这表明直流电阻直接影响着电线电缆供电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虽然当前的电线电缆生产中,会借助相应的检测技术对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进行检测,但在实际检测中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检测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介绍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子检测的原理的基础上,就影响直流电阻检测结果的因素,以及改进检测结果的策略进行实践性的探讨,以提高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改进方法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缆电线等元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其性能和品质与应用的安全有直接关系,按照国标要求,所有的电缆线路在出厂之前都必须要进行直流电阻的测试并保证小于标准值才可认为合格。

技术人员再进行电线电缆的直流电阻的测试过程中,必须要规范其操作的流程和方法,在具有绝缘保护的情况之下进行精准检测,不断提升结果的信度,确保当前流通和使用的线缆符合直流电阻的规定,对老化的线路及时更换和淘汰。

1、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的原理关于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检测,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中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明确在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中要借助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程度。

该规定中提出了包括电压表和标准电流组合法与双桥法在内的两种检测方法。

对电线电缆的直流电阻测试当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当前线路的实际阻值,并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环境温度为20℃,或通过换算的方式获得精准可靠的阻值数据,将其与规定标准值进行对比后来确定是否合格。

除常见的出厂检测之外,长时间使用的电线电缆也需要进行检测分析,对于一些绝缘老化、线损增加等都说明了线路直流电阻变大,不利于保障线路应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发表时间:2019-07-23T14:08:00.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潘钰[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不确定度引言随着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规范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电线电缆的要求也包括在建筑节能中。

根据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2.2规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之余,还要能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过程的科学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误差来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样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在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却很少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检测项目的合格判定。

适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8月对具备导体电阻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笔者作为检测人员参与到了此次能力验证中。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

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文章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标签: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横截面积;电流;温度1 概述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

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

调节电桥平衡。

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 系统误差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

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

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

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pdf_...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中导体直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pdf_...
2
v3 =
1 1 = = 50 2 2 ( t) 2× ( 0. 1 ) Δu 2 u ( t)
[
]
4. 4
u rel 4 的计算 测量时, 环境温度在 ± 0. 2℃ 范围内按均匀分 布
变化, k =ヘ 3, 当 t = 23. 0℃ 时, 0. 2 3 u rel 4 = ヘ = 0. 5 × 10 - 2 23. 0 估计 v4 = ( t) Δu = 10% , 其自由度 v 4 为 u ( t)
- 0. 228 × 10 - 5 0. 0520 × 2 ( 10 - 5 )
2 2 2 2 2 0. 0973 × ( 10 - 5 ) 0. 3745 × ( 10 - 5 ) 0. 2381 × ( 10 - 5 ) 0. 0973 × ( 10 - 5 ) 0. 2683 × ( 10 - 5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类评价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溶液浓度 容量瓶 分刻度管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有标准溶液给出 按 6. 2. 1 进行 按 6. 2. 1 进行
u Arel ヘ
2
+ u Blrel 2 + u B2rel 2 + u B3 rel 2 ( 45 )
式中, C 标 为 标 准 溶 液 的 浓 度; y A样 样 品 测 定 仪 y A 标 为 标 准 仪 器 响 应 信 号。 y A 标 可 多 器响应信号值; 次进样测试后获得, C 标 / y A 标 即为响应因子。 3. 5. 2 3. 5. 3
5
5. 1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 6. 4 %6 4. 2 u rel 2 的计算 温度 计 分 度 值 0. 1℃ , 最 大 允 许 误 差 ± 0. 2℃ , 在半宽 ± 0. 2℃ 范 围 内 服 从 均 匀 分 布, k =ヘ 3, 当t= 23. 0℃ 时, 0. 2 a k 3 = = ヘ = 0. 5 × 10 - 2 t 23. 0 ( t) Δu = 30% , 其自由度 v 2 为 u ( t)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技术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技术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技术分析摘要本文基于对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导体电阻常用的检测方法、结果计算以及影响因素,并对检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方法;分析1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的检测方法1.1 标准电流源与电压表组合法在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的过程中,最为常规的方法就是标准电流源与电压表组合法。

该检测方法的原理为:先将标准电流源与电压表组合起来,然后与导体电阻连接,即可进行检测。

当受测导体中流过标准电流源时,就会有一定的电压产生,记录好产生的電压值以及流经的电流数值,利用R=U/I公式,就能将最终的导体电阻计算出来。

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且操作简便。

导体电阻测试的方法见图1。

1.2 双桥法在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中,双桥法主要是利用双桥仪器设备,以检测导体电阻的方法。

而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导体电阻检测的范围,对双桥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

通常采用单桥设备就能达到检测导体电阻的要求。

而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测试的样品需放置于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这样就能保证外部温度与测试样品的温度相一致。

另外,还要保持稳定的外部温度,这样才能确保测量误差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1]。

电阻测试示意图见图2。

2 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结果计算在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检测之后,标准电流源与电压表组合法与双桥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不同。

标准电流源与电压表组合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公式为R=U/I。

该种检测方法不仅准确性较高,且公式中的数值也比较容易获得。

而双桥法检测时,如果采用单桥法检测导体电阻,则计算公式为Rx=Rn·R1/R2。

在该公式中,Rx指的是试验样本的电阻,而Rn指的是标准电阻;而R1、R2则指的是平衡状态下桥臂的电阻[2]。

3 影响导体电阻检测结果的因素3.1 检测样本一般在日常管理电线电缆设备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为堆积存放,而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导线芯在空气环境中长期暴露,从而发生严重的氧化现象。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作者:李志勇李冰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08期摘要: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

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

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

文章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横截面积;电流;温度1 概述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

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

调节电桥平衡。

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 系统误差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

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

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试问题分析和改进办法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试问题分析和改进办法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试问题分析和改进办法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是电线电缆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标准,目前,大多采用双臂直流电桥进行测试,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当中设备及测试方法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而对其进行具体的测试时保证电線电缆正常工作,也是促进当下电线电缆发展的重要环节。

茌电线电缆的直流电阻测试中主要是采用双臂直流电桥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具体的测试中具有优越性,但是也因为设别和测试过程本身的诸多问题导致的很多漏洞的出现。

标签:电线电缆;低电阻;测试1、试样夹持存在的问题双臂电桥用于测量1欧姆以下的低值或超低值电阻。

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3.4条规定:对于四端测量夹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

然而仪器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桥夹具的电位电极和电流电极通常都是用绝缘材料连为一体,固定于底座上,无法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截顽试样测量的需要。

这种夹具只能满足于对断面周长的1.5倍在两电极间距范围之内的试样进行准确测量,导体截面积超过这一范围的试样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1.1当夹具夹持一些截面不规整的导体,尤其如大截面绞合成型导体,这种导体截面通常为扇形、弧形或三角形当夹持时会出现电流接点夹头接触良好,而电位接点夹头接触不良的情况,甚至当电流接点夹头已经加紧,而电位接点夹头却还难以与导体接触,那么无法正常测量。

当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之后,夹具也会磨损、变形,仍然会导致上述情况。

1.2温度对导体的电阻重要的影响GB/T3048-2007中规定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温度范围,当温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时,专业测试人员经常会人为改变环境温度,一般会茌试验环境中使用空调来调节。

那么在使用空调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检流计会不停地慢慢滑动难以稳定。

因为温度的变化导体电阻也会慢慢的发生改变,由于检流计十分灵敏,所以在测量的时候不允许环境温度有所变化,所以必须等环境温度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4:08:00.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潘钰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不确定度
引言
随着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规范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电线电缆的要求也包括在建筑节能中。

根据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2.2规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之余,还要能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过程的科学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误差来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样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在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却很少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检测项目的合格判定。

适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8月对具备导体电阻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笔者作为检测人员参与到了此次能力验证中。

在此次能力验证中,对所提供样品的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最终测量结果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亦满足GB/T3048.4-2007中“型式试验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5%”的要求,顺利通过了此次能力验证。

本文将围绕能力验证中所提供样品的其中一芯导体进行导体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希望对广大导体电阻检测人员有所帮助。

1检测
(1)检验设备。

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是高精度、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电阻测试仪。

它的量程范围30mΩ~30Ω。

可以测试0.1μΩ~30Ω的电阻,基本准确度0.02%);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四端夹具的外侧一对为电流电极,内侧一对为电位电极。

电位接触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

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温度计(最小刻度为0.1℃);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

(2)样品规格。

一段长度约1.5米的电线。

(3)样品预处理。

样品两端去掉绝缘后放置20小时后检测(去除绝缘时应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

(4)试验环境。

温度为15℃~25℃,空气湿度不大于85%。

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超过1℃(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少于1m,距离墙面应不少于10cm,距离试样应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

(5)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

按“清零”键进入准备清零界面,在开始清零前请按正确的测试端短路方法连接测试夹,按“确定”开始清零。

清零完毕后仪器返回测试状态。

(6)测试条件。

测试电流0.2A,环境温度20℃±1℃。

(7)测量。

每次测量用不同方向的电流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正负电流需进行两次测量,试验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测量数据和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导体温度(环境温度)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8)20℃时每
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换算公式:公式中,R20为20℃时每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Ω/km);Rt为t℃时L长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实测值(Ω);t为测量时的导体温度(环境温度)(℃);α20为导体材料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α20=0.00393(1/℃);L为样品的测量长度(1.000m)。

(9)测量数据:实心导体样品的六次测量数据见表1。

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2不确定度分析
2.1截面积
通常对于同一规格(标称截面积)铜导体,实测截面积越大,该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反之实测截面积越小,该铜导体的直流电阻就越大。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电线电缆铜导体的生产效率,生产人员经常凭着多年工作经验使用称重法来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从而判断该铜导体直流电阻。

采用不同截面积试生产了3根300mm2规格(标称截面积为300mm2)的铜导体,并对其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可见,铜导体直流电阻受其截面积影响较大,且截面积越大,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

因此,为确保铜导体直流电阻合格,必须按工艺标准要求的截面积生产铜导体。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自行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只要生产的铜导体截面积不低于工艺标准要求,即可判定该导体直流电阻合格。

2.2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1)由于读数不重复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按A类评定如下:===)()(RsRuuA0.000166667(2)由系统影响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按B类评定如下:①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1。

根据校准证书,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相对标准
不确定度为urel=8.6×10-4(k=2),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1.722166667mΩ/m,其标准不确定度uB1为:②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2。

根据校准证书,0.1℃分度值的温度计扩展不确定度为U=0.3℃,假设温度t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
=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2为:③钢直尺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3。

根据检定证书,长度1000mm,1mm 分度值的直尺最大允差为0.20mm,假设长度L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3为:
2.3电桥带来的不确定度
0.05级电桥最大量程为200mΩ时的基本误差极限±(0.1%Rx+ 0.02%Rm)Ω,此时的基本误差极限绝对值为0.0%Ri+0.02%Rm=63.64μΩ
>10μΩ(电桥所选档位的分辨力),且考虑到基本误差极限与分辨力同属电桥的计量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在考虑电桥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时选择此时的基本误差极限为不确定度来源。

结语
根据上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相关的各个因素关系密切。

从不确定度的合成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次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分量的中,出现数量级上的区别,其中由电桥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最大,由测温系统、测量重复性及线缆长度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别次之。

为提高日常检测中的测量准确性,降低整体测量系统所引起的不确定度,提出以下建议:在测量过程中对被测导线要校直,须经常对夹口距离进行校正,尽量减小误差;环境温度的影响也较大,同时尽量缩短检测时间,避免导体通电流后自身温度上升而造成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提高电桥测量精度、减小由电桥测试系统本身带来的不确定度对导体电阻测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夏晋燕,冯群.用QJ36电桥测量系统测量导体直流电阻不确定度分析[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1):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