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4:08:00.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潘钰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不确定度

引言

随着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规范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电线电缆的要求也包括在建筑节能中。根据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2.2规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的规定。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之余,还要能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过程的科学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误差来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样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在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却很少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检测项目的合格判定。适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8月对具备导体电阻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笔者作为检测人员参与到了此次能力验证中。在此次能力验证中,对所提供样品的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最终测量结果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亦满足GB/T3048.4-2007中“型式试验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5%”的要求,顺利通过了此次能力验证。本文将围绕能力验证中所提供样品的其中一芯导体进行导体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希望对广大导体电阻检测人员有所帮助。

1检测

(1)检验设备。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是高精度、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电阻测试仪。它的量程范围30mΩ~30Ω。可以测试0.1μΩ~30Ω的电阻,基本准确度0.02%);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四端夹具的外侧一对为电流电极,内侧一对为电位电极。电位接触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温度计(最小刻度为0.1℃);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2)样品规格。一段长度约1.5米的电线。(3)样品预处理。样品两端去掉绝缘后放置20小时后检测(去除绝缘时应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4)试验环境。温度为15℃~25℃,空气湿度不大于85%。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超过1℃(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少于1m,距离墙面应不少于10cm,距离试样应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5)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按“清零”键进入准备清零界面,在开始清零前请按正确的测试端短路方法连接测试夹,按“确定”开始清零。清零完毕后仪器返回测试状态。(6)测试条件。测试电流0.2A,环境温度20℃±1℃。(7)测量。每次测量用不同方向的电流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正负电流需进行两次测量,试验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数据和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导体温度(环境温度)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8)20℃时每

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换算公式:公式中,R20为20℃时每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Ω/km);Rt为t℃时L长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实测值(Ω);t为测量时的导体温度(环境温度)(℃);α20为导体材料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α20=0.00393(1/℃);L为样品的测量长度(1.000m)。(9)测量数据:实心导体样品的六次测量数据见表1。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2不确定度分析

2.1截面积

通常对于同一规格(标称截面积)铜导体,实测截面积越大,该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反之实测截面积越小,该铜导体的直流电阻就越大。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电线电缆铜导体的生产效率,生产人员经常凭着多年工作经验使用称重法来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从而判断该铜导体直流电阻。采用不同截面积试生产了3根300mm2规格(标称截面积为300mm2)的铜导体,并对其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铜导体直流电阻受其截面积影响较大,且截面积越大,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因此,为确保铜导体直流电阻合格,必须按工艺标准要求的截面积生产铜导体。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自行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只要生产的铜导体截面积不低于工艺标准要求,即可判定该导体直流电阻合格。

2.2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1)由于读数不重复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按A类评定如下:===)()(RsRuuA0.000166667(2)由系统影响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按B类评定如下:①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1。根据校准证书,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相对标准

不确定度为urel=8.6×10-4(k=2),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1.722166667mΩ/m,其标准不确定度uB1为:②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2。根据校准证书,0.1℃分度值的温度计扩展不确定度为U=0.3℃,假设温度t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

=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2为:③钢直尺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3。根据检定证书,长度1000mm,1mm 分度值的直尺最大允差为0.20mm,假设长度L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3为:

2.3电桥带来的不确定度

0.05级电桥最大量程为200mΩ时的基本误差极限±(0.1%Rx+ 0.02%Rm)Ω,此时的基本误差极限绝对值为0.0%Ri+0.02%Rm=63.64μΩ

铝合金电缆直流电阻检测

铝合金电缆在直流电阻检测时的误判 0.6/1kV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在国内市场上已初步得到了认可。产品应用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和安装有关的上游和下游的新问题。各地质监部门、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对建筑市场上的铝合金电缆进行了产品抽检。导体直流电阻检测是电缆电气性能的指标检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铝合金电缆的直流电阻检测以哪个标准为合格指标,检测方法与常用铜缆相比有何区别,按照常规方法检测是否会出现误判,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铝合金导体电力电缆的主要特点是在电工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同时通过工艺调整,使得铝合金导体的机械性能大幅提高,避免纯铝导体的伸长率低、抗蠕变性能差、柔韧性差的问题,增加电缆系统的连接可靠性。另外,保持铝合金的电气性能与电工铝导体持平,在61%IACS以上。 铝合金电导体的直流电阻考核指标可参考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中实心导体或绞合导体的直流电阻值。 1997年版的电缆导体标准中虽然也允许铝或铝合金线作为导体材料之一,但并没有指明铝合金导体的直流电阻值。2008年新版标准中,除保留铝合金线作为导体材料外,还将铝合金导体的直流电阻值等同铝导体,这样给评判铝合金导体的电气性能提供了依据。

很多电缆质检机构的试验室多年来检测的绝大多数样品均为 240mm2以下的铜缆,常取试样1.3米,一批试样全部剥除两端头绝缘和保护隔离层,导体两端处于松散状态,电流引入采用QJ-57 双臂电桥螺栓传动的合抱型夹具(与试验人员的用力大小有直接影响、进而对测量结果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大截面铝合金电缆本身的特点,两端暴露在空气中会很快生成致密的高电阻的氧化膜,影响测试电流在导体中均匀流过,采用常规铜缆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反映真实值。继续采用习惯做法来检测大截面铝合金电缆产生的误差会非常大,常常导致严重的误判发生。 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铝合金导体在空气中会迅速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虽然能防止氧气对下面的铝金属继续氧化起到保护作用,但其本身的电阻非常高,对于10A至50A厚的Al2O3膜的范围为106~107欧姆。氧化膜造成连接夹具与被测试样的接 触电阻增加;同时,由于这层氧化膜的隔绝作用,测量电流并未沿导体的所有截面均匀流过,而是沿单线成螺旋状流动,而且处于外层单线电流密度大于内层单线电流密度的状态,两个间距1米的电位电极测得其间导体的电压差要大于电流密度均匀的电压差,所以最终的测量值会高于实际值。 反观铜电缆的直流电阻测量,虽然铜的氧化膜不具有钝化功能,随着时间延续,氧气会继续对氧化膜下面的铜进行氧化腐蚀。但铜的氧化物膜电阻(通常是Cu2O)在10A至50 A厚时为0.01~0.1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方法 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项目很多。主要包括常规的绝缘特性试验,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以及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等。在《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测量绕组直流电阻这一项目仅次于色谱分析排在第二位,可见其重要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能有效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分接开关接触是否良好,引出线及绕组有无折断、关联支路是否正确、层间有无短路等缺陷。正常的变压器三相直流电阻基本平衡,差值最大不超过三项平均值的2%或4%。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这些情况综合来看无非就是两大方面,一是不平衡,二是测不准。华天电力从原理出发给出这些特殊情况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1.概述 测量直流电阻无非两种方法:一是电压降法,二是电桥法。对一般导体而言两种方法均可快速测量出数据,但是,由于变压器绕组的引线结构各不相同;导线质量、连接情况、分接位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绕组本身还是一个大的电感,所以实际测量中会出现许多特殊情况,下面就两大方面具体分析: 2.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的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原因之一:引线电阻的差异 中小型变压器的引线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 由附图可见,各线绕组的引线长短不同,因此各项绕组直流电阻值就不同;有可能导致其不平衡率超标。 防止措施: 为消除引线差异的影响采取下列措施:

(1)在保证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距离的情况下,尽量增大附压套管间的距离,使a、c相的引线短,因而引线电阻减小。这样可以使三项引线电阻尽量接近。 (2)适当增加a、c相首尾引线铜排(铝排)的厚度或宽度。如能保证各相的引线长度和截面之比近似相等,则三相电阻值也近似相等。 (3)适当减小b相极引线的截面。在保证引线允许截流量的条件下,适当减小b相引线截面使三相引线电阻近似相等,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4)寻找中性点引线的合适焊点。对a、b、c三相末端连接铜(铝)排,用仪器找出三相电阻相平衡的点,然后将中性点引出线焊在此点上。 (5)在最长引线的绕组末端连接线上并联铜板(如图1ZY引线之间)以减少其引线电阻。 (6)将三个线圈中电阻值最大的线圈套在b相,这样可以弥补b相引线短的影响。 (7)对上述方法,在实际中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原因之二:导线质量 实测证明,有的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偏大,有的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导线的铜和银的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限额。有时即使采用合格的导线,但由于导线截面尺寸偏差不同,也可以导致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 原因之三:连接不紧。 测试实践表明,引线与套管导杆或分接开关之间连接不紧都可能导致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标。 综合上述所写说明,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数据分析时要考虑全面,特别是对异常数据的分析,要掌握其中的技巧,深刻理解变压器的原理。认真、冷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4:08:00.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潘钰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不确定度 引言 随着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规范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电线电缆的要求也包括在建筑节能中。根据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2.2规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的规定。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之余,还要能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过程的科学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误差来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样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在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却很少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检测项目的合格判定。适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8月对具备导体电阻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笔者作为检测人员参与到了此次能力验证中。在此次能力验证中,对所提供样品的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最终测量结果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亦满足GB/T3048.4-2007中“型式试验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5%”的要求,顺利通过了此次能力验证。本文将围绕能力验证中所提供样品的其中一芯导体进行导体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希望对广大导体电阻检测人员有所帮助。 1检测 (1)检验设备。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是高精度、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电阻测试仪。它的量程范围30mΩ~30Ω。可以测试0.1μΩ~30Ω的电阻,基本准确度0.02%);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四端夹具的外侧一对为电流电极,内侧一对为电位电极。电位接触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温度计(最小刻度为0.1℃);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2)样品规格。一段长度约1.5米的电线。(3)样品预处理。样品两端去掉绝缘后放置20小时后检测(去除绝缘时应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4)试验环境。温度为15℃~25℃,空气湿度不大于85%。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超过1℃(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少于1m,距离墙面应不少于10cm,距离试样应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5)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按“清零”键进入准备清零界面,在开始清零前请按正确的测试端短路方法连接测试夹,按“确定”开始清零。清零完毕后仪器返回测试状态。(6)测试条件。测试电流0.2A,环境温度20℃±1℃。(7)测量。每次测量用不同方向的电流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正负电流需进行两次测量,试验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数据和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导体温度(环境温度)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8)20℃时每 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换算公式:公式中,R20为20℃时每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Ω/km);Rt为t℃时L长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实测值(Ω);t为测量时的导体温度(环境温度)(℃);α20为导体材料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α20=0.00393(1/℃);L为样品的测量长度(1.000m)。(9)测量数据:实心导体样品的六次测量数据见表1。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 2不确定度分析 2.1截面积 通常对于同一规格(标称截面积)铜导体,实测截面积越大,该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反之实测截面积越小,该铜导体的直流电阻就越大。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电线电缆铜导体的生产效率,生产人员经常凭着多年工作经验使用称重法来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从而判断该铜导体直流电阻。采用不同截面积试生产了3根300mm2规格(标称截面积为300mm2)的铜导体,并对其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铜导体直流电阻受其截面积影响较大,且截面积越大,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因此,为确保铜导体直流电阻合格,必须按工艺标准要求的截面积生产铜导体。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自行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只要生产的铜导体截面积不低于工艺标准要求,即可判定该导体直流电阻合格。 2.2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1)由于读数不重复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按A类评定如下:===)()(RsRuuA0.000166667(2)由系统影响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按B类评定如下:①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1。根据校准证书,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相对标准 不确定度为urel=8.6×10-4(k=2),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1.722166667mΩ/m,其标准不确定度uB1为:②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2。根据校准证书,0.1℃分度值的温度计扩展不确定度为U=0.3℃,假设温度t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 =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2为:③钢直尺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3。根据检定证书,长度1000mm,1mm 分度值的直尺最大允差为0.20mm,假设长度L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3为: 2.3电桥带来的不确定度 0.05级电桥最大量程为200mΩ时的基本误差极限±(0.1%Rx+ 0.02%Rm)Ω,此时的基本误差极限绝对值为0.0%Ri+0.02%Rm=63.64μΩ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原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115455476.html,/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原理 直流电阻的测量,是检查绕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匝间短路;分接开关位置是否良好及其实际位置与指示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松动;并股线并绕的绕组有无断股等。 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变压器在大修、预试和改变分接开关位置后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也是故障后的重要检查项目。 因此,该项试验必须精心操作,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规程规定,160kVA以上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16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电阻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测得的相间差比以前相应部位测得的相间差比较其变化也不应大于2%。 当直流电阻测得的阻值超标时: ①要首考虑有无测量误差(如外引线是否有连接,试验引线是否过长或太细,接触是否良好、电桥内电池电压足不足等)。 ②直流电阻阻值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必须换算至同一温度(一般以20℃为准,R20=(T+20)/(T+t),T铜=235)进行对比、且一般以上层油温为依据。 ③目前使用的三相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采用Y形接线,阻值超标时,也可按下列公式[RA=(RAB+RAC-RBC)/2,RB=(RAB+RBC-RAC)/2,RC(RBC+RAC-RAB)/2],以便找出缺陷相。 ④分接开关接触不良,造成阻值偏高较为普遍,如开关不清洁电镀脱落、弹簧压力不足,受力不均、以及过电压时触点有积碳等,都将会造成阻值偏高。这时,应将分接开关盖打开,往返转动几次,一般可消除。

https://www.360docs.net/doc/115455476.html,/经以上检查处理后仍超标时,说明内部故障,很有可能是绕组与引线虚焊、脱焊、断线 等,或层间短路,或绕组烧毁。现场无法处理,需送检修房进行吊芯大修。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是变压器出厂及预防性试验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该项试验可 以: 1、检查绕组焊接质量; 2、检查分接开关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 3、检查绕组或引出线有无折断处; 4、检查并联支路的正确性,是否存在由几根并联导线绕制成的绕组发生一处或多处断 线的情况; 5、检查层、匝间有无短路的现象; 6、确定绕组的平均温升。 所以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既是简单常规的试验项目,但又是耗时、准确度要求高的 项目,它是确保变压器生产质量、检修质量和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结合国家标准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有关规定: 1、 l600k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无 中性点引出的绕组其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2、16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 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变化不应大于2%。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摘要: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截面积;电流;温度 引言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本文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

最新高考实验专题:测量导体的电阻率---解析版

测导体的电阻率---解析版 1.(2017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5月模拟)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待测金属丝粗细均匀,阻值约为100Ω。备选器材如下: A.量程为5mA、内阻r1=50Ω的电流表 B.量程为0.6A、内阻r2=0.2Ω的电流表 C.量程为6V、内阻r3约为15kΩ的电压表 D.最大阻值为15Ω、最大允许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E.定值电阻R1=5Ω F.定值电阻R2=500Ω G.电动势E=6V、内阻很小的直流电源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I.螺旋测微器,刻度尺 (1)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D= mm。 (2)为了能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表应选用(填“A”或“B”),定值电阻应选用(填“E”或“F”)。 (3)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所选用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的表达式Rx= ;若用刻度尺测得待测电阻丝的长度为L,则其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表达式中所用到的阻值必须用对应的电阻符号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 【参考答案】(1)5.898(3分),(2).A E(2分), (3). () () 11 11 R U Ir I r R - + (2分), () () 2 11 11 4 D R U Ir LI r R π- + (2分) 【名师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金属丝直径D=5.5mm+0.398mm=5.898mm。 2.(12分)(2016安徽合肥一模)为了精密测量一金属丝的电阻率:

(1)(6分)如图甲所示,先用多用表×1 Ω挡粗测其电阻为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 mm,游标卡尺测其长度为 cm。 (2)(6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15kΩ;量程l5V,内阻约为75 kΩ) B.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1Ω;量程3A,内阻约为0.2 Ω) C.滑动变阻器R1(0~5Ω,0.6 A) D.滑动变阻器R2(0~2000Ω,0.1 A) E.1.5V的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计 F.电阻箱 G.开关S,导线若干 为了测多组实验数据,则上述器材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1”或“R2”)。 请在虚线框内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并完成实物图乙的连线。 【参考答案】(1)(6分)8Ω(2分) 2.095mm(2分)5.015cm(2分) (2)(6分)R1。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用电表读数、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读数、电阻率测量学生实验电路设计、实物图连接、器材选择等。 图甲

导体结构及直流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 Resistance of Conductor (摘自DINVDE0295, IEC60228和HD383) 铜导体普通线(?/km)铜导体镀锡线(?/km)焊接电缆(?/km) 标称截面积 mm2Class 1 and 2 Class 5 and 6 Class 1 and 2Class 5 and 6 铜导体普通线铜导体镀锡线 0.05 -~380 -~392 -- 0.08 -~237 -~244 -- 0.11 -~170 -~175 -- 0.126 -~150 -~155 -- 0.14 -~134 -~138 -- 0.22 -~96 -~99 -- 0.25 -~76 -~79 -- 0.34 -~53 -~56 -- 36.7 40.1 -- 39.0 0.5 36.0 26.7 -- 24.8 26.0 0.75 24.5 18.2 20.0 -- 19.5 1.0 18.1 12.2 13.7 -- 13.3 1.5 1 2.1 7.56 8.21 -- 7.98 2.5 7.41 4.70 5.09 -- 4.95 4.0 4.61 3.39 -- 3.11 3.30 6.0 3.08 1.84 1.95 -- 1.91 10.0 1.83 1.16 1.24 1.16 1.19 16.0 1.15 1.21 0.734 0.795 0.758 0.780 25.0 0.727 0.780 0.529 0.565 0.536 0.552 0.554 35.0 0.524 0.391 0.393 0.379 0.390 50.0 0.387 0.386 0.270 0.277 0.268 0.276 0.272 70.0 0.268 0.195 0.210 0.198 0.204 95.0 0.193 0.206 120.0 0.153 0.161 0.154 0.164 0.155 0.159 150.0 0.124 0.129 0.126 0.132 0.125 0.129 185.0 0.0991 0.106 0.100 0.108 0.102 0.105 240.0 0.0754 0.0801 0.0762 0.0817 -- 0.0641 0.0607 0.0654 -- 300.0 0.0601 0.0486 0.0475 0.0494 -- 400.0 0.0470 这些数据摘自DIN VDE0295(等效于国际标准IEC60228和HD383),按照截面积0.5mm2开始,每束导体 的单线直径不允许超过列出的最大值(参考DIN VDE0295),因此要求导线的最大电阻不允许超过在20℃成 束导体的最大电阻值。

最新导线截面积、导体电阻检测

导线截面积、导体电 阻检测

一.目的 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导线截面积、导体电阻 执行标准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缆、电线。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厂家各种规格总数的10%,且不少于2个规格;每个规格送样三根,每根不少于1.2米。 六.仪器设备 直流电阻测试仪:型号:SB2230。 七.环境条件 试验在温度20℃±1℃,相对湿度小于8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前将全部试样在该环境下放置一天以上。

八.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从被试电线电缆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2米的试样,安装在电桥架上并拉直。 2、按仪器说明书连接好电路,接通电源预热60min 即可进行测量,直接读数x R 单位为Ω。 3、结果按下式计算: 20R =t x K R L 1000? 式中:20 R --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单位为Ω/km ; x R --t ℃时L 长电缆的实测电阻值,单位为Ω; t K --测量环境温度为t ℃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 L --试样的长度为1m 。 在t ℃时测量导体电阻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t K 4、导线截面积测定 现按测量直径的方法进行 如有2009新标准则按新标准做。 九.检验结果的判定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截面和每芯导

变压器直阻试验

变压器直阻试验 一、试验原理及作用 原理: 电力变压器绕组可等效于一个被测绕组电感L与电阻R串联的等值电路,见图1。绕组的电感很大,约为数百至数千亨,而直流电阻较小,并且变压器的容量越大,电压等级越高,电感与电阻的比值就越大。当直流电压加于被测绕组,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直流电源刚接通的瞬间,即t=0时,L中的电流为零,电阻中也无电流,因此,电阻上没有压降,全部外施电压加在电感的两端。 测量回路(忽略回路引线电阻)的过渡过程应满足以下公式: 图 1 (1) (2) 式(1)、(2)中,为外施直流电压,V;R为绕组的直流电阻,Ω;L为绕组的电感,H;i为通过绕组的直流电流,A。电路达到稳定时间的长短,取决于R 与L的比值,即τ=L/R,τ称为该电路的时间常数,即τ越大,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由于大型变压器的τ值比小变压器的大得多,所以大型变压器达到稳定的时间相当长。在进行低压测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大容量的变压器应选用充电电流为20 A 以上的测试仪,测试过程中绕组不能短路,测量时间应足够。 作用: 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是变压器预防性和交接试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通过这个试验可以检查绕组和引出线是否有断股和焊接质量问题, 绕组

层、匝间是否有短路, 检查并联支路的正确性以及是否存在几条导线绕成的绕组发生断线, 还可以检查分接开关各位置接触是否良好等等。在一定意义上说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有时候是判断电流回路连接状况最有效的办法。 二、仪器使用(讲解/实操) JYR-50A直流电阻测试仪技术指标: (1)输出电流:50A 、20A、10A、5A (2)输出电压:DC20V (3)量程:0Ω~0.4Ω(50A) 500μΩ~1Ω(20A) 1mΩ~2Ω(10A) 2mΩ~4Ω(5A) (4)准确度:0.2%±0.5μΩ (5)最小分辨率:0.1μΩ (6)显示位数:四位 (7)工作温度:-20~40℃ (8)环境湿度:≤80%RH,无结露 (9)工作电源:AC220V±10%,50HZ±1 10、体积:长440mm×宽240mm×高390mm 11、净重:15Kg 仪器面板见下图: 1、电源开关:整机电源输入口,带有交流插座,保险仓和开关。 2、电流表头:输出电流指示表头。 3、:接地柱,为整机外壳接地用,属保护地。 4、V+、V-:电压输入端子。 5、I+、I-:电流输出端子。

从检验到项目 电缆基本性能测试全解析

1、检验方式 例行试验:是制造厂对全部成品电缆进行的实验。其目的是检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以便发现制造过程中的偶然性的缺陷。它是非破坏性的实验,如导线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时间。和耐压试验局部放电检测等。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家定期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性能检验,特别是对一种新产品在定型成批生产之前,或对一种产品的结构、材料和主要工艺有了变更而可能影响电缆的性能时进行的试验。通过型式试验:可检验该产品能否满足运行的要求,并可与老产品进行比较。如绝缘和护套的热老化性能、电力电缆长期稳定性试验等。 验收试验:是电缆安装敷设后对电缆进行的验收试验,以便检查安装质量,发现施工中可能生的损伤。如安装后的耐压试验等。 2.试验项目 2.1导线直流电阻的测试 电线电缆的导电线芯主要传输电能或电信号。导线的电阻是其电气性能的主要指标,在交流电压作用时线芯电阻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面比直流电压作用时大,但在电眼频率为50Hz 时两者相差很小,现在标准规定那个均只能要求检测线芯的直流电阻或电阻率是否超过标准中的规定的值,通过此项的检查可以发现生产工艺中的某些缺陷:如导线断裂或其中部分单线断裂;导线截面不符合标准;产品的长度不正确等。对电力电缆,还可检查其是否会影响电线电缆产品的运行中允许载流量。 对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有单臂直流电阻法和双臂直流电桥法,后者的准确度较前者高一些。测试步骤也较前者复杂。 2.2 绝缘电阻的测试 绝缘电阻式反映电线电缆产品绝缘特性的重要指标,它与该产品的耐电强度,介质损耗,以及绝缘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逐渐劣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通信电缆,线间绝缘电阻过低还会增大回路衰减、回路间的串音及在导电线芯上进行远距离供电泄露等,因此都要求绝缘电阻应高于规定值。 测定绝缘电阻可以发现工艺中的缺陷,如绝缘干燥不透或护套损伤受潮;绝缘受到污染和有导电杂质混入;各种原因引起的绝缘层开裂等。在电线、电缆的运行中,经常要检测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以此作为是否能够继续安全运行的主要依据。 目前电线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除了用欧姆计(摇表)外,常用的有检流计比较法高阻计法(电压——电流法)。 2.3电容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干式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

干式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量方法 测量直流电阻是变压器试验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通过测量,可以检查出设备的导电回路有无接触不良、焊接不良、线圈故障及接线错误等缺陷。在中、小型变压器的实际测量中,大多采用直流电桥法,当被试线圈的电阻值在1欧以上的一般用单臂电桥测量,1欧以下的则用双臂电桥测量。在使用双臂电桥接线时,电桥的电位桩头要靠近被测电阻,电流桩头要接在电位桩头的上面。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线圈的电阻值,将电桥倍率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非被测线圈短路并接地,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充电,待充足电后按下检流计开关,迅速调节测量臂,使检流计指针向检流计刻度中间的零位线方向移动,进行微调,待指针平稳停在零位上时记录电阻值,此时,被测线圈电阻值=倍率数×测量臂电阻值。测量完毕,先开放检流计按钮,再放开电源.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1)要严格遵守电气安全规程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2)在线圈温度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测量,要求变压器油箱上、下部的温度之差不超过5℃;最好是在冷状态下进行; 3)由于变压器线圈存有电感,测量时的充电电流不太稳定,一定要在电流稳定后再计数,必要时需采取缩短充电时间的措施; 4)尽量减少试验回路中的导线接触电阻,运行中的变压器分接头常受油膜等污物的影响使其接触不良,一般需切换数次后再测量,以免造成判别错误。测量结果分析 根据规范要求,三相变压器应测出线间电阻,有中性点引出的变压器,要测出相电阻;带有分接头的线圈,在大修和交接试验时,要测出所有分接头位置的线圈电阻,在小修和预试时,只需测出使用位置上的线圈电阻。由于变压器制造质量、运行单位维修水平、试验人员使用的仪器精度及测量接线方式的不同,测出的三相电阻值也不相同,通常引入如下误差公式进行判别 △R%=[(Rmax-Rmin)/RP]×100% RP=(Rab+Rbc+Rac)/3 式中△R%――――误差百分数 Rmax――――实测中的最大值(Ω) Rmin――――实测中的最小值(Ω) RP――――三相中实测的平均值(Ω) 规范要求,1600KVA以上的变压器,各相线圈的直流电阻值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1600KVA以下的变压器,各相线圈的直流电阻值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本次测量值与上次测量值相比较,其变化也不应大于上次测量值的2%。 有关换算 在进行比较分析时,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如果温度不同,则要按下式换算至20℃时的电阻值 R20℃=RtK,K=(T+20)/(T+t) 式中R20℃――――20℃时的直流电阻值(Ω) Rt—————t℃时的直流电阻值(Ω) T――――常数(铜导线为234.5,铝导线为225)

技术贴: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资料

信号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 一、综合测试 各种信号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各项测试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作为竣工验收时重要的原始记录。各主要电气特性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的要求。 表3-1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1、用兆欧表测试绝缘可按:R x=0.001×L×R m计算。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 m-仪表测量值(MΩ) R x-换算到每千米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2、电缆如经暴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对于工程中所采用的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其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普通信号电缆绝缘测试 信号电缆绝缘测试包括下列内容: 1、芯线间绝缘电阻测试 将电缆两端的芯线互相分开,测试端剥去约20㎜外皮。用500V兆欧表一线与芯线1连接,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手摇把,另一线依次与其他各芯线接触。与芯线2刚一接触时,兆欧表指针会向零偏转,但很快又回升,稳定在实际绝缘值处。指针稳定后,可读出芯线1与芯线2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另一线离开芯线2与芯线3接触,测出芯线1与芯线3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用同样方法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将兆欧表一线换成与芯线2连接,另一线依次与芯线3之后的各线相碰,可分别测出芯线2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并用依次测出其他芯线之间绝缘电阻值。 测试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还有另一种方法:兆欧表一线于芯线1连接,其他各芯线并联后与另一线连接,只需摇动一次即可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测出芯线1的绝缘电阻值之后,从并联芯线中抽芯线2,同样方法测出其与其他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测到某芯线与其他各芯线间绝缘电阻为零或低于标准时,再分开并联芯线逐一接触,以查明与其中的某一芯线绝缘不良。 2、芯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尚未敷入地下的电缆芯线与地之间绝缘时,兆欧表接地端子的表棒与电缆的铠装钢带连接(聚氯乙烯外护套型电缆需待敷设后方测试芯线对地绝缘),摇动摇把,线路端子另一表棒分别与每一芯线接触一次,即可测出芯线与地之间的绝缘。也可将全部

变压器直流电阻

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测试 变压器直流电阻是变压器制造中半成品、成品出厂试验、安装、交接试验及电力部门预防性试验的必测项目,能有效发现变压器线圈的选材、焊接、连接部位松动、缺股、断线等制造缺陷和运行后存在的隐患。 一、 测试仪器 TE-ZC20 型直流电阻测试仪:可以快速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该仪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输出电流大等特点,仪器测试精度高,操作简便,可实现变压器直阻的快速测量,并具有自动放电和放电指示功能。 二、 测试方法 1. 直接接线法 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接线图(参照直流电阻测试仪试验接线),直接接线图如下所示。 图1:直接接线图 o a b c A B C

图中:V+、V-:电压输入端子;I+、I-:电流输出端子。 2.助磁法 对于大型变压器测量时充电过程很长,可考虑使用助磁法进行测试,如下图2所示:高压线圈两个并联加上一个串联,相当于在整个测试回路加入了1.5倍的高压线圈电阻。 图2:助磁法测量变压器低压侧Rab接线图 变压器绕组是由分布电感、电阻及电容组成的复杂电路。测直流电阻是在绕组的被试端子间通以直流,待瞬变过程结束、电流达到稳定后,记录电阻值及绕组温度。 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大,特别是五柱铁心和低压绕组为三角形连接的大型变压器,如果仍如中小型变压器那样,用几伏电压的小容量电池作为测量电源,则电流达到稳定的时间长达数小时至十多小时,这不仅太费时间,而且不能保证测量准确度。 测直流电阻的关键问题是将自感效应降低到最小程度。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助磁法。助磁法是迫使铁心磁通迅速趋于饱和,

从而降低自感效应,缩短时间。 3.加快测量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方法 3.1用大容量蓄电池或稳流源通大电流测量; 3.2把高、低压绕组串联起来通电流测量,采用同相位和同极性的高压绕组助磁。由于高压绕组的匝数远比低压的多,借助于高压绕组的安匝数,用较小的电流就可使铁心饱和,从而减少时间,达到稳定; 3.3采用恒压恒流源法的直阻测量仪 使用时可把高、低压绕组串联起来,应用双通道对高、低压绕组同时测量,较好地解决了三相五柱式大容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的困难。一般测试一台360MV A,500kV或220kV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约需30~40min。 三、试验步骤 1.测量并记录顶层油温及环境温度和湿度。 2.接线:将测量设备或仪表通过测试线与被测绕组有效连接,确认连接牢固,地线接触良好后方可开始测量。 3.电流选择:打开电源开关(开关上I 为开,O 为关)同时显示屏上会显示全部电流值,这时可通过选择键对所测试品预置电流进行选择,每按一下选择键,光标会滚动在各电流值2.5A 、5A、10A、20A之间。 4.测试:当选择好电流后,按下确认键,就开始测试,表头同时指示所选电流值。当按下确认键后,显示屏上显示“正在充电”,过几秒钟之后,显示“正在测试”,这时说明已充电完毕。进入测试状态,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标签: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横截面积;电流;温度 1 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 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 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电线电缆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卡具型式等。基本技术路线是减小绞合导体中因单线表面状况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每根单线中的分布电流均匀,以提高测量准确度。截取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1m,一边卡具之间的距离是1m,两个卡具20cm,所以我们一般取样

导体电阻测量

导体电阻测量 发表时间:2018-12-14T16:42:45.8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作者:杨赞[导读] 根据GB/T 3048-2007,常规测试中每根电缆长度的所有导体都应该被测量,包括同心导体。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7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跟城网供电电压等级升高,交联聚乙烯电缆凭借合理的结构、工艺、优良的电气性能等优点,在国内外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随着电缆用量的不断增大,各种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导体电阻的测量,在生产成本方面,电线电缆的主要投入都在铜导体的使用上,电阻值的高低对于居民的生活影响,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所以导体电阻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导体电阻;直流电阻;交流电阻;集肤效应 根据GB/T 3048-2007,常规测试中每根电缆长度的所有导体都应该被测量,包括同心导体。成品电缆或从成品电缆中提取的样品应在实验室中以适当的温度储存至少12小时,然后进行测量。如果导线温度与室温一致,电缆应于储存24小时后在实验室进行测量。也可选取另一种方法,将导体样品浸入温度控制的液体浴中,并且至少在浸入1H后测量电阻。电阻值应根据GB/T3956中规定的公式和系数改为1km长,20℃度。每个导体在20摄氏度时的直流电阻不应超过GB/T3956中规定的相应最大值。应用时,同心导体的电阻也应符合GB/T 3956。 1、直流电阻 直流电在导体中是均匀分布的,并在导体外建立了均匀分布的电磁场。IEC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将导体的直流电阻列为电缆的例行试验或抽样试验项目,以检验导体的有效截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1导体直流电阻的计算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1 试验目的 检查绕组接头的焊接质量和绕组有无匝间短路;分接开关的各个位置接触是否良好以及分接开关的实际位置与指示位置是否相符;引出线有无断裂;多股导线并绕的绕组是否有断股的情况; 1.2该项目适用范围 交接、大修、预试、无载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故障后; 1.3试验时使用的仪器 QJ42型单臂、QJ44型双臂电桥或JD2510A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 1.4试验方法 1.4.1电流电压表法 电流电压表法有称电压降法。电压降法的测量原理是在被测量绕组中通以直流电流,因而在绕组的电阻上产生电压降,测量出通过绕组的电流及绕组上的电压降,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接线如图所示。

图1-1电流电压表法测量直流电阻原理图 (a)测量大电阻(b)测量小电阻测量时,应先接通电流回路,待测量回路的电流稳定后再合开关S2,接入电压表。当测量结束,切断电源之前,应先断S2,后断S1,以免感应电动势损坏电压表。测量用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电流表应选用内阻小的电压表应尽量选内阻大的4位高精度数字万用表。当试验采用恒流源,数字式万用表内阻又很大时,一般来讲,都可使用图1-1(b)的接线测量。 根据欧姆定律,由式(1-1)即可计算出被测电阻的直流电阻值。 R X=U/I (1-1) R X——被测电阻(Ω) U——被测电阻两端电压降(V); I——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A)。 电流表的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并应尽量地短,且接触良好,以减小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当测量电感量大的电阻时,要有足够的充电时间。 1.4.2平衡电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