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症,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嗜睡、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及昏迷为特征。

【护理评估】要点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等,并做好记录。

2、观察排便的次数、颜色、量、性状等。

3、注意观察肢端温度、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及时了解末梢循环灌注情况。

【常见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量不足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有感染传播的危险与肠道排出致病菌有关。

5、焦虑与病情危重有关。

【护理措施】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1)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易引起胀气的食物及多渣等刺激性食物。

(2)预防感染传播采取消化道隔离,培养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家长对患儿食具煮沸消毒,尿布和衬裤要用沸水浸泡后再洗。

3、症状护理(1)降低体温按发热护理常规执行。

(2)做好臀部皮肤的护理,防止臀红。

(3)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肢端温度、尿量等变化,(4)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做好气管插管、切开的准备。

4、心理护理: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多与家长沟通,提供心理支持。

5、健康指导:向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及患儿的病情,消除其紧张情绪;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卫生教育,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保健意识。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2)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2)

心理护理与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帮 助病人缓解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关注病人的情感需 求,提供必要的情
感支持和关爱
保持积极心态,鼓 励病人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鼓励病人与家人、 朋友交流,分享感
受和经历
4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措施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 食物,以免引 发肠道感染
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01
04
个人物品管理:个人衣 物、用品应单独存放, 避免与他人共用
03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 风,定期消毒清洁
02
饮食卫生:食用新鲜、 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 生冷食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细菌性痢疾的 护理措施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知识 02.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 03. 病人的生活管理 04.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措施
1
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知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定义与流行病学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 疾杆菌引起的肠道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 入
水分补充
充足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维持肠道正常
功能
提供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流质食物,
如粥、汤等
注意观察病人的尿 量和尿液颜色,以 判断水分是否充足
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避免空气干燥造成
脱水加重
药物使用与剂量
1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细菌性痢疾护理

细菌性痢疾护理

细菌性痢疾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内毒素导致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休克
与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有关。

4.疼痛
与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腹泻引起的食欲下降、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护理要点】
1.对病人进行消化道隔离。

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处理。

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2.急性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低脂流食,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禁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为半流食、普食。

3.密切观察病人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和尿量变化,及时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及时处理。

4.给予病人保暖,改善末梢循环。

腹痛病人可腹部置热水袋,遵医嘱使用解痉镇痛剂,缓解肠痉挛。

5.腹泻病人应及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和量。

采集新鲜的脓血便、黏液便做细菌培养,提高阳性率。

6.注意肛周皮肤护理。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涂凡士林,防止糜烂。

嘱病人排便时勿时间过长和用力过度,防止发生脱肛。

如果发生脱肛,用消毒纱布涂以润滑油,轻揉局部,以助纳回。

7.出院指导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不洁或腐败食物,餐前便后洗手;②避免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③坚持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达到彻底治愈,避免发展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实用】-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实用】-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1.1生命体征,有无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数、尿少、血压下降。

1.2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有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肛周皮肤情况。

1.3肠鸣音情况1.4尿量2.护理问题2.1体温过高2.2腹泻2. 3腹痛2. 4外周组织灌注无效2. 5有窒息的危险2. 6潜在并发症:惊厥、脑疝3.护理措施3.1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3.2严重腹泻伴呕吐者可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能进食者,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原则,避免生冷、多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3.3急性期腹泻频繁、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

频繁腹泻伴发热、疲乏无力、严重脱水者应协助床边排便。

休克型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取平卧或休克体位,小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3.4密切观察排便次数、量、性状及伴随症状,采集含有脓血、粘液部分的新鲜粪便作为标本,及时送检,以提高阳性率。

3.5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出入量及血液生化检查补充水及电解质。

轻者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者静脉补液。

3.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细速、尿少、烦躁等休克征象,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3.7循环衰歇者应注意保暖。

3.8给予吸氧,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疗效果。

3. 9每次排便后清洗肛周,涂以润滑剂,预防刺激。

3. 10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早期禁用止泻剂,便于毒素排出。

3.11健康教育菌痢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粪便消毒对传染源的控制极为重要,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

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程序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变为慢性菌痢。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健康教育要点4.1讲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合理进食。

4.2加强手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

4.3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

4.4避免慢性菌痢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进食生冷、暴饮暴食、过度紧张、劳累、受凉、情绪波动。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31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31页】
15
七、治疗要点
急性菌痢病人首选敏感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疗
给予镇静、解痉、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 亚冬眠、止惊、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慢性菌痢可联合用药,或保留灌肠。
16
八、隔离及预防
消化道隔离
隔离期— 体温正常15天每隔5天便培养,
连续2次阴性
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 切断传播途径:水源、粪便及饮食管理,灭蝇 保护易感者:(接种疫苗)
24
(二)病情观察
➢ 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 ➢ 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
时间。 ➢ 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
等表现,瞳孔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 、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
25
(三)对症护理
剧 。 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 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 发 。 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 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 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
① 结肠癌和直肠癌: ② 慢性血吸虫病: ③ 克罗恩病: 3.中毒性菌痢应与下列病症相鉴别 (1)高热惊厥 (2)中毒性肺炎 (3)流行性乙型脑炎
14
七、治疗
• 主要是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学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和磺胺类。
•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 ,可酌情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利福平等。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
1
一、定义
•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 变。这里仅指有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又称志贺病。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简介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特征是腹泻、腹痛和发热。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而护理措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病房环境在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中,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并保持通风良好。

病人的用具、床单等也需要进行定期更换和清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饮食护理细菌性痢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殊的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蒸蛋等。

同时,建议多给患者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

3. 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遵循医嘱记录患者的体温、腹泻次数、腹痛程度等。

还需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隔离由于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所以需要将患者隔离,以避免他人被传染。

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及家属戴口罩、勤洗手,并保持病区的通风。

5. 皮肤护理腹泻和腹痛可能导致患者的皮肤变得干燥和敏感。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清爽。

在清洁时尽量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

6. 相关注意事项在护理细菌性痢疾患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过度疲劳,以充足的休息时间帮助患者恢复体力;•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恢复;•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听取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给予心理支持;•在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细菌便培养,确保病情得到彻底控制。

结论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房环境的清洁、饮食的调整、观察病情、患者隔离、皮肤护理等。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自身的防护,避免感染的发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大便的次数、性状、量及伴随症状。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脱水征象。

3、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隔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对大便、呕吐物及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

2、休息: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

3、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生冷、多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可饮糖盐水,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

4、病情观察:
(1)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在38.5℃及以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体温持续不退、反复惊厥者,采用冬眠疗法。

如高热伴有四肢厥冷者,禁用冷敷或乙醇擦浴。

(2)观察腹痛的部位及性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并发症的观察:如发现四肢湿冷、脉细速、烦躁等休克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期禁用止泻药。

6、皮肤护理:每次排便后清洗肛周,并涂润滑剂减少刺激。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并做好隔离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复发时及时治疗。

2、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食不洁食物。

四、注意事项
1、实行接触隔离,注意病房空气流通,保持床单位及衣裤的清洁干燥。

2、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2、卧床休息。

3、饮食
(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

(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

(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降温。

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

5、腹泻的护理:
(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

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

②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

③准确记录出入量。

(2)加强高热的护理。

(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

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

)。

注意保暖。

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

(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