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中医药防治一、前言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相关内容。
二、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2、传染病的分类三、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原则1、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基本原则2、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特点3、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四、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1、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防治1.1 中医药在流感预防中的应用1.2 中医药在流感治疗中的应用2、肺结核的中医药防治2.1 中医药在肺结核预防中的应用2.2 中医药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3、性肝炎的中医药防治3.1 中医药在性肝炎预防中的应用3.2 中医药在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五、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中的应用1、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防治中的作用2、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响应中的应用3、中医药在传染病应急资源保障中的应用六、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推广与应用1、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推广策略2、中医药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应用推广3、中医药在传染病科普宣教中的作用附件:本文涉及的相关研究报告、临床案例、专家意见等附件详见正文中相应章节。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用预防和控制手段,采取早期发现,预防扩散,减少疾病个例和疫情发生,坚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免疫者发病率及社会危害,消除或控制传染病的法规措施。
2、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总称,包括中草药、中成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3、传染病应急响应:是指在传染病爆发或疫情突发时,和相关部门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以控制疫情,保护公众健康。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
多发生于夏秋季。
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
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40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
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
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措施

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中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一些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主要目标是调整机体的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力,以及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防治传染病的常见措施:1.中医药预防:●中药预防:一些中药被认为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例如,黄芪、甘草、党参等常用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药汤剂:中医药理论中有一些方剂被认为对于预防传染病有一定效果,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具体的药物组合会根据病情和体质而有所不同。
2.食疗调养:●中医强调调整饮食,使之符合个体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根据中医的五行理论,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藕、黄瓜等。
●根据病情,中医还可能推荐一些特定的饮食疗法,例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3.针灸和拔罐疗法:●针灸和拔罐被认为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一些穴位和拔罐技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体质。
4.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热量,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气血、温暖身体的效果。
有些中医认为艾灸有助于提高体温、增强体内阳气,从而对抗外邪。
5.中医养生:●中医强调合理的作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等方面的养生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个体体质来调整,而且中医疗法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证据相对较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谨慎,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传染病,现代医学的防治方法,如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仍然是主要手段。
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可以作为辅助措施,但不应替代现代医学的有效手段。
2024年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含多款)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含多款)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一、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预案旨在阐述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原则、方法和措施,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注重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发挥中医药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3.整体观念: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整体观念,调和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4.三因制宜: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根据地域、季节、气候、人群等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防治方案。
5.中西医结合: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防治效果。
三、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1.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改善生活环境卫生:加强水源、食品、公共场所等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3)增强体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体免疫力。
(4)预防接种: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采取相应的疫苗接种措施。
2.治疗措施(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药治疗:根据病因、病机,选用具有抗病原体、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作用的中药。
(3)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4)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抗病原体、抗炎、抗病毒等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四、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的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高度重视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4篇)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传染病防治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我将围绕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一份3000字的中医药防治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 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要培养每个人的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和熟透程度;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消毒和通风。
2. 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加强卫生教育,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建立预测和预警机制,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3. 高度重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控制:传染源是传染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严格控制传染源,不随地吐痰、封掉可能存在传染源的地方;传染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桥梁,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传播途径。
二、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流感。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党参、板蓝根等。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洋葱、大葱等。
2.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菌能力来治疗肺结核。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化痰的中药,如百合、五味子、补骨脂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3. 腮腺炎: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腮腺炎。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鱼腥草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4.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水痘。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熏洗、贴敷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手足口病。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传染病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肺炎、痢疾、肠道病毒等。
传染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1.鼻腔滋润:传染病多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后容易通过鼻腔感染。
中医认为鼻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用中药洗涤鼻腔,如黄芩、连翘、薄荷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滋润的功效。
2.食疗调理:传染病时,人体免疫力下降,食疗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
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橙子、猕猴桃等,增加锌的摄入,如瘦肉、禽蛋、海鲜等。
还可以使用中药食疗,如川贝蒸梨、生姜糖水等,具有清热化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中药药物预防:中药药物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常用的中药药物包括黄芪、党参、枸杞子等,具有补气养血、调理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适当服用中药药物进行预防。
4.中药药膳调理:传染病患者需要营养调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炎、调理肠道功能的中药药膳进行调理。
如金银花煮蛋、枸杞炖瘦肉等,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5.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6.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美景、社交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7.居室通风:传染病多通过空气传播,居室通风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总之,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等方式,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综合运用中药药物、中药食疗、中药药膳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良好情绪等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卫生院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实施方案

近年来,在抗击SARS、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传染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辨证论治, 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科研支持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减轻炎症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传染病防治 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个体化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药研究的深入,未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将更加精准、高效, 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挑战
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和细菌,中医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传染病防治需求。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持续推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参与传染病 防治的相关政策,如中医药防 治传染病的诊疗规范、中药饮
片使用管理等。
加大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 的经费投入,保障中医药防 治传染病的药品、设备、人
员等需求。
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科研机构和 企业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研究 和产品开发,推动科技成果转
化和应用。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和身体健康。
传染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
当前,全球范围内传染病频发,部分传染病存在抗药性增强、变异加速等问题,使得防治工 作面临严峻挑战。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某些传染病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如流感、手足口病等。其整体观念 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在调节人体免疫、改善症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Part
06
实施保障与政策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 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 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

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之间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当前全球爆发的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方案中的应用,以及中西医结合在应对疫情中的实践经验。
一、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传播性强、病原体多样、易扩散等特点,使得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艾滋病等既有病毒性,细菌性等多种病因。
因此,传染病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多种手段综合应对。
二、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在传染病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强调“扶正祛邪”的治疗理念,注重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中医药在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采用中药煎剂、汤剂、灸法等。
这些方法在提高患者免疫力、减缓病程、缓解症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实践经验中西医结合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当前的COVID-19疫情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西医结合强调“中药辅、西药主”,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西药的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整体免疫力。
因此,中西医结合在传染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方案的重要性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传染病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综合施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将为应对传染病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加强对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提高传染病防治的效果,保障人民健康。
中医药的参与,为传染病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愿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新)
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非常重要和必要。
这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可通过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多发生于夏秋季。
病情急剧,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全身乏力和食欲减退。
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40度以上,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痢疾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预防细菌性痢疾方面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
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在细菌性痢疾易发季节,宣传教育和预防应该是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细菌性痢疾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惯。
这包括讲究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具体措施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常剪指甲、勤换衣服等。
在饮食上,要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
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此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很重要。
易感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家属和体质虚弱者等。
前者由于和患者接触相对较密切,后者免疫力下降,所以更加容易感染。
因此,在细菌性痢疾流行时,易感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1、焦山楂红糖酒:将山楂和红糖加入白酒中炒至酒干,
然后加水煎煮,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煮沸,趁温服用,每日1剂,能清热止痛。
2、木耳红糖汤:将木耳和红糖加水煮熟,连渣服用,能
凉血、缓急止痛,治疗痢疾便血腹痛。
3、红菱壳粉:将晒干的红菱壳研末,空腹服用,每日1-
2次,每次15克,连续服用5天,能清热涩肠,治疗痢疾。
4、大蒜马齿苋粥:将大蒜和马齿苋煎煮去渣取汁,加入
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温热食用,适用于急、慢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5、鸡冠花粥:将鸡冠花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再入白酒焖1分钟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用,适用于赤白下痢、妇女崩中、赤白带下或咯血吐血。
6、莲子生姜粥:将带衣莲子、生姜和粳米一起煮成稀粥,每日二次温热食用,适用于痢疾不思饮食。
7、姜茶乌梅粥:将生姜、乌梅肉、绿茶加水煎煮,去渣
取汁,入粳米煮粥,粘稠时加入红糖焖煮2分钟,每日二次温热食用,适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8、柿饼粥:将柿饼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可做点心或早餐
食用,适用于久痢便血、小便血淋、痔漏下血。
饮食原则】
1、急性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适量摄入蛋
白质和蔬食。
2、慢性期: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并补充足量维生素。
3、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低热量。
4、饮食应定量、定时,适量、稳定。
宜食】
1、各种主食、脱脂牛奶、瘦猪牛羊肉、兔肉、鱼、鸡、
蛋清、面类。
2、蔬菜、水果、豆制品。
3、米仁、西瓜、冬瓜等。
忌食】
1、肥腻厚味、不易消化的食物。
2、烟、酒、海腥发物、辛辣刺激、生冷之品。
3、油炸、硬固不易消化、粗纤维的食物。
少食】
全脂牛奶、香肠、火腿、成肉、鸭、鹅、动物脂肪、蛋黄、甜食。
推荐食谱】
早餐:主食、脱脂牛奶、煮嫩鸡蛋。
午餐:主食、清蒸鱼、豆腐干炒油菜。
晚餐:主食、瘦肉丝炒蒜苗,加餐:甜豆浆。
食疗方法】
症状表现:口腔疱疹、手足斑丘疹消失,体温正常,全身状况好转。
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固护正气。
方药: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香砂养胃汤等。
加减:①脾虚食少者加便不通者加芒硝、枳实;③口干口燥者加麦冬、石斛;④体质虚弱者加人参、黄精。
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心态。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明显的前驱期和起病期。
前驱期通常持续3-4天,症状包括发热、不适、咳嗽、鼻塞、流涕、咽充血及嘶哑等。
同时,还会有眼结合膜发炎、充血、流泪、畏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体温会在
2-3天内升高,达到40℃,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在高热时,也会偶见惊厥。
起病第2-3天,患者的颊内粘膜上会出现白色斑点,直径
约为0.5-1mm,外围有红晕。
这就是水痘的特征性麻疹膜斑,也称为Koplik斑。
这种斑点通常持续1-2天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水痘的主要目标是预防继发感染并加强护理。
在发热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和水分的供给。
对于体温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退热剂。
对于皮肤瘙痒严重的患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当水疱破溃后,可以涂抹2%龙胆紫等药物。
中医认为水痘是
由外邪入侵,伤及肺脾,生湿化热,导致肌肤发病。
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并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两种类型。
轻型水痘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水痘红润、分布稀疏、内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痒、纳差、二便调和、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时应选用疏风解表、清热祛湿的方法,方案可以选用银翘散加减。
重型水痘多见于体质虚弱的患儿,症状包括壮热烦渴、唇红面赤、精神萎糜、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浆混浊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见疱疹,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而
干,脉洪数或滑数。
治疗时应加大清热凉血解毒的力度,方案可以选用加味消毒饮加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适当选择西药对症治疗,如退烧、止痒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护理、饮食、消毒、隔离等方面中西医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毒热型水痘的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为主。
患者会出现发热较高、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等症状。
治疗时应选用清热解毒、凉营滋阴的方法。
舌质红或绛,舌苔黄燥而少津,脉洪数或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