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古文汇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文全部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古诗文全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笔记:-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人以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忙碌。

-“村庄儿女各当家”,指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生动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对劳动的模仿。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笔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小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可见其对冰的喜爱和好奇。

- “彩丝穿取当银钲”,用彩丝把冰穿起来当作银钲来敲打,充满了童趣。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碎了,发出像玻璃破碎的声音,表现出孩子的失望和惋惜,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的天真无邪。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笔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晚景图。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这两句写景,生动地描绘出乡村傍晚的宁静和美丽。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表现出牧童的悠闲自在和乡村生活的宁静祥和。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笔记:-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内容
第1课《草原》
第2课《丝绸之路》
第3课《白杨》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7课《祖父的园子》
第8课《童年的发现》
第9课《儿童诗两首》
第10课《杨氏之子》
第11课《晏子使楚》
第12课《半截蜡烛》
第13课《打电话》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第15课《金色的鱼钩》
第16课《桥》
第17课《梦想的力量》
第18课《将相和》
第19课《草船借箭》
第20课《景阳冈》
第21课《猴王出世》
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第23课《刷子李》
第24课《金钱的魔力》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第27课《与象共舞》
第28课《彩色的非洲》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1.《牧童》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素材)汇总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素材)汇总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文言文(素材)汇总日积月累一游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日积月累二鸟鸣涧王维 (唐)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日积月累三——谐音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军师——无(吴) 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四月 的冰河——开动(冻) 了咸菜烧豆腐——有言(盐) 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 声在外日积月累四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 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积月累六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日积月累七乡村四月作者: 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日积月累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论语》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孟子》 多行不义, 必自毙。

——《左传》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课内古诗: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9、古诗三首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

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第一篇:五年级文言文小古文2018.05.10小古文15篇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打完小麦。

有一群小麻雀,纷纷跑到麦场上,吃散落的麦粒。

几个小孩站在门前,拍手叫喊着驱赶麻雀。

麻雀听到小孩们的叫喊声,四散逃去树林中。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瓶子里有果子,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声,两只猫的毛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只猫不相上下。

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乘胜追击,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

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

走进了一看,母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玩耍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

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①俄而:一会儿。

②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差:勉强。

④未若:不如。

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

五年级下册诵读古文

五年级下册诵读古文

五年级下学期诵读古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战国> 孟子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

人恒过(10),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11),而后作(12);征于色(13),发于声(14),而后喻(15)。

入则无法家拂士(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â)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

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ã)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古诗古文日积月累复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古诗古文日积月累复习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诗意:
【】
耘田:绩麻:
解:供: 傍:阴:表达了作者:
《稚子弄冰》诗意:
【】
稚子:钲:
磬:
表达了作者:
《村晚》诗意:
【】
陂:漪:腔:
信口:
表达了作者:
《游子吟》
【】《鸟鸣涧》
【】
9、古诗三首
《从军行》诗意:
【】
从军行:
穿:破:
表达了作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意:
【】
河:岳:
摩天: 遗民:表达了作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
【】
却看:妻子:
青春:
表达了作者:
《凉州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 《自相矛盾》选自《》
鬻:誉:弗:陷:
或:夫:立:
道理:
豆蔻年华:及笄:
弱冠:而立:
不惑:花甲:
古稀:期颐:
束发:知命:
耄耋:
乡村四月
【】【】
诗意:
诗意:
诗意:
诗意:
《杨氏之子》本文选自【】朝【】的《》
甚:惠:诣:乃:
示:闻:夫子:
翻译:
君——《论语》恻。

——《孟子》君。

—《论语》多。

——《左传》人。

——《朱子语类》。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梳理(古诗文附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翻译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古文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古文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古文整理一、古文选段1. 《杨氏之子》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一些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 《晏子使楚》原文: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侍从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从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问:‘他是干什么的?’侍从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赏赐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侍从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王戎不摘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①。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②。

【注释】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2、画地为方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①。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②。

”魏武知之,即遣还。

【注释】①“何晏”句:何晏的父亲死得早,曹操任司空时,娶了何晏的母亲,并收养了何晏。

②庐:简陋的房屋。

按:这里指何晏不愿改姓做曹操的儿子。

【译文】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

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

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

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

”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3、为卿作驴鸣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注释】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

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

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

”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4、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

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汲(jī):取水。

②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

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

”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

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5、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

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

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6、钟氏二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②。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③,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誉:令lìng: 美好,善;美好的声誉。

②敕见:敕命进见。

③战战惶惶:戒慎畏惧貌。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 于是下令召见。

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7、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③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④卵乎?”寻亦收至.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8、原文: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

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

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窃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9、姜从树生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①曰:"从土里生成。

"其人固执己见②,曰:"请与子⑧以十人为质③,以所乘驴为赌。

"已而④遍问十人,皆曰:"土里出也。

"其人哑言失色⑤,曰:"驴则付⑥汝,姜还树生⑦。

"或:有的人,有的。

2.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3. 质:询问。

4.已而:随即。

5.哑然失色:指因为害怕而面色苍白、寂静无声;哑然:不发出声音的样子。

6.付:给,送。

7.生:结出,长出。

8.子:你。

译文:楚国有一个生来就不认识生姜的人,(就对别人)说:"这东西一定是在树上结出来的。

"有人告诉他:"这是从土里长成的。

"这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说:"请和我找十个人来问,拿乘坐的毛驴作赌注。

"问了十个人之后,都说:"生姜是从土里长成的。

"这个人哑口无言,面色苍白,(愣了半天,)说:"毛驴就给你了,生姜还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意思:不能只注重面子工程不认错,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讽刺了那些因爱面子而固执己见的人。

10、涸泽之蛇泽①涸②,蛇将徙③(xǐ)。

有小蛇谓大蛇曰:“子④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⑤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⑥也。

”乃相衔负以越公道⑦,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注释】①泽:聚水的洼地,一般指湖沼。

②涸:干涸。

③徙:迁徙。

④子:你。

⑤负:背。

⑥神君:这里指蛇神。

⑦公道:大路,大道。

译文:池塘干涸了,蛇将要迁徙(xǐ),有条小蛇对大蛇说:“你走(在前面),我跟随着你,人们认为是出行的蛇罢了,必定会有人杀死你;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蛇神呢。

”于是它们互相衔着穿过大路。

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真是神灵啊!”11、元岳柱,字止所①,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母腕上金钏②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③也?”何大惊异。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①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

②金钏:金手镯。

③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

译文元朝时的岳柱原籍在新疆天山脚下,从小跟随做官的父亲住在江浙一带.他八岁时看当时著名画家何澄画"陶母剪发"图."陶母剪发"是个典故,据说晋朝政治家陶侃年幼时家境贫穷,父母早亡,靠纺织供他读书,交游.一次朋友来访,无力招待,陶母便剪下一绺头发让他去换酒.从此这故事便成为美谈.岳柱看到何澄画的陶母手腕上有金手镯,便反问画家说:“这金手镯不是可以换酒吗,为什么一定要剪下头发去换酒?”何澄听了,大为惊讶,而且发觉这孩子聪明过人,与众不同。

所以后人说,若能理解岳柱的话,便懂得作画的道理了。

12、杨修啖酪(dàn lào)原文:人饷①魏武一杯酪②。

魏武③噉④少许,盖头上题⑤“合”字以⑥示众。

众莫⑦之解⑧。

次⑨至⑩杨修11,修便12噉,曰:“公教13人噉一口也,复14何疑?”[1]【注释】1.饷:用食物赠送。

2.酪:用牛、马、羊、驼等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4.噉:同"啖",吃。

5.题:书写。

6.以:把。

7.莫:没有,不。

8.解:理解。

9.次:次序。

10.至:到了。

11.杨修:东汉名士,效力于曹操。

12.便:于是,就。

13.教:让。

14.复:又。

译文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

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1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④坠:落,掉下。

⑤稍下:稍微低一点。

⑥复:又。

⑦益:更加。

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

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

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

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阅读提示:护子移巢,情真意笃,的确为美轮美奂的动物天性。

问题是,就下移动鸟巢,虽然可怜幼崽免遭下坠毁身之灾,却无法使爱子逃脱人类伸手取之之祸。

14、愚人食盐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

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

【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变④益:增加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败坏【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

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

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15、鸡犬不宁晨,吾梦正酣,忽闻有声甚厉。

急跃起,奔院中。

见鸡与狗,斗于地上。

狗庞大,汪汪而吠。

鸡弱小,咕咕而鸣。

狗猛扑之,鸡见势不妙,旋走,张翼而飞,入鸭棚不出。

狗气急,无奈何,即摇尾出门。

俄而,鸡出,慭慭(yìn)然。

狗于门外见之,复逐之。

鸡即回棚,匿于草堆。

吾观之,叹曰:“鸡虽弱,而能胜狗,狗岂不该加以用心也?”16、性缓一人性缓。

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①为②火所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