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文及地表水资源基础知识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

农田水系知识点总结农田水系是指农田中的水的分布、流向和利用状况。
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在农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田水系知识点是指农田水系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农田水系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以便读者了解和学习。
首先,农田水系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分布:水资源的分布是指水在农田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地类型,水资源分布情况都有所不同。
2. 地表水管理:地表水是指地表的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
地表水管理包括地表水的利用、开发、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水的蓄集、引水、排水、灌溉、排洪、防渍等。
3. 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是指地下的水体,主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地下水管理包括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保护等方面,其中包括井水和泉水的开挖、水位的管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等。
4. 灌溉制度:灌溉是指为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通过水的供给,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
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方法、灌溉设备、灌溉水质等方面,它对于农田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指通过控制水的流动,使土壤保持稳定。
它包括防止水的侵蚀、促进土壤保肥等方面,对于维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 农田排水:农田排水是指为了排除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或降雨水,以保持农田的适宜湿度。
排水系统包括沟渠、管道、堤防等,在农田水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7.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保护农田中的水资源,防止水质污染、水量的减少等现象的发生。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源地的保护、水体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8. 农田水系统的调配:农田水系统的调配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农田中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它涉及到水的供需平衡、调度、节水等方面,对于农田的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农田水系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自然水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地表水、地下水与自然水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运动方式,也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循环过程。
它是指地球上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地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蒸发,形成水蒸气,并随着大气的运动而传输到其他地方,最终形成降水,重新进入地球水循环过程的过程。
在水循环中,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下文中,我们将对这些水的特征、作用和运动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一、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表水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供应人类、动植物生活的需要。
在自然界中,地表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流、湖泊、河流、海洋等的形成、消失等。
地表水的分布和流动状态连接着天气,气候,水文和生态系统等领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表水的特点是流动性明显,能够迅速地响应降水和人类活动强烈影响,这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流动过程中,地表水可以将各种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的地方,影响到水质和生态环境,因此对地表水的保护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也是很必要的。
二、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水体,存在于土壤孔隙、岩石缝隙、坑洞中的含水土层,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
它通常比地表水更清洁,不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大气因素的直接影响。
地下水在水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是贮存和输送水分,供水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地下水的游离水质直接关系到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因此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地下水虽然比地表水清洁,但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存在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那么分布于土壤缝隙中的地下水也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合理开采和水资源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三、自然水自然水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由自然因素形成的水体,如雪、冰、雨、露、霜等形式的水。
它们是水循环过程中重新补充源的一部分,在短时间内自然水的水量可能非常小,但长时间累加起来后,也能够起到重要的补给作用。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资源相关定义及知识

水资源相关定义及知识目录一、水资源概述 (2)二、水资源的形成与循环 (3)1. 水资源的形成 (4)(1)天然水资源 (5)(2)人工水资源 (6)2. 水资源的循环 (7)(1)水循环的概念 (8)(2)水循环的过程 (9)三、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10)1. 水资源的数量 (11)(1)全球水资源储量 (12)(2)地区水资源分布 (13)(3)可利用水资源数量 (14)2. 水资源的质量 (15)(1)水质标准 (16)(2)水体污染与防治 (17)四、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18)1. 水资源的利用 (20)(1)农业用水 (21)(2)工业用水 (21)(3)生活用水 (22)(4)生态用水 (23)2. 水资源的管理 (24)(1)水资源管理原则 (26)(2)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27)(3)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28)五、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9)1. 水资源的保护 (30)(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32)(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与法规 (32)(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34)2.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5)(1)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理念 (36)(2)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6)一、水资源概述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可以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的总量,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水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地下岩层中,具有丰富的储量和较高的水质。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多种形式,是人类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是地球表面水汽凝结后降落到地面的水,如雨、雪、露等,虽然数量巨大,但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难以稳定供应。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涵盖广泛,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诸多领域。
而地表知识点则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地表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壳变动地壳变动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构造运动。
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壳的构造和变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变动的重要理论,它认为地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并且在板块边界处产生地壳运动。
二、水文地理水文地理研究的是水资源及其利用、地下水、河流水系、湖泊水系、水文地球化学和海洋地理等内容。
其中,水资源是指人类生活所需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水的所有含量和各种形式,如地面水、地下水、冰雪和湿地等。
水文地理研究的内容丰富多样,与人类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要素。
而气象则是研究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高考地理中常涉及到的气候与气象的知识点有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对于气候与气象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还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参考。
四、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对土地进行利用的过程,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
而土地保护则是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中涉及的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知识点有城市化进程、农业发展和林业资源的保护等。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包括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和城市地理等。
人口问题是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问题的综合。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掌握人口与城市的知识,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规律,为城市规划和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知识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饮水、洗澡、做饭、种植等等,都需要用到水。
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水资源日益减少,所以我们必须节约水资源。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中学到的水资源知识点。
1. 什么是水资源?水资源是指能够供人们使用的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
水资源的组成成分和数量因地区、气候、季节、岩石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地域性和变异性。
不可再生性意味着用一滴就少一滴,一旦消耗,就无法再生。
地域性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同。
变异性意味着雨季和旱季、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水资源不同。
3. 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水在自然界中不断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环节。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自然系统,保证了水的可持续使用。
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增加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的措施。
增加水资源可以通过改善自然环境,增加降水量,开发非传统水源等。
节约用水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习惯、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用效率等。
保护水源地可以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质保护标准等。
5.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的污染是指生活废水、工业污水、农业废水等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安全。
要防止水污染,可以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污染源,开展科技开发,推行节约用水和减量化排放等。
6.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基础。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均衡发展和应对水资源变化等措施。
总之,八年级上册学习的水资源知识点非常重要,学好这些知识也是我们为未来的生活和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理基本概念

水文地理基本概念水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变和相互作用。
水文地理涉及的基本概念有水循环、水资源、水文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海洋和冰川等。
下面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源头、循环途径和最终去处。
太阳能驱动下,地球上的水分以蒸发、降水、融化、凝结等形式在大气圈、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之间不断循环。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水平衡的重要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2.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的总量和质量。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地表水指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的水,是供给城市、农业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的水,常以含水层储存,为地下水井及矿井提供水源。
3.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是指水文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特性和规律。
其中包括水文循环的动力学特征、水文系统的结构特征和水文变化的规律性等。
通过对水文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文过程的演变机制,并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文地理研究的重点对象。
地表水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的水体,是人类社会用水的重要来源,也是地表水文循环的关键环节。
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的水,常储存在含水层中,是供给地下水井和矿井使用的重要水源。
5.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水文地理中的两个重要水体类型。
河流是地表水在地形起伏下流动形成的线性水体,其形成与降雨量、地形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湖泊是地表水在低洼地区聚集形成的静态水体,对区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6. 海洋和冰川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
海洋对全球水循环、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冰川是地表水在冰川形成的高山地带积累形成的冰体,是淡水的重要贮存库,也是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水文地理基本概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水系统的运行规律,为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水文业务知识资料-水文基础知识

水文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形式和运动过程称为水文现象。
如蒸发、降水、水流的循环过程是水文现象;河流和湖泊中的水位涨落、流量的大小、河流含沙量的大小及输沙的多少、水温冰清变化等也是水文现象。
作为自然科学的水文学就是研究水文现象,阐明水文循环和水位现象各要素物理机制与相互关系的学问。
作为应用科学的水文学就是研究河流及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河口等水体中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为了防治水害和开发水资源奠定基础。
水文科学主要靠建立从局部到全球的水文观测站网,通过对自然界业已发生的水文现象的观测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已有的水文资料,预测或预估水文情势未来状况,直接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按地球圈层范畴,水文学可分为水文气象学、地表水文学和地下水文学。
其中,地表水文学又可分为陆地水文学和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主要研究存在于大陆表面的各种水体及其水文现象的形成和运动变化规律。
按目前的任务方向,业务水文基本规划为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水文水利计算、水文预报三个领域。
第二章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分布于地面、地下和大气中,形成河流、湖泊、沼泽、海洋、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水等水体,构成一个浩瀚的水圈。
水圈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紧密联系,相互转化,不断更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自然界中的水分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他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
到达地面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面径流流入江河汇归海洋,还有一部分又重新蒸发回到大气中。
其中渗入到地下的地下水,一部分也逐渐蒸发,一部分渗入到地下,增加土壤的水份,补给地下水,最终也流入海洋。
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转化、迁移和交替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循环(也称为水文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站一次降雨量过程线及积累曲线
10
4.3 蒸发
4.3.1 蒸发类型
4.3.1.1 水面蒸发 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现象,在蒸发
面上有两种水分子运动:一种是水分子跃离水面(液 态变为气态),另一种则是空气中的水分子跃入水面 (气态变为液态),前者称为蒸发,后者称为凝结。 实际蒸发量为蒸发面跃出的水分子数与返回水中的水 分子数之差。
12
4.3.1.3 植物散发 植物散发指在植物生长期,水分从叶面和枝干蒸
发进入大气的过程,又称蒸腾。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 和土壤水的浓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可产生高达l0多 个大气压的渗压差,促使土壤水通过根膜液渗入根细 胞内。进入根系的水分,受到根细胞生理作用产生的 根压和蒸腾拉力的作用通过茎干输送到叶面。叶面上 有许多气孔,当叶面气孔打开,水分通过开放的气孔 逸出,这就是散发过程。
(8)河槽的平面形态:山区河流的平面形态极为复杂, 急弯、卡口比比皆是,两岸和河心常有巨石突出,岸 边极不规则,宽度变化很大。急滩、深潭上下交错, 有时呈台阶状,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往往形成陡坡跌水 或瀑布。
5
4.2 降水
4.2.1 降水的成因与类型
降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面暖湿气团在各种因素 的影响下升入高空,在上升过程中产生动力冷却使温 度下降,当温度达到露点(即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 的温度)以下时,气团中的水汽便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这就形成云。云中的水滴或冰晶由于水汽继续凝结及 相互碰撞合并,不断凝聚增大,当其重量超过上升气 流顶托力时,在重力作用下就形成降水。由此可知, 气流上升过程中产生动力冷却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 而气流中的水汽含量及冷却程度则决定着降水强度和 降水量的大小。
4
(5)流域面积: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称为流域面积或集 水面积。
(6)流域长度、平均宽度:流域的几何中心轴长称流域 长度。以河口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出不同半径 的若干圆弧,各与流域边界线相交于两点,绘出各弧 的割线,并取这些割线中点的连线长度即为流域的长 度。
(7)流域平均高度:流域范围内地表的平均高程即为流 域平均高度。
水文与水资源学
第四章 地表水文及地表水资源基础知识
第四章 地表水文及地表水资源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4.1
河流及流域的主要特征
4.2
降水
4.3Leabharlann 蒸发4.4地表径流
2
第四章 地表水文及地表水资源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4.5
下渗
4.6
包气带和饱和带
4.7
土壤水
4.8
地表水及地表水资源
3
4.1 河流及流域的主要特征
(1)河流长度:从河源沿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河长。 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用曲线仪或小分规量取。
(2)河网密度:是指一个流域范围内各级河道的总长度 与该流域面积之比,即表示单位面积内的河流长度。
(3)河流弯曲系数:河流的实际长度与从河口到河源两 端点间的直线长度的比值,称为河流的弯曲系数。
(4)河流分段:每一条河流都有河源、河口之分。河源 是河流开始的地方,可以是溪涧、泉、冰川、湖泊或 沼泽等;河口则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 泊、沼泽或其他河流的地方。在干旱区,有的河流消 失于沙漠之中而无明显河口。
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有水汽压差、风速、辐射、温 度、气压、水质、水深等。
11
4.3.1 蒸发类型
4.3.1.2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即土壤中所含水分以水汽的形式逸入大
气的现象。湿润的土壤,蒸发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 段。第一阶段,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 壤中存在自由重力水,且土层中毛管上下沟通,水分 从表面蒸发后,能得到下层的充分供应。土壤蒸发主 要发生在表层,蒸发速度稳定。在第二阶段内,随着 土壤水分的减少,供水条件越来越差,土壤表面局部 地方开始干化。在第三阶段中,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发 生在土壤内部,蒸发的水汽由分子扩散作用通过表面 的干涸层逸入大气,蒸发速度极其缓慢。在这种情况 下,不论是气象因素还是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蒸发均不 起明显作用。
8
4.2.2.2 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 (1)降水量过程线。以一定时段(时、日、月或年)为
单位所表示的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可用曲线 或直方图表示。 (2)降水量累积曲线。此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 代表自降水开始到各时刻降水量的累积值。 (3)等降水量线(或等雨量线)。是流域内降水量相等 的点的连线。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常用的降水特征综合曲线有 : 强度-历时曲线 、平均雨深-面积曲线 、平均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
13
4.3.1.4 流域总蒸发 流域总蒸发包括流域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
截留蒸发和植物散发。一个流域的下垫面极其复杂, 从现有技术条件看,要精确求出各项蒸发量是有困难 的。通常是先对全流域进行综合研究,再用流域水量 平衡法或模式计算法分析求出。
6
• 对流雨
对流雨是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过大,大气 稳定性降低,因而产生垂直上升运动,形成动力冷却而降雨。
• 地形雨
地形雨是气流因所经地面的地形升高而被抬升,由于动 力冷却而成云致雨。地形雨的降雨特性因空气本身的温湿特 性、运行速度及地形特点而异,差别较大。
• 锋面雨
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暖气团的地区时, 这种锋称为冷锋;当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冷气 团的地区时,这种锋称为暖锋。
• 气旋雨
气流汇入后再转向高层,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因动力冷却 凝结成云,条件具备时即产生降雨。这种大气的涡旋称为气 旋,对于高空中的涡旋则称为涡。
7
4.2.2 降水要素和表示法
4.2.2.1 降水要素 (1)降水(总)量。对某一测点而言指一定口径承雨面
积上的降水深度,亦可指某一面积上一次降水总量, 单位以m3、亿m3计或以降水深度mm表示。 (2)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是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 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是指对应于某一阵水量而言,其 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如1、3、6、24小时或1、3 、7天等),在此时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地降水。 (3)降雨强度。简称雨强。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以mm/min或mm/h计。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雨强进行 分级,常用分级标准如表4-1所示。 (4)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千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