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分析--3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泥石流 教案 (2)

泥石流 教学目标 1.掌握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理解人类活动也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2.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树立减灾防灾的意识 2重点难点评论(0) 重点:1、认识泥石流现象。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难点: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2、影响泥石流的认为因素。 3教学过程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入: 1.有些地方被人记住是因为她给了人们美的感受,有些地方被人记住却是因为灾难,因为灾难往往更能使人刻骨铭心——路遥。 2.大爱无疆《舟曲泥石流抢险》视屏。 活动2【导入】二、泥石流的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 2.造成经济损失。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摧毁房屋建筑等。 活动3【活动】三、泥石流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观看《记者直击213国道泥石流爆发》的视屏,提问:泥石流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师总结泥石流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4【活动】探究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活动1:探究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 1.我国受泥石流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 出示中国泥石流分布图,学生自己观察,得出受威胁省份。 2.提出猜想 问:这些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学生:山地。提出猜想1. 学生观察云南彝良受灾图片,得出泥石流在陡峭的山坡上容易发生。 中国广播网对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4张图片),提出猜想2和猜想3. 猜想1:①山区 ②陡峭的地形 猜想2: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猜想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3.土质山谷模型验证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教师首先设计问题提示学生,即:1、松散的泥土模拟什么?2、如何模拟下雨?学生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与真实情形的对比,得出结论。 ①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②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 ③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 活动二:探究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

沟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预算书培训资料

8.8舟曲泥石流灾难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难防治项目 舟曲县龙庙沟泥石流灾难综合治理工程 预算书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8.8舟曲泥石流灾难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难防治项目 舟曲县龙庙沟泥石流灾难综合治理工程 预算书 项目总负责:胡向德 项目负责:李勇 编制讲明撰写:毕远宏 编制:毕远宏 审核:吴宏 审定:南居信瞿燕丽陈瑾 总工程师:赵成 院长:黎志恒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目录 编制讲明 (1) 工程总预算表 (9) 永久工程综合预算表 (10) 建筑工程总预算表 (11) 建筑工程总预算表 (12)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13) 施工机械台班费汇总表 (14) 要紧工程量汇总表 (15) 工程数量表 (16) 要紧材料用量汇总表 (17) 劳动工日汇总表 (18) 附件一:工程预算单价表 附件二:治理工程勘查工作经费概算讲明

编制讲明 一、工程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龙庙沟为白龙江左岸支沟三眼峪沟的一级支沟(在三眼峪沟近入河口处汇入),流域呈南北向展布,由3条独立冲沟组成,由北至南分不为龙庙沟、南沟、小沟,总面积 1.02km2。地理座标为:东经104°2148″-104°2224″,北纬33°4739″-33°4841″。流域内地形地貌复杂,沟谷深切,山势陡峻,交通条件较差,沟口距县城约1.7km,由简易路连接。 龙庙沟是一条危害严峻的泥石流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造成了较严峻的经济损失。目前,该沟地形破裂,沟岸崩滑突出,泥石流排导沟逐年淤高,对三眼村造成了极大危害和威胁。 龙庙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标准为200年一遇,其治理工程均为甲类构筑物。工程要紧包括龙庙滑坡整治工程、拦挡工程、排导工程等。 (1)龙庙滑坡整治工程 包括削坡减重工程、截排水工程、前缘支挡工程、侧缘防冲工程和生物工程等五个方面。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编号:AQ-BH-00909 ( 文档应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ebris flow from Zhouqu

从舟曲全面认识泥石流 备注:通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活动,实现园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杜绝重特大事故,使园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科目】防泥石流灾害安全教育 【授课内容】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规律、诱发因素、危害影响几个方面全面剖析,从中学习对泥石流灾害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暑假期间我国甘肃舟曲县发生的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提高泥石流的防护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 【教学重难点】泥石流是自然灾害还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因素?是否可以提前预知泥石流的发生。 【授课过程】 一、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

水来源。 泥石流形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

思想汇报(舟曲泥石流201008)

思想汇报材料 敬爱的党组织: 大灾面前,光荣的共产党人倾情倾力在救灾最前沿,把生留给别人。危急关头,共产党员用坚强的臂膀擎起未来;危难时刻,共产党员用最崇高的党性谱写生命的希望之歌。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统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灾难来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明确指示,要求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温家宝总理也在第一时间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受灾地区指导救灾工作。在舟曲,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各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成为抢险救援的生力军、灾区群众的主心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8月7日晚11时40分,舟曲县110巡警大队副教导员、共产党员冯青林正在离家500米远的单位值班。电突然停了,外面传来阵阵轰鸣声。当他打开大门,一堵两米多高的泥浪汹涌而至,瞬间摧毁了值班室,派出所停放的7辆车被洪水卷起重重砸破户籍档案室。躲过一劫的冯青林冒着生命危险,竭力打开档案室另一扇大门分流洪水,

并和一名同事抢搬已被洪水淹没了架子的户籍档案。他深知:“必须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料。”这一夜,他一直坚守在派出所,而无情的泥石流夺取了13岁女儿的生命,妻子被送往医院救治。8月8日早上9时,他飞奔回家,看到女儿被强大的泥石流冲击到屋子一角,眼睛紧闭,泥浆漫过胸口,他放声痛哭。在随后的几天里,冯青林一直在搜救幸存者,腿上伤痕累累,但他始终不肯停下来:“工作可以让我忘记痛苦。当我看到这片淤泥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救受困群众。” 在舟曲还有无数个像冯青林一样的共产党员。江盘乡党委书记戴仁谦得知父母的房屋被泥石流掩埋,他顾不上赶去营救父母,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抢险救援工作,紧急组织党员干部及民兵应急分队连夜赶赴受灾村。父母的遗体被武警官兵找到后,他流着泪先把53名群众都安置到安全地点,才疲惫地赶回家向父母作最后的告别。舟曲县城建局局长、共产党员洪小流母亲居住的一楼被淤泥掩埋,他心如刀绞,但仍组织逃出来的人员开展救援。黑暗中他和身边的人循着求救声前后两次冲进危房,救出22名被困群众。当母亲的遗体被找到后,他才在下葬前赶来为母亲送行。当亲属们质问他怎么忍心自己的母亲淹没在地下三天都不管,他含泪说:“受灾的群众都是我的亲人,在这种时候他们更需要我。”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党员,不畏艰险,不畏困难是义务,并不值得为此大肆宣扬,但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孝敬的父母,有自己疼爱的老婆和孩子,但一旦面对危急时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相关英文

甘肃舟曲县近日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根据最新消息,舟曲堰塞湖处置获得明显进展,溃决险情基本排除。下面就像大家介绍一些与此次泥石流灾害有关的词汇,也希望大家为救援工作献上一份爱心。 Mudslide 泥石流 mudslide-stricken region 泥石流受灾地区 geological disasters 地质灾害 secondary disaster 次生灾害 barrier lake 堰塞湖 upper reaches 上游河段 the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湖水水位 A wedding album lies in the ruins, Aug 10, 2010.(Xinhua) the lake's water volume 湖水水量 landslide 山体滑坡 rain-triggered landslide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 raised riverbed 抬高的河床 mountain torrents 山洪 flood peak 洪峰 blackout 断电/停电 Rescue 救援 mass evacuation 大规模疏散 the emergency rescue headquarters 紧急救援指挥部 excavator 开凿机 controlled explosions 受控爆炸 discharge flood waters 分流洪水 flood prevention ability 防洪能力 downstream residences 下流住宅 golden window 救援黄金时间 relief vehicles 救援车辆 epidemic prevention 传染病预防 psychological trauma 心理创伤 voluntary rescue work 志愿救援工作 bamboo bed 竹床 disinfectant 消毒剂 living subsidy 生活补助 resettlement 重新安置 death toll 死亡人数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观后感 今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了,说起来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次泥石流所造成的人员伤害令我震惊。已经发现一百三是多人死亡,两千多人失踪,一个多么令人震撼的数字吗,那些数字代表的是生命,比一切都可贵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显得多么脆弱。或许那些亡命的同胞,昨天还在向往未来,计划未来的生活,然而今天的灾害是他们的梦想破灭了,碎了。在这里我向灾区的同胞们致敬。希望你们能早日重建家园,回归到你们熟悉的家园中。近来的自然灾害很多,给我国很多地方的同胞带去了无尽的损失,一条条生命受到伤害,我惊呆了。我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与大自然对抗,将那些灾害消灭,可那些只会是想象。自然灾害已经发生,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去面对。灾区人民不要担心,在你们的背后有你们的同胞,政府会帮助你们,给你们加油,再苦再难的日子都会过去,衷心的希望你们顺利度过难关,顺利的生活。 今天的舟曲特大泥石流,让我们不自觉的想起汶川8.0特大地震,青海玉树的特大地震,特大雪灾,特大洪灾………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痛,这些都是地球的伤痕。现在人们在伤痛,地球在流泪、。这些伤痛和伤痕,不只是做一些短时的哀悼和短时的物资援助,能够解决的事情。比处理灾后的事情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如何防止类似的灾害的发生以及如果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如何将灾难降到最低。为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那么的人丧生;为什么最近几年,这些特大灾难发生的频率这么高?这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反思,我想这不仅是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先进的预警系统和规范的灾后处理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少受灾难的影响,才能过着幸福的生活。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数千人民的丧生,数以万计的群众遭受着泥石流带来的巨大的伤害。为了传达全国人民对舟曲沉重的伤痛,表达支援舟曲的决心,全国人民就在8 月15日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仪式。全国人民对舟曲受灾人民表示沉痛的哀悼,泪写满了感伤,心铺满了呐喊。不论是身在异国的华人华侨,还是在国防边线的中国官兵,这一刻,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看着降下的半旗,人们在心中默念: “风雨同‘舟’,威武不‘曲’。” 这次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带给我很大的感触! 在灾难的背后有很多让我们深思的问题。地震的发生我们无法做到预测吗,难道说泥石流,洪涝等等许多灾害也做不到预测吗?是否在预测来大雨将要降临的时候,去通知容易形成灾害地区的人民,让他们顺利的转移,也是否对他们做出了启示,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我想如果这些做到位的话就不会是现在的情况了。难道说灾难后造成的损失小于转移的损失吗?转移的损失大不了就是金钱,而不转移的损失呢?是一条条宝贵的生命啊。生命的意义不用多说相信每个人都清楚,那为什么就要让那些珍贵的生命白白损失在大自然的魔爪上呢?有太多的疑问。我相信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人民在救援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棒的。但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灾难发生后救援的场面,那是多么的令人心痛。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深深反思,是否做到了尽职。灾后捐款的场面令人感动,但是其也让我们感到了厌恶。为什么老是灾害发生后才知道捐款去补救,钱能将生命挽救回来吗?为什么就不能在灾难发生前而献出自己那份微薄力让一些有危险发生高频率地区的人民去转移,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呢?灾难的发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伤害,我们不能亡羊补牢了,应该去尊重生命,努力的去维护生命的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及时的去防止灾难的发生,不管你怎么说,我总认为那些泥石流灾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是把生命的伤害度降到最小。就算灾难不可避免,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看到的却感人至深。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这打不倒坚韧的中国人,不是我们能够退缩的理由。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姓名班级学号 背景 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间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可由暴雨、冰雪的快速消融、火山爆发、地震和溃堤引起。其爆发突然,很难预知其发生的准确时间,其泥位和流量陡涨暴落,历时较短,一次泥石流过程一般仅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5] 2010年8月7日晚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开始打雷下雨,23:20分左右县城断电,23:40分左右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及罗家峪沟先后突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持续时间将近一个小时。来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冲进白龙江,堵塞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此次三眼峪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大成为我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泥石流灾害之最。 区域地质因素 舟曲县城依白龙江而建,处于三眼峪沟等泥石流沟堆积扇上。舟曲县属西秦岭地质构造带南部陇南山地。三眼峪沟流域位于舟曲县城北侧,沟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北高南低,流域面积25.75平方千米,沟口距江边约2千米,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舟曲县内从西南向东北主要发育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坪定一化马断层。舟曲县属西秦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北西向古生界复背斜,其轴部位于白龙江南部,核部地层为志留系。舟曲县城境内以坪定一化马断层为主,构成北西、南东向断裂带(图2一l)。三眼峪沟流域位于复背斜北翼,翼部二叠系地层又发育了次一级向斜。[5] 新构造运动在境内十分活跃,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各断裂带空间上不同地段的活动性和强度不同,断裂活动的时代也不同。迭部~白龙江断裂带北支在拉路沟~多儿沟间全新世活动段长120 km,东西两端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南支在拉路沟~迭部县城南全新世活动段长75 km,西北、东南两端是晚更新世活动段;光盖山~迭山南缘断裂带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且由东向西活动程度逐渐加剧;临潭~宕昌断裂带北支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显著,而南支断裂在岷县西全新世活动明显。临江断裂切割山脊形成垭口或断崖,沿断裂带岩体有崩塌现象,白龙江、嘉陵江水系通过断裂时发生规律性的左旋错位。主干断裂带上覆的风化壳和Ⅱ级阶地冲积层年龄测定8.38±2.8万a 和 3.26±0.7 万a,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裂[6]。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山地强烈隆升,流水急剧下切,形成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因构造运动强烈上升,三眼峪沟流域沟谷呈“V”字型,沟床平均坡降在24.1%,沟内形成多处跌水陡坎。[3] 三眼峪沟流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灰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均,多以泉的形式排向沟底。从水尽头沟出露的泉水流量最大,枯水期流量约为16L/s,丰水期流量达20一60L/s,为重碳酸钙型水,水质好,无侵蚀性,可供城区及灌溉用水。其余泉水流量极小(<0.01L/s)。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沟床及沟口扇形地,水量小,埋深大于5米。

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_张成勇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罗家峪流域突降暴雨,零时左右两沟同时暴发特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千亩良田被毁、县城的月圆村和椿场村两村全部被冲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部分被毁,城区20多栋楼房被冲毁,泥石流还造成650余米白龙江河道堵塞,回水使舟曲县城城区三分之一被淹,县城交通、电力、通讯中断。这次特大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截至2010年8月23:16,造成1435人死亡,330人失踪,受伤住院72人,累计门诊人数2092人,已解救1243人。巨大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央各部委火速行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本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三眼峪和罗家峪,这两条沟位于白龙江北岸,沟口距舟曲县城约2km 。现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做一简要分析。1地质条件因素1.1 地形地貌 舟曲县城段地处西秦岭南脉山区的岷迭山系,山体高耸挺拔,地势险峻,河谷深切,水流湍急。白龙江两岸海拔高程大多在3000~3500m 以上,谷地海拔高程850~1350m 。县城以北的雷古山海拔高程4154m ,为本区最高峰,以南的葱花坡海拔高程3250m 。地形相对高差达1000~1500m ,最大达2900m ,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特征。总体上可分为岩质中~高山区和白龙江谷地两个地貌区。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白龙江左岸,城关乡县城北面,地理坐标E104°22′,N33°48′。流域面积25.75km 2,主沟长7.8km ,沟道流域最高海拔3828m ,入白龙江口1340m ,相对高差2488m ,沟口距江边约2km ,整个流域呈“漏斗形”,沟床比降平均为214‰,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2°。主沟由支沟大眼峪、小眼峪呈“Y ”形构成,大眼峪主沟长5.3km ,沟床比降平均为272‰,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0°;小眼峪主沟长3.6km ,沟床比降平均为306‰,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4°。流域山地以中、 高山为主,山势陡峻挺拔,坡度多在45°以上,沟谷冲蚀、切割强烈,支沟发育,沿主沟呈树枝状分叉,主沟中、上游及支沟呈“V ”字形,平均纵坡降300‰,沟坡在40°以上,下游沟谷呈“U ”字形,平均坡降180‰。 罗家峪沟流域位于白龙江左岸,城关乡县城北东面,与三眼峪沟相邻,地理坐标E104°23′,N33°47′。罗家峪沟流域面积15.43km 2,主沟长6.8km ,沟道流域最高海拔3410m ,入白龙江口1340m ,相对高差2070m ,沟口距江边约2.4km ,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主沟长7.4km ,沟床比降平均为334‰,两岸山坡坡度平均50°。流域山地以中、高山为主,山势陡峻挺拔,坡度多在45°以上,沟谷冲蚀、切割强烈,支沟发育,沿主沟呈树枝状分叉,主沟中、上游及支沟呈“V ”字形,平均纵坡降260‰,沟坡在45°以上,下游沟谷呈“U ”字形,平均坡降80‰。1.2 地层岩性 三眼峪、罗家峪泥石流沟所处地层岩性主要为中泥盆统岩性段(D 22)、上二迭统(P 2)和下二迭统上段(P 1b ),上、下二迭统岩性主要有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分布于沟道上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岩性主要有炭质板岩、千枚岩及砂岩,分布于沟道中下部,中泥盆统软硬相间,风化强烈。整个流域处于葱地~铁家山和坪定~化马两条断裂带所夹的断块中,断裂两侧岩层破碎,褶曲强烈,岩体较破碎。沟道中部分布滑坡、崩塌、坍塌及沟道洪积物等第四系(Q 4)松散堆积物。1.3 地质构造 舟曲县城段区域上属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部印支褶皱带,北以临潭~宕昌断裂带与西秦岭北部华里西褶皱带分界,构造线方向呈NWW ~SEE 展布,南北宽大于40km ,东西长大于200km 。南以玛曲~石坊~岸门口~略阳断裂带与松潘~甘孜地槽系毗邻。工程区地处西秦岭南部褶皱带内的白龙江背斜北东翼上。 构造线沿NW285°~355°形成大致平行的挤压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分析 收稿日期:2010-12-09 作者简介:张成勇(1977-),男,甘肃临洮人,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 张成勇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暴发在山区沟谷中饱含大量泥沙块石的特殊洪流,它是在山地夷平过程中由剧烈侵蚀作用引发的一种泥沙快速运动现象,是水土流失和山地环境恶化发展到及其严重阶段的重要标志。舟曲县全县处于高山峡谷中,地形陡峻,沟壑密度大,沟内滑坡、崩塌发育,残坡积松散物质储量大,夏季暴雨频发,为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泥石流,为泥石流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断裂;地震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144(2010)12-0044-03 第46卷第12期2010年12月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Gansu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Technology Vol.46,No.12Dec.,2010 44··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的感人故事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截至8月11日遇难人数升至1117人,627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舟曲县城目前断水、断电、通讯不畅,急需大量救灾物资,救援行动已经展开。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的 感人故事 ■画面定格——在泥石流冲来时,父亲紧拥着两个女儿 昨日上午10时,记者跟随两位大姐来到舟曲县公安局家属区。此时,来自成都、绵阳、阿坝的四川消防官兵已经进入现场,积极实施营救。他们挖出通道,匍匐着进入一楼现场内,这里堆积的泥沙距天花板仅1米多高,房内漆黑一片。一名官兵打开帽灯,照射前方1米远的地方。接下来的画面,让人一生难忘。 在房间通向楼道口的大门处,三个满是泥沙的遗体。其中一个高大的男性身躯保持站立姿势,面向室内。他的右手,牢牢环抱着一名小女孩,女孩面朝室内,头紧紧靠在男子肩膀上。在男子被泥土掩埋的左胸上方,紧靠着另一名小女孩,男子的左手,紧紧搂着女孩的脖子。3个人就这样紧紧搂在一起,在泥石流袭来的那一刻,画面永远定格。 “姐姐现在的丈夫,是孩子的继父。”两位大姐向记者介绍,和孩子同时失踪的父亲叫陈政权,是一名警察。他是一个硬朗的男子汉,但对两个继女特别好,“是个温柔的好父亲。” ■藏族妇女突然断奶兰州军区“护士妈妈”为其婴儿喂奶 9日早上,家住罗木村,从泥石流灾害里逃生出来、26岁的藏族妇女英正抱着7个月大的女儿次花草来到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舟曲医疗队治疗。在治疗时,次花草不停地啼哭,哭声让人揪心。“我的奶水很多,咋一下子没了?”听了英正的话,大家知道,由于受泥石流的惊吓,加上多位亲人在泥石流灾害中遇难,英正患上了“情绪性急性断奶”综合征,情绪稳定后奶水才会逐渐恢复。“来,吃我的,我也是孩子的妈妈。”这时,站在一旁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舟曲医疗队护士吴萍听说英正没奶水,便起身抱起孩子喂起了奶。“这几天你跟孩子就呆在我们医疗队吧,我好及时给孩子喂奶。”婴儿在吴萍的怀里静静吃奶,英正走上前,给吴萍递上了矿泉水说:“快喝点。” ■少年让“先救妈妈”自己遇难曾喊话让总理放心 舟曲泥石流,救援过程中有一幕令人感动:温家宝总理来到挖出的救援洞口前,得知里面有两个被困群众后,弯下腰,仔细向洞口内察看。温总理向他们大声喊道:“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废墟下传出被困男孩的声音:“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 洞里面压着母子两个。男孩叫张新建,只有14岁。为了支撑着母亲活下去,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10日,记者采访了当时参与救援的兰州军区某部官兵,他们还原了救援情形。

甘肃舟曲县与舟曲特大泥石流

甘肃舟曲县与舟曲特大泥石流 秦为胜 舟曲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公元1289年,立西固城军民千户所,1949成立西固县人民政府,1954年设立舟曲行政委员会,1955年改为舟曲县,1959年1月改名龙迭县,1962年恢复舟曲县,2011年,舟曲县总面积3010平方公里,辖2个镇、17个乡,210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总人口13.69万人,其中藏族4.6万余人,占34%。舟曲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沙滩森林公园、翠峰山、拉尕山等自然景观。 舟曲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贫困面为80.2%),“5?12”特大地震和“8?8”洪灾重灾县,国家级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县(滑坡类地质灾害密度高达0.052/K㎡),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县,同时,也是距甘肃省会兰州最偏远的民族县,甘肃省经济总量排名末尾县,甘肃藏区经济总量最小、最贫困县,甘肃省财政自给率最低县(仅为1.25%),甘肃省人均耕地最少县(人均耕地不足1.2亩)。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则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舟曲县属温暖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受地形雨影响,年降雨量较丰富,在400-800毫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舟曲县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变率大,“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贯穿其中,地质地貌复杂、地形起伏大,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 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三类。 泥石流的特征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产生的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2)地质条件 泥石流发育的地区多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岩石性质软弱或软硬相间成

层,易于遭受风化剥削。这些因素导致岩层破碎,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人为因素 滥伐山林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采矿、采石、修路弃渣堆石,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促使泥石流爆发频率急剧增加。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形成原因 一、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 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气象原因 2010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

舟曲泥石流作文范文

舟曲泥石流作文范文 灾难面前,人类为何总是这般脆弱、无助?汶川如是,玉树如是,哀恸自然之无常, 慨叹国运之多艰。8月7日晚至8日凌晨,噩运又一次降临正处于熟睡中的甘肃舟曲。因 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回水使舟曲县城三 分之二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一度中断。在本文成稿的时间,灾害已经导致127人遇难,近1300人失踪。 从灾前舟曲的全景照片,几乎可以嗅到那个宁静山城的袅袅炊烟,而那一片祥和就在 一瞬间被改变。目前的舟曲全城断电,通讯和道路中断,250万平米区域被夷为平地,超 过5万人在此次灾难中身陷险境,缺少生活必需的饮用水和食物。无常的灾难为何如此频 繁地降临?暂时放下琐事的争吵,放下盛世的欢闹,整个国家都应该垂下头,为罹难的同 胞哀悼,为命悬一线的失踪人员祈祷。尽管众所周知,泥石流灾害不同于地震,不难想象 此中的“失踪”人口意味着什么。即便如此,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第一位的任务还是 救人!”有一线希望在,我们就应该做出百倍的努力。 驰援的队伍已经赶到,灾区需要的,除了源源不断的物资,还有绝对不能有丝毫慌乱 的强有力的领导。当然,还有信息传递的自由畅通。在这样一个对信息的依赖到了无以复 加的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也为救灾带来以往所不能比的帮助。各类灾区现场的消息在电视、报纸、网络上不断被刷新,被传递,了解当地情况的人通过微博奇迹般为奔赴灾区的 队伍提供最安全的救灾线路,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传出灾区同胞的需要和感念,让远在千 万里之外的国人,感同身受,境同亲临。救灾压倒一切,灾区的有生力量都应该被用到真 正亟需的地方。阻拦信息的传播,试图控制公众对灾难的知情,负责任的权力运作都不应 该有这样的闲暇。公务员之家: 现在还不是反思的时候,但下一次灾难的发生不会坐等人们去慢条斯理地理顺思绪。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十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各地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等多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环境危局的严峻亟需整个社会的警醒。《人民日报》8月7日撰文《我国近四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已成洪灾频发元凶》,就列举了陕西 安康市中下旬大范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致使63人死亡、119人失踪、155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65.6亿元人民币,与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有关。相比地震灾害,泥石流虽然是次生地质灾害,但是这一次直接冲击理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县城,其 中所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护中的设计缺陷。这已经不是泥石流第一次降 临舟曲了,对于灾害的预防与预警工作是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呢?而据《兰州晨报》五年 前的报道,曾有关于“陇上小江南”舟曲县水土流失严重而导致泥石流频发的警报。而据《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在天灾无常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人类活动造就了现在的这一切?浑然不自知的人类,是不是该到了痛彻心扉的时候?

舟曲泥石流救灾感人事迹材料

一名援救者说:在地震灾区,救援队员可以根据声音等各种信号来准确判断出被救者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力学等科学原理制定出合理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的施救方案,然后利用机械设备把他救出来。只要方案合理,大型设备就不会意外地伤到人。但泥石流能够瞬间把人整个地活埋掉,一旦把头也给埋进去了,生还的希望就很小了。严严实实地埋在地底下,往往没有任何信息可供我们参考,设备派不上用场,胡乱用设备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基本上只能靠用铁锹挖等最简单的手段来救人,效率很低。几个救出来的人都是被埋得不深的。 被埋60小时残疾人奇迹生还 昨天上午,一名被埋在坍塌的房屋废墟下60个小时的老人被救出。从上午11时20分到12时50分,本报记者用相机记录了整个营救过程。 昨天上午11时20分,正在一幢被泥石流掩埋了一层的危楼下面挖掘的民兵报告说,废墟下面发现了一个活着的老人。这一消息让连续工作倍感疲惫的搜救人员立马兴奋起来。指挥官下令马上向上级汇报,请求支援。 11时22分,兰州军区的军医迅速赶到现场,并做好各项准备,将点滴瓶、氧气袋等必需物品拿在手上。其中一名战士脱掉上衣,沿着废墟上挖出的洞进入生还者所在的位置。 11时43分,军医将担架抬到洞口,随后,生还者被运送出来,先是双脚出来。全身出来后,马上放在担架上,几个解放军战士将其抬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军医上前为其插上氧气管,扎上点滴针。 11时46分~11时52分,几名战士抬着生还者,走过泥石流留下的淤泥地,历时6分钟,辗转将近1000米的路程,来到一个军队用帐篷搭建的临时医疗点。 11时52分,担架到达临时医疗点,军医开始对生还者进行紧急救治。 12时50分,救护车赶到,生还者被送往医院救治。据参与救治的一位军医介绍:生还者没有太大的外伤,只是由于被埋在废墟下60个小时了,身体极度虚弱。 住在楼梯旁边赢得生存空间 在救援地点,生还者的侄子刘江告诉记者:生还者名叫刘马幸代,现年52岁。他生下来就身有残疾,双腿不好,不能说话,也听不见。所以一直未婚。他说,当天夜里将近12时他才到家,还没有进家门就听见房子后面的那条河发出很大声音,他就大喊着要家人离开房子,可惜声音很快就被雨声、雷声和河水声淹没。很快,大水就淹没了一楼,他父母从后窗户逃出来。而大伯则被困在屋子里。 水退后,刘江和家人就来到自家楼房前,告诉救援人员大伯所在的位置,由于他住的房间距离楼梯很近,他的腿脚又不好,不可能移动,因此我们很容易确定他的位置。刘江说。三天来,他们的亲戚和救援人员一直用双手和铁锹挖,直到昨天上午,部队的人用光学生命探测仪探测的时候,说下面好像有生命迹象。我们听说不少探测到生命迹象的地方挖出的人都已经死了,一直不敢相信大伯还活着。 刘江称,他们家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大伯就住在楼梯附近的屋子里,所以,坍塌的时候那个地方有空间,大伯才成为被困在废墟下面60个小时后的幸存者。

舟曲“8.8”山洪泥石流记事(一)

2010年8月7日晚,天气特别闷热,吃过晚饭家里就坐不住了,和老婆孩子到外面的大街上乘凉。天阴沉沉的,没一丝风,不象要下雨的样子。街上来来往往的全是乘凉的人。我站在白龙江边,看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听着哗哗流淌的河水声,烦躁的心情稍稍平静了点。过了半小时天黑了,夜色中的白龙江在两岸五色灯光的映照下,像一个风姿绰约的娇羞少女,欲藏还露,温婉可人。街上的行人和白天一样多,来来去去。空中没有一丝风,人仿佛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里,身上油汗一个劲的往外冒,粘粘的,难受死了。我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烦躁起来。还是回家吧,我想。 回到家,躺在地上的凉席上看电视,空调吹出的风仿佛也是热的。一往引人入胜的电视剧看来索然无味,在这样的气氛里哪儿还有心情看电视呢。于是和孩子们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九点左右,一道明亮的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接着雷声隠隠从天边传来,狂风把窗户吹的响声大作。要下大雨了。我们心头一阵狂喜。老天爷,下点雨吧,让大家清凉清凉。 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响起来了,好像不住地绕着城周围的山打转。不时夹杂着天崩地裂般的咔,咔声。仿佛有人拿着一把巨斧劈开了周围的山似的。随着巨响,房子搁楞楞地颤抖起来,人的心禁不住地狂跳,好像要从嗓子眼蹦出来。我们惊恐地面面相觑,支楞起耳朵听着声音过后的动静。不祥的预感如梦魇一样挥之不去。闪电也不甘寂寞,如一把利剑不停的在天空划过,唰、唰&&在阴云密布的天幕上撕开了一个又一个血红的口子。刺痛了人的眼睛。狂风从地而起,裹挟着纸屑、尘土,怪叫着扑向家家的门窗,吓得胆子小的人缩成一团。 今晚是个不眠之夜。儿子说。 我爬起来,伸手到窗外,没有一滴雨。干打雷,不下雨的天没事的。我说。心里失望到了极点。妻子不放心的跑到西边的窗外去望,天太黑了,啥地方的人要遭殃了?!她说。一脸的不安。 十一点四十左右灯忽然灭了,一往发暴雨有时候会停电。我们谁也没想到无情的灾难此时悄悄地降临到人们头上,无情地滚滚洪流已经夺去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儿子点上蜡烛去学习,我、妻和女儿都去睡觉。这时候风停了,屋子里凉爽了许多。我躺在床上身上的汗依然往外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雷声还满天价响着,在雷声喘息的间隙,还能听见街上乘凉的人们说话声。大概他们感觉到了恐惧,睡不着。时间不长,外面的人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出事了吗?雨大了吗?我想着起身来到客厅,打开窗户伸手试了一下,只有零星的一点雨。这些人在吵什么呢?我想着又躺到床上。 爸爸,外面人说河水涨到街上了。刚躺下,儿子就大声说。我一骨碌爬起身,匆匆跑到楼下去看。这时候水已经涨到一楼的两步台阶处。儿子挽起短裤跑到楼外的小巷中,哪儿的水没过了他的大腿。 别的人淌着水跑了,咱们也跑吧。儿子说。 儿子敲别人的门通知,妻子喊熟睡的女儿,我则简单的收拾了点该带的东西。我们一家就又下楼去了。不到十分钟,水又上升了五十厘米左右,到了人们的胸部。我们都没游过泳,听说在齐腰深的水中,人站立不稳,夜里地上高高低低有看不清楚。万一有人跌倒,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已经跑不出去了。妻子很惊慌,声音都带哭腔了,担心水一直涨下去,还担心楼在水的浸泡下倒塌。 外面听不到人声,周围死一样的寂静了。不一会楼中没出去的人陆续下来了,都看着不断上涨的水一筹莫展。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这次灾难的原因,一边观察不断上涨的水位,在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带给我们的启示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带给我们的启示 蔡金安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11日通报,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遇难人数上升至1117人,有627人失踪。灾害造成泥石流水毁59处,被堰塞湖围困的舟曲县城约一半仍浸泡在水中。 又据新华网2010年8月12日最新消息:8月11日晚,舟曲境内再次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3人失踪,部分房屋被毁。白龙江水在梨坝子村的交汇地带形成一个新的堰塞湖,水位比平时高出3米。普降大雨也再次引发山洪泥石流,45000余方泥石流致使舟曲灾区“生命线”——两河口至舟曲公路南峪大滑坡段交通完全中断。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严重后果,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这些很有必要进行探究。 一、舟曲灾害状况 据《舟曲县志》等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起来的记载始于民国以后,近年来更是几乎年年都要爆发。

早在2005年,甘肃当地媒体《兰州晨报》曾对白龙江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深度调查,指出位于这一流域的舟曲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时面临泥石流、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威胁,加之舟曲本身的地质构造存在不稳定因素,对舟曲的地质保护任道重远。然而,5年后,特大的泥石流灾难仍然如期而至。 舟曲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分布广泛,仅2005年,全县就有86处之多,白龙江河谷犹为集中,仅两河口至县城就有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寨子沟、硝水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等高频泥石流沟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 在舟曲,泥石流冲毁公路、桥梁的事每年都有发生,三眼峪沟泥石流仅1978年、1989年和1992年三次爆发就造成842间房屋毁坏,死2人伤194人,还曾冲毁公路桥1座及县城内桥梁3座。 除泥石流灾害外,舟曲还受洪水、滑坡等灾害的严重侵扰。 近年来每到汛期,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三条河流河水暴涨,洪水冲出河堤、漫进村庄,严重威胁着沿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05年“十一”长假期间,白龙江爆发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沿岸8个乡镇64个行政村6.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25万元。此外,冰雹和暴雨引发的局部山洪也侵扰着当地群众。1987年4月,全县 有14个乡遭冰雹袭击。

关于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调查

关于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的调查 一、甘肃舟曲地质地貌情况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3°13′—34°1′。东邻陇南市武都区,北接陇南市宕昌县,西南与本州迭部县、陇南市文县以及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气候属温暖带区,海拔高度在1173-4504米之间,东西长99.4公里,南北宽88.8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842小时,总土面积3009.98平方公里,折合451.48万亩。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则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本县居温暖带气候区,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的差异性很大。常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现出“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景”的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回升快而稳,秋季温凉阴雨多。 全县自然资源丰富,优势自然资源主要有水力、矿产、中药材、经济林、山野菜等。 本县属陇南山区,降水比较充足,一般随着海拨的升高而降水量逐渐增大。同时因植被的关系,在同一高度,拱坝河、博峪河流域降水量大于白龙江流域。拱坝河、博峪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可达900毫升以上,是县的降水最大值中心,白龙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00毫升以上。矿产资源贮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共10多种,主要有煤、铁、金、锑、铜、锌、锰、石灰岩、大理石等。 二、灾害发生的原因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是“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 (三)是气象原因,今年由于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舟曲山体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四)是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北京时间2010年8月7日08时至8日08时,甘肃南部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带沿青藏高原东北坡呈西北—东南向分布,降水中心位于甘肃境内的定西岷县以及临洮等县市,历时短、强度大、局地性强,降水分布不均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特点。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了40多分钟,迅速形成了超级泥石流。 (五)是地质灾害自由的特征,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今年国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有1/3是监控点以外发生的,隐蔽性很强,难以排查出来。 (六)是由于伴随着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