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XX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XX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目标和原则 (3)第三章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规划 (4)1.全市干道网络绿色通道 (6)2.特区内道路廊道 (6)第四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1)第五章树种和绿化规划 (14)1.屋顶和房屋垂直面绿化 (16)2.交通步行系统绿化 (16)3.立交桥绿化 (16)第六章古树名木保护 (16)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17)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8)第九章附则 (20)附表1:XX道路廊道一览表 (23)附表2:XX、XX区城市公园规划一览表 (23)附表3:XX市森林、郊野公园规划控制范围一览表 (24)附表4:森林、郊野公园和城市公园近期建设一览表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XX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全市绿化工作的规划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XX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办法(试行)》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XX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XX市行政辖区,包括XX经济特区(XX区、XX区、XX区、XX区)和XX区、XX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4-2020年。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书组成。

第五条根据XX实际情况,建设由“区域绿地—生态廊道体系—城市绿地”组成的城市绿地系统。

与此相对应,本次规划所指的绿地,既包括城市建成区内各项绿化用地,也包括建成区外对生态环境改善起积极作用的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水域等各类生态绿地,前者主要对应于各级城市绿地的分类规划,后者纳入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体系范畴。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全市绿色开敞空间总的建设指引。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与绿色开敞空间相关的规划、绿化及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其他各种类型的开敞空间规划应与此相协调,实现城市生态空间资源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双赢”。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 滞后,但也更加注重与 区域性的规划(研究)相 结合,研究城市环境容 量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 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 的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 化的轨道。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生态建设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

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

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

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

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鲁河、双洎河、颖河、东风渠、西流湖、丁店、唐岗等河湖水体,建设龙湖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六纵河渠:索须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及其支流十八里河和支流十七里河;六横河渠:枯河、贾鲁河、贾鲁之河、东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运河。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

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59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6 平方米(含附属绿地),绿地率42%,绿化覆盖率为47%。

”长沙市人民政府昨日对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成批复,同时还出台了《长沙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规划。

【目标】全国一流生态园林城市据了解,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 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 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为,把长沙建设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 的总体目标,形成“绿地公园化、庭院园林化、乡村生态化”的城市生态格局和以森林为主体、生物多样化、多功能、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市域】一廊、四带、四区结构《绿地规划》表示,市域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结构以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核心,构建“湘浏纵横,沩围含城”市域大绿色空间体系。

利用连云山、九岭山、沩山、大围山和湘江水立山水相间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形成“一廊、四带、四区”空间结构。

“一廊”:湘江生态廊道,即市域大绿色系统格局中的主轴。

建设沿江绿化生态保护带,中心城区范围内以景观性绿地为主,城区以外区域以生态绿地为主。

“四带”:浏阳河、沩水河、捞刀河、靳江河生态绿化带,结合湘江及大小湖泊、水库等水体形成交织成网的河道风光带,即市域大绿色空间的骨架。

沿河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业。

“四区”:西部自然生态区、东部自然生态区、北部农业生态区、南部农业生态区。

XX城市绿地系统修改论证报告

XX城市绿地系统修改论证报告

绿地系统修改论证报告871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88)1.1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88)1.2规划实施情况 (88)1.3现状主要问题 (89)2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的新情况和新特征 (90)2.1城市发展新要求 (90)2.2存在的主要问题 (90)2.3小结:总体规划需要针对性修改完善 (91)3修改思路和建议 (91)3.1修改思路 (91)3.2修改建议 (92)871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1.1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绿地系统为:以北部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与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为主体;在西北及北部地区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以津冀、津京边界和主要河流为框架,沿边界建设由蓟县、宝坻、武清、西青、静海等新城相连接的津北及津西北防风固沙大型林带(文本第六十九条)。

中心城市绿地系统为“在主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结合古海岸自然保护区、交通干道的绿色隔离带,构筑连通中心城市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和北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的绿化生态隔离带。

结合多处楔形绿地构筑‘带、片、网’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文本第八十条)。

在此基础上,规划了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绿化用地。

总体规划制订了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目标和近远期目标。

总体目标为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最终把XX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创造条件。

近期完成外环线500~1000米绿化带的建设,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

至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50%,城市人均绿地15平方米以上,其中人均公共绿地为12平方米以上。

1.2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建成区绿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绿地面积总量迅速增加。

另外,随着《XX市中心城市及环城四区绿地系统规划》、《滨海新区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深化了总体规划的城市绿地系统,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以外环线绿化带、道路绿化带、河流两侧绿化带、文化广场和建筑群内部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佛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目录第 1 章总则 (201)第 2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02)第 3 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3)第 4 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4)第 5 章主城区生态健康游憩系统规划(康体绿道) (205)第 6 章主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206)第7 章主城区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208)第8 章树种规划 (209)第9 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209)第10 章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10)第11 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210)第12 章主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211)第13 章规划实施措施 (214)第14 章附则 (215)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第 1 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把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一流的国家级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对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3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水法》●《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建设部令第112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设部[2004]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建城[2000]106号)●《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建[2001]192号)●《公园设计规》(CJJ48-9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CJJ75-97)●《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年)●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GDPG-003)●省:《环城绿带规划指引》(GDPG-004)●市城市相关规划文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市珠港新城总体规划》●《市城市生态规划》●《市绿地系统规划(1993-2000)》●《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2005)》●《市金湾区整合规划与研究(2004)》●《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2005-2020)》第4条规划围与期限●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主城区两个层次。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3 城市建筑与名胜古迹用地交叉而建,对景观视 线影响较大
• 4 拥有种多的平原水网,无滨水。滨海绿地,未 形成多种水景效果
• 5 植物种类没有突出特点 • 6 绿地种类单调,缺乏有效的组织
• 7 山体破坏较重,山体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 8 在城市内部,山体公墓较多,对城市景观影响
较大 • 9 缺少城市防风减灾的防护林地,庇护场所
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方式
区位分析
国外城市绿地发展
绿色滨海家园
规划范围、期限、依据和规模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共1536平方公里。中心城 区880平方公里,郊区656平方公里,2020年建成区面积165平方公里
二条防护林—— 滨海防护林、椒北、椒南防护林
三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山地蕨类、野生植物保护区
水生植物、半水生植物保护区 濒危植物保护区
四个生态控制区——鸡笼山生态控制区
划岩山生态控制 机场生态控制区 九指山生态控制区
六条生态绿脉——心海绿脉
双浦绿脉 三山脉脉 五峰山绿脉 十里铺绿脉 中央山绿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浙江省台州市
评审会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光临
浙江省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4—2020年) (送审稿)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所
绿地系统规划重点
• 1 实现园林城市目标,绿地指标达 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 2 对比参照国内外城市绿地实例, 结合台州市区特色,提出台州绿色 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框架。
•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 能提高防灾、抗风能力的基 础.
• 7.提出绿地实施的相关措施
• 8.将绿地系统的五个理念贯彻 到具体实施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XX概况及现状分析第一节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XX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市域南北长108.9公里,东西宽90.3公里,幅员面积5300平方公里。

其东邻广安、南充,南接重庆、内江,西连资阳、德阳,北靠绵阳。

距离成都、重庆各140余公里,呈等距三角关系;与省内绵阳、内江、广安、南充等地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

XX交通优势比较明显。

川鄂、绵渝公路在此交汇,达成铁路穿境而过,成南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已建成通车,遂绵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遂内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遂绵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XX已成为四川第二大交通枢纽。

二、城市沿革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恒温平蜀后置XX郡,取息乱安宁之意,XX由此得名。

因其四面环山,又名“斗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南楼记》称其为东蜀之都会。

其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之称。

东晋以来,曾为郡、州、府、县、地区和地级市治所。

建国初期,即为XX专署所在地,辖XX、蓬溪、射洪、三台、盐亭、中江、安岳、乐至和潼南九县。

1958年10月并入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2003年撤市中区建船山区、安居区,现辖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蓬溪县、大英县两区三县。

三、行政区划与人口XX市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全市共有118个镇乡(其中镇65个,乡40个)、街道办事处13个。

XX市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80.02万人,以汉族为主。

其中非农业人口770983人,农业人口3029172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7人。

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四、经济发展XX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3.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951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1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5.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0元,城乡收入比为2.4: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

出口创汇总额7000万美元。

XX工业初步形成以沱牌、高金、美宁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锦华等公司为骨干的纺织工业;以飞虹、万丰等为首的机械工业;以明星公司为主力的电力工业和以美丰公司为重点的化学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工业格局初具规模。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得到提升,第三产业有所增长,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9年的56:24:20调整到2004年的31:34:35。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年加快。

五、环境状况1.水环境现状:涪江是嘉陵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雪宝顶,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于XX市船山区老池乡出境,在重庆合川县与嘉陵江汇合进入长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其中绵阳境内329公里,流域面积19770平方公里,XX市境内194.6公里,流域面积5134平方公里。

涪江两岸地势低洼,水泊漫纵,河、塘、渠、堰遍布,河床多为沙砾、卵石,间有岩石,河谷宽7-8公里,水流迂回曲折,有42个滩和局部叉流,河、湖中丛生着芦苇、水烛、菖蒲、蒿草等湿地植物,苇荡水草间栖息有多种水鸟。

1992年以来,涪江年均径流量115.2亿m3,平均流量为422m3/s,年径流量呈现逐年变小的趋势。

据环境统计数据表明:绵阳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达15000余万吨(每天40余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7000万吨,每天近20万吨;XX市每年向涪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排放的废水约11000万吨(每天近22万吨),其中生活废水近6000万吨,每天近17万吨。

涪江水量连年减少,已从1981年高峰时2万立方米/秒跌落至现年初的历史最低水平—53立方米/秒。

现在XX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5立方米,居全省倒数第一。

水资源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却在逐年增加,涪江部分水域已经呈现4类水质。

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涪江的老池断面、桂花断面的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涪江XX段有75%的监测断面达到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其中20%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类水质标准,55%的监测断面达到国家III类水质标准),超过III类水质标准的监测断面占总数的252.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根据监测:XX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标率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达标率为42.9%;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

年平均降尘值为11.11吨/平方公里.月,超过标准(全省为7.0吨/平方公里.月)0.69倍。

城区内大气污染的大型企业较少,且涪江呈南北向贯穿城区,空气通透性较好,城市上空废气堆积少,再由于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区等城市肺对城区废气的消纳和净化,空气环境质量部分城区能达到二级标准,部分城区及工业集中区为三级,另有少数工业集中区超三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公园、河心洲、渠河沿线达一至二级,东、西山风景生态林地能到达一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状况根据2003年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市城区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表明:居住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5.7dB、超标率为36.0%;夜间等效声级为21.9dB、超标率为25.0%:昼夜等效声级为55.2dB、超标率为31.3%。

混合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9.1dB、超标率为37.5%;夜间等效声级为48.4dB、超标率为37.5%;昼夜等效声级为59.0dB、超标率为37.5%。

工业区:昼间等效声级为58.0dB、超标率为3.15%;夜间等效声级为50.7dB、无超标样品;昼夜等效声级为59.idb、超标率为2.1%。

交通干线两侧地区:昼间等效声级为69.5dB、超标率为31.3%;夜间等效声级为65.7dB、超标率为96.9%;昼夜等效声级为72.7dB、超标率为53.1%。

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8.9dB、超标率为30.4%;夜间等效声级为49.4dB、超标率为44.7%;昼夜等效声级为59.2dB、超标率为35.1%。

区域环境噪声:有效测点数109个、覆盖整个市城区、测量分昼间、和夜间进行,昼间等效声级为57.8dB;夜间等效声级为50.2dB;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8.8dB。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有效路段数53个、路段总长度27.6公里、覆盖市城区的各主要交通要道,平均等效声级71.3dB;超过70dB的路段有17.7公里:有64.1%的路段超标。

XX城区的主要噪声源为城市交通干线噪声。

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一)绿化现状近年来,XX市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市区已经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的绿地格局。

1.点状绿地:点状绿地主要由街头绿地、小型的街头广场、小游园等组成。

市区内现有裕丰游园、犀牛广场、街市花园以及灵泉广场等多处点状绿地。

景致优美、特色鲜明、使用率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2.线状绿地:线状绿地指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线型分布的绿地。

主要由滨河绿地,道路绿地等构成。

线状绿地将布局在城市中的点状绿地和面状绿地串接到一起,并通过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是维持城市绿地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动脉。

市区内现有的线状绿地主要包括:涪江西岸滨河绿地(宽10 ~40m,长5.7km)、渠河滨河绿地(两岸各10~30m)、东平大道带状公园(两侧各8~15 m)等。

这些绿地在生态上起到一定成效,在景观上也对城市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但在量上没有到达最佳平衡点,在结构上也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生态效益尚未完全体现。

3.面状绿地面状绿地指面积相对较大,在城市绿地系统格局中呈块状分布的绿地。

市区内面状绿地有: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机场旁生产绿地和灵泉寺公园等。

卧龙山公园、大千世界和灵泉寺属公园绿地,这些绿地在规模上基本满足现状的功能需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将逐渐呈现出短缺的局面,同时现状绿地对深度的挖掘不够,其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文化价值和使用效率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

机场旁生产绿地属生产绿地,是现在XX市城市绿化建设苗木供给地之一。

其规模基本能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但存在科研投入力度不够,生产模式较为粗放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机场将在2010年后拆迁。

机场旁生产绿地将转移至其它区域。

(二)存在问题近年来XX虽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绿地建设仍需要加强,应力求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提高绿地总量、质量、效益。

目前,园林绿化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城区总体绿化水平较低,主要指标: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均较低。

人均公园绿地6.8平方米,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 m²/人相差较远。

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9.4%和32.3%,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33%和38%。

2、城市绿化植物种类仍较少,生物多样性不足。

3、城市局部热岛效应较为明显,部分区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4、城区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的建设滞后于住宅建设。

现状城区人均公园绿地为6.8平方米,和国家园林城市指标还有较大差距。

5、绿地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城市中心区绿量不足,人均绿地太少。

6、绿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系统性不够。

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布局结构。

表1:现状绿地统计表类别代码绿地名称面积(单位公顷)G1 公园绿地319.6 G2 生产绿地38.7 G3 防护绿地24.9 G4 附属绿地211 小计594.2 G5 其他绿地576合计1682.3绿地率% 29.4绿地覆盖率% 32.3人均公园绿地面6.8积(平方米)表2: XX城市绿地统计表序号绿地名称面积㎡位置1 城南立交桥312002 城南进出口绿地14803 南转盘4904 渠河路公园349955 公园桥绿地606 农行绿地2207 遂中门前绿地8248 荣兴新怡景12519 执法局门前绿地50210 嘉禾西路143611 通达苑门前绿地1142 老北转盘12 香辣虾前绿地1176 老北转盘13 兴源大厦门前绿地1284 老北转盘14 信合大厦门前绿地415 老北转盘15 体育广场桥头2409916 政协宿舍绿地31217 船山休闲广场2270018 街市花园580019 犀牛广场5333620 裕丰游园680021 滨江路10007622 东平大道53760 道路两边绿地23 东升大道19200 道路两边绿地24 灵泉广场400225 卧龙山公园38000026 城北进出口绿地59998 罗家弯至Y字路口27 大千世界19343028 华意公司60029 景园绿地80030 大蒜鲢鱼门前58031 翔泰绿地56032 燕山路口3600表3: XX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序号调查项目现状指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值1 综合物种指数0.3 ≥0.52 本地植物指数0.68 ≥0.73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30 ≥50%4 城市热岛效应程度(℃) 2 ≤2.5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3 ≥456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m2) 6.8 ≥127 建成区绿地率(%)29.4 ≥38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高质量、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则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