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二问
中医问诊单(常规)

中医问诊单问诊时间:年月日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工作:身高:体重:KG主诉:现有最主要不适及症状(尽量详细):答:一:有畏寒怕冷吗?还是怕热?或者忽冷忽热有没有汗出?气候变化症状是否加重,哪些症状加重?答:二:头部有无异常?如胀、痛、晕等?颈椎、背部、腰部有无疼痛、胀满、冷感?答:三:眼、耳、鼻、喉、口,是否有异常?如鼻塞、鼻涕、咽干、口苦、口唇干燥、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痛、目眩、目赤、迎风流泪、眼干、眼屎、视物模糊、耳鸣、耳聋、流脓等等。
答:四:精神状态如何?是否容易劳累、犯困?有无心烦、易怒、喜叹息等?健忘?答:五:小便如何?一日几次?每次尿量多吗?颜色?是否有尿滴沥、尿不尽感?是否刺痛?夜起几次?答:六:大便如何?有无便秘?几日一次?拉肚子?大便成不成形?干燥?放屁多不多?放屁或大便后主诉症状是否减轻?答:七:胃口如何?食欲好还是差?还是饥不欲食?喜欢什么口味的饮食?答:八:是否口渴、想喝水?喜欢喝温热水还是冷水?或者口渴却不想喝水?答:九:睡眠如何?是否失眠?睡觉会烦躁吗?是否多梦?大概梦些什么内容?打呼噜?说梦话?磨齿?答:十:胸部、两肋、胃脘部、腹部、小腹部有无异常?如:心慌、惊悸、喘累、烦闷、烧心、疼痛、胀满等?答:十一:四肢是否异常?如:四肢冰冷手足不温、伸屈不利、浮肿、沉重、拘挛、麻木、手脚心烦热、沉重疼痛、关节肿痛、手热脚冷、手脚心出汗?脚后跟干裂?等等。
答:十二:(男)房事是否正常?有无早泄阳痿?是否遗精?是否经常手淫?或者其他症状?答:十三:(女)月经和白带是否正常?有无痛经?月经量多还是少?月经提前还是推后?来月经到结束一般几天?月经色淡红还是暗红有无血块?白带多还是少?白带颜色如何?白带有无异味?生育情况?答:十四:脉有没有力?一分钟多少次?有没有早搏?答:十五:既往病史及治疗经过,既往病史诊断及症状,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包括西药治疗经过及中医治疗用药情况)答:十六:除了上面的,身体还有其他异常之处吗?答:补充:用手机或相机拍舌苔照片,拍好的照片粘贴在这里,拍照的时候,要轻伸舌头,自然伸出,舌头不能使劲。
中医学《十问歌》“问疼痛”——疼痛性质

中医学《十问歌》“问疼痛”——疼痛性质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皆可发生。
疼痛有虚实之分实证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或食积、虫积、结石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即所谓“不通则痛”。
虚证疼痛多因阳气亏虚,精血不足,脏腑经络失养所致,即所谓“不荣则痛”。
问疼痛,应注意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及喜恶等。
由于导致疼痛的病因、病机不同,疼痛的性质、特点亦各异。
因而,询问疼痛的性质、特点,可以辨别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一般而言,凡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或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一、胀痛指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
常表现为部位不固定,受情绪波动影响,嗳气、矢气后减轻。
例如,胸、胁、脘、腹胀痛,时发时止者,多是气滞为患;但头目胀痛,则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二、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或刀割样,是瘀血致痛的特点。
常表现为部位比较固定,夜间尤甚,如胸、胁、脘、腹等部位刺痛,多是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三、窜痛指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或攻冲作痛的症状,如胸、胁、脘、腹等处的窜痛,多因气滞所致。
四、游走痛指疼痛部位游走不定的症状,如四肢关节的游走痛,常见于痹病,多因风邪偏胜所致。
五、固定痛指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的症状。
若胸、胁、脘、腹等处固定作痛,多是瘀血为患;若四肢关节固定作痛,多因寒湿、湿热阻滞,或热塞血瘀所致。
六、冷痛指疼痛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常见于腰脊、脘腹、四肢关节等处。
因寒邪阻滞经络所致者,为实证;因阳气亏虚,脏腑、经络、肢体失于温煦所致者,为虚证。
七、灼痛指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
常因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组织被灼所致。
火邪窜络所致者,为实证;阴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
八、绞痛指痛势剧烈,如刀绞割的症状。
多因有形实邪阻闭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如心脉痹阻引起的“真心痛”,结石阻滞胆管引起的上腹痛,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小腹痛,寒邪犯胃引起的胃痛等,皆具有绞痛的特点。
中医趣味问答

中医趣味问答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问题及其答案:
1. 中医中的“气”是指什么?
答:中医中的“气”是指人体内的生命物质,包括元气、气、血、津液等。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中医认为“怒伤肝”的原理是什么?
答:中医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其中,“怒”会导致气机不畅,气血瘀滞,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肝损伤。
3. 中医中的“五脏”是指什么?
答:中医中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这些器官在人体内各有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 中医中的“六腑”是指什么?
答:中医中的“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器官主要负责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
5. 中医中的“经络”是指什么?
答:中医中的“经络”是指人体内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
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调节作用。
6. 中医中的“针灸”是指什么?
答:中医中的“针灸”是指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歌诀

针灸与《中医诊断学》歌诀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二、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三、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二募穴歌胃寡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厥阴心包络,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五、十六部穴歌郗是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疾病反应点,临床能救急,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居,阳跷走跗阳,阴跷交信毕。
肺部孔最大温溜,脾郗地机胃梁丘,心郗阴郗小养老,膀胱金门肾水泉,心包郗门焦会宗,胆郗外丘肝中都。
六、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是委阳。
七、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抒血膈俞,气会膻中脉太渊。
八、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项,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合中;或针水,水分侠脐上边取;或针结,针著大肠泻水穴;或针劳,须向膏育及百劳;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或针嗽,风门肺俞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六、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中医妇产科问诊单

中医妇产科问诊单中医女科十问顺序:一问年岁二问经,三问带下浊与清,四问腰酸并腹痛,五问二便斟脾肾,六问婚否与产孕,七问胎动重与轻,八问恶露并乳汁,九问饮食起居情,十问新病与旧疾,勿将女科错认真。
以下为问诊内容,请认真填写:一、基本情况出生于年月日职业出生地现居住地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
一分钟心跳次。
血压:低压高压(没准数的不写)目前最感不适症状为何?发病多久?是否经中医或西医检查治疗?如有,曾经何种用药?二、月经情况1.月经是否正常来潮,或闭经?如闭经,是新发病,还是素有?闭经时间多久?2.经期是否正常28日周期?如非,是提前还是延后?或无定期?(如有条件尽可能列出最近半年之行经周期日数)3.经量如何?多或是少?一般是行经前期较多或后期较多?如有崩漏,需注明详细情况。
崩,即大量出血,漏,即淋漓不止。
4.月经颜色如何?鲜红,淡红,深红,紫黑?是否有瘀血块?如有,色泽如何?5.行经时是否疼痛?如有,是胀痛,刺痛,绞痛,绵绵作痛或其他疼痛方式?一般经前期还是后期较为疼痛?如用手按压痛处,觉更疼痛还是缓解?得热缓解还是得凉缓解?6经前有否乳房胀痛等内分泌异常情况?6.经前是否有生病,服药,着凉,受累,房室等异常情况?三、白带情况1.白带量如何?正常还是大量分泌?2.白带颜色如何?清水色,乳白色,黄脓色,赤色,或青黑绿等其他特异颜色?3.白带质地如何?清稀,浓浊,粘稠,泡沫状,豆渣状或其他?4.白带气味如何?无味或腥臭或酸腐或其他?5.白带常与白浊和白淫相混。
以上两种皆一般发现于小便时,平时不作。
如属此情况,请注明。
四、腰腹疼痛情况1.是否有腰痛或腹痛?如有,一般发于何时?2.疼痛轻重如何,是剧痛还是轻微痛?酸痛,刺痛,刀割痛,胀痛,坠痛,跳痛,绞痛,抽痛,或其他痛?痛楚时发时止,或绵绵不息?手按觉舒适或严重?喜热或冷?五、二便情况1.小便量多少?如无法提供准确数字,可大致给出每日小便几次,每次量大约多少等。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二章结论与阴阳五行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证3、辨证治疗4、同病异治5、异病同治6、阴阳7、阴平阳秘8、阴血9、阳气10、阳胜则热11、阳胜则阴病12、阴胜则寒13、阴胜则阳病14、阳虚则寒15、阴虚则热16、重阴必阳17、重阳必阴18、阴损及阳19、阳损及阴20、热者寒之21、寒者热之22、阳病治阴23、阴病治阳24、五行25、五气26、五色27、五志28、五味29、五季30、五官31、五体32、五液33、相生34、相克35、相乘36、相侮37、制化38、母病及子39、子病犯母40、子盗母气41、虚则补其母42、实则泻其子43、滋水涵木44、益火补土45、培土生金46、金水相生47、抑木扶土48、培土制水49、佐金平木50、泻南补北问答题(一)简答题(只答要点,不必展开。
以下同)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5、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地也;阳在外,阴之使也”?6、怎样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7、既然五脏属阴,六腑属阳,为什么又说心肺属阳?8、简述五行的特性。
9、什么叫五行的生克乘侮,其顺序如何?10、五行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如何?(二)轮述题(除答出要点外,还要求展开论述。
以下同)1、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第三章藏象名词解释1、藏象2、藏象学说3、脏腑4、五脏5、六腑6、奇恒之府7、神8、血府9、汗血同源10、津血同源11、1肺朝百脉12、肺主治节13、肺主行水14、通调水道15、肺为水之上源16、气门7、肺为娇脏18、肺主宣发和肃降19、脾主运化20、脾胃为后天之本21、肾为先天之本22、先天之精23、后天之精24、天癸25、元阴26、元阳27、肾者,胃之关也28、髓海29、七冲门30、中精之府31、水谷之海32、三焦气化33、心肾相交34、心肾不交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3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37、精血同源38、水气凌心。
最新中医问诊单

二:问汗。出汗多()还是少(),还是不出汗(),还是出汗正常()全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局部哪里?出汗后怕风吹吗(),出汗后皮肤凉吗()稍微动就出汗吗()吃热的就出汗吗()晚上睡觉出汗否()干活或者运动才出汗()出的汗是黄色吗()还是黑色()
答:
三:问头身。头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是头晕(),还是头痛(),是头顶()一侧()两侧()额头()后脑勺(),是胀痛()昏痛()还是刺痛(),晕是旋转()还是仅仅是眼睛发黑(),有没有眼花()眼睑充血吗()有没有痘痘?()红吗?()个头大还是小?()哪个部位?(-这个要手写--------)有没有脓头?()有没有刷牙流血?()有没有耳鸣?()有没有鼻涕()鼻涕是黄色()还是白色水样()鼻塞吗()出鼻血吗()?鼻子干燥吗?()口臭吗(),口苦吗(),口干吗(),口渴吗(),还是渴不欲饮(),口黏吗?()身上有没有哪里痛(),肌肉有没有酸痛()手脚关节肩膀脖子腰痛?()有没有哪里生疮?()有没有皮肤过敏瘙痒(),有没有麻木(),有没有手脚冷()或者热(),还是温度正常?()手脚心发烫否?()走路脚后跟疼吗?()睡觉时身上或者腿肌肉酸烦吗(),觉得不知道要怎么摆放吗?()下肢有没有浮肿()和按压凹陷难恢复(),下肢皮肤干燥()或者脱皮吗?()按压凹陷能马上恢复吗?()有没有袜子痕?()小腿后面摸了温度如何?()
答:
十四:脉是轻取得还是重按得?或者不轻不重摸到?脉有没有力?一分钟多少次?
答: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虚脉、实脉、长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缓脉、芤脉、弦脉、革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细脉、伏脉、动脉、促脉、结脉、代脉。
十五:既往病史及治疗经过,既往病史诊断及症状,恢复情况,用药情况(包括西药治疗经过及中医治疗用药情况)
膏方十二问

X  ̄i gJ u a o T a io a C iee M d ie i a o r l f rd i l hn s e i n n n tn c
21 年 01
第2卷 9
第 1 期
2 1 V 1 9 N . 0 1 o
问
乌鲁 木 齐 80 0 ) 30 0
使药一 引经药。引药归经 , 直达病所 , 常用牛膝、
桑枝 、 桔梗 ; 理药 性 , 草 、 调 甘 大枣 、 豆 ; 黑 顾护 脾 胃 ,
佛手 、 陈皮 、 豆蔻 、 山楂 。
3 膏 方的成分 如何?
( ) 方药 : 1处 一料 膏方 大 概 3 ~ 0 中 药 为 宜 , O4味 生 药 饮 片 的 总 重 量 为 1 0 ~ 0 g 0 15 0 ,一 般 不 少 于 0
疗剂 型 , 有 便 于保 存 、 用方 便 、 期治 疗 、 应 具 服 长 适 性 广 、 病 强 身 、 病 治 病 等 特 点 , 膏 方 多 系 复 无 有 但
方、 方, 大 服用 时 间长 , 易灵 活调 整 , 不 处方难 度 大 ,
唯经医 生辨证施 治才能 获取更大 疗效 。 随着 生 活水 平 的提高 和健康 意识 的增 强 , 新疆
般 一料 药 ̄ 20左 右 。糖 尿病 者 不用 糖 , 用 非糖 15 g 可 甜 味剂 , 如甜 菊糖 、 糖 醇等 成 为 无 糖 型 膏方 。荤 木
膏 一 般 用 阿 胶 , 其 陈年 阿胶 为 佳 , 板 胶 、 甲 尤 龟 鳖 胶 、 鳔胶 、 明胶 、 鞭胶 、 鞭 胶也 常 用 。一 般 鱼 黄 牛 鹿 1 0g 0 中药 饮片 配2 0 2 0 l 胶 , 证 膏 滋 的合适 0 0 5 gf 保 I 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十二问
罗广英整理
自本人进入中医研究以来,特别是在三年多微信讨论以来,关于中医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入也日趋清晰。
就系在中外的诸多乱象之中理出十二个问题,以便在实际上集中当下中医思考主要问题的重点,进而突出聚焦点和道路方向。
整理出来供大家做进一步的讨论。
1、为什么只有中医体制外的少数人在坚持和呼吁中医要以《黄帝内经》为核心?为什么传统中医没有出现思想理论缺失滞后的问题,而现在的中医却显得失魂落魄?
2、为什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会不古不今,不中不西和不伦不类?为什么发现中医教材有严重问题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既不修改,也不重新评估?
3、为什么古人早已告知我们:“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和“夫运者,司气也,故居中位也。
在天之下,地之上,当气交之内,万化之中,人物生化之间也。
故运者,动也,转动也,即轮流运动往来不歇也。
于是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
圣人望而详之。
”,但绝大多数学人仍不以此为然、不以此为圭臬,总是廻避躲闪,力图将其束之高阁?
4、为什么德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反而会比中国人深入?为什么法国人要到中国专门找寻中医形而上部分的思想理论内容,又为什么努力想找而找不到?为什么中国方面对外国人的寻求爱莫能助和无所作为?
5、为什么会出现中医与科学的长期相互对立、排斥与隔阂?为什么西医无法真正地超越中医?为什么现代科学家在研究和融入中医时会感到孤立无援,没有靠山依托而困难重重?
6、为什么人们会说“真正的中医在英国”,为什么人们会感到中医,特别是针灸在国外的发展要比国内更好,进展得更快?为什么汉方中药在日本的商业化程度和实际运用既比在中国要普世,水平也高出一筹?
7、为什么西医能够成功进行会诊和形成比较统一的医疗规范,而中医无法做到?为什么中医治疗一统一,一结合就很会失去中医的自我而变成西医或者被西医异化掉?难道中医就真是如此散漫脆弱,“不可重复”,“无法定量“和”不能标准化”吗?
8、为什么中医运气学会有那么准,那么神奇?为什么运气学专家们又无法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需要说出个所以然时总会是闪烁其词?
9、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实为中华文明中流砥柱的传统中医在提高文化自信方面又总是显得底气不足、作用甚微,难道中医就真的无法担当起中国思想文化的脊柱顶梁作用吗?
10、为什么中医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总是深不下去,已经出台的中医法规政策也总是停留在隔靴搔痒,缘木求鱼的状态?为什么中医管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为什么对于中医的宣传和实际处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11、为什么中医会分出体制内和“民间中医”的格局,为什么体制不能够起到团结全体中医的主导作用,为什么中医总是一盘散沙?
12、为什么都知道中医好,都赞同“中医是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但总是无法做出关于“钥匙”的具体描述和真正做到持钥匙“开启宝库”?为什么中国人已经有中医“钥匙”至今还是无法“开启中华文明宝库”,还是站在“中华文明宝库”的门外?
《中医十二问》的实际是有答案的,之所以整理之后提出来是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和无法绕过。
12个问题的聚焦使复杂变得相对简单明确,那就是中医理论和教育问题没有解决,当然其中包括了对于中医思想理论的认识问题。
中医思想理论问题不解决,中医现代教育依旧,那不论说什么也都只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
中医研究的事实已经说明,中医的理论问题古时候已经解决了,现在反而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正在朝着数典忘祖的方向滑去,这是在倒退。
中医需要正本清源,温故知新。
大一、太极——中医思想理论之根本
礼记•礼运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王冰(唐)素问六气玄珠密语卷之一·五运圆通纪篇
夫运者,司气也,故居中位也。
在天之下,地之上,当气交之内,万化之中,人物生化之间也。
故运者,动也,转动也,即轮流运动往来不歇也。
于是太极始判,横五运于中,轮流至今,终而复始。
圣人望而详之。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片第六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
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老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
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现在可以回归到庄子之前老子时代所习以为常的主导思维格局:“天地有大美而成象,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象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