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鲁周公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4鲁周公世家Word版含答案.doc

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4鲁周公世家Word版含答案.doc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岁则大孰B.异母同颖C.武王蚤终D.知小人之依解析A项“孰”同“熟”;B项“母”同“亩”;C项“蚤”同“早”。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解析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

答案 A3.与“作此以诫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连词,来”。

A项为“介词,把”;B项为“介词,用”;C项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 D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之所以..质..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于是乃自以为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于国..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解析A项指“……的原因”;B项“把……作为”;D项“散布流言”。

答案 C5.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C.宁.淮夷东土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B6.下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D.周公乃奉成王命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D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周公告诫伯禽,礼贤下士,应真心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提示】周公,即姬旦,又称叔旦。

《史记·鲁周公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孔子世家(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

(19分)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曰丘,字仲尼。

孔子贫且贱。

长九尺六寸。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其后顷之,鲁乱。

孔子适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

晏婴进曰:“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孔子遂适卫,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

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

”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

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吾乃不可乎?”孔子曰:“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

”然不伐蒲。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

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孔子行。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B.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C.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D.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国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思想。

司马迁《鲁周公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鲁周公世家》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鲁周公世家》原文|译文|赏析《鲁周公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本篇主要讲述了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鲁国的兴衰史。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鲁周公世家》原文作者:司马迁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释箕子之囚。

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

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

”周公於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史策祝曰:“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於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能事鬼神。

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不能事鬼神。

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

今我其即命於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周公已令史策告太王、王季、文王,欲代武王发,於是乃即三王而卜。

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

周公喜,开籥,乃见书遇吉。

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

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兹道能念予一人。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

明日,武王有瘳。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国曰:“周公将不利於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答案

《《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 鲁周公世家1.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坠天之降葆.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其璧与圭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王蚤.终,成王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公乃自揃(剪断)其蚤.沉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立政》,以便百姓。

百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岁则大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叔得禾,异母.同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成王)乃泣,反.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同“穆”,虔诚 (2)同“宝”,宝贵 (3)同“馈”,奉送 (4)同“柜”,柜子 (5)同“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代指极年幼 (6)同“叛”,背叛 (7)同“早”,早早地 (8)同“爪”,指甲 (9)同“享”,享有 (10)同“悦”,高兴 (11)同“熟”,丰收 (12)同“亩”,代指土地 (13)同“返”,这里是“召回”的意思2.一词多义(1)戚⎩⎪⎨⎪⎧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未可以戚.我先王:(2)克⎩⎪⎨⎪⎧ 武王克.殷二年: 禹为人敏给克.勤:(3)国⎩⎪⎨⎪⎧ 慎无以国.骄人: 周国.大恐: 曰吉,遂国.之:答案 (1)亲戚/感动 (2)战胜/能 (3)封国/国都/建都3.虚词归纳其⎩⎪⎨⎪⎧ 我以其.璧与圭归: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王其.无害: 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惟朕小子其.迎: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答案 代词,那些/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当,可以”/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恐怕”/语气副词,表肯定期望,可译为“一定”/语气副词,表未来时,可译为“将”4.古今异义词(1)用事..居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久为小人..于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明日..,武王有瘳。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

鲁乱,孔子适齐。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遣。

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

孔子遂行。

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 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

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及译文

《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及译文【原文】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译文】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住,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

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工。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限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D.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成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古代爵位名称。

周代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春秋时,也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

B.崩,帝王或王后的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C.践阼,“践”,登;“阼”,东阶,是为主人之位。

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后来就引申为帝王即位、登基。

D.国,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此处“国”指武王被封赏之地,与“时国王骄奢”中的“国”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忠诚无私,心系周朝。

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辅佐武王。

B.周公尊重贤士,爱惜人才。

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

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很高兴。

D.成王尊重周王,知恩谦让。

周公去世后,成王未按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白己不敢把周公当臣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5分)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5分)
参考答案:
10. D
11.D(把“不同”改为“相同”)
12. C(“百姓说”是因为周公“作《立政》,以便百姓”)
13.(1)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扶助他完成(稳定、成就)周朝的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蚤”通“早”,1分。

“将”前补出主语“我”1分。

“将”扶持、扶助,1分。

“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1分。

“所以”表原因,1分)
(2)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失去(或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为业至长久”1分。

“以”,因而,以致。

1分。

“亡”,失去。

1分。

“为人子可不慎乎”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

当文王在世时,旦做儿子即恭敬孝顺,笃厚仁慈,与诸子不同。

到武王即位,旦即经常辅佐武王,担当很多国政。

武王九年,东伐商纣,至于盟津,周公亦随行相助。

十一年,又伐商纣,到牧野,周公助武王作《牧誓》。

此行攻破殷军,进入商宫。

杀纣后,周公持大斧,召公持小斧,以夹侍武王,并以牲血行祭社之礼,向天地及殷民昭告纣的罪状。

遍封功臣与同姓亲戚。

周公旦被封于少昊故墟曲阜一带,这就是鲁公。

周公不到封地,留在京师辅佐武王。

其后武王崩逝,成王年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之人闻武王崩逝而背叛,周公就登上天子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

此时管叔及其群弟在国中散步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就向太公望、召公夷表白心意说:“我之所以不加避忌而暂代成王处理国家政事,恐天下叛周而亡国,如此将没有办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

三王已经为天下忧虑劳累很久了,到今天略有所成。

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我)扶助他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于是终究不顾流言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封地。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

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不低贱了。

但是我却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还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小心,不要以拥有封国而骄慢待人。

”管叔、蔡叔与武庚等后来果然率领淮夷造反。

周公就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讨伐,并作《大诰》以告天下之人。

终于诛杀了管叔与武庚,放逐了蔡叔,平定了淮夷东边的土地,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全部完成,诸侯从此都来朝拜周室。

周成王长大到能临朝听政后,周公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

当初周公代成王治理天下时,在明堂之位面朝诸侯,背后屏风,面向南方而立。

当七年还政于成王之后,向北到臣子位,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等到成王执政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有荒淫享乐,于是写《多士》,写《毋逸》以告诫成王。

《毋逸》篇说:“为人父母,创业时间多长而久,子孙却骄傲奢侈,忘了祖先的困苦,以致很快毁败了家业,为人子者能不谨慎吗!”《多士》称曰:“从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都遵循先祖广耀的明德,因此这些帝王无不德配上天。

后来到纣王嗣位时,荒诞淫逸不顾及天理及人民的教化,以致
君民皆有罪当诛。

”周公用这些话来警戒成王。

成王在丰京,天下太平安定,但周室的政府组织还没有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分别规定各种官吏的应该作的职责。

又作《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悅。

周公在丰,病重,将死。

说:“我死后一定将我埋葬在成周,以表示我不敢离开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也心怀谦让,葬周公于毕地,跟随文王墓葬,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其臣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