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主要金属矿床模型与找矿
中国主要层控汞锑砷(雄黄,雌黄)矿床分类成矿模式与找矿

+ ∞I 1 + 干 + + + q 0 1
l
髓 罐 舯 蕊 毯 皿板 捌
J
如 毒
韫
-Ⅲ悟 督 藩 蒜
美 莲
牲
躺 毒 鲁 趣
霎脯 避 掘 拉佴 ≤ 喀
蒜
齄 馐
】 器 种时 璧 ≤ 艟 .甚 ≤; 蕞
肚 《
《
耻
鼗 鼗 。 r 黥 鞲
作 者 简 介: 张 宝 贵 男 53岁 副 研 究 员 矿 床 地 球 {艺学 1) 涂 光担 等 ,中国 屡控 矿 床地 球 化学 ,第三 卷 (1988
维普资讯
132
地 1球 化 学
l9 89 年
基 揣 弓蜡 巴 拦 譬 慕 豁 舞科 糕世丑三 皂 哥,精 棼, 嚣萃}哩撼一静州 嘟秣曼卜 _群 魁
方解石
方解石 , 方解葛
方解 石 方 解 石 白云 若 石英
五 荚 石 英 . 石英 石 英
149— 152
’lO0 6一——2l6O{2
l 2(3)
;
154- 196
lO1— 187
1O0m 143
,
122一 l87。
l 一20 .i 38- 3D2 l6l一 225 101— 204
汞 、锑 、砷的 矿床地 球 化学性质较 其他有色 金 属的矿床地 球化学 性质活 泼 ,使 矿床地 球化 学工 作者 研究和探 索 更有 兴趣。据 此 ,作 者在多年 工作的 基础上 ,尝试 性地 将 我国层 控 汞 、锑 、雄 黄 、雌 黄 矿 床 细分 为 十 种 主 要 类型 (表 1)。 尽 管 对 这 类 矿 床 有 这 样 那 样 的 分 类 ,但 从 层 控 矿 床 的 角 度 对 三 个 矿 种 的 矿 床 进 行 统 一 分 类 ,国 内外 都 未 曾 报 道 过 (Ky:I ̄- H ̄:3IlI/eBB,1984:ZIeMIa ̄,oBa,1976;中e皿。pqyK,1964)。当然 ,这 种 分 类 是 建 立 在 矿 床 地 球 化 学 的 基 础 上 ,又 是 与 我 国 复 杂 多 样 的 地 质 成 矿 条 件 分 不 开 的 。
铅锌矿主要类型和找矿标志

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常见的铅锌矿物主要是:方铅矿、硫锑铅矿、车轮矿、白铅矿、铅钒、彩钼铅矿等。
锌矿物主要有:闪锌矿、纤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等。
铅锌矿床主要在中低温热液作用过程中一部分由火山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
主要矿床类型有碳酸盐岩类岩石中的层控铅锌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以及火山岩系中,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
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型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
成矿过程复杂,铅锌硫化物是成矿作用的晚期阶段产物。
矿体往往离开矽卡岩而产于板岩和白云岩中。
矿体形状复杂,一般呈不规则囊状、柱状、脉状、透镜状有些情况下,也有似层状。
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还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有时还含有白钨矿、锡石、辉钼矿和回铋矿铅锌矿床中常含银、铟、锗、镓、铊、硒等可综合利用。
矿床规模以小型为主,但分布广泛。
二、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床是最重要的一类矿床,世界铅锌主要来源。
多数矿床具有石灰岩—铅锌特定组合。
少数产于与石灰岩共生的砂页岩中。
研究证明矿床是形成与石灰岩礁有关。
成矿时代比较广泛,从欧盟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均有成矿。
从总体观察是呈层控的,但真正的层状矿体规模很小,多数情况下矿体表现为后生特点。
呈不规则的脉状、囊状、岩溶溶洞以及作为角砾岩(崩塌及其他成因)胶结物而出现,矿物的晶体常大而完好。
成矿温度通常在100~150℃范围内。
在矿床分布的广大范围内,常不见火成岩体出露。
矿体特征大多呈层状,似层状。
产于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围岩蚀变现象不明显。
有些地方可见到弱的白云石化和硅化。
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也常有一些胶状黄铁矿和白铁矿。
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
铅锌品位变化大,多为复矿,矿床规模巨大。
找矿标志:不能仅局限与岩浆发育的地区。
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如不整合地覆盖于古老基底之上。
而这套地层的下部如有黑色页岩发育二碳酸盐岩层,本身有生物礁发育时,应在断层附近,寻找有无古岩溶现象和白云岩化作用存在。
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内生金属矿床的成因与找矿预测方法

内生金属矿床的成因与找矿预测方法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增加,对金属矿床的研究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内生金属矿床是一类重要的矿床类型,其成因和找矿预测方法备受关注。
内生金属矿床是指在地壳中由地下热液活动形成的金属矿床。
地下热液是指在地壳深部由于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导致的水体流动现象。
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地质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火山活动、构造活动和热液活动。
火山活动是内生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熔岩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通过热液的流动,这些金属元素被带到地壳中,形成了金属矿床。
最典型的例子是铜、铅、锌等金属的硫化物矿床。
构造活动也对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构造断裂、岩石变形等地质作用可以改变地壳的结构和组成,导致岩石中的金属元素被释放出来,并经过热液的作用形成金属矿床。
例如,巨量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岩层倾斜、挤压和褶皱等构造活动从深部地壳运移到浅部,形成大型金属矿床。
热液活动在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液是地下热源通过地壳的透水层向上运动并带走矿物质后再下沉形成的地下水。
热液中富含金属元素,在经过一系列的热液循环和沉淀过程后,最终形成金属矿床。
许多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流体的迁移、沉淀和后期矿化过程密切相关。
对内生金属矿床的找矿预测有许多方法和技术。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土壤和岩石中的物理性质,如电磁性质、磁性和密度等,来推测地下的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勘探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和岩石样本中的化学元素,来推断潜在的金属矿床。
地质勘探是一种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矿物组合和矿床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来确定金属矿床的可能分布。
除了传统的勘探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也在内生金属矿床的找矿预测中得到应用。
例如,地球观测卫星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物理特征的高精度测量和分析,来寻找金属矿床的迹象和潜在位置。
辽宁省丹东市五龙金矿区成矿模式与外围找矿潜力

辽宁省丹东市五龙金矿区成矿模式与外围找矿潜力摘要:五龙金矿地处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端,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金资源潜力巨大,经过多次地质评价工作,对金矿类型的划分、矿床特点、控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有新的认识。
基本进入以方法找矿和理论找矿为主阶段。
近年来,在该区及周边进一步研究对矿床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标志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五龙金矿找矿标志矿床特点探矿潜力序言燕山早期,基性岩浆切穿古元古界辽河群之下地层,断裂充填细粒闪长玢岩脉。
成矿期首先产生北北东压扭性断裂、北西张扭性断裂、北东压性断裂,并被为细粒闪长玢岩脉充填;稍有构造间歇后,成矿期断裂再次活化,闪长质岩浆同化混染酸性含金古老基底成花岗闪长质岩浆,金及其它金属硫化物和二氧化硅、挥发份一起在断裂构造低压区形成含金石英脉。
一、矿区地质特征辽宁五龙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营口宽甸台拱(Ⅰ13)凤城凸起(Ⅰ13-1)的东部地段,鸭绿江成矿带的西南端。
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资源潜力。
1、地层仅零星出露古元古界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多为残块,呈捕虏体残留在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中,自下而上主要有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大石桥岩组和盖县岩组,主要由各类大理岩、片岩、变粒岩组成。
2、构造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鸭绿江断裂是区域上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位于区域边缘,呈北东50°~60°方向延伸,倾向南东,经多次挤压及剪切作用形成。
该断裂带控制着区域上铜、金矿床的展布。
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压性断裂,为中生代晚期构造运动产物,断裂间距分别为2~4km和4~6km,延伸均在10km以上,该两组断裂形成菱形格子状构造,控制着金矿体的产出。
3、岩浆岩矿区内发育古元古代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燕山早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及伴随侵入的大量岩脉。
五龙金矿西部有红石古元古黑云母花岗岩体,南部出露燕山期(126Ma)三股流花岗闪长岩岩株,北部出露燕山期(112Ma)丁岐山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及矿床实例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一、岩桨热液金矿床本类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
如密山~清源深断裂,郯城~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
(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熔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呈北东~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极少数分布于云岩岩或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米,最厚5~10 米。
含金地质体共有3种:①含金黄铁矿石英脉;②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③含金破碎蚀变带。
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及找矿方向

1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及找矿方向胡俊伟(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八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 要: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传统有色金属矿勘查方法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同时传统找矿方法也对有色金属矿造成二次伤害,周而复始,使得有色金属矿的勘探、开采与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
依托有色金属矿地质勘查类型信息,结合有效的勘探技术,确定了有色金属矿区的找矿方向。
有色金属的开采利用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分析有色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类型,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确定指明了方向,对有色金属矿进一步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19-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胡俊伟,男,生于1987年,满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近些年来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质作用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在总体分布上呈现不均匀的发展态势,给金属矿勘查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与阻碍。
因此,为了提高金属矿勘查中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要随时代变迁不断对地质找矿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发展。
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矿勘查方式就是地质找矿技术。
通过研究有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确定了色金属矿区地质勘查类型。
依托有色金属矿地质勘查类型信息,结合有效的勘探技术,完成了有色金属矿区找矿方向的确定。
1 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为石炭系孟公坳组,仅东部边缘出露少量石磴子组。
孟公坳组大部分是薄层—微层状深灰色致密灰岩,夹中厚层微晶灰岩。
普遍含炭质、泥质条带,局部蚀变含矽质。
在构造应力挤压作用下,薄互层岩性差异性大,易造成特别剧烈的褶皱变形,常见条带状、扁豆状、花斑状、小肠状等复杂现象。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贵金属矿床是一类具有高经济价值和特殊地质意义的矿床,其中包括金、银、铂等贵重金属。
研究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成矿条件1、岩石类型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岩石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其中,火山岩类型的贵金属矿床是最常见的,例如干式火山口和断层带的热液型矿床、火山喷发物和侵入岩的金矿化带。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于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贵金属矿床包括断裂带型金矿床和褶皱带型金矿床等,这些矿床通常都形成于地质构造活动相对剧烈的地区。
3、热液活动贵金属矿床的形成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在大量的地质热液活动中,包括地热液、大气热液和海底热液等,金、银、铜等元素被提取出来,沉积在具有一定结构的岩石中形成矿床。
4、成矿温度和压力贵金属矿床的形成还受到成矿温度和压力的制约。
通常来讲,矿床形成于温度较高(300℃~400℃)和较高压力(100Mpa~200Mpa)的地层中。
二、找矿方向1、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找矿工作中,首先需要对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热液等方面的分析,明确找矿的方向和范围,确定矿物化控制因素,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2、寻找矿床的地质迹象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寻找矿床的地质迹象。
这些迹象通常包括:矿体表现、矿床成因、围岩变化等。
这些迹象对于寻找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找到含矿岩体的位置,并对含矿岩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多元素测定分析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多元素测定分析。
通过对样品中的金、银、铜等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矿床的成矿特征,并预测未开发矿区的矿床类型和规模,为科学定出找矿的方向提供了依据。
4、综合分析推断在找矿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推断矿区是否富含贵金属矿床。
这一过程需要结合所有分析结果,考虑各种可能性及其正反方面的因素,从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弧后盆地找斑岩钼矿、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和卡林型金
矿,造山带前陆盆地找MVT型铅锌矿,等等);2)运用
航空遥感技术圈定找矿远景区(主要 ETM , Aster 和雷达
技术,中比例尺高光谱技术;不同比例尺航空测量技术,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异常圈定;这些技术与地质有效结合, 圈定找矿区位);3)矿床模型为找矿指导(对于不同类型 矿床,建立一系列矿床模型,包括区域尺度、矿集区尺度 和矿床尺度);4)在矿床模型指导下,合理运用地球化学、
(毛景文等,2010)
提出矿床模型:用于找矿与勘查
斑岩型铜多金属 矿床成矿系统的 矿床模型——用 于找矿勘查
(Sillitoe, 2010)
西藏玉龙矿集区斑岩铜矿床
雄村斑岩铜金矿床
围岩是早侏罗世雄 村组或叶巴组中基 性 火 山 岩 ( 176177Ma) ,属于岛弧 型 火 山 岩 ( Tafti 等 , 2006 ,唐菊兴等 )。 而 成 矿 时 代 为 164173Ma ( 唐 菊 兴 等 , 2009 ) , 含 矿 的 闪 长玢岩是一种钙碱 性 花 岗 岩 类 (167177Ma, 唐 菊 兴 等,2009,2010)
4. 成矿主要构造环境
斑岩 铜矿 大洋板块
大 陆
地球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铜主要来自地幔,钼 来自下地壳,钨锡来自上地壳。形成内生铜矿的最基本要 素是:地幔物质+水
大洋板片在俯冲过程,部分熔融,并有大量水加入,而形成含 矿岩浆。岩浆高侵定位,因而在大陆边缘发育大规模斑岩铜 (钼金)矿带
按照产出的构造环境和元素组合,斑岩铜矿可以分为: (1)大陆边缘:Cu-Mo 或 Cu-Mo-Au, 偶尔也含W; (2)大洋岛弧:Cu-Au 或 Cu;很少Mo,绝对不含 W。 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
全球25个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储量图
大陆欧亚斑岩铜矿分布图(Mao et al., 2013)
古亚洲造山带中斑岩铜钼矿床分布图
(Mao et al., 2013)
特提斯斑岩铜矿带时空分布图(据Richards, 2015)
分中 布国 图东 部 斑 岩 矽 卡 岩 同 多 金 属 矿 床
(Mao et al., 2013)
国外很少应用)。
据Rusk et al., 2009
斑岩铜矿形成过程的模型图
德兴地区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铅锌银-远接触带 金矿床
银山铅锌 银矿剖面 图
银山浅成低温热液 型Pb-Zn-Ag矿床露 天采场(上图)和 剖面图(左图)
银山矿区剖面及其矿石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剪切带型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2. 矽卡岩型矿床 花岗质岩石(包括酸性、中酸性、中性,甚至偏 基性)在侵位时与含钙镁质围岩(包括灰岩、 白云岩、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以及富含钙镁 质碎屑岩)相互作用,在接触带及其附近形成 一套特殊岩石类型—矽卡岩。矽卡岩通常分为 三种: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
钙质矽卡岩:钙铁石榴石-钙铝石榴石、透辉 石-钙铁辉石、符山石和硅灰石; 镁质矽卡岩:钙铝石榴石、透辉石、斧石、金 云母;
南美大陆西缘斑岩铜矿床时空分布图
岛弧环 境岩浆 起源模 型
斑岩铜矿有关岩浆起源模型
Richards, 2011
下地壳MASH或 “热区” (MASH, MeltingAssimilationStorageHomogenization) (熔融-混染-储集 -均一化)
(after Richards, 2011)
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岩石类型:
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甚至 钾长花岗岩,范围较大。 David Cooke (2008)总结为钙碱质花岗岩类:与斑岩铜金矿 有关的是低钾、中钾和高钾钙碱质花岗岩类;而与斑岩铜 钼矿有关的是富碱花岗岩类。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学者把这些些岩石按照Y vs. Sr图解, 几乎全部定义为埃达克岩 (埃达克岩与成矿在中国热火朝天,在
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培训班 沈阳
主要类型金属矿床模型与
找矿评价
毛景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矿床学研究新进展
自从本世纪初到 2012年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处于黄金时 期,找矿成果斐然,发现和探明了一批矿产,包括多个超
大型斑岩铜矿和造山型金矿(西方矿业公司主要目标是铜
矿和金矿),并且提出了IOCG(氧化铁铜金矿)新概念。 找矿勘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找矿勘查的程序 为:1)根据构造单元部署找矿方向(碰撞造山带找造山型 金矿;大陆边缘或岛弧的钙碱性岩浆弧找斑岩铜矿,大陆
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平面图
Copper orebody is 1400m long by 125m wide and 500m deep with averaging grade of 0.43% .
铜矿峪斑岩铜矿的平面和剖面图 (after Huang et al., 2001) 。 储量 / 品位 : 2.67 Mt@0.68% 矿体和围岩都遭受了变形和蚀变,成矿伴随着强烈的石英绢云母化。
Richard, 2009,2011
探讨成矿背景和提出成矿动力学模型:用于区带找矿部署
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
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带中浅成 低温热液型金矿和斑岩钼矿
俯冲环境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
(Revised from Richards, 2013)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目前我国最大铜矿带
蚀变岩、矿物学和地球物理,圈定找矿靶区,然后实施找
矿工程。
总体来讲,目前找矿仍然是地质理论为指导,技术方法 为辅助,工程验证为准绳,高强度投入是关键。找矿勘查 的核心是获得重大经济效益,矿越大越好,越富越好,矿 体越浅越好,大规模露天开采最好。 找矿分两种类型:其一:草根找矿( Green field ), 主要寻找地表或浅表矿床;其二: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 ( Brown field ),由于已经有基础工程,因而可以边采 边探,按照经济规律决定开采深度。一味追求深部找矿, 而不考虑经济效益,那不是经济地质学,而是忽悠学。当 然,如果政府投资,找一个不能开采的大矿也是成绩。
所谓的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纯粹是澳洲 2 个科 学家在“忽悠钱”,迄今,没有人给他们钱,政府不给, 企业家更不给。
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
开展找矿评价,首先必须明确找什么类型矿床 (斑岩型还是VMS型?),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然后才能确定找矿思路和部署工作。这就是运
用已经在大脑中储存的矿床模型开展找矿评价。
运用矿床模型开展找矿评价的关键就是正确识 别矿床类型,合理运用矿床模型,把握矿化之
间的时空关系,正确部署探测工程,达到预期
目标。
一、斑岩-矽卡岩铜矿床
全球铜矿的主要来源: (1)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2)以火山岩为容岩的海底喷流型Cu, Cu-Zn和CuPb-Zn矿床;
(3)砂岩型铜矿。
后者是表生沉积形成的矿床,前两者是内生金属矿床。
地球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一 性,铜主要来自地幔,钼来自下 地壳,钨锡来自上地壳。形成内 生铜矿的最基本要素是:地幔物 质+水 海底喷流型铜多金属矿床,是由 于受热海水对流循环,在洋壳萃 取铜等金属,然后排泄成矿。
大洋板片在俯冲过程,部分熔融,并 有大量水加入,而形成含矿岩浆。岩 浆高侵定位,因而在大陆边缘发育大 规模斑岩铜(钼金)矿带
俯冲有关的岛弧型斑岩Cu-Au矿床和后俯冲有关的大陆斑岩 Cu-Mo矿床
冈底斯造山带动力学演化与 斑岩 - 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模 型图
二. 块状硫化物矿床
1. 基本特点 同生成矿:与围岩层理 保持一致,具有沉积岩 所具有的结构和构造; 出现于洋中脊、海槽和 弧后盆地
Young island arcs
-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产分布图(after Mao et al., 2011)
斑岩-矽卡岩矿:148-135Ma, 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石:156-137Ma;
磷灰石-磁铁矿:133-124Ma, 辉石闪长玢岩等,135-123Ma
找矿方向 找矿方向
雄梅 雄梅
朱诺 朱诺
班公湖-怒江、冈底斯和金沙江-红河三个成矿带 提出冈底斯带西侧找铜(已有朱诺),班公湖-怒江带东侧(已有雄梅)找铜的思路
美国Bingham矿田Carr Fork矽卡岩铜矿的矽卡岩分带性及 其与矿化关系(据Meinert)
铜陵矿田大团山铜金矿剖面图
冬瓜山层状矿体: 这 些层状矿体通常被 作为同生成矿的证 据 铜官山岩体周围的 矿化和蚀变分布图: 不仅有矽卡岩矿, 还有含铜蛇纹石矿 层—被认为是同生 成矿的证据
矽卡岩
锰质矽卡岩:钙铁石榴石-钙铝石榴石、透辉 石-钙铁辉石、蔷薇辉石、镁橄榄石。 内矽卡岩:产于侵入体一侧;
外矽卡岩:产于围岩一侧。
矽卡岩 无水矽卡岩
退化蚀变岩 含水矽卡岩
无论是退化蚀变岩还是含水矽卡岩,其主要
组成矿物是: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蛇 纹石以及绢云母等。 矽卡岩是一种成矿主岩,矽卡岩退化蚀变过 程是一种成矿过程。
RECENT EXTENSION, BISMARCK SEA Pacmanus 水下Cu,Zn, Ag,Au 富集区。 位于俾斯买海俯冲 带上部的正在活动的“黑烟囱”
Binns & Dekker (1998)
雄村铜金矿3号勘探线剖面图
红 柱 石 化 与 浸 染 状 矿 化
石英绢云母与浸染状矿化
强硅化和网脉状铜 矿化
黑云母化与网脉状矿化
网脉状青盘岩化与矿化
造山带中斑岩铜矿鉴别特征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after Du et al., 1988)
(储量/品位: 2.43 Mt @ 0.47%)
斑岩铜矿的结构和构造特点
(右图据Yang et al., 2015)
按照产出的构造环境和元素组合,斑岩铜矿可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