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学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最新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最新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3、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补充发展时期30-—50年代见课本P10)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补充成熟时期60年代见课本 P10)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学校心理学书

学校心理学书

学校心理学书
以下是关于学校心理学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学校心理学书一:
学校心理学
辛涛 (作者), 邹泓 (作者), 林崇德 (编者) 《学校心理学》内容简介:心理学近百年历史的经验教训,使心理学界同仁深切地意识到: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生长点在于应用,而应用心理学繁荣的立足点则在于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这不仅是由心理学历史任务发展阶段所规定的,也是由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特征所规定的。

学校心理学书二:
学校心理学
作者:刘翔平著
《学校心理学》共分为四编,首先介绍学校心理学的总体概况以及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接着讲述如何在学校中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评估,以及有了评估结果之后如何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干预。

最后,具体分析学生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行为,包括学习障碍、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以及人格与情绪障碍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法。

《学校心理学》从基
·
本的学校心理学知识框京出发。

系统全面、结构合理地阐述了与学校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内容,既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学生日后应用积累了可借鉴的临床经验。

·。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15.试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 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中小学教育中心理现象及规律和解 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应用技术的科学 (1)研究学校教育中心理学规律 (2)研究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3)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技术

涉及几个问题: 学校心理学家在哪儿工作? 学校心理学家研究与服务对象的年龄 多大? 学校心理学家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学校心理学服务范围主要涉及哪些问 题? 学校心理学家的角色功能是什么?

(1)青少年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朋友关系变得日益重要 与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 与老师的关系发生变化 (2)青少年人际关系教育 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 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 考试焦虑 四 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危害 学习效率 考试成绩 形成人格特点 (2)考试焦虑的原因 个人原因 环境原因
苦,能体验到幸福. 外部: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人际关 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
4 心理健康的判断 统计分析、社会规范、生活适应、主 观感受、心理测验. 二 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 1 心理弹性 (1) 概念 Masten,Best&Garmezy1 990年定义了三类弹性概念:

二 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应用性(临床性) (2)综合性(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可开业性 三 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等 四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return
孕育期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婴儿期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童年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青少年期 60年代末-80年代末 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现状 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与对我国的 启示

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要点

学校心理学教程1-11章要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等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意义/第二节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中等学校心理学是中等学校师资培训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目的是使中等学校教师掌握中等学校教育、教学辞去中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要内容,兼及中等学校学生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部分内容。

中等学校心理学研究中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学与教互动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中等学校心理学具有如下性质。

一是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性质,又具有自然性质。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要运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如实验法、数学方法、计算机等。

但它研究的是中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心理现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因而中等学校心理学既是交叉学科,又以社会科学为主。

二是中等学校心理学注重理论性,但以应用性为主。

应用学科以研究某个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为主要任务。

中等学校心理学是研究中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特殊规律。

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既具有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也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教育心理学只是普通心理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发展到建立系统理论的时期,已成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从事教育工作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和研究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有四个方面:一是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二是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三是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四是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节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教育心理研究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06180 学校管理心理学 复习资料

06180 学校管理心理学 复习资料

06180 学校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学校管理心理学概述1、工业心理学创始人: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2、霍桑实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中的几个假设假设一:物质条件的改善可提高生产率.假设二: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可减少疲劳,提高生产率。

假设三:计件工资制可提高生产率。

假设四:管理方法的改变可提高生产率。

霍桑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福利试验。

第三阶段:群体试验。

第四阶段:谈话试验。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际关系理论)是:1。

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提高生产率的第一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受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的影响。

2。

工人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情绪,也就是他们的“ 士气” .3。

改善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愉快工作是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4。

论证了团体中,非正式组织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影响.3、管理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管理心理学》萌芽追溯到闵斯特伯格心理技术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技术。

学校管理心理的诞生▪20 世纪70─80 年代▪美国欧文斯《学校组织行为学》再版时更名为《教育组织行为学》心理技术学4、人性假设一、“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理性-经济人” ,实利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X 理论●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

M。

McGregor)●《企业中人的方面》●X 理论和Y 理论●X 理论就是对“ 经济人” 假设的概括。

X 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多数人是:●(1) 懒惰的,想方设法逃避工作.●(2) 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心受别人指导.●(3) 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迫使他们工作。

●(4)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 只有少数人能自励,能克制感情冲动,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模式:“ 任务管理"●1 、管理的重点在提高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

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学课后测验答案

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学课后测验答案

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学课后测验答案第一章学校心理学概述1.4本章试题【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A、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B、关于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C、关于心理健康的心理理论D、关于学生社会性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我的答案:D2【单选题】学校心理学工作的三大领域与对象不包括?()A、学习问题的辅导与咨询B、家庭问题的辅导与咨询C、适应问题的辅导与咨询D、成长与发展问题的辅导与咨询我的答案:B3【多选题】学校心理学了解与研究学生学校生活中三大方面的心理问题分别是?()A、学习心理问题B、人格与心理健康问题C、社会适应问题D、交际心理问题我的答案:ABC4【多选题】学校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A、应用性B、高度综合性C、开放性D、可开业性我的答案:ABD5【填空题】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婴儿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

我的答案:第一空:孕育期6【填空题】影响学生的心理系统包括:微观系统、中型系统、()和宏观系统。

我的答案:第一空:外部系统第二章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辅导方法1【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辅导方法?()A、时间序列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案例讨论法我的答案:C2【单选题】面接具有开始、过程和结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辅导师的主要工作是?()A、有技术地倾听来访者的诉说B、与来访者建立信赖关系C、分析、诊断来访者的问题D、制定帮助、指导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我的答案:B3【多选题】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可以把观察法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A、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B、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C、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D、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我的答案:ABCD4【多选题】自然观察法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A、记录法B、对照、核查法C、问卷法D、评定法我的答案:ABD5【填空题】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式是()。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年龄特征的心理学,其性质归属于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4)心理测量学----属于理论领域的心理学分支5)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的心理学分支属于应用领域。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研究婴儿期母婴依恋的特点和规律,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二)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在教育中如何不出偏差;出现偏 差,如何纠正 应用性、实践性强
研究如何进行正常发展 理论性强
与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学习心理学和认知心 理学领域大量的理论成果。 如:学习曲线,学习后的保持曲线及保持率,学习条件 操作的问题,学习欲求与效率的关系,以及学习过程中 的信息处理问题等。 从认知心理学领域吸收的主要成果是皮亚杰的理论。
与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是以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作为支撑的,是学校心
理学在“辅导”领域里的具体技术、操作和实践 的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母子。
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面接
观察法
案例讨论 法
问卷法 作品法
学校心理学向哪里发展
学校心理学在今后的二十年中将会有更重大的进展和 突破,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相互渗透、融合,将为学校 心理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校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1896 美国 维特曼创立学校心理学 1906 法国 比纳 &西蒙量表的制定 1907 美国 心理辅导纳入学校正式教育体制 1908 英国 A Mind That Found Itself 1910 德国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
20世纪70年代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 麦,亚洲的以色列,非洲的南非,南美的巴西都是学校心理学比较发达的国家。 在美国,学校心理学更是成为四大咨询职业心理学之一。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逐步地发展学校心理学。

学生、教师、家长
0岁小儿—老年人
与发展心理学
表 学校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区别与关系
学校理学
发展心理学
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认知、人格 为主
研究个体从受精——胎儿——幼儿— —……老人,全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 题。其特点是:(1)有顺序,(2)由低级 到高级,(3)由进化到衰退
揭示问题,解决问题
揭示真理、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
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的广义 与侠义
目标与任务 的不同
研究对象的 不同
评价对象的 不同
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表 学校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的区别
活动领域 研究内容 服务对象
学校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学校
企业、医院、家庭、社区、 教育机构等
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的 心理卫生方面的诊断和咨
辅导
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和 关心
三方面的 基础
大中小学设立正规心理 咨询与辅导机构
专业教师和人才队伍 的建立
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不过,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 着种种问题和“误区”,人们对学校心理学这 么学科的本质意义尚不清楚。
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学校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又有自己 独特研究内容和目标的新兴边缘学科。
学校心理学向哪里发展
第一,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合作研究将为学校心理 学提供新的观念和方法。 第二,对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化、资 格化的要求更严格。 第三,定位于实践与绩效。 第四,更多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学辅导课程。 第五,重视家庭、社区和学校合作的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对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作三个 阶段的概括: 第一阶段,心理测量的水平。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和教育辅导活动的水平。 第三阶段,综合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水平。
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学校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校 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学校心理学 ——教育与辅导的心理
(第二版)
什么是学校心理学
萌芽:1896年有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立大学儿童心理咨询所所
长维特曼创立。
发展:20世纪70年代。
特点:实践性和应用性。
Lightner Witmer,1867—1956 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
什么是学校心理学
学校:指学校教育或教育事业,涉及中小学与 大学。 心理学:指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实践经验的专 职人员,即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或学校心理辅导 教师(Professional Psychologist)进行的心理学方 面的教育指导、咨询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