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土壤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进行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显得异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方法与技术,并探讨土壤污染评估的指标与标准。

一、土壤污染监测1.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污染监测的第一步,关系到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采集过程中,应选择代表性的样点,并遵循一定的采样密度原则。

例如,可以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类型和地理分布等因素确定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2.分析方法土壤污染监测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

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元素等污染物,例如通过ICP-MS仪器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而生物学分析方法则可以评估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指标。

3.数据处理与解释土壤污染监测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是评估土壤污染程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后,可以得到各种污染物的含量数据。

根据相关的土壤环境标准或指标,对数据进行比对和判断,从而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二、土壤污染评估1.评估指标土壤污染评估中使用的指标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离子含量、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的污染情况,为进一步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标准土壤污染评估的标准是对土壤质量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依据。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土壤环境标准,例如我国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将土壤污染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污染等级,为土壤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土壤污染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暴露途径的分析,可以预测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这对于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和风险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是有效治理土壤污染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合理的监测方法和科学的评估指标,可以及时掌握土壤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和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土壤指标的测定方法.

土壤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土壤全氮的测定—凯氏定氮法一、目的1、掌握土壤中全氮含量测定的方法。

2、了解测定土壤全氮的原理二、原理土壤中的氮大部分以有机态(蛋白质、氨基酸、腐殖质、酰胺等)存在,无机态(NH4+ 、NO3 -、NO2-)含量极少,全氮量的多少决定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

土壤中含氮有机化合物在还原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浓硫酸消化分解,使其中所含的氮转化为氨,并与硫酸结合为硫酸铵。

给消化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铵盐分解蒸馏出氨,吸收在硼酸溶液中,最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粉红色为终点,根据标准盐酸的用量,求出分析样品中的含氮全量。

三、试剂:1、混合催化剂:称取硫酸钾100g、五水硫酸铜10g、硒粉1g。

均匀混合后研细。

贮于瓶中。

2、比重1.84浓硫酸。

3、40%氢氧化钠:称400g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加蒸馏水600ml,搅拌使之全部溶解。

4、2%硼酸溶液:称20g硼酸溶于1000ml水中,再加入2.5ml混合指示剂。

(按体积比100:0.25加入混合指示剂)5、混合指示剂:称取溴甲酚绿0.5g和甲基红0.1克,溶解在100ml95%的乙醇中,用稀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使之呈淡紫色,此溶液pH应为4.5。

6、0.01的盐酸标准溶液:取比重1.19的浓盐酸0.84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用基准物质标定之。

四、操作步骤1、消煮: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号筛的风干土0.5000g左右,移入干燥的凯氏瓶中,加入1.5g的还原性混合催化剂。

用注射器加入4ml浓硫酸,放到通风柜内的消煮器上消煮1.5h左右。

直至内容物呈清彻的淡蓝色为止。

2、蒸馏:消煮完毕后冷却。

将三角瓶置于冷凝管的承接管下,管口淹没在硼酸溶液中(三角瓶用2%的硼酸20ml作吸收剂),然后打开冷凝器中的水流,进行蒸馏。

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注意冷凝管中水不要中断,当接受液变蓝后蒸馏5min,将冷凝管下端离开硼酸液面,再用蒸馏水冲净管外。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壤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土壤监测的实施需要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

监测的目的包括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的肥力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监测的范围应该涵盖农田土壤、工业用地土壤、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等不同类型的土壤。

其次,确定监测的指标和方法是土壤监测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

监测的指标应该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含量、微生物数量等。

监测的方法可以采用野外取样、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然后,建立土壤监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规范和标准可以指导监测工作的实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同时,还可以为土壤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除此之外,土壤监测的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城乡各地,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数据管理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对土壤监测的实施还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应用和推广。

监测数据可以为农业生产、土壤修复、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积极推广和应用监测成果,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和综合施策。

只有做好土壤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称取通过0.25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0.05-0.5g,(一般为0.2g,精确到0.0001g),放入硬质试管中,然后从滴定管准确加入10.00ml 0.4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摇匀并在每个试管口插入一玻璃漏斗。

将试管逐个插入铁丝笼中,沉入加热至185℃-190℃的油浴锅内,试管液面低于油面,要求放入后油浴温度下降至170-180℃,待试管内溶液开始沸腾开始计时,此刻必须控制电炉温度,不使溶液沸腾,其间可轻轻提起铁丝笼在油浴锅中晃动几次,以使液温均匀,并维持在170-180℃,5min±0.5min后取出,冷却片刻,擦去试管外壁的油液。

把试管内的消煮液及土壤残渣无损的转入250ml三角瓶中,用水冲洗试管及小漏斗,洗液并入三角瓶中,使三角瓶内溶液控制在50-60ml。

加3滴邻菲罗啉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2Cr2O7,变色过程是橙黄-蓝绿-棕红。

空白试验:称取0.2g石英砂,其他步骤相同。

如果试样滴定所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到空白的1/3,则有氧化不完全的可能,应减少称样量重测。

结果计算:有机质(%)=c×(V0-V)×0.003×1.724×1.10×100/mV0:空白试验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mlV:试样测定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mlc: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风干试样的质量,g土壤全氮的测定方法称取通过0.25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1.0g(含氮约1mg,精确到0.0001g)。

1.不包括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消煮:将试样送入干燥的消化管底部,加入2.0g加速剂,加水约2ml湿润试样,再加8ml浓硫酸,摇匀,将消化管置于控温消煮炉上,用小火加热,待管反应缓和时,(约10~15min),加强火力至375℃,待消煮液和土粒全部变为灰白稍带绿色后(白烟消失),再继续消煮1h,冷却,待蒸馏。

土壤检测方案

土壤检测方案

土壤检测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愈发成为人们重视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和人民健康,制定一套有效的土壤检测方案变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种可行的土壤检测方案。

首先,土壤采样是土壤检测的基础。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能够保证所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是准确代表整个样地的。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根据具体状况确定采样点位;然后,使用无锈不锈钢铲或者土壤取样器采集土壤样品;最后,将所采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进行标记,确保不同样点的土壤样品不会混淆。

总体来说,科学、规范的采样方法是确保土壤检测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工作。

在前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有土壤样品的干燥、粉碎和筛分。

首先,我们需要将土壤样品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或者使用干燥箱进行干燥。

然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尺寸均匀。

最后,通过筛分将土壤样品的颗粒大小进行分级,以便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分析。

土壤的理化性质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土壤酸碱性、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土壤酸碱性的检测可以通过使用pH计,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测量其pH值。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高温烘烤法或者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养分含量可以使用适当的提取液提取土壤中的可溶性养分,并通过光度法或者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浓度的测定。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土壤污染物的检测。

土壤污染物是指在土壤中超过环境背景值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对于重金属的检测,可以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进行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可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方法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检测方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的场景可能需要检测不同的指标或者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需要确保实验设备的准确性和标准品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土壤检测方案是保护土壤资源和维护环境健康的重要工具。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检测方法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 1 )称重法(Gravimetric)
也称烘干法,这是唯一可以直接测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 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记作土样的湿重 M,在 105℃的烘箱内将土 样 烘 6~8 小 时 至 恒 重 , 然 后 测定 烘 干 土 样 , 记 作 土 样 的 干 重 Ms
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比较与总结
( 1 )称重法具有各种操作不便等缺点,但作为直接测量土壤水分含量的唯一方法,在测量精度上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作为一种实验室测量方法并用于其它方法的标定将长期存在。
( 2 )张力计法由于其测量的直接对象为土壤基质势,因此在更大程度和其它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相结合用于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4 ) 中子法(Neutronscattering)
中子法就是用中子仪测定土壤含水率中子仪的组成主要包括:一个快中子源,一个慢中子检测器,监测土壤散射的慢中子通量的计数器及屏蔽匣,测试用硬管等。快中子源在土壤中不断地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快中子,当它和氢原子核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转化为慢中子(热中子),热中子在介质中扩散的同时被介质吸收,所以在探头周围,很快的形成了持常密度的慢中子云
( 5 ) 基于测量土壤介电常数的各种方法是近 20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方法,在测量的实时性与精度上都比其它测量方法更具优势,而且在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灵活,可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土壤水分测量。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土壤水分测量方法。
( 6 )光学测量法虽然具有非接触的优点,但由于受土壤变异性影响,误差大,适应性不强,其研究与开发的前景并不乐观
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土壤监测是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因此,制定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对于保障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监测的重要性。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土壤受到各种污染的威胁,土壤监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

二、土壤监测规范方法的制定。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监测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首先,明确土壤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确定监测对象,包括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成分,最后,选择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等环节。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科学合理、规范严谨,才能确保土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的内容。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的内容应包括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等方面。

在基本要求方面,需要明确监测的目的、对象和范围,要求监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方面,需要详细说明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等内容,确保监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科学合理、规范严谨。

四、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的实施。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监测的实际情况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测技术水平,确保监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加强对监测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

土壤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监测方法,才能保证土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
土壤空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气体的总称。是土壤 的重要组成之一。
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吸附性 (二)酸碱性 (三)氧化-还原性
(一)吸附性
土壤吸附性能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无机胶体 (黏土矿物, 铁, 铝, 硅等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 (主要腐殖酸及少量的生物活动产生的有机物)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 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三、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 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达方式目前还不统一,有几种方法, 但我国用得较多的一种是用土壤样品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偏 差表示。
1、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 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
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2、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3、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
定义
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约占土壤固体部分总重量的 90%以上,有土壤骨骼之称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一)布设原则
不同土壤类型都要布点
污染较重的地区布点要密些 。常根据土壤污染发生原因
来考虑布点多少
要在非污染区的同类土壤中 布设一个或几个对照采样点
大气污染物引起:布点以污染源为 中心,据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
度等因素来确定
城市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 引起:采样点应根据水流的路径和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粒径的大小影响着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土壤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 作为标准。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据沙粒(0.02— 2mm)、粉沙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 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分成砂土、壤土、粘壤土、粘 土四大类和十二级。我国分类方法
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一般设 5-10个采样点
一般采样点在10个以上。也适用于受 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上的 采样点
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为全面客观评 价土壤污染情况,在布点的同时要做 到与土壤生长作物监测同步进行布点、 采样、监测,以利于对比和分析
(a)对角线布点法
(b)梅花形布点发
(c)棋盘式布点法
只 需 取 0—15cm 或 0—20cm 表层(或耕层)土壤
采样深度通常在耕层地表以下020cm 处 , 对 于 根 深 的 作 物 , 也 可取60cm深度处的土壤样品
了解污染物质在土壤中 的垂直分布
沿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A层(表层、淋溶层) B层(亚层、淀积层) C层(风化母岩层、母质层 ) 底岩层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表面带有电荷, 分散在水中时界面上产生双电层等性能,使其对有机污染物 和无机污染物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活性酸度: 又称有效酸度,是指土壤溶
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
土壤酸度
酸度,通常用pH值表示
四、 土壤污染
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土壤能承受的容量
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

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 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导致土壤环境污染。

天然污源染
矿物风化后自然扩散,火山爆发后降落的火山

灰等。


人为污染源
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使用不 符合标准的污泥,城市垃圾及工业废渣等,固
土壤剖面土层示意图
采样量及采样方法
采样量 由于测定所需的土样是多点混合而成的,取样量往往
较大,而实际供分析的土样不需太多,一般只需1-2Kg。 因此对所得混合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 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贴上标签备用 采样方法 ①采样筒取样;②土钻取样;③挖坑取样。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NY5020—2001)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 监测目的
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4、土壤背景值调查
二、 资料的收集
自然环境方面的资料 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
通过充分调查,选择监测区域,确定代表性地段、代表性面积, 然后布置一定量的采样地点,进行采样
二、pH值
玻璃电极法
馏测水定2要5m点l:,轻称摇取后10搅g土拌样1分于钟烧,杯放中置,2加0分入钟无,CO用2p蒸H 计测量上部混浊液的pH值。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含量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0—15或 0—20cm),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之间
来源 作用
植物的根茬、茎秆、落叶、土壤中的动物残骸 以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等
土壤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为主,它作为土壤有机 胶体来说,具有吸收性能、土壤缓冲性能以及 与土壤重金属的络合性能等,这些性能对土壤的 结构、性质、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作用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 给源,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仍遗留 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2、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 新矿物
素、激素、致畸性物质、催畸性物质
和诱变物质)等
土壤优先监测物
金属化合物


土 壤 常
非金属无机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镉(Cd)、铬(Cd)、铜(Cu) 、汞(Hg)、铅(Pb)、锌(Zn

砷(As)、氰化物、氟化物、硫化 物等
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 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
②、采样 a、按不同剖面采样:在各层次中心自下而上采样,切忌混
淆层次,混合采样; b、对不同地形处样品有不同规定; c、采样点按有关规定实行
(一)土壤样品加工处理
1、土样的风干
野外采集样品 运到实验室
在塑料薄膜上或 瓷盘内风干
达半干状态
铺成薄层,阴 凉处风干
压碎,除石块 、残根等杂物
2、磨碎与过筛
(三)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生活着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 土壤中生活着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 降解有机污染物,促使无机污染物的形态转化。
(四)土壤溶液和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
溶液
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对土壤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和土 壤的形成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壤水是含有复杂溶 质的稀溶液,因此常将土壤水及其所含溶质称为土壤 溶液。土壤溶液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的主 要供给源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土壤中污染项目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 土壤分析结果以mg/kg(烘干土)表示。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实例
一、土壤水分
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计算土壤中各种成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 的测定结果。
测定方法:用百分之一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20—30g,置于铝 盒中,在105℃下烘(4—5h)至恒重。按下式计算水分重量占烘干 土重的百分数:
(d)蛇形布点法
土壤采样点布设图
五、监测方法
常用方法
重量法
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原子萤光分光 光度法、等离子体发射光
谱法 气相色谱法
测土壤水分 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如
Ca2+、Mg2+、Cl-、SO42- 重金属如Cu、Cd、Cr、Pb、Hg、
Zn等
有机氯、有机磷及有机汞等农药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
一、 土壤组成
土壤是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 的综合影响演变而成的。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 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类 型的土壤。
➢ 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质;次生矿物质 ➢ 土壤有机质 ➢ 土壤生物 ➢ 土壤溶液 ➢ 土壤空气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200g,放在木板上用圆木棍
辗碎,经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作为土壤颗粒 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
作化学分析时,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样量决定样品细度
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用玛瑙或 有机玻璃研钵继续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25mm)。用原子吸 收光度法测Cd、Cu、Ni等重金属时,土样必须全部通过100号筛(尼 龙筛)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二)采样时间和品绿 (三)采样注意事项
二、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一)样品加工处理 (二)样品管理
(一)土壤样品的类型、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采样深度视监测目的而定 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
了解土壤污染对植物或 农作物的影响
(二)样品管理
土壤保存原则: 1、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之用。 2、储存样品应尽量避免日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3、玻璃材质容器是常用的优质贮器,聚乙烯塑料容器也属美国环保局推荐 容器之一,该类贮器性能良好、价格便宜且不易破损。 4、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之内。 在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石腊涂封)条件下保存30个月是可 行的。
体废物随意堆放或填埋,以及大气沉降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