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4 个基本特性

???é??

摘要:本文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发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4 个基本特性,即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可计量特性、零判据和基准。这4 个特性为研究各种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特性贡献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基准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Song xiangya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overs the four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C p, they are the fifty-fifty property of PCI, the measurability of PCI, the zero criterion of PCI and the datum of PCI.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kinds of formula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Property; Contribution; Interval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Datum

过程能力指数(PCI,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定义为

C p =

T

6 σ=

T U–T L

6 σ(1)

式(1)是针对对称公差无偏情况定义的。根据数理统计概率计算公式,图1 中正态分布

曲线落在区间[T L,T U]内的合格率为

Ф(

T U–μ

σ)–Ф(

T L–μ

σ)=2 Ф(3C p) –1 (2)

由于过程能力指数来自于合格率的贡献,且正态分布曲线落在合格区内的合格率具有积

分的累加性,故合格率对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具有可加性。

推论1:过程能力指数具有可加性

在无偏情况下,见图2,过程能力指数C p 可看成是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

小不同的区域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C p 贡献之和,即:

∑=

= + + + = + + + = =

n

i

n Cpi Cpn Cp Cp T T T T Cp

1

2 1 2 1

6 6 6 6

L L L L

σσσσ

当T1= T2= ……= T n 时,C P=

nT1

6 σ

。图5 是可加性在n=2 时的一个特例。

当偏移发生时,过程能力指数PCI 可看成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小不同的

区域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之和,即:

+ = 1 PCI PCI ∑=

= + +

n

i

i n PCI PCI PCI

1

2 L L

图3 中偏移发生后的过程能力指数可以看成是区间[T L,T L+ ε]、[T L+ ε,T L+2 ε]、[T L+2 ε,T U]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之和。以下将要谈到的过程能力指数可计量特性充分

说明了过程能力指数具有可加性。

推论2:过程能力指数具有不变性

假设合格区间[T L,T U]内的某一合格区域i 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为PCI i,在标准差σ(即

正态分布的曲线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当均值μ向右偏移时,参见图4,若偏移后的区域i

仍处于合格区间[T L,T U]内,即在移动过程中合格率不发生改变,则区域i 的合格率对过程能

力指数的贡献仍为PCI i。

过程能力指数不变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曲线形状不发生变化,另一个是移动后的

合格区域i 仍处于合格区间[T L,T U]内。

1 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

在无偏情况下( μ=M),见图5,过程的能力指数C p 是通过中心线左右两侧的对称区间

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来实现的,即区间[T L, μ]内的合格率与区间[ μ,T U]内的合格率共同完成对过程能力指数C p 的贡献过程。由于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左右两侧对称区间[T L, μ]和[ μ,T U]内的合格率相同,所以两侧对称区间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值也相同。即区间[T L, μ]内的合格率与区间[ μ,T U]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都是C p/2。当对称区域并非充满整个合格区间时,见图6,以μ为中心的两个对称区间[T L+d, μ]和

[ μ,T U–d]内的合格率相同,它们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也相同。当参数d 变化时在合格区内能找到无数个以μ=M 为中心的对称区域,但d 必须满足d≥0 且T–2d≥0,即0≤d≤T/2。

显然,图5 是图6 当d=0 时的特例。

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时,在合格区内以μ为中心的最大的对称区域为[ μ–T/2+ ε, μ

+T/2–ε],见图7。由于对称区间[ μ–T/2+ ε, μ]和[ μ, μ+T/2–ε]内的合格率相同,所以它

们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也相同。

在图8 中,由于以μ为中心的两个对称区间[ μ–T/2+d, μ]和[ μ, μ+T/2–d]内的合格率相同,所以它们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也相同。随着变量d 的变化,以μ为中心的对称区域[ μ–T/2+d, μ+T/2–d]的宽度T–2d 也发生变化。显然,d 应满足d–ε≥0 且T–2d≥0,即ε≤d ≤T/2。图7 是图8 在d= ε时的特例。

无偏时过程能力指数对半特性是有偏时过程能力指数对半特性的特例。

综上所述,可得如下重要结论:

过程能力指数对半特性——不论是无偏还是有偏,只要正态分布曲线分布中心μ两侧

的对称区间在合格区间内(合格率相同),那么它们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相同。

这就是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是正态分布对称性赋予过程能力指数的一个隐含特

性。注意,以μ为中心的两个对称区间必须处于合格区间以内,否则即使是对称区间,也不能保证合格率相同,更不能谈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

若研究对半特性时连同不对称的那一部分合格率一起考虑,就永远不会发现过程能力指

数的对半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研究不对称的那部分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相反,正是通过分段研究,才相继发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可计量特性和过程能力指数的零判据。

2 过程能力指数的可计量特性

图5 中对称区域充满了整个合格区间,区间[T L, μ]内的合格率与区间[ μ,T U]内的合格率

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都是C p/2。当对称区域并非充满整个合格区间时,见图6,对称区域

[T L+d,T U–d]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是多少呢?

根据数理统计概率计算公式,对称区域[T L+d,T U–d]内的合格率为

Φ(

T U–d–μ

σ)–Φ(

T L+d–μ

σ)=2 Φ(

T–2d

2 σ)–1 (3)

将式(3)与式(2)比较知,对称区域[T L+d,T U–d]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为

(T.2d)/6 σ。根据对半特性,区间[T L,T L+d]和区间[T U–d,T U]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

献各为d/6 σ。

同理,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时,见图8,根据数理统计概率计算公式,合格区内以μ

为中心的对称区域[ μ–T/2+d, μ+T/2–d]内的合格率为

Φ(

μ+T/2–d–μ

σ)–Φ(

μ–T/2+d–μ

σ)=2 Φ(

T–2d

2 σ)–1 (4)

将式(4)与式(2)比较知,对称区域[ μ–T/2+d, μ+T/2–d]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

献也是(T.2d)/6 σ。显然为使该对称区域在合格区间内,必须保证T/2≥d 且ε+T/2–d≤T/2,即ε≤d≤T/2。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过程能力指数可计量特性——不论是无偏还是有偏,只要正态分布曲线分布中心μ两

侧的某对称区域在合格区内,则宽度为T–2d( ε≤d≤T/2)的对称区域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是(T.2d)/6 σ。

这就是过程能力指数的可计量特性,是过程能力指数定义所隐含的又一特性。借助于该

特性,可计量合格区中任一对称区域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大小。

如果没有对半特性存在,而只有可计量特性存在,我们就不能得出图6 中区间[T L,T L+d]

和区间[T U–d,T U]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各为d/6 σ的结论。另外,本文正是利用

了对半特性和可计量特性,才证明了过程能力指数C pk 公式是错误的。但仅仅利用这两个特性,还不能充分证明作者提出的过程能力指数的修正公式C pkr 是正确的,必须运用过程能力

指数零判据。

3 过程能力指数的零判据

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 ε>0)时,参见图3,根据可计量特性,以μ为中心的对称区域[T L+2 ε,T U]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是(T.2 ε)/6 σ。根据对半特性,偏移前区间[T L,T L+ ε] 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是ε/6 σ。偏移后区间[T L,T L+ ε]移至区间[T L+ ε,T L+2 ε],根据过程能力指数不变性,区间[T L+ ε,T L+2 ε]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也是ε/6 σ。

假设偏移发生后的区间[T L,T L+ ε]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有贡献且贡献值为Δ,则

必有Δ= ε/6 σ。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可加性,偏移后的过程能力指数为(T–2 ε)/ 6 σ+ ε/6 σ+

Δ。由于偏移发生后的过程能力指数小于T/6 σ,必有(T–2 ε)/ 6 σ+ ε/6 σ+ Δ

< ε/6 σ,显然这与Δ= ε/6 σ>0 矛盾,所以Δ不能大于零,由于Δ不能小于0,故Δ=0。推论3:当偏移发生时进入合格区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为零。

无偏情况下,见图1,区间[ .∞,T L]内的分布概率为

Φ(

T L . μ

σ). Φ(

.∞–μ

σ)=1. Φ(

T

2 σ) (5)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定义,区间[–∞,T L]内的分布概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为零。因此

无偏时过程能力指数为零与分布概率1. Φ(T/2 σ)建立了对应关系。

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即μ=M+ ε)时,见图3,区间[–∞,T L+ ε]内的分布概率为

Φ(

T L+ ε. μ

σ). Φ(

.∞–μ

σ)= Φ(

T L.M

σ)=1. Φ(

T

2 σ) (6)

由于区间[–∞,T L+ ε]由[–∞,T L]和[T L,T L+ ε]两部分组成,所以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定义和

推论3,区间[–∞,T L+ ε]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等于零,且与偏移量ε的大小无关。

综合式(5)和式(6),可得如下重要结论:

过程能力指数零判据——不论是无偏还是有偏,当从–∞(或+∞)开始计算正态分布曲

线落在某一区域内的分布概率等于1. Φ( T/2 σ)时,则该区域内的分布概率对过程能力指数贡献为零。

这就是过程能力指数的零判据。它是过程能力指数定义所隐含的又一基本特性,是判别

从–∞或+∞开始的某一区域内分布概率是否对过程能力指数有贡献的依据。

4 过程能力指数的基准

众所周知,计量学中的量值传递靠的是基准,没有一个公认的基准,对计量值的大小就

会产生分歧。任何一种普遍采用的计量值单位都会有一个基准。同样,过程能力指数属于计

量值数据,也需要有一个基准。尽管过程能力指数没有单位,是一个纯粹的数,但它是有物

理意义的,具有一定的内涵。如果没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大家都能认可的基准,那么就会出

现混乱的状态,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基准从哪里来?不能随意规定,只能根

据过程能力指数的定义来探询。

引入“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和“过程能力指数区间”的概念,不仅可以解决过程能力

指数的基准问题,而且为求解双侧公差、单侧公差、非对称公差在各种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

数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只要根据定义识别出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就可准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这两个概念不是凭空想像得来的,而是在对过程能力指数基本概念和各种情况下过程能

力指数公式的长期探索中认识到的,它们像4 个基本特性隐藏在过程能力指数基本概念中一样,隐藏在过程能力指数的零判据中,因此也成了研究中攻克过程能力指数基本理论和求解各种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的最后一道难关。

定义1:把区间[ μ–Max{T U–T V,T V–T L}, μ+ Max{T U–T V,T V–T L}]定义为准过程能力指数

区间。

其中,T V 表示非对称公差情况下的目标值。当T V=M 时,是对称公差情况,此时

T U–T V=T V–T L,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变为[ μ–(M–T L), μ+ (T U–M)]=[ μ–T/2, μ+T/2],即[ μ–T/2,

μ+T/2]实际上就是对称公差的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由于在非对称公差中,T U 与T L 并不关于目标值T V 对称,所以我们定义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时不能简单地用μ加减T/2,μ加减

的应该是Max{T U–T V,T V–T L},只有这样,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的概念才能既适用于对称公差,又适用于非对称公差。

定义2:把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与合格率区间的重叠部分定义为过程能力指数区间。

显然生产加工过程与产品合格率是因果关系,而合格率又是评价过程能力指数的基础。

研究发现,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是评价过程能力指数的必要条件,而过程能力指数区间是产生过程能力指数的充要条件。

以下利用这两个术语并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定义来探讨过程能力指数定义本身所隐含的

基准。

在无偏( μ=M)情况下,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 μ–T/2, μ+T/2]=[M–T/2, M+T/2]=[T L,T U]。由于合格率区间也为[T L,T U],所以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与合格率区间的重叠部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T L,T U]。见图9。

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时,见图10,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T L+ ε,T U+ ε],由于合格率

区间为[T L,T U],所以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与合格率区间的重叠部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T L+ ε,T U]。

由于过程能力指数全部来自于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内的合格率的贡献,故有

推论4:当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a,b]时,过程能力指数等于(b–a)/6 σ。

当T U=T L 时,由式(1)知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而根据过程能力指数区间的概念,当T U=T L

时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关闭,故此时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内的合格率为零。见图12。

因此可得如下重要结论:

过程能力指数基准——当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时,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内的合格率等于

零。

这就是过程能力指数基准,是任何基于C P 的过程能力指数公式必须服从的基准。

5 为什么C

P 可以等于零

物理学中的平抛运动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垂直方

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假设沿水平方向抛出的初速度是V0,那么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的质量看作集中在一点)在任意时刻t 的速度大小为2 2

0 ) (gt V + 。当V0=0 时,

平抛运动变为单纯的自由落体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平抛运动的特例。如果我们不去假设V0=0,就不可能得出这个结论。难道人们可以说V0=0 不是特殊的平抛运动?或者说V0 根本不可能等于零?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再如,斜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上抛运动,根据初速度V0 和抛射角θ可得到抛物线方程。当θ=45°时射程最远,当θ=90°时变为单纯的垂直上抛运动,当θ=0°时变成平抛运动等等,这说明垂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斜抛运动的特例。难道人们能单纯地以它们不是狭义的斜抛运动而否定θ可以等于零或90 吗?

同样,研究过程能力指数C P 时也可以探讨C P=0 的状态。有人说C P 根本不可能等于零,

因为T=0 不存在。是的,只要对生产过程提出技术要求,T 就不可能为零,这就如同只要狭义的平抛运动一旦付诸实施,就意味着有一个初速度且V0≠0,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初速度

V0 的情况进行讨论。同样,我们也可以对C P=0 的状态进行探讨。没有生产加工任务可视为T=0;虽有加工任务(T≠0)但加工过程尚未开始可视为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曲线是y=0 的

直线,即y=0 的直线是特殊的正态分布曲线。

探讨C P=0 时的状态意义重大。过程能力指数定义本身所隐含的基准就存在于C P=0 的

状态中,这个基准是唯一的,如果我们放弃对C P=0 时状态的研究,那么我们根本不可能发

现过程能力指数的基准。没有基准是导致质量界目前对过程能力指数评价出现混乱状态的根本原因。此外,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基准,不仅为判别其它各种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公式是否是建立在C P 概念基础之上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建立一个基于C P 的过程能力指数评价体系。

6 对称公差有偏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公式

目前,对称公差有偏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公式为

C pk= (1–K)C p =

T .2 ε

6 σ(7)

其中K = 2 ε/T 为偏移系数,ε=| μ–M |表示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均值μ相对于公差

中心M 的偏移量,取正值。另一种形式的C pk 公式为

C pk = M in (

T U–μ

3 σ,

μ–T L

3 σ) (8)

式(8)与式(7)在本质上是等价的。将式(7)展开得C pk=(1–K)C p=

T

6 σ–

ε

3 σ

。由于前一项

T

6 σ

是无偏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而ε/3 σ不是过程能力指数,所以ε/3 σ不能用来表示因偏移而丧失的过程能力指数,所以式(7)并不能表示偏移后的过程能力指数。尽管ε/3 σ可演变为2ε/6σ或2×( ε/6 σ),但由于它们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偏移ε时损失的过程能力指数,因此,式(7)的存在违背了加减运算规则。

在式(7)中,当ε=T/2 时,C pk=0,而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M,T U],见图11。根据

推论4,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为(T U–M)/6 σ=C p/2≠0。当ε=T 时,C pk=–C p,而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关闭,即过程能力指数应该等于零,见图12。显然,式(7)的存在违背了过程

能力指数的基准。

数学公理表明:一个公式在其使用范围内,只要有一个点不成立,那么这个公式就是错

误的,这是判断一个公式不成立的充分条件;而要证明一个公式成立,则必须证明该公式在其使用范围内的所有点上都成立,这是判断一个公式成立的必要条件。由于式(7)在其使用

的范围内有两点不成立,所以式(7)的存在也违背了数学公理。

显而易见,违背正态分布的对称性是式(7)错误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在式(7)中,不仅仅当ε=T/2 及ε=T 时有误,只要ε不为零,即只要发生偏

移,式(7)就是错误的,而且μ相对于M 的偏移越大,C pk 的误差也越大,以致于C pk 为负值。由于目前质量界尚无正确的C pk 公式提出,所以“C pk 是近似公式”的观点缺乏理论依据,因此也是错误的。

文献[1]用两种方法证明了C pk 公式是错误的,在提出修正公式C pkr 的同时还进行了证明。

下面用过程能力指数区间的概念求解C pkr 公式(“r”表示修正)。

当均值μ向右偏移ε时,见图10,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T L+ ε,T U+ ε],由于合格率

区间为[T L,T U],所以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与合格率区间的重叠部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为[T L+ ε,T U]。根据推论4 可得过程能力指数为

C pkr=

T U–(T L+ ε)

6 σ=

T

6 σ–

ε

6 σ(9)

其中,ε= | μ.M|,K=2 ε/T 为偏移系数。当ε=T 时,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关闭,见图12,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因此,式(10)还可以借助于点(0,C p)与(T,0)得到。这一事实再次表明:在对称公差中,当偏移发生时进入合格区内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为零。不难验证,

C pkr 公式服从过程能力指数基准。

7 有关基准问题的讨论

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得出的“当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时,合格率等于零”的结论

只适用于无偏情况,不能作为过程能力指数基准。如果把它作为过程能力指数的基准,那么用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可计量特性以及零判据推导证明是正确的C pkr 公式就不能满足这一基准,因为当ε=T 时,虽然C pkr=0,但此时合格率却为Φ(3T/2 σ) . Φ(T/2 σ)≠0,见图

12。尽管这一面积很小,但并不等于零。显然,若把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得出的“当

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时,合格率等于零”的结论作为过程能力指数基准,那么C pkr 公式就站不住脚。这是由于无偏情况下得出的过程能力指数“零状态”的结论不适用于有偏情况,故不能直接用作过程能力指数基准。

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和过程能力指数区间概念的引入,得出过程能力指数的基准是“当

过程能力指数等于零时,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内的合格率等于零。”这样,上述冲突问题不复存在,作者提出的并且被其它三个特性证明是正确的C pkr 公式符合过程能力指数基准。因为当ε=T 时,此时的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关闭,正态分布曲线落在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内的合格

率等于零,过程能力指数自然等于零。这与此时C pkr 公式得到的结论一致。

过程能力指数基准既符合无偏情况,又满足有偏情况,是对无偏时过程能力指数零状态

的拓展。

8. C pkr 与C pk 的比较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由于C pkr 和C pk 这两个过程能力指数公式可看作关于偏移量ε的一次方程,以自变量ε

为横坐标,因变量PCI 为纵坐标,可画出这两个公式的直线方程,见图13。由于C pkr 方程

通过两个点(0,C p)和(T/2,C p/2),所以该方程的直线由这两点确定。而错误的C pk 方程通过(0,C p) 和(T/2,0)两个点,其中点(0,C p)是正确的,而(T/2,0)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是错误的,违背了正态分布的对称性。显然,对于同样的偏移量ε,式(7)比式(9)计算得到的过程能力指数低

KC p/2= ε/6 σ,导致当偏移量大于T/2 时,出现荒诞的负值。而式(9)在偏移量等于T 时,过程能力指数才等于零。

有人认为若把C pkr 直线再延长一点点,也会出现“荒诞的负值”。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C pk 公式在不该出现负值的地方出现负值,确实是荒诞。虽然作者把C pkr 直线往下延长也会

出现负数,但此时的负数就不荒诞了,因为此时准过程能力指数区间不仅完全移出了合格率区间,而且两者还有很大的间隔,应该是负数。故不能形而上学看问题,误认为只要为负就一定是荒诞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pk 公式在K<1 时真的可用吗?在图13 中画出ε=T/4 的直线,显然ε落在直线右边的

误差远比左边的大。如果人们可以接受0< ε1 时被强制规定等于零,但

C pk 公式本质上的错误仍依然存在!尽管在0< ε

C pk 公式是“近似”的还是错误的问题。如果C pk 公式可以“近似”,那么数理统计学家

为什么还要对样本标准差S 采用修偏系数c4 进行修正得到总体标准差?干脆直截用样本标

准差S 近似总体标准差σ好了!还有,在C p 和C pk 之后人们提出的所谓P p 和P pk 与C p 和C pk

的区别仅仅在于标准差不同,为何此时不能谈近似?此外,在正确的公式没有求得之前,凭什么说C pk 公式是近似的?有何依据?近似多少?

C pk 公式应该是定义出来的,还是应该根据C p 定义推导得来的问题。如果C pk 公式可以

任意定义,那么它一般不会与C p“同祖同宗”,用C pk 公式评价出来的结果与用C p 得到的结果不能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C p 与C pk 常被放在一起加以讨论。既然C pk 与C p 被视为一

个“血统”,那么C pk 公式就应该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所隐含的基本特性来推导,而不能随意去定义。如果容忍C pk 公式随意定义,那么单侧公差的公式难道就不可以进行定义了吗?非对称公差呢?显然,也可以进行定义!如果这样,各种情况下得到的过程能力指数还能在同一个参照系下进行过程能力高低和产品质量好坏的评价吗?

致谢

正是在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张公绪教授的启发下,作者开始研究过程能力指数的。研究

过程中得到了张教授的鼓励与支持,作者在此深表感谢!对于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马林所给予的帮助作者同样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作者对美国质量学会六西格玛论坛编辑Noel Wilson 以及《质量技术杂志》的评论家们曾给予的帮助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宋祥彦,六西格玛管理质疑[M],青岛出版社,2005 年1 月。

第五节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题库1-1-8

第五节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题库1-1-8

问题: [多选]过程改进策略包括()两个环节。 A.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B.评价过程能力 C.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异常状态 D.判断过程的离散程度 E.质量改进 过程改进策略包括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判稳)和评价过程能力两个环节。

问题: [单选]在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均值-标准差控制图监控生产特性指标时,样本量的大小和抽样的频率的选取很重要。抽取样本的基本原则是()。 A.样本含量一定要与产量成比例 B.过程能力指数Cp和Cpk越高,样本含量越大 C.样本子组内差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样本子组间差异可能由特殊原因造成 D.样本含量只能选取5个

问题: [单选]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应该()收集数据。 A.在生产过程无偶然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B.在统计控制状态下 C.在顾客满意的情况下 D.随机 由定义可知,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的能力,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因而过程能力指数应在统计控制状态下收集数据。 (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117842443.html,)

问题: [多选]对双侧规范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Cp=T/6σ的正确理解是()。 A.必须在稳态下估计σ B.σ反映过程加工质量 C.T由操作人员改变 D.σ越小越好 E.以上说法全不正确

问题: [单选]过程能力指数1.0≤Cp≤1.33表示()。 A.过程能力不足 B.过程能力充足 C.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D.过程能力过高 过程能力指数是公差范围和6倍标准差的比值,当这个值越大时,过程满足公差要求的能力越强,产品的不合格品率越低。

过程能力指数的4个基本特性

过程能力指数4 个基本特性 ???é?? 摘要:本文根据过程能力指数C p 定义发现了过程能力指数的4 个基本特性,即过程能力指数的对半特性、可计量特性、零判据和基准。这4 个特性为研究各种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公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过程能力指数特性贡献过程能力指数区间基准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Song xiangya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overs the four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C p, they are the fifty-fifty property of PCI, the measurability of PCI, the zero criterion of PCI and the datum of PCI. The four basic properties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us to explore the various kinds of formulas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Key words: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Property; Contribution; Interval of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Datum 过程能力指数(PCI,Process Capability Index)定义为 C p = T 6 σ= T U–T L 6 σ(1) 式(1)是针对对称公差无偏情况定义的。根据数理统计概率计算公式,图1 中正态分布 曲线落在区间[T L,T U]内的合格率为 Ф( T U–μ σ)–Ф( T L–μ σ)=2 Ф(3C p) –1 (2) 由于过程能力指数来自于合格率的贡献,且正态分布曲线落在合格区内的合格率具有积 分的累加性,故合格率对对过程能力指数的贡献具有可加性。 推论1:过程能力指数具有可加性 在无偏情况下,见图2,过程能力指数C p 可看成是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 小不同的区域的合格率对过程能力指数C p 贡献之和,即: ∑= = + + + = + + + = = n i n Cpi Cpn Cp Cp T T T T Cp 1 2 1 2 1 6 6 6 6 L L L L σσσσ 当T1= T2= ……= T n 时,C P= nT1 6 σ 。图5 是可加性在n=2 时的一个特例。 当偏移发生时,过程能力指数PCI 可看成合格区间内彼此相邻的任意n 个大小不同的

制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制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摘要: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是在稳定的前提下,用过程能力与技术要求做比较,分析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其中过程指数能力的计算包括计量值、计件值以及计点值三种. 1.计量值的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1)侧公差且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重合的情况 : 计算公式:Cp=T/6σ=T U-TL/6σ 其中:T U为质量标准的上限值,T L为质量标准的下限值。 2)双侧公差且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不重合的情况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为分布中心μ和标准中心M不重合,所以实际有效的标准范围就不能完全利用。若偏移量为ε,则分布中心右侧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 PU=T U-μ/3σ=(T/2-ε)/3σ

分布中心左侧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 PL=μ-T L/3σ=(T/2 +ε)/3σ我们知道,左侧过程能力的增加不能补偿右侧过程能力的损失,所以在有偏移值时,只要以两者之间较小的值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这个过程能力指数称为修正过程能力指数,记作CPK。则:CPK=C P (1-K) 2.计件值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在计件值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相当于单公差情况,Cp计算公式为: C P=T U-μ/3σ 1)当以不合格品数n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标准,并以(np)μ作为标准要求时, 取样本k个,每个样本大小为n,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为(np)1 ,(np) 2,…,(np) k,由二项分布可得: 2)当以不合格品数p作为检验产品质量标准,并以pμ作为标准要求时,取样 本k个,每个样本大小 n1 ,n 2,…, nk 3.计点值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计点值是指单位产品上的缺陷数,如一件铸件上的砂眼数,1㎡玻璃上的气泡数等。在计件值情况下,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仍相当于单公差情况,Cp计算公式为:CP=TU-μ/3σ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以往也称为工序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而生产能力则是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二者不可混淆。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μ±3σ的范围内,其中μ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标准差,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σ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故通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 (一)双侧公差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对于双侧公差情况,过程能力指数C p的定义为:C p= T =T U -T L (公式1); 6σ 6σ 式中,T为技术公差的幅度,T U、T L分别为上、下公差限,σ为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当σ 未知时,可用σ?1=R/d2或σ?2=s/c4估计,其中R为样本极差,R为其平均值,s占为样本标准差,s为 其平均值,d2、c4为修偏系数,可查国标《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表。注意,估计必须在稳态下进行,这点在国标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中有明确的规定并再三强调,不可忽视。 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中,T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而σ反映过程加工的一致性,所以在过程能力指数C p中将6σ与T比较,就反映了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与6σ的相对大小可以得到过程能力指数C p。如下图的三种典型情况。C p值越大,表明加工 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也越大,所以对于C p值的选择应根据技术与 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当T=6σ,C p=1,从表面上看,似乎这是既满足技术要求又很经济的情况。但由于过程总是波动的,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通常应取C p大于1。 各种分布情况下的C p值

过程能力指数CPK

过程能力指数CPK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CP或CPK),也译为工序能力指数、工艺能力指数、制程能力指数 什么是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6σ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 P=6σ 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工序能力 Cp=T/6σ T——公差 σ——总体标准差(或用样本标准差S)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过程能力指数的意义 制程能力是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测试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一、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测试过程是人们获取客观事物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专门的测试系统和适当的测试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以求得所需要的信息及其量值。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自然是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不使信号发生畸变,即实现不失真测试。任何测试系统都有自己的传输特性,如果输入信号用x(t)表 示,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用h(t)表示,输 出信号用y(t)表示,则通常的工程测试问 题总是处理x(t)、h(t)和y(t)三者之间的 关系,如图2-1所示,即 1)若输入x(t)和输出y(t)是已知量, 图3-1 则通过输入、输出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传 输特性h(t)。 2)若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输出y(t)亦已测得,则通过h(t)和y(t)可推断出对应于该输出的输入信号x(t)。 3)若输入信号x(t)和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则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y(t)。 本章主要讨论系统传递(传输)特性的描述方法。 二、测试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善的测试系统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环节所组成的,它们是实验装置、测试装置(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数据处理装置及显示或记录装置,如图2-2所示。 当测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时,以上四个部分并非必须全部包括。如简单的温度测试系统只需要一个液柱式温度计,它既包含了测量功能,又包含了显示功能。而用于测量 图3-2

机械构件频率响应的测试系统,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环节系统,如图2-3所示。 实验装置是使被测对象处于预定状态下,并将其有关方面的内在特性充分显露出来,它是使测量能有效进行的一种专门装置。例如,测定结构的动力学参数时,所使用的激振系统就是一种实验装置。它由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组成。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信号,其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此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驱动激振器。激振器产生与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相一致的交变激振力,此力通过力传感器作用于被测对象上,从而使被测对象处于该频率激振下的强迫振动状态。 测试装置的作用是将被测信号(如激振力、振动产生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通过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然后再经过后接仪器的再变换、放大和运算等,将其变成易于处理和记录的信号。测试装置是根据不同的被测机械参量,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后接仪器而组成的。例如图中采用测力传感器和测力仪组成力的测试装置,同时又采用测振传感器和测振仪组成振动位移(或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测试装置。 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是将测试装置输出的电信号进一步分析处理,以便获得所需要的测试结果。如图中的双通道信号分析仪,它可对被测对象的输入信号(力信号)x (t )与输出信号(被测对象的振动位移信号)y (t )进行频率分析、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频率响应函数分析、相干分析及概率密度分析等,以便得到所需要的明确的数据和资料。 显示或记录装置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它将分析和处理过的被测信号显示或记录(存储)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在测试系统中,现常以微处理机、打印机和绘图仪等作为显示和记录的装置。 在测试工作中,作为整个测试系统,它不仅包括了研究对象,也包括了测试装置,因此要想从测试结果中正确评价研究对象的特性,首先要确知测试装置的特性。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其中以输出和输入成线性关系为最佳。在静态测量中,虽然我们总是希望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具有这种线性关系,但由于在静态测量中,用曲线校正或输出补偿技术作非线性校正尚不困难,因此,这种线性关系并不是必须的;相反,由于在动态测试中作非线性校正目前还相当困难,因而,测试装置本身应该力求是线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作比较完善的数学处理与分析。一些实际测试装置 ,

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计算公式

摘要: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过程能力概述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Cp的定义及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Cp是表征过程固有的波动状态,即技朮水平。它是在过程的平均值μ与目标值M重合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过程能力指数Cp可用下式表示: Cp = (USL-LSL)/6σ 而规格中心为M=(USL+LSL)/2,因此σ越小,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越大,所以对Cp值的选择应该根据技朮与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一般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p≧1,但根据6Sigma过程能力要求Cp ≧2,即在短期内的过程能力指数Cp ≧2。 例: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在某段时间内测得σ =,求车床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 Cp = (USL-LSL)/6σ = (6* = 过程能力指数Cpk的定义及计算 上面我们讨论了Cp,即过程输出的平均值与目标值重合的情形,事实上目标值与平均值重合情形较为少见;因此,引进一个偏移度K的概述,即过程平均值μ与目标值M的偏离过程,如下图所示: K=|M-μ|/(T/2) = 2|M-μ|/T (其中T=USL-LSL) Cpk= (1-K)*Cp= (1-2|M-μ|/T)*T/6σ =T/6σ-|M-μ|/3σ 从公式可知: Cpk=Cp-|M-μ|/3σ,即Cp-Cpk=|M-μ|/3σ 尽量使Cp=Cpk,|M-μ|/3σ是我们的改善机会。 例: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在某段时间内测得平均值μ=,σ=,求车床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 Cpk =T/6σ- |M-μ|/3σ = (6*-||/ (3* =

生产能力、设备和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2010

浙江银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含枞阳银星汽车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及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生产部/付凯波 Q/YX5.6-02 №:01 本公司总的生产设备有78台,其中A类设备17 台,B类设备2 台,C类设备59 台。本公司按照2008年度设备维修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所有设备进行了定期维护保养。各关键设备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对关键设备配件、易损件也作最低安全库5套,确保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到最低。本公司通过统计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对A类设备进行预知性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对本公司设备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现阶段设备基本正常,能够满足现行生产需要。 本公司设备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的质量目标统计结果如下: 随着本公司对设备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也持续也处于波动状态,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以来的产量如下: 有很大的提高,针对冲压车间,对危险的工序,必须采用铁夹子操作,焊接车间

Q/YX5.6-02 №:02 针眼睛有危害的工序,采用戴防护眼镜,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发现一次安全事故; 在生产工装管理方面,各车间基本都能按照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只有个别的由于场地小,车间主管的意识欠缺,出现现场管理不够处于比较混乱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由责任部门对其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已基本达到要求,现将2008年8月份至2009年2月份的工装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至09年2月份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造成公司员工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对新进员工对公司地各项制度不是很清楚,对公司的TS16949标准体系理解不够,出现目标偏低情况,后来通知体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有较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CPK均在1.33以上,完全满足顾客要求,能够适应任何顾客的需求。 生产部:付凯波 2010年3月20日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 在管理状态的制程上,该过程具有达成品质的能力,称为过程能力。正确地维持作业的条件或标准且在计数上、经济上良好且安定的制程上,量测产品的品质特性,通常以或有时仅以6 来表示。

过程能力指标(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 与)):过程能力指标是一些简洁之数值,用来表示过程符合产品规格之能力。指标之值可视为过程之潜在能力,亦即当过程平均值可调到规格中心或目标值时,过程符合规格之能力。指标之值与指标类似,但将过程平均值纳入考虑。 过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在产品生产周期内统计技术可用来协助制造前之开发活动、过程变异性之数量化、过程变异性相对於产品规格之分析及协助降低过程内变异性。这些工作一般称为过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过程能力的概念 过程能力:所谓的过程能力,就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正常波动的经济幅度,通常同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来表示,记为6σ. 生产能力: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 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 ·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案例一:某公司某工序的关键指标?——拉力参数的控制图如下,我们进行如下过程能力的分析:Cpk= Min[ (USL- Mu)/3s, (Mu - LSL)/3s][1] 过程能力的意义 SPC的基准 SPC的基准:就是统计控制状态或称稳态,过程能力即稳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小变差。过程能力反映了稳态下该过程本身所表现的最佳性能(分布宽度最小)。因此,在稳态下,过程的性能是可预测的,过程能力也是可评价的。离开稳态这个基准,对过程就无法预测,也无法评价。 过程能力的决定因素 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因造成的总变差。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落在u±3 的范围内,其中u和为质量特性值的总体参数,也即有99.73%的产品落在上述6 范围内,这几乎包括了全部产品。

关于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详细解释

关于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的详细解释 1、概述 前些时间看到不少网友或论坛的朋友一直对Ca、Cp、Cpk、Pp、Ppk产生很多疑问,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精确的计算,以便工作的顺利开展。Ppk的数量来自长期(一般在3个月或者更长)收集的数据,它可能存在各种波动源,比如:机器老化、员工情绪波动、供应商改变等等。所以计算Pp和Ppk是有必要的。 2、释义 —— Ca偏移修正指数,通常简称“偏移系数” —— Cp无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Cpk有偏移的短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无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 Ppk有偏移的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3、Ca的计算 ——Ca值是衡量过程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公差中心值)的一致性,如果Ca越大,标明过程平均值偏离规格中心值越大,过程能力越差; ——公式 Ca=|xˉ-μ|/(T/2)(xˉ表示样本均值,μ规格中心值,T表示公差值)——Ca也是常用的k,k=ε/(T/2)=2ε/T;ε=|M-xˉ|,M=(T U+T L)/2 4、Cp的计算,σ≈σ^ ST =Rˉ/d 2 =Sˉ/ C 4 ——Cp值是衡量过程满足产品品质标准(规规公差)的程度,Cp值越大,表示过程变异越小,过程能力越差; ——公式Cp=T/6σ=(T U-T L)/6σ≈(T U-T L)/6s(T U公差上限,T L公差下限,σ群体标准差,s样本标准差); ——公式σ=Rˉ/d2≈s(Rˉ表示级差平均值,d2是系数,可以通过查表得知) ——群体标准差σ,样本标准差s的换算公式σ=S/ C4 C系数 5、Cpk的计算,σ≈σ^ ST =Rˉ/d 2 =Sˉ/ C4 ——Cpk值是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公式Cpk=(1-Ca)Cp=(1-k)Cp; ——当品质规格只有上限单侧公差时:Cpu=(T U-xˉ)/3σ ——当品质规格只有下限单侧公差时:Cpl=(xˉ-T L)/3σ 6、Pp的计算,σ≈σ^ LT =S ——Pp计算方式和Cp计算方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σ计算公式不一样。 7、Ppk的计算, σ≈σ^ LT =S ——Ppk计算方式和Cpk计算方式一样,唯一不同的是σ计算公式不一样。

过程能力指数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成能力的指标。 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 CPK=min((X-LSL/3s),(USL-X/3s)) Cpk——过程能力指数 CPK= Min[ (USL- Mu)/3s, (Mu - LSL)/3s] Cpk应用讲议 1. Cpk的中文定义为:制程能力指数,是某个工程或制程水准的量化反应,也是工程评估的一类指标。 2. 同Cpk息息相关的两个参数:Ca , Cp. Ca: 制程准确度。Cp: 制程精密度。 3. Cpk, Ca, Cp三者的关系:Cpk = Cp * ( 1 - |Ca|),Cpk是Ca及Cp两者的中和反应,Ca反应的是位置关系(集中趋势),Cp反应的是散布关系(离散趋势) 4. 当选择制程站别用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 5. 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6. 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7. 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 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 8. 依据公式:,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 9. 依据公式:Cp =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 10. 依据公式:Cpk=Cp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 11. Cpk的评级标准:(可据此标准对计算出之制程能力指数做相应对策) A++级Cpk≥2.0 特优可考虑成本的降低 A+ 级2.0 >Cp k ≥ 1.67 优应当保持之 A 级1.67 >Cpk ≥ 1.33 良能力良好,状态稳定,但应尽力提升为A+级 B 级1.33 >Cpk ≥ 1.0 一般状态一般,制程因素稍有变异即有产生不良的危险,应利用各种资源及方法将其提升为A级 C 级1.0 >Cpk ≥ 0.67 差制程不良较多,必须提升其能力 D 级0.67 >Cpk 不可接受其能力太差,应考虑重新整改设计制程。 PPK是短期过程能力,即初始过程能力,一般是在初期时确认过程是否稳定,如果大于1.67即可转入长期过程能力管理CPK,至于CMK的计算方法是与PPK 一样的,前提是将模具与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即必须使用合格的模具,以排除设备以外因素的影响..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6.4.1 统计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检查,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和稳定的水平,以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求的均匀性。 这里的统计技术涉及到数理统计内容,但所应用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 SPC 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但是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于何处。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张公绪先生提出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 理论(SPD---统计过程诊断)。20世纪90年代起又发展为Statistical Process Adjustment (SPA---统计过程调整)。三者循环关系如下: SPC---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 SPD---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若异常,告知问题出在哪里 SPA---告诉过程是否有异常,若异常,告知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进行调整 所以SPC 是质量改进循环的首要步骤,应该熟练掌握运用。 6.4.3 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6.4.3.1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 )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决定因素是人、机、料、法、测和环(即5M1E ),与公差无关。分析过程能力只能在稳态的基础上,即统计控制状态。 过程能力决定于由偶因造成的总变差σ,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有99.73%在μ±3σ范围内,即几乎全部产品的特性值包含在6σ范围之内。故常用6倍标准差(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数值越小,表示过程能力越强。 6.4.3.2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一) 当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的均值μ与公差中心M 重合时 1、对于公差的上、下限都有要求时, 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T 为公差, T U 为 公差上限,T L 为公差下限, 是质量特性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在上述过程能力指数中,T 反映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而σ反映本企业过程加工的质量。比值C P 反映过程加工质量满足产品技术要求的程度。 根据T 与6σ的比值,可以得到下图所示三种典型的情况。C P 值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好,但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加工成本相应升高。当C P =1,似乎既满足要求也节约成本,但由于过程的波动,分布中心一有偏移,不合格品率就要增加,因此,C P 应取>1。一般情况下,当C P =1.33,T=8σ,整个分布基本上都在上下规范限度内,且留有变动空间。故ISO8258:1991要求C P ≥1.33。 2、只对单侧公差限有规定时 只规定上限时, σ σσ?666L U L U P T T T T T C ?≈?===过程变异度规定的公差σ?σ μ 3?=U PU T C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过程能力判断 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大,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于技术标准的公差范围越小,因而过程能力就越高;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表明产品的离散程度相对公差范围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因此,可以从过程能力指数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能力的高低。从经济和质量两方面的要求来看,过程能力指数值并非越大越好,而应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取值。 过程能力指数案例分析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对其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呢?在工业质量管理的方法里,有一种指标叫做过程能力指标C pk,表示生产的部件与设计界限规定的范围的吻合程度,我们发现,把它应用在服务业上,也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法。下面就以某银行为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某银行在营业高峰期时,顾客的等待时间最少是4分钟,银行承诺最多11分钟要办理完其全部业务,这是银行对过去的业务经验的总结,同时认为,一般的平均等待时间是8分钟,这反映了其职员处理业务的平均速度和平均熟练程度。在某个高峰时段银行办理了50位客户业务,每位客户的等待时间如下(为了便于计算0.5表示半分钟):

9.5,6.0,8.0,8.5,10.5,8.5,10.0,9.0,6.0,9.5,8.0,8.5,7.5 9.0,8.5,10.0,7.5,9.0,6.5,9.5,8.0,8.5,10.0,7.0,7.0,9.5,8.5,9.0,8.0,8.0,11.0,7.5,8.5,6.5,10.5,8.0,7.0,9.0,8.5 9.0,8.0,8.0,6.5,7.5,8.5,8.5,7.0,7.5,9.0,9.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银行实现了对顾客的承诺,每位顾客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11分钟,是否可以说该银行的服务质量达到了标准?部门经理应该如何评价本银行的的业务处理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对这些数据作分析处理,如上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直方图表示数据的频度,数据的分布大体上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且曲线中值偏向右侧。 USL和LSL分别表示的是服务要求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本案例中就是11分钟和4分钟,即落在这个界限内的顾客等待时间都是合适的。一般对于USL和LSL的获得,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固有的标准,例如,某钢板厚度控制在6.4到5.6毫米为合格品,这就是标准;另外一个是以往的经验的总结,例如根据某种经验,处理某些业务,根据正常的程序,一般要3到8天等等。 使用统计软件可以计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8.36和1.165,我们用与S来表示,在数学上它们分别是与a的无偏估计值。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它们的现实意义。 平均值=8.36分,反映了曲线的位置,是位置参数。这个数字对于顾客来说,它反映了在该银行办理业务的平均等待时间;对该银行来说,他反映了该部门的平均效率;而对于其职员来说,它反映了职员办理业务的平均熟练程度。 而标准差S反映了顾客等待时间,即银行服务速度的波动性,波动造成差异,这是服务质量变异的属性。差异的扩大会造成失控,在失控状态下,可能会造成业务的阻碍和客户的不满与抱怨。因此,对于S当然是越小越好,因为它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越靠近平均值,也就是时间长度的差异不大;如果S越大,就表示变化范围越大,也就是差异很大,很可能会造成服务质量变异。

「cpk」过程能力指数附案例分析报告和改善要求措施

「CPK」过程能力指数,附案例分析和改善措施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CP或CPK),也译为工序能力指数、工艺能力指数、制程能力指数一、什么是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

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二、过程能力指数的意义制程能力是过程性能的允许最大变化范围与过程的正常偏差的比值。制程能力研究在於确认这些特性符合规格的程度,以保证制程成品不符规格的不良率在要求的水准之上,作为制程持续改善的依据。当我们的产品通过了GageR&R的测试之后,我们即可开始Cpk值的测试。CPK值越大表示品质越佳。CPK=min((X-LSL/3s),(USL-X/3s))三、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CPK= Min[ (USL- Mu)/3s, (Mu - LSL)/3s]四、过程能力指数运算方法过程能力指数运算有5种计算方法:直方图(两种绘图方法);散布图(直线回归和曲线回归)(5种);计算剩余标准差;排列图(自动检索和排序);波动图(单边控制规范,也可以是双边控制规范)。 五、过程能力指数的指标1.过程能力指数Cp、Cpk我们常常提到的过程能力指数Cp、Cpk是指过程的短期能力。Cp是指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常用客户满意的偏差范围除以六倍的西格玛的结果来表示。Cp=(允许最大值-允许最小值)/(6*σ)所以σ越小,其Cp值越大,则过程技术能力越好。Cpk是指过程平均值与产品标准规格发生偏移的大小,常用客户满意的上限偏差值减去平均值和平均值减去下限偏差值中数值小的一个,再除以三倍的西格玛的结果来表示。Cpk=MIN(允许最大值-过程平均值,过程平

贴片机过程能力指数Cpk的验证

贴片机过程能力指数C p k的验证 一个测量长期精度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戴弗.赣斯特(美) 为贴片机作品质接受试验(Q A T,Q a u l i t y A c c e p t a n c e T e s t),其中的挑战是 保证所要测量的参数可以准确代表机器的长期性能。测量必须量化和验证X轴、Y 轴和q旋转偏移理想贴装位置的偏移量。一种用来验证贴装精度的方法使用了一种玻璃心子,它和一个“完美的”高引脚数Q F P的焊盘镶印在一起,该Q F P是用来机器贴装的(看引脚图)。通过贴装一个理想的元件,这里是140引脚、0.025”脚距的Q F P,摄像机和贴装芯轴两者的精度都可被一致地测量到。除了特定的机器性能数据外,内在的可用性、生产能力和可靠性的测量应该在多台机器的累积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在完成预先的干循环和设定步骤之后,包括变换和校准,品质接收规范(Q A C,Q u a l i t y A c c e p t a n c e C r i t e r i a)步骤开始了。 八个阶段的步骤 Q A C是贴片机必须满足的准确的性能参数。八个阶段的Q A C步骤中的第一步是,最初的24小时的干循环,期间机器必须连续无误地工作。 第二个阶段要求元件准确地贴装在两个板上,每个板上包括32个140引脚的玻璃心子元件。主板上有6个全局基准点,用作机器贴装前和视觉测量系统检验元件贴装精度的参照。贴装板的数量视乎被测试机器的特定头和摄像机的配置而定,例

如,机器有两个贴片头和两个摄像机,那么必须用总共256个元件(35,840个引脚)贴装8块板。这包括了贴片头和摄像机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用所有四个贴装芯轴,在所有四个方向:0?,90?,180?,270?贴装元件。跟着这个步骤,用测量系统扫描每个板,可得出任何偏移的完整列表。每个140引脚的玻璃心子包含两个圆形基准点,相对于元件对应角的引脚布置精度为± 0.0001”,用于计算X、Y和q旋转的偏移。所有32个贴片都通过系统测量,并计算出每个贴片的偏移。这个预定的参数在X和Y方向为±0.003”,q旋转方向为±0.2,机器对每个元件贴装都必须保持。 为了通过最初的“慢跑”,贴装在板面各个位置的32个元件都必须满足四个测试规范:在运行时,任何贴装位置都不能超出±0.003”或±0.2的规格。另外,X 和Y偏移的平均值不能超过±0.0015”,它们的标准偏移量必须在0.0006”范围内,q的标准偏移量必须小于或等于0.047?,其平均偏移量小于±0.06?, C p k(过程能力指数p r o c e s s c a p a b i l i t y i n d e x)在所有三个量化区域都大于 1.50。这转换成最小4.5s或最大允许大约每百万之3.4个缺陷(d p m,d e f e c t s p e r m i l l i o n)。 通常,现在实现的性能系数超过2.0的过程能力指数,或大约每十亿之2个缺陷(6s性能)。这个测量步骤允许制造商测量其生产要求得到怎样的满足。 累积完成后,单个的性能资料用来计算板上贴装的所有元件的平均和标准偏移,再决定C p k。最终的Q A C总结应由测量系统提供,列出目标位置,偏移目标的量,计算出各种脚距的引脚到焊盘的覆盖面积,单位:千分之一英寸,(图一)

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计算公式

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计算公式 摘要: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过程能力概述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指数Cp的定义及计算 过程能力指数Cp是表征过程固有的波动状态,即技朮水平。它是在过程的平均值μ与目标值M重合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时,过程能力指数Cp可用下式表示: Cp = (USL-LSL)/6σ 而规格中心为M=(USL+LSL)/2,因此σ越小,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表明加工质量越高,但这时对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加工成本越大,所以对Cp值的选择应该根据技朮与经济的综合分析来决定。一般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p≧1,但根据6Sigma过程能力要求Cp ≧2,即在短期内的过程能力指数Cp ≧2。 例:某车床加工轴的规格为50±0.01mm,在某段时间内测得σ =0.0025,求车床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 Cp = (USL-LSL)/6σ =0.02/ (6*0.0025) =1.33 过程能力指数Cpk的定义及计算 上面我们讨论了Cp,即过程输出的平均值与目标值重合的情形,事实上目标值与平均值重合情形较为少见;因此,引进一个偏移度K的概述,即过程平均值μ与目标值M的偏离过程,如下图所示:

CPK(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过程能力分析 过程能力也称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方面满足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最稳态下的最小波动。当过程处于稳态时,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有99.73%散布在区间[μ-3σ,μ+3σ],(其中μ为产品特性值的总体均值,σ为产品特性值总体标准差)也即几乎全部产品特性值都落在6σ的范围内﹔因此,通常用6σ表示过程能力,它的值越小越好。 为什么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实质上就是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来评定过程能力与指定需求的一致性。之所以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过程度量所能够提供的基线在数量上的受控性;其次,由于我们的度量计划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对过程度量基线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改动以反映过程能力的改进情况。根据过程能力的数量指标,我们可以相应地放宽或缩小基线的控制条件。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过程能力指该工序过程在5M1E正常的状态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品的实际加工能力。过程能力取决于机器设备、材料、工艺、工艺装备的精度、工人的工作质量以及其他技术条件。过程能力指数用Cp 、Cpk表示。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 当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计量数据呈非正态分布时,直接按普通的计数数据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处理会有很大的风险。一般解决方案的原则有两大类:一类是设法将非正态数据转换成正态数据,然后就可按正态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类是根据以非参数统计方法为基础,推导出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遵循这两大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成熟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三种,现在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1:Box-Cox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2:Johnson变换法 非正态数据的过程能力分析方法3:非参数计算法

生产能力、设备和过程能力分析报告_2010

浙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设备状况、生产能力及过程能力分析报告 --生产部 Q/YX5.6-02 №:01 本公司总的生产设备有78台,其中A 类设备17 台,B类设备2 台,C类设备59 台。本公司按照2008年度设备维修计划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出发,对现有的所有设备进行了定期维护保养。各关键设备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对关键设备配件、易损件也作最低安全库5套,确保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降到最低。本公司通过统计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对A类设备进行预知性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从对本公司设备状况的统计结果表明,现阶段设备基本正常,能够满足现行生产需要。 本公司设备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的质量目标统计结果如下: 这些数据表明,本公司目前的设备是受控的,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本公司对设备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也持续也处于波动状态,从2008.8月份-2009.3月份以来的产量如下: 今年从3月份以来,各车间员工都能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身安全意识有很大的提高,针对冲压车间,对危险的工序,必须采用铁夹子操作,焊接车间

Q/YX5.6-02 №:02 针眼睛有危害的工序,采用戴防护眼镜,到目前为止公司没有发现一次安全事故; 在生产工装管理方面,各车间基本都能按照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只有个别的由于场地小,车间主管的意识欠缺,出现现场管理不够处于比较混乱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由责任部门对其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已基本达到要求,现将2008年8月份至2009年2月份的工装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至09年2月份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造成公司员工流动性相对比较大,对新进员工对公司地各项制度不是很清楚,对公司的TS16949标准体系理解不够,出现目标偏低情况,后来通知体系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已有较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CPK均在1.33以上,完全满足顾客要求,能够适应任何顾客的需求。 生产部: 2010年3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