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分析76024

合集下载

土人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案例

土人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案例

11
整理ppt
燕山煤气用具厂公园总平面图
煤气罐现状
街道景观现状 煤气罐改造
街道景观改造
街景现状
12
街景改造
整理ppt
原址建筑改造
4.沈阳冶炼厂改造
设计完成时间:2002年8月 占地面积:33公顷 建设情况:未实现 委托:沈阳市规划局 设计方: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简介:
冶炼厂始建于1936年,具有在全国 和全世界都堪称绝版的完整的冶炼工 业流程和设备,还有据称是全国最高 的烟囱。 2002受当时规划局委托,设计人员对 遗产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并完 成了三个方案。主题分别为保留大量 工业遗产为工业博物馆,利用工业遗 产作为会展中心和博览中心和文化创 意园区。 这些主题中都融入休闲娱乐、文化艺 术等内容;都把工业遗产的保护、展 示和利用,污染物的清理和土地的生 态恢复作为设计技术的重要内容。
15
整理ppt
总平面图
16
整理ppt
17
整理ppt
6. 798艺术区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工程景观设计
建设地点:北京
项目规模:30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8年1月 委 托 方: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项目简介:
北京798艺术区处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 区域是艺术家在自发集聚背景下形成的艺术集聚区, 基础设施及环境状况有着天然的劣势,这种劣势主 要体现在停车设施不足、各种管线老化、安全设施 不到位及交通组织不合理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文 化创意展示、交易、创作的需要。设计对798区域的 交通、绿化、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进行改造, 实现 了798艺术区的基础设施升级和环境整治。
2

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

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

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俞孔坚胡海波李健宏摘要:以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的湖岸设计为例.介绍7一种亲水生态护岸设计~栈轿式生态亲水湖岸建成的敢爰与设计设想相一致.实现了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亲近人、生态和美的效果美t词:水景设计;湖岸设计;生态设计;中山市文章编号:1000—66“(2001)06—0037—02中图分类号:FU986文献标识码:B水体景观设计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设计一种亲水性的生态护岸。

这需要设计者综合运用植物生态知沮,水流动力学知汉以及工程技术,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性.特别是人与水、人与生物之I可的微妙关系.以实现一个生态化、人性化、既实用且美观的护岸:这里以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为例.介绍一种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的设计。

1背景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总晰积103hm二,吲址原为粤中造船厂.i殳计强调足r的文化与野草之美111。

其中水面36hm!,水面与岐江河相联通,而岐江河叉受海潮影响.口水位变化可达I.Im。

公园设汁的主导思想是充分利片j造船厂原有植被,进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成一个开放的、能反映工业化时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闲场所围绕这一—£题.形成一系列公园的特色,其中生态性和亲水性是本公园主要特色之一。

我们将主要介绍湖岸的生态性及亲水性的设计,2问题、挑战与目标水位变化F的生态与亲水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湖水水位随岐江水位变化而变化;二是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很不稳定现状的情况是在高水位时.湖水近岸,岸上植被与水线相接,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高水位却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水位下降时,湖边淤泥露出.人也难以亲近。

因此,设计师面I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水位多变、地质结构很不稳定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的水陆边界.使人便于与水亲近.水一生物一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境中相融共生。

I-J时.这个生态没计效果必须是美的.H有蓑的生态,才—五话日期.面五五丙磊丽瓦200】_Il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皋金资助项目【39873835中国园林2002/1能唤起使用者的认同面对以上问题.除r解决工程上的同土护岸I、u|题外.我们还提出厂i个基本目标.即亲水、生态和优美。

理解设计:保留、改变与再现——中山岐江公园设计分析

理解设计:保留、改变与再现——中山岐江公园设计分析

二、理解文化与传统:足下文化与直线路网
当挖空心思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访问买何静射的时候,突然发 现,这种精神就在足下、就在眼前。 人们在追求“文化”,当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习惯于把 目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于是有了中国众多的仿古建筑与景观;或是把 目光投向异域,形成普遍的欧陆之风。 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胜过和作为城市记 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 然之物的故事。 本设计采用直线型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 的线条和肌理;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 的“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 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借用了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理 念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特定时代与特定地域的文化含义和自然特质,尤其在 新的设计中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通过再生的物质与精神设 计,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三、理解自然:关于野草之美
人们在追求美,与“文化”同样抽象的概念。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 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植物的美。 新的环境伦理告诉我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与爱惜的,在人类日益远离自 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本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来传达 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直线路网
红 盒 子
(3)绿房子 绿房子是一些由树篱组成的5×5m模数化的方 格网,它们与直线的路网相穿插,树篱高近 3m,与当时的普通职工宿舍相仿。围合的树 篱,加上头顶的兰天和脚下的绿茵,为一对 对寻求私密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 场所。但由于一些直线非交通性路网的穿越, 又使巡视者可以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不安全 的隐蔽空间。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 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分析)

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分析)
金奖,2004
第五页,共18页。
第六页,共18页。
岐江公园位于中山路 的中心地带,原来是一个 造船厂,一个工业化遗址。 很显然(xiǎnrán)这不是个普通的 公 园设计,它包含着城市中心 区的环境改造,一个特定条 件下的景观设计,在我国近 年的公园设计中,它的场地 基础、构思渊源、型制、 手法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 起点上展开的,一些来访者 称之为“另类”的公园设计。
为此(wéi cǐ)证明 江公园确实是一项 优秀的设计案例。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11公顷(ɡōnɡ qǐnɡ) 建成:2001年5月 地点:广东省中山市
特色: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2 中国建筑艺术奖,2003年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
奖,2004 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
第十页,共18页其一在于基地现场要素的 提取及因此产生的空间、时间 度,其二在于鲜明的现代 (xiàndài)城市景观意识及其构 造手法。公园里的烟囱、龙门 吊架、变压器、旧船坞和修船 车间、废弃钢板、旧轨道 ,甚至一条小船都得到了保留、 整修或利用,直线步道,不同 介质的交接,对景处理。想象 一下,置身于摇曳的芦苇之中, 水拍木台,听风声蛙鸣,看满 目繁华,即便不是文人也有做 文章的欲望吧。
丛 书 《由 当英 代国 景 观 设 计 细 部 》出
版 集 团 出 版 的 最 新 面景 世观 ,设 北计 京
第三页,共18页。
中国的设计被外国(wàiguó) 设计师认可甚至更 为突出我们自己的 特点。
这些图片都是 岐江公园的初步草 图与基址(jī zhǐ)图。很大 意义上证明了
第四页,共18页。
第十六页,共18页。
这是孩子们的嬉戏的地方; 这里是大人们放松(fànɡ sōnɡ)的地方; 这里是新旧的结合; 这里就是岐江公园; 这里是景观建筑的成功案例; 这里是艺术的体现; 这里是我们该知道的一处优秀的 设计。

空间形态案例

空间形态案例

以下是一个空间形态案例:
中山岐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是一座城市公园绿地,位于广东省中山市。

该公园是一个空间形态设计的案例,通过运用不同的空间元素和设计手法,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空间体验。

在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他们利用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水体等,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同时,他们还运用建筑元素,如亭台、廊道等,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

在空间布局方面,设计师注重空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他们通过不同的空间组合和排列,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体验。

例如,在公园的入口处,他们设计了一个宽敞的广场,供人们聚集和交流。

而在公园的深处,他们设计了一些幽静的角落,供人们静心思考和放松身心。

在空间细节方面,设计师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人性化。

他们运用了大量的绿化和软质材料,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便捷的交通和设施,如座椅、垃圾桶等,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总之,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成功的空间形态设计案例。

它通过运用不同的空间元素和设计手法,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空间体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场所。

岐江公园调查分析

岐江公园调查分析
岐江公园设计遵循场地性原则、功 能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的 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机器、龙 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 记录了造船厂的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 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021/3/11
15
绿植设计
1.植物设计原则:变化与统一。协调和 对比。均衡布局。韵律和节奏。 2.乡土植物主要有哪些:广场的方格式 棕榈科植物列阵,自由式的树林造地, 以榕树与其他大型林荫树为主,路边及 其江岸边的大叶蓉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 水边的生物群落。
2021/3/11
6
原场地地貌
2021/3/11
7
原场地地貌
2021/3/11
8
原场地地貌
2021/3/11
9
甲方的设计要求
甲方:广东省中山市规划局
作为政府市政部门,甲方希望岐江公园在 成为市民休闲中心的同时新的设计应该满足三 个功能要求:
1.经济方面:成为提升周边地价的保证 2.文化方面:成为历史的载体 3.丰富城市资源:成为一个旅游亮点
23
2021/3/11
艺术品设计
红盒子:她是公园
的一个入口,看起 来像一个简单的水 池,一条小径穿过 水池中央,分开两 路,分别指向两个 水塔演化来的景观 塔。她被乡土野草 包围。
24
艺术品设计
万杆柱阵:万杆柱阵。回首粤中船厂当年,
那时的主旋律恐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感喟于当年集体主 义、革命理想主义激扬出的众志成城的创业志 气,也想到多少船厂人,青春热汗洒在这块土 地上,设计者在向远处延伸的铁轨两侧,安置 了白色的钢柱林,或是千万枪杆,或是冲天的 信念,或是无限的纪念,或是延入长空的思绪 ⋯⋯

岐江公园分析

岐江公园分析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中山岐江公园姓名:刘人源学号:2012512280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园林2012教师:王翠日期:2015/3/28一、简介项目名称:中山岐江公园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建成时间:2001年10月造价:4000万规模:占地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6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俞孔坚简介: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代表作:陕西省体育馆、法门寺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等。

总述: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

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

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

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象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

二、区位分析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如图1),与八个省份接壤,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中山岐江公园/土人(经典案例)

中山岐江公园/土人(经典案例)

公园地点: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是一片城市公园绿地。

建造历史:建成于2001年10月,原场地是中山着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

该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

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

设计:土人景观主要设计者:俞孔坚、庞伟、黄征征、邱钦源、李向华、凌世红奖项: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环境艺术类金奖及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2008年第22届世界城市滨水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奖”;2009年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rbanLandInstitute 简称ULI)亚太区杰出荣誉大奖。


中山岐江公园占地11公顷。

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园保留了刻写着真诚和壮美、却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将其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在公园初创阶段,面对这样一个经典而又大胆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设计者和工程人员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

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中山岐江公园2002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获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分别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和中
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解决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在本案 例中,设计者尝试了栈桥式亲水 湖岸的设计。具体做法有3点: 1、梯田式种植台:在最高和最 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3~4道挡 土墙,墙体顶部可在不同水位时 分别被淹没。墙体所围空间回填 淤泥,以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 和湿生植物种植台。它们在不同 时段内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随 着水位的高低变化可呈现出不同 的景观效果。
CONTENTS
1 项目背景 2 项目概括 3 项目特色介绍
项目背 景
建成于2001年10月, 原场地是中山著名的 粤中造船厂厂址。该 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 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 征。它始于20世纪50 年代初,终于90年代 后期。
项目概括
一、面临的问题
1、湖水水位随岐江水位变化而变化; 2、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稳定。 高水位时,湖水近岸,岸上植被与水 线相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但高 水位只能维持很短时间,水位下降后 ,湖边淤泥出露,人也难以亲近。因 此,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一 个水位多变,地质结构不稳定的环境 中,设计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的水 陆边界,使人能恒常地与水亲近,使 水、生物和人得以在一个边缘生态环 境中相融共生。同时,这个生态设计 也必须是美的。只有美的生态,才能
改造与再利用设 计:船坞利用
改造和再 利用:铁 轨
红色记忆)盒子是一 种形式,试图装下 这块场地上,那段 时间曾经发生的故 事
在无意中我发现了这个中山岐江公园,然后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本来 我以为只有国外才有非常成功的公园改造案例,没想到国内也有可以与之相 媲美的公园改造项目。公园的旧址是当地的著名旧船厂,在改造时也有过许 多的问题,但是在设计师的设计下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
我觉得最吸引我的就是新的公园与旧的船厂之间的互动。新的公园并没有 完全的脱离旧船厂样子,很多旧的东西都得以保存,并且使之得以升华。像 是船厂中的废弃水塔,采用了所谓的“减法设计”,剥去其水泥的外衣,展 示给人们的是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的基本结构——线性的钢筋和将其固定 的结点,它似乎告诉人们,无论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抑或多么美丽动人, 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破旧的水塔变成像艺术雕塑一样的骨骼水塔,使其既 得以保留又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而像这样的艺术改造,贯穿了整个公园设 计。
我从这个设计中也感受到了它想传达的讯息,首先是足下的文化, 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 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 被称为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 铺装,等等;其次是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 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 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 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最后是 人性之真:小时 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 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 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
2、临水栈桥:在此梯田式种 植台上,空挑一系列方格网 状临水步行栈桥。它们随水 位的变化而出现高低叠落的 变化,且使人能与各种水生、 湿生植物和生物进行近距离 接触。同时,高挺的水际植 物又可遮去挡墙和栈桥的架 空部分。人行走其上恰如漂 游于水面或植物丛中。
改变——增与减设 计 (琥珀水塔、烟囱 与龙门吊、船坞— —加法;骨骼水塔 、机器肢体——ຫໍສະໝຸດ 法)中山岐江公园案例 分析
中山岐江公园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
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 。公园总面积达10.3公顷, 其中水面占3.6公顷。园区水 面因与受海潮影响的岐江河 相联通,日水位变化可达1.1 米。
该公园的主导设计思想是 充分利用造船厂原有植被, 进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将 公园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反映 工业化时代文化特色的公共 休闲场所。围绕这一主题, 设计塑造了一系列公园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