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和拟人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游子回家乡,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写

游子回家乡,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写

游子回家乡,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写
1.外出的孩子回到了家乡,看着那熟悉的老屋,他就像春归的燕子,义无反顾地扑了进去。

2.思乡的他,在走进家乡的瞬间,好似鸟儿飞翔在天空,找到了自己应该属于的地方。

3.面容改变的他,看着家乡的红砖绿瓦,父老乡亲,如同鱼儿回到大海一样,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4.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回到阔别以久的家乡,他的心中有无数头小鹿在乱撞,又像鱼儿回到大海一般。

又找到了那种久违的归属感,心里无比的幸福,而又自在无比的欢畅。

5.如果说游子是帆船,那么故乡就是那暖暖的港湾。

无论帆船漂得多远多远它的心都与港湾紧紧相连。

如果说游子是树叶,那么故乡就是那肥沃宽广的大地,当黄叶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大地的怀抱。

6.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就像离群的大雁回归了雁群,兴奋无比。

学会运用对比与拟人

学会运用对比与拟人

学会运用对比与拟人在表达中,运用对比与拟人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对比是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拟人则是给非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能力,使其具备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对比可以用于表达观点的强调和对立,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在论述环境保护时,可以对比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前和破坏后的景象,突出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又如,在论述科技发展的利与弊时,可以对比人们在科技发展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方式和便利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拟人可以给抽象概念或无生命的事物赋予形象和特点,使其更具感染力。

例如,可以将热情、希望、坚持等抽象的情感拟人化,描述其眼神、声音、动作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共情。

又如,可以将太阳拟人化为大自然的明灯,形容其光芒照耀大地,为万物生长提供能量和动力。

通过对比与拟人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在写作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点技巧来有效运用对比与拟人:1. 明确对比的对象和目的。

对比的对象可以是两个相似的事物,也可以是两个相反的事物。

在明确对比的目的后,可以通过列举事实、比较特征等方式来表达对比。

2.注意语言的运用。

在运用对比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副词、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对比更加鲜明。

在拟人时,可以使用拟声词、拟物词等语言表达,突出拟人对象的形象。

3.避免过分夸张。

虽然对比和拟人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过分夸张的用词会让文章显得不真实和夸张。

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适度,保持语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运用对比与拟人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内容来选择恰当的对比与拟人手法,从而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希望以上观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以下是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1. 比喻: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拟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 夸张: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思想。

5.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两个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6. 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7. 设问: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更加有趣味性。

8. 反问: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有力。

9. 借代: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

10. 双关:通过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在语言中表达出双重意义或幽默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以上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在实际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进行分析和应用。

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1.修辞排比:利用一连串以相似方式结构的句子,把语气加强,表达出一定的情思、强调某些观点或感情。

2.拟人手法:把上帝、物体或其它事物比作一个人来描述,使文章生动而有趣。

3.比喻:把一种事物或状况描述为另一种概念、动物或其他形象,使文章形象生动。

4.讽刺:通过反语来表达现实中某种失望或不满。

描写手法:
1.直接描写:把一个物体的实质内容形态直接呈现出来,使文章简明朴素,表达灵活自然。

2.间接描写:以物揭人、以人揭物的形式,穿插一定的抒情之言,使文章富有感情色彩。

3.对比描写:以一种物品的特征以配他另一物品的特征,使文章情节变化,烘托出不同empasi 的效果。

4.过渡描写:运用油然而生的语言,把矛盾或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使文章看似紧扣,实质上有一定的跨越性。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作比较的修辞手法

作比较的修辞手法

作比较的修辞手法
比较修辞手法是指用来表现事物之间相互对比,以突出主题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比较修辞手法有比喻、对比、拟人、反衬、夸张等。

1、比喻:把不同的事物比作同一类的事物,以此来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我的心如此沉重,就像一块石头拖着走路。


2、对比:把不同的事物彼此放在一起,以此来强调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例如:“青春是一朵花,而沧桑是一枚硬币。


3、拟人:把事物比作人,以此来强调事物的特性。

例如:“这片大地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抚摸着我们的心灵。


4、反衬:把不同的事物彼此放在一起,以此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反之处。

例如:“死亡就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永远安抚着我们的心灵。


5、夸张:把事物的特性放大,以此来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例如:“他的脸上洋溢着无穷的爱心,就像太阳一样灿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修辞手法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拟人修辞手法
【概念】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例如童话里的动物能说话。

1 / 2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同时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子】小鸟会唱歌。

小树在招手。

【注意】句中一般不能出现“......像......”“......如......”等词。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