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本构造要素及其产状测定

合集下载

地质罗盘的使用及产状要素的测定

地质罗盘的使用及产状要素的测定

地质罗盘的使用及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罗盘的正确使用及各类地质体产状要素的测定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一、磁偏角校正各地区的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并非完全一致,二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为了在地形图上正确地标定地质要素的地理方位,野外工作首先要对罗盘进行磁偏角校正 使其读数能直接代表地理方位。

磁偏角可以从测区正规的地形图上查到,东偏取“+”,西偏取“-”。

校正的方法是拨动其刻度盘。

例如兴城地区磁偏角为西偏5o25’(即为-5o25’),拨动罗盘的刻度盘,使360o-5o25’=354o35’的刻度对准指标(原00位置)即可消除因磁偏角引起的读数误差。

二、面状构造要素测量各种地质界面如地层层面、片理面、片麻理面、劈理面、节理面、断层面以及岩浆岩体中的面状流动构造(流面)皆可视为面状构造,而对其进行构造要素的测量。

现以地层层面为例,介绍面状构造要素的测量步骤和方法。

首先在层面上测出任一水平线,其两端的方位为地层的走向(也可在地层层面上滴水,则水流方向代表地层的倾向,与其垂直画一条线即为岩层走向线),将罗盘后端底线与走向线重合并使罗盘水平(即圆水准器上水泡居中),这时罗盘北针所指读数为地层的倾向。

再将罗盘侧边紧贴地层层面并垂直于地层走向线,旋转测斜器并使水准器水泡居中,测斜针所指读数为地层的倾角。

有时由于地层的上层面剥露不好或由于露头所限只能测量岩层底面,这时如以罗盘N 端指向地层的倾斜方向,则读罗盘北针所指的刻度;如以罗盘S端指向地层的倾斜方向,则读罗盘的南针所指刻度。

倾角测量方法同前。

三、线状构造要素测量诸如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杆状构造、擦痕、褶皱枢纽以及岩浆岩体中的线状流动构造(流线)皆可视为线状构造,线状构造要素的产状通常用倾伏向和倾伏角表示。

倾伏向和倾伏角的测量,在多数情况下需借助于铅笔、木棒或地质锤柄等置于与被测线状构造一致或平行的位置上,再用罗盘在锤柄等物件上进行测量。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三个时期,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物都灭绝, 产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 并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苏铁、银 杏、松柏等棵子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大陆面积进一步增大,各大陆的雏形
K
T T
三、地质年代表
▪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 1、地质历史时期的时间单位划分:
宙、代、纪、世、期
▪ 2、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单位划分: 宇、界、系、统、阶
▪ (二)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纪(42-6亿年前)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 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称为水平 岩层,又称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 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 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
水平岩层形成的地貌-平顶山
(二)倾斜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 它是构造挤压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而成的。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穿插接触。 脉体被切割者比切割者老。
由老到新:1、2、3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 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体而形 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O
2)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 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 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 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 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化作用是

第三章 地质构造

第三章 地质构造

1)剪节理 ,是岩层受剪应力产生的裂隙。
2)张节理, 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张拉应力作 用产生的节理称张节理。
3)压性节理, 压性节理是岩层受到强大的挤压作 用时所形成的节理。
(2)广义节理
除构造裂隙以外,岩体的原生裂隙和风化裂隙以 及其它次生裂隙也常被称为节理或称为非构造节 理。
图3-13节理组合形成危岩
(6)板块构造说:1968年,由海底扩张说引申、发 展起来的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小不等 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而成。这些板块"飘浮"在地幔 的粘性层上,每一个板块能独立运动,并在运动 中相互挤压、摩擦、碰撞。地幔物质对流是大板 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大板块的运动引起中、小 板块活动,地球的旋转极和旋转角速度对板块运 动也有制约作用。
图3-2 岩层产状要素 AB为层面走向 DC为倾向 a为层面倾角
3.岩层产状的测量 在野外的岩石露头上用地质罗盘直接测量(见图33)。所测量的层面应具有代表性。 (1)测走向。 (2)测倾向。 (3)测倾角。
图3-3 岩层产状测量图示
4.岩层产状的表达形式 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 岩层产状,可写成:N320°W,S230°W,∠35°由 于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90°,所以在野外测量岩层 的产状时,往往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如上述岩层的 产状,可记录为SW230°∠35°或230°∠35°形式。如 需知道岩层的走向时,只需将倾向加减90°即可。
华蓥山断裂
33/63
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 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 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 3.4.1节理 (1)狭义的节理—构造裂隙(图3-13) 岩层或岩体中分布着具有一定方向受构造应力作 用发生的裂隙,但裂隙两侧的岩块又没有显著的 位移,这些断裂构造称构造裂隙或构造节理,按 形成节理的作用力特征可将节理分为以下3种: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基本构造是指地壳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体系,包括地壳构造、岩石构造和形态构造。

地壳构造是地壳内部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断裂、褶皱、变形以及岩浆侵入和喷出等。

断裂是指地壳中由于地壳应力作用的破裂、位移和滑动等现象,主要有正断裂、逆断裂和走滑断裂等。

褶皱是地壳中因地壳应力的作用,导致岩石受到挤压形成皱褶状或波浪状的变形构造,主要有褶皱山脉、褶皱凹陷和褶皱隆起等。

变形是指岩石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包括薄板状变形、径向变形和尖晶石等。

岩浆侵入和喷出是指地壳中的岩浆活动,包括岩浆侵入岩体、火山喷发和地中海等。

岩石构造是由不同岩石体的形态特征和相对位置所决定的构造体系。

主要包括岩体、岩脉、岩层和岩石包裹等。

岩体是地壳中的一种比较大的岩石体,由于抗破裂能力较强而存在的岩石体。

岩脉是岩石在地壳中以短通道或管道形式成为剪切裂缝的岩石体。

岩层是地壳中的一种沉积层次较大的岩石体,成层状分布。

岩石包裹是岩石中强度较高、形状规则的局部结构,如矿物、岩石碎屑和气泡等。

形态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因地壳构造以及内部、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体系。

主要有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山脉是由地壳构造发生抬升和剥蚀造成的起伏地形,主要由山峰、山脉和山谷组成。

高原是因地壳构造和风化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地形,平均海拔较高。

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较为平坦的地貌,分布广泛,可以根据地表所覆盖的物质类型将其分为高原平原、河流平原和洼地平原等。

盆地是围绕中央洼陷而形成的地表地形,主要由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组成。

产状是指地质体在空间中的展布形式和方位关系。

主要有地层产状、构造面产状和矿脉产状等。

地层产状是地层在地壳中展布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层的厚度、倾角和倾向等。

构造面产状是地质构造表现为岩石中或岩层中的展布形态,如褶皱的闭合度、断层的偏转度和地层的切滑等。

矿脉产状是指矿脉在地壳中的空间展布形态和方位关系,包括矿脉的走向、倾角和展布规律等。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34/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9/63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10/63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11/63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64/63
第六节 地质图
一、地质图(geological map)的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地质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65/63
二、地质图规格
地质平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 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等。 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图的精度,比例尺越大, 图的精度越高,对地质条件的反映也越详细、 越准确。
• 岩石学方法:利用岩层的原生构造现象 判断新老层位方向。 • 小构造方法:观察由于层间扭动引起内 小构造方法 部小构造现象。 古生物方法:判断年代序列
45/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隧道工程
46/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 对深路堑和高边坡
山坡岩层地质构造的影响 a-向斜山;b-背斜山;c-单斜山 1-有利情况;2-不利情况
13/63
搬运(transportation)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

《构造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构造规模1. 构造地质学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形成过程、演化历史以及控制这些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它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尺度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体、断裂、褶皱等。

2. 研究内容详述:(1)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组合特征:研究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外部形态、空间排列、大小和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断层、褶皱、节理等。

(2)地质体的形成、演化和改造过程:探讨地质体从形成到改造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中的角色。

3. 构造规模划分详述:(1)大型构造:涉及整个板块或大陆规模的构造,如板块边界、地槽-地台、造山带等。

(2)中型构造:介于大型和小型构造之间,如区域性的褶皱带、断裂带、火山带等。

(3)小型构造:在更小的尺度上,如单个褶皱、断层、节理、面理等。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关系1. 地质构造类型详述:(1)原生构造:在岩石形成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波痕、泥裂等沉积构造。

(2)次生构造:岩石形成后,在后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3)复合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相互叠加、改造形成的复杂构造,如叠加褶皱、复合断层等。

2. 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详述:(1)成因关系:不同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如断层活动可能导致褶皱的形成。

(2)时间关系:不同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如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3)空间关系:不同构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如断层与褶皱的相互切割关系。

三、构造分析的基本方法1. 地质观察详述:(1)观察地质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记录地质体的各种特征。

(2)使用地质罗盘、GPS等工具进行精确测量:测量地质体的产状、方位等参数。

构造地质学-产状及原生构造

构造地质学-产状及原生构造

雨痕与叠层石
研究意义和实用性
识别沉积岩层面向; 追索构造标志; 区别层理(S0)和变质面理(Sn)置换关系; 在野外慎重区分单斜岩层和等斜紧闭褶皱。
c
第二节 层状岩石的产状
通常将具有一定岩性内容的层状地质体称之为岩层。岩层的产状分为三大类: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 倾斜岩层:倾角在50-850的岩层 直立岩层:倾角大于850的岩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大峡谷出露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岩石序列(垂 直厚度约2km,时间跨度达30亿年),但即使这样,这里也存在着 不整合现象。
3. 不整合形成的过程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略有不同。 1)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分为: a.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水平抬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2)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为: a.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b. 地壳不均匀抬升或褶皱抬升成陆,遭受风化剥蚀阶段; c. 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阶段。
3.不整合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变化
一次大的地壳升降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面,在区域 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地壳升降运动最强烈地 区形成角度不整合、较强地区形成平行不整合、不 强烈地区形成整和接触。 4.不整合形成时代的确定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是不整合面下最新地层之 后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之前。
超覆:由于地壳运动 的幅度,速度和方向 变化,导致沉积区的 范围和位置发生变化, 造成新的沉积物分布 范围超过原来的区域, 使得新地层直接覆盖 在较老的地层之上。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面的 夹角关系。
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

基本构造及产状要素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XX
基本构造及产 状要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基本构造 产状要素
基本构造
章节副标题
构造组成
岩层:由沉积岩 或变质岩形成的 地层
构造:地壳中的 应力作用形成的 各种地质构造
岩浆岩:由岩浆 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石
变质岩:由其他 岩石在高温、高 压条件下变质形 成的岩石
确定岩石在地壳中的位置和分布 预测矿产资源的空间关系和聚集程度 推断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资料产状要来自应用确定岩石形成时的环境
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
评估工程地质风险
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
THEME TEMPLATE
XX
感谢观看
矿体产状:包 括矿体的形态、 规模、产状要 素和空间位置
构造产状:包 括断层、节理、 裂隙等的产状 要素和组合关

产状要素特点
分类:根据矿体的形态可分 为层状、脉状、透镜状等
定义:指矿体在空间上的产 出形态、规模和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地层、构造、岩 浆活动等
研究意义:指导找矿、勘探 和开发工作
产状要素作用
构造特点
构造类型:褶皱、断裂等
构造要素:层理、节理等
构造形态:背斜、向斜等
构造与矿产关系:成矿作用与 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构造功能
支撑作用:基本构造为建筑物提供支撑和承重 稳定性:基本构造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性能:基本构造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保温隔热:基本构造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构造原理
基本构造是指构成物体或物 质的最基本的单元或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状要素在地质图中的表示方法
35°
35°
视产状:平面上任一与其走向线非直交的倾斜线 的产状 视倾向:平面上任一与其走向线非直交的倾斜线 的倾向 视倾角:平面上任一与其走向线非直交的倾斜线 和它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
tgβ = cos ω tgα
第二节 构造要素的极射投影
1.直线的投影及其产状的读取
2.平面的投影及其产状的读取(倾向和走向)
3.面状要素极点(法线)的投影
4.面交线产状
(根据面的真平面(根据视产状求真产状)
6.已知面产状及线的侧伏角,求线的产状
7.两线夹角
8.两面夹角及夹角中分线的产状
9.面线夹角
实习一
第三节
岩层产状及 地质界线的平面投影特征
地质界线:不同岩层界面(或断层面)与地面的 交线,是地质图表示的基本内容,其形态决定于 岩层(断层)的产状与地形的关系。
地质图成图原理
一、水平岩层
层面近水平的岩层 倾角0~5度 地形图-等高线
水平岩层在地形图中 的表现特征为其层面 界线与等高线平行
第三章 基本构造 要素及其产状测定
第一节 基本构造要素及其产状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中小尺度构造 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 其相互组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产状:构造的空间表示,构造的空间产出状 态,包括形态和方位 基本构造要素:用于描述构造产状的基本几 何要素。可分为面状要素和线状要素
2. 倾向(dip):倾斜平面上与 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 线;倾斜方向为: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表示方法:同走向。 3. 倾角(dip (dipping) angle):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 上投影线的夹角。 表示方法:0~90º
面状构造产状的数字表示方法:
1) 倾向∠倾角,如135º 35º ∠ ; 2) 走向,方位角,如N45º E,S35º E; 3) 走向/倾向∠倾角,如45º /SE∠35°
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相反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较小。
相同相同: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 角小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 相同,但曲率较大
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度方向相同,倾角大 于地形坡度。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4)依此类推,作出岩层在每一等高线的出露点。 最后勾绘出地质界限。
5)作图顺序:先构造界限,如断层和不整合等, 再作地层(岩层)界限。
测制倾斜岩层地区的剖面图
1.选定剖面位置(一般选取与地层走向垂直的方向) 2.绘制地形剖面。
3.绘制地质剖面 1) 将产状点和地层界限点投到地形剖面上。 2) 根据产状作地层界限剖面图 3) 标出时代符号和岩性花纹。
三、投影的旋转操作
1.绕铅直轴旋转
例:25º ∠40º 的线;顺时针旋转40º
2.绕水平轴旋转
例:220º ∠30º 的线,绕N10º W轴顺时针旋转30º
3.绕倾斜轴旋转
例:210º ∠40º 面绕一260º ∠30º 的轴逆时针旋转40º
四、钻孔资料的产状投影
1.定向钻孔资料的应用
钻孔轴线产状210º ∠62º ,φ =30º (顺时针),μ =30º 。 层面向南 东倾斜。
2. 利用不定向岩心求产状
不定向岩心的产状圆锥
2.1 两个直立非定向岩心确定岩层产状
两直立钻孔(A、B)在N70º E方向上相距400m,A钻孔在 200m深处切穿某一地层,而钻孔B在300m处遇到同一地层, 地层与钻孔轴线成40º 夹角,求地层可能的产状。
2.2 两个不平行倾斜非定向岩心确定岩层产状
1)在网格纸上作三点(A、B、C)的投影 2)确定A-B和A-C的高程差 3)在A-C上截取点D, 使A-D:A-C=A-B高程差:A-C高程差 4)B-D即为走向线 5)根据前方法求取走向、倾向和倾角。
三、岩层厚度的野外测量
h = Lsin (α ±β )
α β
β
α
A γ C β’ β’ α D β
面状构造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示
The foliations (beddings) trend (strike) N 30º and E dip southeastwards with a dipping angle of 60º . The foliations (beddings) trend (strike) N 30º and E dip to (toward) southeast with a dipping angle of 60º .
线状构造:岩石内部或表面,和构造高点连线所形成 的并非总是为直线的线状构造, 如线理、褶皱的枢纽和断层面擦痕等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 1. 独立的产状要素: 倾伏向(plunge):倾斜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所 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向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表示方法:
顷伏向∠顷伏角,
4.三个任意不平行非定向岩心确定岩层产状
315º ∠29º , μ =39º 193º ∠51º , μ =41º 55º ∠46º , μ =51º
实习二 利用下列钻孔资料求岩层产状 1.单个定向岩心确定岩层产状轴线产状220º ∠40º ,φ=20º (顺时针),μ=30º 。 层面向南东倾斜。 2. 一钻孔轴线产状35º ∠60º ,在30m处遇一层面,μ =62º 。 其西50m为一直立钻孔,在15m处遇同一层面,μ =45º 。 3. 钻孔 A B C 钻孔轴线产状 90º ∠50º 298º ∠58º 200º ∠40º μ 45º 85º 50º
The foliations (beddings) have a trend (strike) of N 30º and a southeastward dip with a dipping E angle of 60º .
The foliations (beddings) have a trend (strike) of N 30º and dip southeastward with a dipping E angle of 60º .
B
h = Lcosβ sinγ (sinα ±cosα tgβ ’)
四、地质图上求厚岩层度
α
(α -β )
β
α
h = Lsin (α -β )
五、根据岩层产状编制地质图
编制地质图(地质填图)是地质研究的最基 本方法之一。 原则: 根据有 限测 量点的岩层等产状, 利用几 何作图 法将 地质界 线勾绘 到地 形图上 -形成 地质 图。
两倾斜不定向钻孔在走向N20º W上相距100m,NW第一个 钻孔轴线产状为30º ∠50º ,并在25m处遇一层面,μ =48º ;第 二钻孔产状为 220º ∠54º ,在45m处遇同一层面,μ =54º 。求 层面产状。
两倾斜不定向钻孔在走 向N20º W上相距100m, NW第一个钻孔轴线产状 为30º ∠50º ,并在25m处遇 一层面,μ =48º ;第二钻 孔产状为 220º ∠54º ,在 45m处遇同一层面,μ = 55º 。求层面产状。
W (宽度) = t (厚度) / tg ß (坡度)
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二、直立岩层
层面近直立的岩层,倾角85~90度。 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不受地形影响,宽度等于 厚度;地质界线一般为直线,弯曲反映岩层走 向的变化,宽度的变化反映厚度的变化。
三、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水平投影特征: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相同相同;相同相反
相反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小 相同相同:地质界线曲率大 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度 相同相反:岩层倾角大于地 形坡度
第四节 岩层产状及厚度的测定 及地质图的编绘
一、根据地质图等高线求产状
1)根据V字形法则确定大致倾向, 2)连接走向线,确定走向及倾向, 3)确定高程差,及水平距离, 4)确定倾角。
二、三点法求岩层产状
面状构造:从几何学的角度,任何地质构造可以概括 成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面状构造如岩层 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 岩层产状: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 走向(trend, strike):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表示方法: 360º 方法 或第1、4象限, 如30º 或N30º E, 330º 或N30º W
吴氏网
施密特网
一、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
球面投影与极射赤平投影 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过球心的倾斜直线(AB) 的球面及极射赤平投影
过球心的倾斜平面的球面 及极射赤平投影
小圆投影
不过球心的平面的投影
极射赤平投影网(吴氏网)的建立
等面积投影网(施密特网)
等面积投影网 及其原理
二、极射赤平投影的应用
1. 投影求包含直线258º ∠40º 及42º ∠62º 的平面的 产状。 2. 已知铁矿层产状为154º ∠40º ,求下列各方向 剖面上的视倾角:80º 、330º 。 3. 在公路转弯处的两陡壁上,测得板状含金石英 脉的视倾斜线产状分别为l20º 16º ∠ 和 227º 22º ∠ ,求该板状含金石英脉的真产状。 4. 求平面245º ∠30º 和145º ∠48º 的交线产状。 5. 求平面335º ∠30º 和235º ∠48º 的夹角及夹角平 分线的产状。
如135º 35º ∠
2. 与面状要素共存的线状要素:
侧伏角(pitch):某一倾斜平面内的线状构造线与该 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向:面状与线状构造线构成的锐夹角的开口方位 表示方法:面状要素产状,侧伏角侧伏向(用四象限 表示) 如面理产状为 135º 35º ∠ , 线理北东侧伏 35º (度)
断层-不整合-地层
实习3. 用间接法测定岩层产状要素
(实习教材第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