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的比喻修辞赏析

合集下载

原创荷马式比喻的句子

原创荷马式比喻的句子

原创荷马式比喻的句子1. 荷马史诗荷马式的比喻例子1、用自然景象作比喻的,如描写阿喀琉斯盾牌时说:“他拿起了那面厚重的盾牌,远远地射出光芒,好像是月亮,又仿佛是水手们在海上被逆风从家乡飘进鱼游的大道时回首望见的那荒凉高原上农场的火光。

”2、用狩猎作比喻的,如墨涅拉俄斯看到赫克托耳冲过来时,拔脚逃跑,诗中是这样描写的:“墨涅拉俄斯丢下尸体,掉头就跑,但是他走一路跑一路止不住地回过头去看,就像一头雄狮,被牧人们和他们的猎犬拿着枪从羊栏里赶出来,心里不免带着几分恐惧,可是他实在不太愿意离开那个农场。

”3、用农事作比喻的,如诗中对墨涅拉俄斯杀死欧福耳玻斯的描写:“现在一切都浸饱鲜血了,他就像一棵幼树一样躺在那里。

就像一个园丁拿了根橄榄树的秧,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栽种着,让它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那根树秧长成一棵姿态优美的幼树,在阵阵微风中摇曳着,并且已经开出白花了。

”“谁知有一天,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把这棵幼树连根拔起,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了。

”扩展资料:“荷马式比喻”是描写性的比喻,上述例子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荷马史诗中还使用了—些固定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强调、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征,如头盔闪亮的赫克托耳、牛眼睛的赫拉、闪眼的雅典娜等,为世界文学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荷马史诗中的诗句语言流畅、优美、自然,比喻生动形象,常借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来喻人,这种方法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史诗是用质朴、流畅的口语写成的,因而具有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

诗人善于使用比喻,整部作品有180个。

这些比喻多数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以及农事等方面,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和激发联想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当时文学还不善于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因此这种比喻既可以增强读者的现实感,又能够收到形象化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马式比喻百度百科—《荷马史诗》2. 在荷马史诗中“荷马式的比喻”的定义是什么“荷马式的比喻”是指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

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

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

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荷马站在西方文学长河的源头上,以神喻般的灵感、鬼斧神工的语言编制的宏伟、壮丽和含带浓烈悲剧色彩的史诗,是一顶诗歌中的桂冠、一卷哲学的传世经典、一支悲壮的语言学交响乐、一朵绚丽的历史学奇葩、一座伟岸的战争学丰碑,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

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解读,足以催生数个学科之中的创造性成就。

本文立足于分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力求从语言的角度领略伟大的荷马史诗不朽的魅力。

王小波说,翻译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一方面,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于是往往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的语言特性,另一方面,好的译文通常能借助译者的母语表达出超越原文的新鲜语义,这一语义将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融于一炉,是译者植根于其母语土壤而开出的有异域风情的花朵。

一《伊利亚特》中多次出现比喻的修辞手法,尤以明喻最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荷马史诗中的明喻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部分。

荷马史诗里的明喻具备五个特点:扩篇、生动、明晰、增彩和修饰。

在以描写战争为主的《伊利亚特》里,明喻出现达两百次左右。

在《伊利亚特》中,“狮子”、“野猪”、“黑夜”、“风暴”等意象广泛地用来修饰战士和战争等元素。

荷马认为,一位骁勇的斗士应该防守(反击)莽如野猪,进攻猛如狮子。

不过,狮子亦可指站守的勇士,如第五卷中的埃阿斯一样:“跨站尸躯,像一头狮子”。

在描写战争的阴霾即将散去时,诗人以奥德修斯的口吻讲说:“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

荷马常常这样使用只含两三个词汇的比喻,但又不局限于以这类简短的方式呈现他那出神入化的明喻。

在第十一卷中,诗人借助一个四行的明喻对赫克托耳的强悍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

明喻式的特色鲜明的语言是对情节式语言的装扮和糅合,对于听众与读者饶有兴致地欣赏诗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第十二卷中,诗人运用一个雪的比喻形象地烘托出战场上万矢齐发的宏大场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丰富了所叙场景的表现性,实为诗人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1. 精细生动的描写:荷马史诗以精细的细节和生动的描写为特征,将史诗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史诗世界的奇观和惊险。

2. 结构完整性:荷马史诗的结构精巧而完整,将复杂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使得整部作品浑然一体。

3. 人物塑造:在荷马史诗中,作者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使读者对每一位角色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 客观叙述:荷马史诗采用了客观叙述的手法,清晰快捷生动灵活而不失沉稳与庄严,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5. 丰富的象征和隐含意义: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和人物不仅具有表面意义,还有丰富的象征和隐含意义,通过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者探索了智慧、命运、人类价值观和神秘力量的存在。

6. 语言特色:荷马史诗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如“荷马式比喻”,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表现在其精细生动的描写、完整精巧的结构、人物塑造的丰富性、客观叙述的手法、丰富的象征和隐含意义以及独特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这些特
征使得荷马史诗成为古希腊文化传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赏析

叙述方式
• 一般说来,史诗属叙事诗的范畴。《伊利亚特》中的 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 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 话。亚里斯多德称第一种形式为“描述”,称第二种 形式为“表演”。《伊利亚特》中,直接引语约占一 半左右,而直接引语即为人物的叙述(包括复述), 近似于剧中人(dramafis personae)的话白。毫 无疑问,此类语言形式为表演式叙述提供了现成的材 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是介于纯粹的 叙事诗(即诗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 和戏剧(诗)之间的一种诗歌形式。柏拉图认为,荷 马史诗属于悲剧的范畴,而荷马是“第一个悲剧诗 人”。
珍贵价值
• 荷马史诗就是以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精湛 的艺术特色成其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丰碑,它犹如百 科全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 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后代欧洲 及其它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 丰富的养料。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 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 艺术享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 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 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 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综述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 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 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 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 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 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 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 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 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 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 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 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 结束。

【赏析】荷马《伊利亚特》

【赏析】荷马《伊利亚特》

【赏析】荷马《伊利亚特》作品内容《伊利亚特》起源于这样的神话故事:不和女神厄里斯在忒提斯女神和米尔弥冬人佩琉斯的婚礼上没有得到邀请,为了报复,她到席中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佛罗狄忒都想得到它。

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罗狄忒。

阿佛罗狄忒帮助他把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海伦拐回了特洛亚。

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以墨涅拉奥斯的弟弟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首领,包括希腊著名英雄阿喀琉斯、墨涅拉奥斯在内组成的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亚。

当它进行到第十年时,由于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阿喀琉斯一怒之下,率领自己的人马退出战斗,并乞求母亲忒提斯女神求助于宙斯,让希腊联军惨遭失败。

在宙斯的许可下,希腊联军果真受到赫克托耳率领的特洛亚人的猛烈冲杀,不断溃逃。

面对战争的不利形势,阿伽门农心里非常后悔,决意以丰厚的礼物同阿喀琉斯和解,但是遭到拒绝。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希腊联军方面的将士如阿伽门农等纷纷受伤,而特洛亚人则冲破他们的壁垒,突破抵抗,放火烧了他们的船只。

看到希腊联军悲惨的局面,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洛克罗斯非常伤心。

他要求阿喀琉斯把铠甲借给他披挂,以此阻止特洛亚人的进攻,让希腊联军稍稍喘息。

阿喀琉斯答应了他的请求,然而帕特洛克罗斯在战场上却被赫克托耳杀死,铠甲也被赫克托耳夺了去。

帕特洛克罗斯的死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愤怒,也促成了他和阿伽门农的和好。

他穿着匠神赫菲斯托斯重新为他铸造的铠甲,奔赴战场。

至此,宙斯对特洛亚人的偏爱也告终,奥林波斯众神在他的同意下,也纷纷踏上战地,互相交战并各助一方。

声名远震的阿喀琉斯的强大并没有吓退赫克托耳,他坚持留在城外,终因不敌阿喀琉斯而被杀死,死后他的尸体也遭到了凌辱。

全诗以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耳的遗体并为他举行葬礼而结束。

作品解读《伊利亚特》,又名《伊利昂记》,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成口头史诗,因此它通常和《奥德塞》一起,被称为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基本技巧

荷马史诗的基本技巧

荷马史诗的基本技巧
荷马史诗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述结构:荷马史诗采用了一种复杂而精巧的叙述结构,其中包括倒叙、插叙、多线程叙述等手法。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人物塑造:荷马史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深刻的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 象征手法:荷马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用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象征人物的性格、命运或主题。

这些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还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4. 比喻和夸张:荷马史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

5. 重复和对比:荷马史诗中经常出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如重复的词语、句式、情节等。

这种重复和对比不仅起到了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还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6. 场景描写:荷马史诗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细致,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作者通过对场景中的自然元素、人物动作、声音等方面的描写,营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世界。

这些基本技巧共同构成了荷马史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使得荷马史诗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内容摘要:诗史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在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史当属《荷马史诗》,古住今来,东西方文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荷马史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前人的欣赏基础上,笔者试图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角度对其从“史诗所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成功的塑造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语言上朴素、叙述流畅、清新质朴”等角度进行评析。

荷马史诗、艺术、英雄。

人们对《荷马史诗》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前人的欣赏基础上,我试图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艺术魅力角度对其从“史诗所表现的悲剧命运主题、成功的塑造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语言上朴素、叙述流畅、清新质朴”等角度进行评析。

关键词:荷马史诗、艺术、英雄、艺术魅力。

引言荷马史诗对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许多著名学者对它不对所包含的丰富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音乐思想及其对这些领域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进行剖析,特别在文学领域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读罢此书之后,笔者从美学角度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荷马和他的《荷马史诗》1、《荷马史诗》的巨大成就“欧洲文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启迪着后世诗人丰富的灵感,促成了无数杰作的诞生”。

①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公元前9到前8世纪左右,在希腊和小亚细亚各个城市中,也许曾出现过一个吟唱歌谣或把传奇故事改编成诗的游吟诗人,他就是荷马。

荷马的诗连同诗中的神话,摆脱了幼稚的痕迹,其成熟程度不亚于但丁、弥尔顿、丁尼生的诗歌。

《伊利亚特》、《奥德赛》严谨的结构,圆熟的技巧,使后世诗人望尘莫及。

荷马以高超的艺术造诣赢得世人心目中不朽的地位。

《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一样,都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②它标志着希腊文学辉煌的开端,是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叙事诗的典范。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赏析

整理课件
3
整理课件
4
整理课件
5
《奥德赛》
《奥德赛》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 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 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 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 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 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 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 者,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整理课件
13
创作艺术
• 在史诗的创作艺术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史诗中已经出现 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史诗中描 写的战争,描写的人物,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因素,但又是 希腊社会生活的写照。史诗中塑造的英雄群像,如阿客琉斯、 赫克托耳、阿伽门农、俄底修斯等,无一不是现实的,同时 又是浪漫的;既具有传奇性,又充满写实性;既有民族英雄 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把人 物置于重大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来描写,例 如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阿客琉斯和赫克托耳的 矛盾斗争等。其次是史诗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和生动具体的细 节描写的结合。广泛深刻的历史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活 动表现出来,使史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再次,史诗创 造的完美的文学形式(如“英雄格”的诗行),明显的口头 文学特征(如“荷马式的比喻”),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 的传记式体裁(如《奥德塞》)等,也都是史诗在艺术上取 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并使之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源 泉和典范。
整理课件
16
珍贵价值
• 荷马史诗就是以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精湛的 艺术特色成其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丰碑,它犹如百科全 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 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后代欧洲及其它许 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丰富的养料。 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献,仍 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荷马史 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 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 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 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 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气势恢宏、精妙绝伦的比喻,是《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

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比喻在刻画人物、描绘事件、渲染气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增强形象艺术感染力的强有力手段。

而作为一部主要描述战争、歌颂英雄的口头文学作品,丰富的比喻更是让《荷马史诗》增辉添彩,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荷马史诗;战争;比喻修辞
《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连珠,生动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被后人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本文试以战争场景描绘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为着眼点,对其多样性、形象性作浅薄的探讨。

一.比喻的多样性
富于多样性,是《荷马史诗》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艺术特征。

根据粗略统计,《荷马史诗》的比喻约有800个(《伊利亚特》约500个,《奥德赛》约300个);而这800个比喻包含在约1500诗行中,占全部诗行的5.4%。

1。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荷马史诗》的比喻具有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而比喻的多样性正是建立在丰富众多的比喻基础上的。

而从形式上分析,也有明喻和暗喻。

其中明喻较多,约占总数的80%2。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作比事物的多样性。

荷马充分调动奇思妙想,不吝溢美之词来讴歌高大魁梧的英雄,描画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举凡自然现象、飞禽走兽乃至幻想世界、神话传说,无不囊括作为作比的事物,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令人称奇!
其中简洁明快的例子比如第六卷中“谣言像火苗似的在人群中活跃,作为宙斯的使者,促使着人们向前”。

又如,为了形容战士的遒劲勇猛,“狮子”、“野猪”等意象频频出现。

第五卷中,诗人形容勇猛的战士们“像一群狮子,生吞活剥,像一群野猪,蛮力无穷”3。

相类似地,第七卷中4,诗人也把埃阿斯和赫克托耳形容成“狮子”和“野猪”,其奋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也不乏荡气回肠的大段铺陈。

比如对于腥风血雨的战争,作者大量运用了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闪电”、“黑夜”等。

如描述战争即将结束:“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

在第十一卷中,诗人讲到:“达奈人的首领,随后扑向人马聚首之地,像西风卷起飞旋的狂飙,碎荡南风吹来的亮白的云翳,掀起汹涌的浪水,借助了强劲的风力,高耸的涛峰扑下,撞泼飞溅的沫星,就像这样,赫克托耳砍落片片人头,纷纷落地”。

这一段描绘的宏大场面极具张力,并借此烘托赫克托耳的骠勇善战,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的可读性。

实为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让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第二卷中,为了展示希腊军队整装待发的浩大阵容,诗人用了长达三十行的明喻:“宛如不同种类的羽鸟……展开骄傲的翅膀,然后集群停泊,整片野草回荡着他们的喧响阵阵。

就像这样,来自各个部族的兵勇,走出海船营棚……发出可怕的吼声。

他们在花团锦簇的斯卡曼德罗斯平原摆开战
1陈昶, 李湘. 浅析荷马史诗语言特色[J]. 云梦学刊, 2008.
2蒋见元. 《诗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J]. 铁道师院学报, 1987, (1).
3这里是有一定文化差异的。

在我国文化当中,“虎”(有时还有“熊”)的形象似乎更正面,多用来表现孔武有力,而“野猪”则鲜有提及。

4若无特殊说明,下文都是指《伊利亚特》。

阵,数千之众,像春天的绿叶和花丛。

”一气呵成,兼富视听美感。

《荷马史诗》的比喻显得原始古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希腊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审美价值。

而从今天的角度看,这种单单用文字就能做到画面感堪比特效大片的非凡功力,仍是令人赞叹的。

诗人能运用如此千姿百态的比喻,是外在的自然界激发了诗人源源不断的灵感,内在一定离不开瑰丽奇异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来自诗人丰富的生活经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二.比喻的形象性
贴切生动,富于形象性,是《荷马史诗》的又一艺术特征。

比喻必须与生活经验彼此附和、相互印证,方能成立,让人接受甚至感受到美感。

可以说,贴切是比喻的生命。

荷马在寻找作比事物与表现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上表现出了高超卓越的本领。

比如,诗人多次讲到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局胶着、难分胜负,“犹如突出在海面的一面大石壁,无论狂风怎样冲击,巨浪怎样碰撞,也还是安然不懂一般”。

这里“大石壁”从形态和性质上都鲜明和突出地显示出了站线的稳固、战阵的坚不可摧。

仅仅贴切有时还是略显苍白而单薄。

一个优质的比喻,甚至说美的比喻,应该兼备贴切生动活泼的。

比如第二十三卷:“他们就都穿上了短袴,踏进场子的中心,拿他们强有力的臂膀互相扭起来。

他们那姿势,好像一个巧匠钉在高房子屋顶上以抗风力的一对交头的椽子”。

多数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化静为动的例子,但像这句化动为静的例子实在不多见。

在这种动静转换的描写中,呈现出一种闪光而迷人的美。

一动一静的交织中,勇士的形象已浮现于眼前。

荷马凭借自己对生活丰富深切的感受,对战争场面精雕细刻,尽情渲染,让人能从这场血腥的战争中寻求到美感。

如:“军士们,像两队割手在地里开镰,相对而行……手脚麻利,隔断一把把茎秆;就像这样,特洛伊人和阿开亚人逼近扑杀,双方你杀我砍……头颅顶贴相对,凶狂得犹如灰狼一般,使乐闻哀嚎悲叹的争斗眼见欢欣。

”充满事诗情画意的作比对象(丰收、割麦)同悚然惨烈的表现对象(杀戮)组合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反差产生了赏心悦目的美感,从而使整篇史诗在张扬其崇高之美的同时,透过纸面仿佛都嗅到浓烈的血腥气味。

为了使形象鲜明,荷马还加入了一定的艺术夸张,突出事物本质特征达到极致。

虽然以表现对象作为事实依据,但荷马绝不拘泥于此,而是尽可能地“言过其实”,以冲击人的主观感受。

比如第二卷中,为了描述浩浩荡荡的希腊军队,作者讲:“他们从平原上滚滚而来,像是树林里的叶子,海滩上的砂粒”;第十九卷,为了极言阿喀琉斯的铠甲轻巧无比,作者讲:“他觉得那身铠甲轻得像两只翅膀,并且会把他的身体漂浮起来”。

总之,作者通过巧妙运用动静和夸张,大大增加了史诗比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由此可见,在对战争描写的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充分体现了荷马广博知识和继往开来的胸怀。

这种诗歌语言特色,是与希腊的民族特性一脉相承的。

希腊作为欧洲东南部的海洋国家,海上经商和冒险的生存环境自古铸就了希腊人血液中对武力里智慧的崇尚,具有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性格。

荷马颇具独创性的语言影响着后世诗人的创作。

跨越浩淼的时空,今日读《荷马史诗》,仍然震撼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