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简介
绥化经济开发区简介

绥化经济开发区简介
绥化经济开发区是2002年9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 2005年12月通过了国家第一批对省级开发区的审核认证,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经国土规划部门审核批准面积6.47平方公里。
2007年以来又先后规划启动建设了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硅基新材料产业园。
自2003年4月25日全面开发建设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食品医药、硅基新材料、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市本级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增长点。
截止目前,开发区共引进工商项目和企业74个,其中工业企业49个,商贸流通企业25个,投资总额56亿元;现有52户企业已投入正常生产运营。
2009年,开发区全口径工商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实现税金4368万元。
几年来,开发区本着基础设施建设随项目适度超前的原则,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建成园区路21.5公里、供排水干线36.6公里,输电干线8公里,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同步跟进,达到了“七通一平”的标准,基本满足了入区企业的需求。
同时,省电力公司投资1.8亿元建设的新立变电所已完工,正在进行测试,即将投入使用。
绥化经济开发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围绕硅基新材料、商贸物流、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把开发区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打造成为绥化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对外经贸合作的窗口。
我们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这片神圣的黑土地,必将给耕耘者以丰厚的回报。
响水开发区资料,简介

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简介一、园区概况: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级科技创业园、江苏省轴承座产业之都、江苏省传动件特色产业园、长三角共建联盟试点园区。
园区位于县城东郊,西距通榆运河1.5公里,北依“苏北黄浦江”——灌河,总面积50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人,现有企业140余家,和上海南汇工业园区、常州钟楼区合作共建2个区中园。
园区初步形成纺织服装、轴承座(传动件)、医药、电子、环保设备(环保设备蓄电池设备、制约设备)、建材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
现有亚洲最大的硅型二极管子公司,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电极箱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轴承传动件生产企业,国内最大的罗红霉素生产基地,苏北最大的染整产业基地,以及江苏省最大的色纺纱生产基地。
园区服装业拥有“公鸡”、“恩宝”、“阿里达斯”、“森马”等国际驰名品牌的生产权;轴承座和世界顶尖水平的NSK、FAG、SKF、SNR 等公司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LD”牌轴承座产品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泰隆祥”牌床垫被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发展重点:主要围绕“高、新、轻、精”等产业,重点发展高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环保设备、新材料、装备制造(突出轴承座、传动件)等符合园区发展的6大产业,加快推进高端纺织印染园、电子产业园、建材产业园、港口物流园的建设。
三、入驻重点企业:有中国建材集团公司投资,苏北最大的年产220万吨水泥、建材项目项目;香港麦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300万美元,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大型电容储能材料项目;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拥有外球面轴承座及带座轴承和紧定衬套三大类、120多个系列、2000多种规格的传动件系列产品的江苏龙达传动有限公司;江苏题桥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是苏北规模最大的染整企业;有常州亚邦集团投资国内规模最大的罗红霉素生产企业—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等。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
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
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
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
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简介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简介1、自然情况。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规划面积7.51平方公里,辐射面积50.57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80万平方米。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所在的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
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内外闻名的自然风光和冰雪旅游城市。
2004年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处于吉林市城区西部,是吉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理想承载区。
开发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配套条件优越,政策环境宽松,服务环境优良,是有识之士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建厂的首选区域。
2、产业导向。
按照建设“吉林市西部工业新城”的全新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建设一个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加工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高科技、高效益、环保型新型工业园区。
在产业布局方面,规划出汽车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园区。
汽车工业园区:着重吸引专用车、整车生产及为中国一汽、吉林轻型车厂、德国大众T4商务车生产各类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企业。
食品工业园区:利用长白山特产山葡萄资源优势和绿色无污染生态环境优势,以酒业和乳制品为龙头,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食品深加工企业。
商贸物流园区:利用开发区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优势,整合基础现有的物流产业,开发建设具有科学化、规范化、行业化的汽运、蔬菜、农贸、农机、建材、仓储等物流中心。
3、区位优势。
吉林船营经济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
开发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心吉林市的西出口,也是吉长经济走廊东端起点。
东北高速公路网主干线的长吉高速引线和吉长北线贯区而过,从开发区沿高速公路到长春仅四十多分钟;长吉辉高速公路傍区而行,也是开发区通往长春及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
开发区距吉林市火车站3公里,铁路运输可直达国内各主要城市。
开发区距长春国际机场60公里,距吉林机场8公里,已经开通了北京、海口、上海、青岛、广州等十余条国内航线,空中运输十分方便。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1.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7.8万人,是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要素齐备,在硬件方面已达到了“七通一平”标准。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可提供“九通一平”条件,现已成为江苏苏北地区最大的产业集聚地。
200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加快振兴苏北、加快沿东陇海产业带发展的重大战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龙头载体,徐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加快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会议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位置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郊,距离市中心彭城广场5.8公里,距离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编组站1.8公里,距离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京沪高铁徐州站就座落在区内,京杭大运河、京福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104国道、206国道、310国道等均从区内穿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形及地质条件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山东丘陵南缘,地形平坦,为河流相冲、洪积地貌单元。
基岩为中下寒武纪石灰岩,上部为第四纪所覆盖,覆盖层上部为0.15-0.8米植被层,下部为冲积的亚粘土、粘土。
地基深1.5米时,地耐力大于10吨/平方米,适宜建设。
地形、地貌:本场区地质条件:本场区土层上部0-4米为粉土,松散-稍密,承载力为100-120KPA,以下为粘性土,可塑-硬塑,承载力为150-200KPA。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条件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依托城区。
年平均气温14度,年平均日照2445小时,无霜期21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季风,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无建筑物基础及地下管线冰冻影响,年平均降雨量为853.1毫米,水体基本维持3类标准,大气环境容量大,可保持二级标准,非常适宜进行各种高科技产业的开发。
东营经济开发区简介

东营经济开发区简介一、城市概况东营市是1983年10月成立的省辖地级市,是黄河三角洲上的中心城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系统的最高学府石油大学就座落在这里。
东营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82万,市辖区人口82万。
1.1区位东营市东临渤海,北靠京津塘,南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也是海陆连接东北和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重要通道。
环渤海高速已开通,东营市成为济南、青岛、天津、北京三小时城市圈核心城市。
1.2交通航空:东营机场紧邻开发区,现有直飞上海、北京航线,目前正在扩建,由4C升级为4D。
航运:开发区距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港80公里,有东港高速连接。
目前东营港正在扩建,2×3万吨级通用码头即将投入使用;位于开发区的广利港也将扩建为5000吨级内港。
开发区距离青岛港200多公里,由济青高速或环渤海高速相连。
公路:环渤海高速距离开发区约10分钟车程。
铁路:东营市现有铁路淄东线,为胶济线支线,目前国家正规划建设黄(骅)大(家洼)铁路(环渤海铁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开发区支线也在规划设计中。
1.3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春季回暖快,降水少,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1.4土地资源东营市目前尚有35万公顷荒碱地待开发利用,其中600公顷以上成片的待开发土地达26万公顷。
据多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携带10亿吨泥沙入海,每年新淤土地2000公顷,是中国东部沿海后备土地资源最富集、人均土地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东营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土地均为国有未利用荒地,不存在农业、拆迁等问题。
1.5油气资源东营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骨干企业--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亿吨,天然气2137亿立方米,年产石油2700万吨,天然气8亿立方米;目前,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计划在东营建设存储、生产服务基地。
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简介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川南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
它是宜宾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无数的希望与梦想,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临港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同时,公路、铁路网络纵横交错,使得货物运输能够高效便捷地通往全国各地。
这种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方面,临港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智能终端产业迅速崛起,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推动着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轨道交通产业则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更是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发区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和创新平台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开发区内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教育资源也是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一大亮点。
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此设立校区,为开发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些学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还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土地政策、税收优惠到金融支持,全方位的服务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同时,开发区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拔地而起,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生产空间。
水、电、气等供应充足,通信网络覆盖全面。
商业配套设施也日益齐全,餐饮、购物、娱乐等一应俱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受到高度重视。
开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创建于1988年,是沈阳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辽宁省实施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
开发区总占地面积约为31.9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现已形成以轻工、电子信息、机械、金属制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是辽宁省重要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域。
开发区具备交通便利、资源优势、人才丰富等特点,已成为沈阳市现代工业集聚区、新型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区和对外开放形象窗口。
一、区域资源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沈阳市中部,北距沈阳市中心约15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约40公里,南距大连港口约200公里。
紧靠京哈高速、沈阳环城高速、沈阳机场高速、沈阳大新快速路等国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铁路,交通十分便捷。
2.人才资源丰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集成电路、软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在此生活和工作。
同时,开发区还设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支撑。
3.产业优势明显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以涵盖轻工、电子信息、机械、金属制品、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为主要特色,形成了一批能够顺应市场需求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形成了突出的产业优势。
二、开发区重点发展方向1.推动智能制造升级开发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企业实现制造业升级。
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以及适合各类企业的项目孵化、技术支撑平台等服务体系。
2.发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开发区积极开展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园区。
致力于培育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机、光伏通讯等领先企业及产业链龙头企业。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区积极推动各行各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简介
湖北荆州城南经济开发区设立于1992年8月,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鄂政函[1992]59号),类型为高新经济技术产业园。
开发区位于荆州古城以南,长江大堤以北,地理位置优越,是荆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开发区核准面积14.3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1.96平方公里,建成区用地面积7.03平方公里,发区下辖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7万人。
开发区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建设“集约型园区,现代化新城”为奋斗目标,致力于科学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石油机械制造基地、两湖平原新型建材基地、华中照明电器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食品工业基地。
现有企业515个,其中工业企业353个。
城南开发区2008年—2013年批准建设用地供应面积189.5428公顷。
其中:住宅用地12宗地,面积25.284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 2宗地,面积7.815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宗地,面积 4.00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48宗地,面积150.7334公顷;商业用地1宗地,面积0.2088公顷;其他用2宗地,面积 9.3166公顷。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简介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北部,南临
荆州古城,北据长湖,与中心城区只有沪蓉高铁一路之隔。
纪南文化旅游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共有5.8万人。
该区有三个优势:一是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区内有楚纪南故城遗址(包括雨台山古墓群)、郢城遗址、鸡公山遗址等3个国家文保单位,其中楚纪南故城遗址占地16平方公里,楚国曾在此建都411年,历经20位楚王;郢城遗址占地2平方公里,距楚纪南故城遗址不到1公里,为秦将白起拔郢后修建的秦国南郡治所;鸡公山遗址面积1000平方米,旧石器及其加工残碎物等文化层厚达1.5米,距今5万多年,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平原居址的考古空白。
二是自然风光秀美。
区内有风光旖旎的长湖。
长湖为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由荆州、荆门和潜江三市共享。
三是交通非常便利。
长湖距荆州古城仅3.5公里,距沙市商业区不到4公里。
沪蓉高铁荆州火车站就设在区内,汉宜、襄荆两条高速和207、318两条国道穿境而过,即将通水通航的引江济汉渠穿越纪南文化旅游区10公里。
2010年3月,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署了《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
同年11月,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同时挂“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牌子,海子湖为长湖荆州境内一部分)。
2012年10月,省政府批准实施《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
划》。
今年6月6日,为了充分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政府批准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更名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
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华中农高区位于荆州区太湖港管理区,临近荆州市中心西郊,总面积6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万亩,总人口3.5万人。
区类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低,产业基础成熟,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良好。
2012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荆州建立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华中农高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相关政策。
9月17日,荆州市人民政府与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合资组建湖北华中农高投资有限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我国华中地区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高区建设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核心区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