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包虫病调查方案828-最终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血吸虫病、疟疾、包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1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流行县数A1不包括县级以上农场,县级农场统计在所属的行政县内。
流行乡镇数A2 乡级以上农场,列入流行乡镇独立统计。
流行村数A3为行政村数。
传播阻断标准A7、A8、A11、A12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传播控制标准A9,A10、A13、A14 按照《我国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15976-1995),与原基本消灭地区标准相同。
未达到控制标准A14,A15 目前仍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
A7、A9、A11、A13、A15栏,需另文列出县名。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2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注:血检方法为血清学检查方法,不包括皮肤试验和询检。
粪检方法为病原学检查方法。
现有病人数B6 为各县估计的病人数。
晚期病人-合计B7为目前仍存活的登记病例数。
晚期病人-当年发现B8为当年被诊断为晚期病例数。
扩大化疗人数B12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而对其进行治疗的人数,包括皮试与询检阳性治疗的人数。
扩大化疗牛头数B17 指未经血清学和病原学论断为阳性的牛而对其进行治疗的牛数。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年表号:卫统50表-3制表机关:卫生部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备案文号:注:新查出有螺乡C3需另文例出乡镇的名称。
实有钉螺情况-总面积C11 为C12-C15的合计,软件将自动生成此栏数据。
湖沼地区C12,C13包括湖区和江滩地区。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年月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调查表说明一、制表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制定防治工作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范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和县级市、区。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

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成因分析摘要:包虫病主要指的是人感染棘球绦虫幼虫所引发的寄生虫病,其多发于气候寒冷、高山草甸等地区,像是青海、四川、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大多是由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所引发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本文则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成因以及防控作出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现状;成因包虫病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棘球蚴病,是人在感染棘球绦虫幼虫之后而出现的寄生虫疾病。
包虫病这一疾病是人与兽都会患有的疾病,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安全与健康,也会给家庭与患者带来较为极大的经济负担与痛苦,更是畜牧养殖行业十分头疼的疾病之一。
人一旦感染这一疾病之后,其症状表现主要和寄生位置以及囊肿大小有关,常见临床症状有胸闷气短、肝脏肿大隐痛、咳血、坠胀不适等;而牛羊等动物在感染之后,症状则大多并不显著,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毛发粗糙等。
为了减少这一疾病带来的伤害与损失,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一、包虫病病原在我国的流行现状我国包虫病流行地区主要是集中于气候寒冷地区、高山草甸地区、半农半牧地区以及干旱少雨的牧区,其中青海省、新疆、甘肃、西藏、宁夏、四川、内蒙等西北地区更是经常会出现这一疾病。
我国作为世界上包虫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是以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为主要分布病原,其中前者的幼虫会引发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这一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病者大多是20-40岁的青壮年,在诊断过程中也经常会被误诊为肝硬化、肝癌,对于为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显著;后者的幼虫会引发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在所有发病例数之中能够占据90%之上。
就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趋势来看的话,2022年-2022年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出,定点屠宰场的牛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7.14%,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0%,由此可见,包虫病病原在我国流行情况还是十分严重的。
而且患病人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女性患病率要明显的高于男性,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当地女性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劳动,而畜牧养殖过程中犬粪与牛粪混杂散落在賬房周围,这个时候女性在清除以及打扫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容易直接和犬牛羊接触,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

欢迎阅读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一、背景包虫病、肝吸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寄生虫病。
包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部农牧区的3501.20%年病死率达辽宁、 2006年年)》,和患者治疗,在重点地区实施了肝吸虫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
基本摸清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范围,大批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疫情得到不同程度下降。
当前,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疫情仍然较重,局部地区感染率高。
包虫病、肝吸虫病、钩虫病患者数量居全球前列,高原地区的包虫病人群患病率是其他地区的近10倍。
二是传播环节复杂。
包虫病的传染源是犬、狼、狐狸等动物,中间宿主包括家畜以及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
肝吸虫病除了人以外,猫、犬、鼠类等都可以作为传染源。
人群和家畜的流动也为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带来新的挑战。
三是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存在。
部分流行区的畜牧生产、不足。
以“(一)总目标。
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体系,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降低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感染率。
(二)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指标。
1.包虫病防治。
具体目标:到2020年,70%以上的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家犬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主要工作指标:到2020年,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控制在8%以下,患者管理率、监测点任务完成率、中小学生包虫病核心防治知识知晓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均达到90%,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5%,家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流行区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
2.以上;建立85%1.卡。
全面推行家犬拴养,因地制宜实施限养,对母犬进行绝育试点。
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对无主犬进行集中收养,鼓励僧尼、农牧民等领养无主犬并拴养。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犬驱虫,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定期投喂犬驱虫药,并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4.05•【文号】卫办疾控发[2007]67号•【施行日期】2007.04.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7]67号)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属绦虫寄生于人体或宿主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包虫病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其中,泡型包虫病由于病死率较高,被称为“虫癌”。
包虫病主要流行于西部地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和四川西部最为严重。
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包虫病流行区人群的平均患病率为1.084%。
据此推算,目前流行区有包虫病病人38万。
包虫病在我国流行比较广泛,人群感染率较高,已严重影响到部分群众特别是西部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成为我国西部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为了科学、规范地指导各地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确保《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我部组织制定了《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四月五日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确保《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二、传染源犬的管理(一)犬的管理和驱虫1. 登记管理: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对流行区的所有家(牧)犬应进行登记,并以村为单位对无主犬进行登记。
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包虫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降低包虫病的发病率,提高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1.1包虫病疫情概况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棘球蚴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
在我国,包虫病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等地区,疫情严重的地方,患者死亡率较高。
1.2防治工作重要性包虫病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加强包虫病防治工作,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及任务2.1工作目标通过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包虫病发病率,减轻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逐步实现包虫病疫情的有效控制。
2.2工作任务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
2.强化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3.实施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4.开展病源调查,查找疫情传播途径。
5.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三、具体措施3.1宣传教育1.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包虫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
2.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包虫病防治知识。
3.2疫情监测1.建立健全包虫病疫情监测体系,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
2.加强疫情报告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疫情变化趋势。
3.3疫苗接种1.对重点人群进行包虫病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2.加强疫苗接种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3.4病源调查1.开展包虫病病源调查,查找疫情传播途径。
2.针对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3.5医疗机构能力建设1.加强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2.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技能。
四、组织保障4.1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包虫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将包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4.2资金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包虫病防治工作所需资金。
包虫病防控方案

包虫病防控方案篇一:20xx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1]20xx年张棉乡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全乡包虫病防治工作,根据《张家川县关于印发20xx年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重兵防治项目实施方案》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完善宣传教育,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及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措施1、采取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综合防治策略。
2、以提倡“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不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染病动物内脏喂犬的习惯。
3、积极开展病人筛查和治疗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在包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加强对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无主犬,控制犬的数量。
4、加强对牛、羊等家畜屠宰的管理,提倡集中屠宰,加强卫生检疫,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工作目标1、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健康教育覆盖到村,提高牧民对包虫病及其危害性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展针对传染源犬的管理和驱虫,使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5%以上,使家犬感染率与项目启动前之比下降60%以上,有效控制传染源。
3、对主动就医人群进行B超检查,对发现的包虫病确诊病人给予免费药物治疗,全程治疗率达到80%以上。
4、对防治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能独立开展各项防治工作。
四、工作步骤1、健康教育。
对流行区牧民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疫区牧民对包虫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及包虫病的防治知识。
在汽车站、主要路段、街头、家畜屠宰场设立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栏,并放置宣传材料。
包虫病防治方案

包虫病防治方案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是全市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切实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减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结合实际,特制定包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包虫病防治规划的要求和重大传染疾病救治政策,推动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控制包虫病的发生率,结合“两抓、四管、六结合”的方针和我市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行动计划。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防治结合,深化巩固、全面推广,坚决打赢全市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减少包虫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助力脱贫奔康目标。
二、工作目标(一)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包虫病药品防治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包虫病防治药品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1、查来源,看购进时索证索票是否齐全,验收工作是否到位,购货单据与实物是否一致,购进货渠道是否合法;2、查药品质量,看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破损等现象;3、查贮藏条件,看是否具有保证其质量的温控、防虫、防鼠、防潮设施等;(二)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及防治工作的依从性。
1、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包虫病侵袭的能力,包虫病防治和实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大病救助的相关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加大群众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2、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预防疾病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运用手机报、电视台、户外广告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加强包虫病防治和大病救助的政策宣传和落实。
3、加强对预防包虫病工作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总结。
三、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将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所、大队全局成员参与的领导小组,切实研究解决包虫病防治和救助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开展包虫病预防宣教工作的重要性。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药化股负责处理具体事宜。
(二)注重宣传,加强落实。
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16版摘要:一、包虫病的概念与危害二、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宿主三、包虫病的主要类型及症状四、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16 版的主要内容五、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措施正文:一、包虫病的概念与危害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狗是该病的终宿主,羊和牛是中间宿主,而人因误食虫卵而成为中间宿主。
包虫病在我国广泛分布,感染率较高,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二、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宿主包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和水。
虫卵在人体内孵化成幼虫,幼虫随后寄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如肝脏、肺、脑等,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包虫病。
三、包虫病的主要类型及症状根据棘球蚴寄生的脏器不同,包虫病可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骨包虫病等。
其中,肝包虫病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区疼痛、上腹饱满、食欲减退等。
肺包虫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血痰、气急等。
脑包虫病发病率较低,主要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与占位性病变相似,如癫痫、颅内压增高等。
骨包虫病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肢体肌肉萎缩等。
四、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16 版的主要内容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16 版旨在加强包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包虫病监测网络,加强疫情报告和信息系统建设;2.开展包虫病筛查和诊断,提高病例发现和诊断能力;3.强化包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4.加强包虫病研究,提高对包虫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认识;5.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包虫病防治经验。
五、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包虫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2.严格管理家犬,避免犬粪污染水源和食物;3.加强畜牧业管理,做好家畜的检疫、免疫和屠宰工作;4.定期开展包虫病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5.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包虫病防治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全国疫情报告数据显示,2004~2010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包虫病病例报告,其中98.2%的报告病例分布于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但目前流行状况仍不太清楚。
按照《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进一步了解我国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一)有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支持的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7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项目省)的流行县(指各省曾组织调查明确的);(二)项目省流行县之外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病例报告的县;(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本地感染病例报告且存在包虫病传播条件的县。
三、调查对象(一)项目省的流行县1.人群患病调查在每个流行县,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牧区、半农牧区、农区和城镇进行分层,按各层人口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分层调查人数,再根据各层调查人数确定各层调查村数,共抽取16个村,每村查200人以上(人数不足时从邻近村补足。
),全县至少调查3200人。
2.儿童感染和患病情况调查在每个流行县的牧区、半农牧区、农区和城镇各抽取1所小学,对该小学全体学生进行普查。
如学生集中在县城,则抽取该县城所有的小学。
3.犬感染调查在每个流行县确定的16个人群患病调查村中,每村抽取20个养犬户(养犬户数不足时从邻近村补足),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共计采集犬粪样320份。
4.家畜宿主调查在每个流行县,以县为单位,在屠宰季节选取当地繁育的1岁以上的羊1000只(或牛500头),选定调查的牛、羊应来自本县10个以上的村。
5.啮齿类动物调查在有泡型包虫病流行的县,在泡型包虫病患者居住地周围和人、犬经常活动的区域捕捉各种成年鼠数不少于1000只。
6.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在每个流行县确定的16个人群患病调查村中,选取干部、农牧民和宗教教职人员等共20人;在选定学校调查4年级及以上的所有学生。
(二)项目省流行县之外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病例报告的县,以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本地感染病例报告且存在包虫病传播条件的县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即网络直报系统)的包虫病报告病例为线索,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了解当地医院是否发现和收治过未报告的包虫病病例;对确诊和临床诊断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如确认其为当地感染的病例,且其所居住的村(社区)存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动物,则参照项目省流行县关于“犬感染调查”、“人群患病调查”要求进行调查,并对当地感染病例居住区域的屠宰家畜进行肝肺检查,如发现存在包虫病流行,则在该村(社区)的周围和该县类似的村扩大范围进行调查。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一)基本情况包括户主姓名、人口数、民族、养犬数量、养羊数量、养牛数量、年自宰数量、自宰时间、饮水来源等,填写附表1。
(二)人群患病情况根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 257-2006),对接受检查的对象进行B超检查(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查)和诊断,填写附表2;对查出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附表3。
(三)儿童感染和患病情况在选定的小学,对全部学生采用B超检查和血清学方法检测,填写附表2;对查出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填写附表3。
(四)终宿主感染情况1.犬感染情况对收集的犬粪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犬棘球绦虫抗原,尽可能开展无主犬剖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填写附表4。
2.其他终宿主感染情况有其他终宿主(狐狸、狼、猫等)的地方,收集其粪便进行粪抗原检测,并尽可能剖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填写附表4。
(五)中间宿主患病情况1.羊(牛)患病情况在屠宰场检查羊(牛)肝、肺等脏器,触摸检查有无囊状物、包块或结节,对发现的囊状物或硬结进行剖检和鉴别,记录动物年龄和包囊数量,填写附表5。
2.啮齿类动物(鼠)感染情况剖检捕获的鼠,观察肝、肺感染情况,填写附表6。
(六)防治知识和行为情况以问卷形式对选定调查村的干部、农牧民、宗教教职人员和学生进行防治知识与行为调查,填写附表7。
五、数据整理及分析(一)数据收集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确定专人负责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整、准确地录入调查数据,并逐级审核、汇总、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二)率的标准化采用2000年全国标准人口构成,对地区分布和性别分布的感染率、血清学阳性率进行标化,用于不同省份之间及男女之间等各种率的比较。
(三)流行情况推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汇总与分析本地区调查数据,计算各地区的流行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汇总与分析全国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流行情况。
(四)统计指标1.犬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粪抗原阳性率=阳性数/检查粪样数×100%犬感染率=阳性数/剖检犬数×100%。
2.羊(牛)包虫病患病情况羊(牛)患病率=棘球蚴感染羊(牛)数/检查数×100%羊(牛)平均感染度=包囊总数/检查数×100%。
3.啮齿类动物感染情况啮齿类动物感染率=感染数/检查数×100%。
4.人群患病情况人群患病率=现患病人数/检查人数×100%。
5.儿童(6-12岁)患病和血清学抗体阳性情况儿童患病率=儿童现患病人数/检查儿童人数×100%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阳性人数/检查儿童人数×100%。
6.防治知识与行为合格率防治知识与行为合格率=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五)既往人群查病数据的利用流行县2008年以来已有的人群查病数据,经省级疾控机构进行评估,符合本方案中人群患病调查要求的,予以采用;不能符合要求的,需补充调查。
六、分析总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相关专家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并撰写总结报告。
七、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始终。
(一)准备阶段1.培训对调查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方案、问卷调查、数据录入、检测方法和检查技术等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参与相关调查。
2.按照本方案规范调查程序和技术方法。
3.检测试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统一采购,在进行检测前须对试剂进行测试和评价。
4.调查表和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组织人员编制统一的调查表和数据录入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填写和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汇总、分析、反馈。
(二)实施阶段1.抽样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抽样,确保样本和样本量达到设计要求。
2.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各县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每日调查表的检查,进行原始数据的现场核对。
3.技术指导和督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疾控机构组织专家对调查质量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随机复检1~5%的人血清样品、犬粪样品、动物病变脏器标本,符合率应在95%以上,不达标者对同一批标本进行复查。
4.数据库检查和验收各县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数据录入、核对和逻辑纠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调查的数据库进行审核,抽取10%数据进行人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组织管理(一)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本辖区的调查;地方各级疾控机构负责制定本辖区的实施细则、工作计划,会同相关部门具体实施。
(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负责对本次调查的省级骨干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全国资料汇总分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控机构负责当地调查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本省数据汇总和分析、检查督导等。
县级疾控和医疗机构负责本县调查的具体实施。
(三)2011年10月举办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培训班,培训省级师资,各地启动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2012年12月前各地完成调查工作并完成总结分析阶段的各项工作。
附表1:调查户基本情况附表2:包虫病筛查登记表附表3:包虫病患者个案调查表附表4:终宿主(犬/狐)棘球绦虫感染调查表附表5:家畜棘球蚴病调查表附表6:啮齿类动物棘球蚴病调查表附表7:包虫病防治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表附表1调查户基本情况调查村编号□□□□□□□□□□注:饮水来源:①沟②河③井④塘⑤积水⑥泉水⑦自来水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表2包虫病筛查登记表调查村编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镇)村注:以下选项供填写时参考宗教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其他、无职业:牧民、半农牧、农民、工人、商人、军人、干部、教师、学生、学龄前儿童、医生、家务、宗教人士、其他文化程度:学龄前、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居住方式:定居、游牧、冬季定居夏季游牧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表3包虫病患者个案调查表编号□□□□住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镇)村门牌号:附表4终宿主(犬/狐)棘球绦虫感染调查表编号□□□□□□□□□□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表5家畜棘球蚴病调查表编号□□□□□□□□□□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村屠宰场名称: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表6啮齿类动物棘球蚴病调查表调查村编号□□□□□□□□□□2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附表7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表编号□□□□姓名:性别:年龄:问卷内容(可多选,划“√”)1.人是怎样得包虫病的:①生吃牛羊肉②狗传染③不知道2.您吃东西前洗手吗?①经常洗②有时洗③很少洗3.您与狗玩耍吗?①经常②偶尔③从不4.你家牛、羊屠宰后的有病的肝肺怎么处理的?①扔掉②自己吃③喂狗④掩埋或焚烧5.如果免费为狗驱虫,你愿意吗?①愿意②不愿意注:答对3道题为合格。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