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观察植物的内容,对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观察动物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但可能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
2.准备动物模型或实物,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导学案

《观察一种动物》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对一种动物的观察方法和技巧;2. 提高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能力和兴趣;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
二、导学内容:1. 观察一种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2. 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和总结。
三、导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观察一种动物”。
让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观察动物,观察动物可以让我们获得哪些知识和乐趣。
2. 观察准备(10分钟):a. 选择观察对象:老师提前准备好一只金鱼并放在鱼缸中。
b. 分组观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观察一个指定的时间段。
c. 观察工具:放大镜、记录表、相机等。
3. 观察动作(20分钟):a. 外貌特征观察:观察金鱼的身体颜色、眼睛、鳍等。
b. 生活习性观察:观察金鱼在水中的游动方式、进食习惯等。
c. 行为表现观察:观察金鱼的反应速度、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等。
4. 记录观察(15分钟):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表上,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
5. 分析总结(15分钟):a. 汇总观察结果:每组学生汇总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
b. 分析观察数据: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金鱼的特点和习性。
c. 思考问题: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金鱼的眼睛特别大,为什么金鱼在水中游动如此灵活等。
6.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今天的观察过程和结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撰写观察报告:根据今天的观察结果,撰写一份金鱼的观察报告。
2. 搜索资料: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饲养方法等相关知识。
3. 自主观察: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者户外自主观察其他动物,并做好记录。
五、师生互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2. 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3.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对动物观察的兴趣和热情。
六、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或者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2. 扩展观察范围,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进行比较分析;3. 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动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探究。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掌握动物的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常识。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观察动物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准确描述并总结归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观察动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观察时进行参考。
2、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3、准备好有关动物的生态知识和习性,以便在课堂上做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4、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种动物”的主题,解释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目的。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观察过哪些动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感受和收获。
3、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观察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动物,从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动物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动物的生活状态。
2、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总结。
第四步:总结归纳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格,总结分析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梳理归纳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蝴蝶等小动物特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小动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观察一种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观察小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通过实践活动,他们不仅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还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分析蝴蝶的特征,说明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3.环境观念:通过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4.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使用放大镜、观察盒等工具进行观察;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使用放大镜、观察盒等工具时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提前做好工具使用的培训,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观察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前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技巧;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置有趣的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察一种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动物的奥秘。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小学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动物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行为和生活习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本课以观察一种动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和准确地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
2. 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推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展示板或幻灯片,呈现不同种类的动物。
b. 图片或实物,展示所要观察的动物的外表特征。
2. 学生准备:a. 笔记本和笔。
b. 观察动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动物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观察动物的兴趣。
步骤二:呈现观察对象(1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选出一种适合观察的动物,并在展示板或幻灯片上展示该动物的图片。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该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引发学生对该动物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该动物的实物或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帮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
步骤四:描述动物的外表特征(2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用笔记本写下动物的外表特征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并补充彼此的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步骤五: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例如: 动物的食物来源、活动方式、休息和睡觉的方式、繁殖方式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动作、音频和视频资料,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情况。
步骤六:描述动物的行为和习性(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用笔记本写下动物的行为和习性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得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得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得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得生命特征,指向单元得核心概念。
对蜗牛得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得程序,这就是学习观察方法与培养良好观察习惯得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得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得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得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得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得动物比较得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得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得好奇心,这将为她们得主动学习提供重要得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得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得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得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得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得形态与反应,再观察蜗牛得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与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得认识,这也就是本单元得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得刺激产生相应得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得指导下,对蜗牛得外部特征、应激反应与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与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与图示描述观察到得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得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就是得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得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您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得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得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您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瞧到过蜗牛?
2.画一只瞧到过得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得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您有哪些发现?请您说一说。
画一画瞧到过得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得蜗牛得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得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得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得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得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得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得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得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得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得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就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得蜗牛,它也与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就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您仔细瞧瞧它就是怎样爬行得。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得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与蜗牛相似得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得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得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得课堂活动记录
就是用简图记录蜗牛得
身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
册《植物》单元与本册《动
物》单元前两课得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
得掌握已经有一定得基
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
到得蜗牛真实、完整地用
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
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
得科学词汇标注上去:
口、触角、眼、壳、腹足
等。
拓展活动中,“把蜗牛
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
瞧它爬行,您发现了什
么?”也可以在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得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得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吗?”作为课后得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
对学生有一定得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