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
终于在一天,处处为家里着想努力工作的格里高在孤独与失望中死去了。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变形记中的得到了体现。
在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与变形记之前,我想要先谈谈对卡夫卡的观点。
卡夫卡说道:"为了我的文学创作我须要寂寞,不是'像是一个归隐者',仅仅这样就是比较的,而是像是一个死去人。
文学创作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一种更酣的呼吸,即为丧生,正像人们不能也不能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一样,也不可能将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打响。
"正是这样的见解并使他丧失了享用普通生活的欢乐,他一生距了三次婚,将自己困于在寂寞里,有人说道杰出的作家都就是寂寞的,我不敢苟同。
但不得不宣称,卡夫卡很杰出,他的变形记奇特,深刻,冷酷,却充满著令人深思的意味。
使人感受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
卡夫卡就在变形记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格里高的内心世界,这些心理描写对主人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我更能体会格里高的痛苦、善良与无奈。
“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在旅途之中。
在外面,业务上的提振,较之在家、在公司必须大得多。
此外,还要忍受旅途的劳累,必须考量火车的中转,喝茶没规律性,伙食又高,频密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人情味,没温馨之美感,使这种旅差劳务用尽方法回去吧!”,整体表现了格里低工作压力之小,生活之艰辛,但他仍然为了家庭在不懈努力奋争。
他立刻辨认出,他目前显然无法动弹了,他以前真的用那些细小的腿跳跃行进很不自然,如今也不以为鬼。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文学 创作 应 反映 内心 世界 的 真 。以西 方 现代 主 义文学 大 师卡 夫 卡 的 形记》 为例 ,不难发现 , 僮 形 记》 中的大量叙事描 写以及揭示 中
心 的 语 句 ,都 是 通 过 格 里 高 的 心 理 活 动 来 进 行 的 。 “ 为什么她要哭 呢? 因为 格 里 高 没 有 让 代 表 进 入 房 间 , 因 为他 处 境 危 险 ,很 可 能 丢 掉 饭 碗 ;
因为上司又要老调重 弹 ,向父母 重新算过去 的老帐 ,为了这些才哭 吗? 这也许是 多虑 了……” “ 唉 ,为什 么 只有 格里高 注定要 在这个公 司服 务呢 ?在 这里 只要有 一点点微小 的失误就 要受到 询查 ,难 道公 司里 的 全体职员 都是废物 吗?他们之 中没有一个 忠诚可 靠的分 子吗 ?而这个 人仅仅在 一个早晨 只有几个小 时没有 为公 司办事 ……”在这些看 似冗 杂无序而又充斥着矛盾 的心理 活动 中,我们却恰恰看 到了情节 的推进 , 人物 的性 格以及其 中蕴含 的深 刻的主题 。在格里 高突然 变成 甲虫 的这 个早晨 ,公 司 的代 表 因其没有 按 时上 班而 来到 他家 , 目的 无非有 二 :
以显现 。
分析 与猜想看 似混乱 ,却句 句符
合二 十世纪初 资本 主义社会 的现
实 — — 社 会 矛 盾 尖 锐 ,底 层 小 人 物 遭 受 无 休 止 的压 榨 。
第 四 ,热 衷 于 艺 术 技 巧 的 革 新与 实验 。 ( ( 变 形 记 》 被 认 为 是 , 表 现 主 义 文 学 的 代 表 作 。小 说 重 视 主 观 世 界 ,强 烈 地 展 现 精 神 、 情 绪 和 思 想 ,在 象 征 性 的 表 现 中
以 《 变 形 记 》 为 例 谈 西 方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的 艺 术 特 征
高二语文教案-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3.再次,《变形记》还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小说详细的描写了家人对他从关心到厌恶到必欲置其于死地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希望他恢复赚钱的能力到彻底绝望的过程.这是一个为家庭奉献了一切,却由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被家庭抛弃的小人物的悲剧,这类悲剧在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里并不罕见.
作品创造的艺术世界,涵盖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就思想而言,较为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将荒唐,人性异化看着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赋予作品以浓厚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情调;就艺术而言,善于运用怪诞和象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格里高尔在极度困难,内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艰难挪动身子,终于,靠嘴巴扭动了钥匙,心理十分高兴.由此可以看出,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描述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荒诞的情节写出生活的真实.人变成甲虫,本身就是虚幻的,不可能的,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非人"的东西(甲虫)还具有人类才有的思想感情.
格里高尔由"人"变"虫",预示着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变形"乃是身不由己,是一切倒楣人物孤独和悲哀的象征;格里高尔"物化"后,生理上虽然完全变成了"甲虫"(即非人),但心理上仍然保留着人的心理,能观察、判断和思考.他知己自丢了职业,没钱养家,外人厌恶,家人嫌弃,从而给家人造成不幸.自己虽然生活在家人当中,却举目无亲、有苦难言,"再也没有特殊温暖的感觉了",以至在苦闷和悲哀中绝食死亡.格里高尔的悲剧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异化为"非人"的普遍事实,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人格的丧失和生存的痛苦.可见,这其中的意蕴是何等之深!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

第7 页。 6
卡 夫 卡 的 《 形 记 》是 现 代 主 变
一
样 的服饰相 貌 、一样 的境遇 。他 们
义文学 的经典之作 。旅行推 销员格 里 高尔 - 姆沙 为了获取一家 人的生 活 萨
几次 分手 ,但 只是说说而 已 ,走 几步
个 文本的具体 比较 ,从 以下三 个方面 谈 谈现 代主 义和后现 代主义 文学的本
质区别。
f j马 丁 -埃 1 斯 林 《 诞 派 之荒 荒
脱下帽 子 ,向帽子 里窥视 ,在帽 内摸
索 ,抖 一抖 又重新 戴上 。同时他们进
行着 毫无意义 的对 话 ,上吊 ,啃胡 萝
卜 。
为了 扩大学生 的阅读 视野 ,有高 中 语文 教材 节 选 了 卡 夫 卡 的 《变 形
…
… …
一
多说他 星期六来 ,却不知是 哪一个 星 期六 ,他们不能确 定今天 到底是 星期
几 。在 等待 中 ,戈戈使尽平 生之力 , 终于把 一只靴子脱 下 ,瞧一 瞧 ,又伸 手摸一摸 ,穿 上。重复 。狄 狄则 反复
罗伯 ・ 吉尔曼说 : “ 类戏则 常 这
常缺 乏能够使 人辨别 的角色 ,奉献给
观众的几乎是动作机械 的木偶 。” [] 1
剧 1, 第兽 》9 年 1戏 》0 期 8
,
一、 人物: ‘ 格化” ‘ 影” 从1 人 到 【 人
… … … … H … …
剧 中的主人公 爱斯特拉 冈和弗拉季 米
记 》和 贝克 特 的 《 待 戈 多 》 ,并 等
将 这 两 部 作 品 都 视 为 西 方 现 代 派 的 代 表作 。其 实 ,这 两部 作品有 着本质 的不 同 ,分 别 属 于 现 代 主 义 和 后 现 代 主义两个 不 同的文学 范畴 。本文拟 通 过对 《 变形记 》和 《 等待 戈多 》两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作者:法红利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表现主义诞生于2o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通过代表作《变形记》,刻画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到“虫”的荒诞的经历和痛苦的心理挣扎历程。
通过对《变形记》的艺术特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感知到表现主义文学的部分艺术特征。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表现主义索克尔评价说:“卡夫卡深邃多变的艺术本质,决定了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把握这篇多层次作品。
每一个研究仅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
”[1]这句话一语中的,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奇异古怪而不可名状的感觉。
我只能努力地去理清这种“不适感”的源头,通过分析,简要地概括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超脱现实的形式创新(一)“荒诞极致”与“真实可感”的碰撞“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2]开头,我们的主人公就变成了一只甲虫。
没有任何心理铺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描写。
这是开门见山的一个既成事实,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居然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设定。
就像一幅画的创作,一开始画家便将一桶漆倒在了画布上,这种粗野爆裂的画风,很难不在读者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是全部是虚构,不去较真这只甲虫的具体样子也就罢了。
可卡夫卡偏偏是凭着过人的想象力,认真地讲述这只巨大的棕色甲虫:长着触角,眼睛略微凸出来,有着“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3]“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4],两排细腿“细得可怜”[5],细腿的底部有一些粘性,爬行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养成了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来回爬行的习惯”[6]“尤其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7]。
有时候,格里高尔还会用人的思想,去艰难地操控自己虫化的身躯。
人性的异化--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由 《 变形记》 看 西 方 现代 主 义 文 学 的特 点
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以其现 实主义的描 写,象征 ,反 讽等独特 的艺术形式构建 出了一 个荒诞的 梦一般 的故 事。它体 现 了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对人 心理感 受的重视 以及对人性的异化的强调 ,解释 了人在 现实世界 面前 的孤 独无助和 恐惧 不安。其 不论 是从写作手法还是 内容主题 ,都值得 让我们 深思。 关 键 词 :变 形 记 ; 现代 主 义 ; 异化
也没有 用过多的笔触去描写 甲虫 的外貌形象 ,反而把所有 的笔 墨都留在 了之后格 里高 尔 自己的挣扎与他躺在床上 回想他的生活 ,以及他 与秘书 主任 ,父亲母 亲妹妹 的交涉上 。而在格里高尔变成 甲虫后 的生 活中 ,作 者没有 太多描写他每天是如何爬行或者如何进行其他活动 的,而是通过 对话 ,内心独自的方式 ,表现 了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转 变。重点突 出 了格里高尔的心路历程 。当他变成 甲虫之后 ,家人逐步 的不将 他当做人 来看待 ,他的房间的东西被挪 出去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而在他妹 妹和母 亲将家具搬出去时格 里高尔 才忽然意识到 “ 什么都不能从他房间里搬 出 去 ,一切都得保持原状 ;他 不能丧 失这 些家 具对他 精神 状态 的 良好 影 响 ;即使在他无意识 地到处乱爬 的时候家具 的确挡住他 的路 ,这也绝不 是什么妨碍 ,而是大大的好事 。 ” 这个 细节描写 和心理描写暗示 了格 里 高尔性格的异化 ,他也正在丧失作 为人 的思维和 自尊 ,但 又在这个过 程 中苦苦挣扎想要抗拒。然后他妹妹 的固执终将让他 的抗拒毫无作用 。 象征手法的应用也是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 的一大 突出特点。通过对 象 征形象 的塑造 ,揭示现实世界中人性 的困惑 。在 《 变形记》 中 ,卡夫卡 选择 甲虫作为格里高尔变化的对象 ,而甲虫是本身就与人 类生活的社会 关系甚微的昆虫 ,甲虫的外壳使得格里高尔的外在模样 上远离 了人类 社 会 ,这样的处理含蓄又准确地说明了卡夫 卡本人 的处境 ,同时也隐喻 了 现代社会的各种异化的现象。卡夫卡通过 对这样一个特殊 的形象进行 塑 造 ,通过其家人 ,公司的秘书主任 ,女仆 对他的态度 ,揭 示在 当时社 会 中在各方面 的压力之下的一种人性的异化。 同时 ,讽刺性也是现代主义 文学表现 手法 中一 大特点 。 讽刺通 常 是最具有表现力的能够将现实社会的不公 ,黑暗表现出来的手法 。在 卡 夫 卡的笔下 ,“ 甲虫式” 人物格里高尔 意外 的陷入一种无法控制的局面 , 他越是挣扎 ,便陷得越深 ,直至断送性命 。在文章的最后 ,当卡夫 卡的 妹妹演奏小提琴时 ,只有身为 甲虫的格里高尔是真正用 心去欣赏音 乐之 美 的,这让他不 由 自 主的爬 向了妹妹。格里高尔的身形异化 ,灵魂 却得 到了升华 ,而其他人虽然是 身形正 常,但 是他们 的灵魂却 异化 堕落 了。 然而格里高尔最后 的命运却是惨遭死亡 ,这样的对比让格里高尔 的形象 更加 的突出 , 其命运 的悲剧性也更加的突出 ,也突出了作品对人性 异化 的悲 哀 。 格里高尔 的命运让人叹息 ,在卡夫卡的描写 下 ,《 变形记 》不 仅是 对物质 高度发 达而精神空虚 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更是对各 种丑 恶现象 的高度控诉 。结合 了现代主义文学 的表现 手法 ,《 变形 记》 无论 是写作 手法 还是内容 主题 ,都值得让我们 深思 。 ( 作者单位 :北 京师范 大学外文学院) 参考文献 [ 1 ] 黄 怡俐.论西方现代 主义 文学的悲剧 意识 [ J ] . 许 昌师专 学报 , 1 9 9 8 ,( 3 ) . [ 2 ] 周琴.浅析卡 夫卡 的小说 《 变形记 》 [ J ] .哈 尔滨 学院 学报 , 2 0 1 1 ,( 4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嵩晴
内容摘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无数优秀文学作品的集合,早已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与洗礼。
本文试着通过以《变形记》为例,来阐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变形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抬头仰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片文学的天空,以现代的眼光将它重新审视,看到的不仅仅是超乎常理的荒谬表象,而是一种变形了的艺术正熠熠生辉。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反映内心世界的真。
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不难发现,《变形记》中的大量叙事描写以及揭示中心的语句,都是通过格里高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
“为什么她要哭呢?因为格里高没有让代表进入房间,因为他处境危险,很可能丢掉饭碗;因为上司又要老调重弹,向父母重新算过去的老帐,为了这些才哭吗?这也许是多虑了……”“唉,为什么只有格里高注定要在这个公司服务呢?在这里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失误就要受到询查,难道公司里的全体职员都是废物吗?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忠诚可靠的分子吗?而这个人仅仅在一个早晨只有几个小时没有为公司办事……”在这些看似冗杂无序而又充斥着矛盾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却恰恰看到了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性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在格里高突然变成甲虫的这个早晨,公司的代表因其没有按时上班而来到他家,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催促他立刻去上班,二是给予他惩罚甚至向他“算过去的老帐”。
这些内心活动不仅成功向读者解释了一连串事件的发展状况,展现了格里高温和善良又有些软弱无奈的性格特征,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示了小说的中心。
这一连串分析与猜想看似混乱,却句句符合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社会矛盾尖锐,底层小人物遭受无休止的压榨。
第二,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变形记》小说开篇,即是超现实的人类的“变形”:“当格里高?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没有过多的解释,没有任何的铺垫,这种神话般的情节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
“甲虫”象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扭曲了的生活姿态。
在我看来,格里高最后的死亡显然不能让他的家人得到“解脱”,他们作为社会底层的一部分,终将因拼命的工作同样遭受异化。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大量描写丑的事物,通过美丑对照,将“审丑”作为反抗现实丑恶的手段。
小说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格里高变形后样貌的丑陋。
“肚皮僵硬,呈弓形”“他的背碰到了腐烂的苹果,苹果的霉烂点波及周围”……然而在我看来,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要突出变形的丑陋,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将种种“美”与“丑”进行对比。
格里高甲虫般的形态的确不让人喜欢,但丑陋的外表更加突显出这位平凡小人物的美好心灵;亲人们尤其是格里高妹妹的外表是正常甚至美丽的,但他们冷漠势利的内心却在格里高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丑陋。
第四,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变形记》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重视主观世界,强烈地展现精神、情绪和思想,在象征性的表现中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人情关系的淡漠。
西方人充满幻灭感的“现代意识”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体现。
这一点在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的大胆运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变形的艺术”因何而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迥异而近乎完全相反的艺术特征。
而这种“突变”必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原因。
首先,就社会背景来说,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度迸发,人类激发出空前的创造力,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里,人性的异化现象也突现出来,在巨大的物欲面前,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成了非人。
在种种社会原因中,引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摧毁了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德国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
这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其次,就哲学根源来说,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想使得“变形的艺术”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论支持,其虚实结合又极具主观性的特征得以显现。
最后,便是其文学根源。
就文学本身来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没能充分发挥文学自身的表现功能,而新兴的这些艺术特征较好地弥补了这些缺憾。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正如格里高的甲虫身体一样,是“失常”社会的产物,亦是原有文学艺术特征的一种不正常的“变形”。
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无论怎样,这些“变形的艺术”经历时代的淘洗,早已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它之所以能被成为“艺术”,也是因为它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片天地,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
三、“变形艺术”的时代价值
一战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缓和并不意味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已经失去其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扭曲的、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
欣赏着曾经的艺术光辉,行走在现代的兴国大道,愿我们的身与心永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