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我们讨论土地资源是否充足时经常使用的专业术语。
像其他许多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术语一样,这些词语在这种意义上讲有着双重用途,它们有更多的涵义。
经济学中常说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在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中,这些专门的概念(供给、需求)都有他们特定的作用。
尽管如此,1)当他们谈及一般的商品或资源数量而非特定情况下的供给和需求,2)并且所关注的供给和需求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在某一期间,其他相关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经济学家往往又恢复原状使用这些常用的术语。
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谈到供给时是指它的一般含义,即可获取的资源或商品的数量;而谈到需求时,则是指人们需要且愿意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当我们谈到土地的自然供给时,我们关注的是实际存在的资源。
这一概念可以适用于特定资源,例如矿物燃料或选定地区土壤类型的自然供给。
当我们谈及私有制单位,县国家或整个世界土地资源的总量时,也可以应用单位面积的土地自然供给。
土地经济供给仅仅指全部土地供给中人们想要利用中的那一部分。
在经济和技术意义上来说,一旦人们开始使用土地,将对他的使用或控制与其他相竞争,给予它一定的价格或价值,或愿意承担为其发展所需付出的成本时,土地就成了一种资源。
土地经济供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价格和需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以前仅有很少甚至没有经济价值的区域和物质材料,新的技术和需求可以给予其价值。
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任何用途的土地经济供给均可以扩展(有时缩小),而且只受全部土地供给中可供用作该用途的那部分土地供给的制约。
“需求”的概念同“供给”类似。
作为一种有形概念,需求是同对商品和服务的渴望、需要和需求联系在一起的。
资源需求一对于平均饮食、住房设施、教育或娱乐机会的适当的需求数量-代表有形需求的一个衡量手段。
资源的自然需求概念为项目的规划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南,但它在经济分析中的价值有限。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生产要素市场

1、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及要素市场均衡; 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供给及均衡; 3、了解劳动、资本和土地市场均衡
关键概念: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概述
生产要素,引致需求,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要素成本,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卖方垄断
二、垄断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1.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
MRP = MFC
W MFC S=W(L) W2 W1 D L1 L2 L
图9-13 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2.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W
W1 W2
S=W(L)
MR L1 L2
D
L
图9-14 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生产要素的双边垄断
W MFC WU F SL=W(L)
2.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 . 际收益
MP , VMP MR
MP O
MRP
L 图9-3 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垄断厂商)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需求
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
dC ( L) =W dL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
VMP = W0
W
W
0
A
S
VMP
r SS0 r0 r1 D SS1
O
M0
M1
M
图9-22 资本市场均衡
三、土地市场
1.土地的供给和需求 .
P S
O
Q0
Q
图9-23 土地的供给
2.土地市场的均衡和地租的决定
P S
P D
O
Q0
Q
图9-24 土地市场均衡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

《土地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地经济学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试课)适用对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时:32学时 2学分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农业经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必修课程的要求《土地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主要教学任务是:从知识方面,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和土地资产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问题;土地制度和产权的体系结构以及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原理;理解我国对土地资产的土地税收、金融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知晓中国现行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以及在产权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从技能方面,能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土地供给和需求与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的关系;能利用几种基本的方法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能利用土地税收、金融政策和土地管理法等政策法规对我国目前土地管理和土地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土地经济学是三年级开设的专业课(范围选修课)。
是在第一和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和农业经济学后开设的课程,它们是学好土地经济学的课程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市场、地租理论、土地价格的评估、土地税收、土地金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集约和规模利用基本原理、土地制度,土地产权理论,保护耕地与土地的占补平衡,土地征用等。
难点:土地市场管理;土地的供求平衡分析;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和作用;土地价格的管理;土地金融的作用;中国现行的土地税税制的改革;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农用地及城市土地规模利用;土地管理体制的确立、运行与改革,土地产权的体系构成和流转。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第一和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和农业经济学后开设的课程,它们是学好土地经济学的课程基础。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要素市场

国际要素市场的政策影响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投 资政策等影响国际要素市场的运
行。
关税和贸易壁垒措施对国际要素 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投资、兼并收 购等方式影响国际要素市场的格
局和竞争格局。
THANKS
感谢观看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要素市场
• 要素市场的概述 • 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 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 • 要素市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要素市场的国际市场
01
要素市场的概述
要素市场的定义
要素市场:也称为生产要素市场,是 指生产者购买生产要素所形成的市场。
要素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 决定了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 给,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要素供给的决定因素:生产要素 的边际生产力、生产要素的相对 价格、生产要素的供给成本等。
要素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要素的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向右
上方倾斜。
要素市场的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根据生产函数和成本最小化原则,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 来生产产品。
边际要素替代率
表示企业为保持相同的产量水平而使用不同生产要素的比例。
垄断性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某些生产要素可能存在垄断现象,即只有少数 几个供给者能够提供某种特定的生产要素。
动态性
要素市场的动态性表现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技术的进步,某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可能会发生变化。
02
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要素市场的供给
要素市场上的生产要素:土地、 劳动、资本等。
工资的决定
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市场供需 关系、劳动者技能水平、行业特
土地和地租

2. 准金
准租金(准地租)是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 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 收入。它是指固定生产要素的收入。准租金只取决 于要素需求状况而与供给无关。
3. 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 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它说 明要素收入的减少并不会影响该要素的供给。经济 租金也称为生产者剩余。它类似于消费者剩余,但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现象,而生产者剩余则是生 产要素供给者得到一种额外的、实在的收入。
二、 租金
1. 租金
地租是指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 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但很多情况下, 不仅可以把土地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有许多其 他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例 如,某些人的天赋才能就如土地一样,其供给是自 然固定的。
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的服务价格。这 种服务价格显然与土地的地租非常类似。为与特殊 的地租相区别,可以把这种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 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作租金。地租则是当所考 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 租。
土地和地租
项目
一、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 不可再生的特点。同一地块被某人占有,其他人就无 法再占有。因此,土地的供给没有弹性,是一条垂直 于横轴的线,如图7-12所示。
所以,土地需求成了决定地租的唯一因素。地租是 指当土地(包括地面、矿藏、水域等)供给固定时, 使用土地而支付的报酬,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谢 谢
观 看
土地被看作是资本的特殊形态,地租被看作是利息 的特殊形态。
在图7-12中,横轴N为土地数量,纵轴R为地租水 平,S为土地供给线,与横轴垂直,D为土地需求曲线, E0为均衡点,表示使用土地ON0时,其地租水平为 OR0。
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版)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图9-9
货款供给曲线
3.资本市场的均衡
图9-10
资本市场的均衡
如图9-10所示,短期内,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假定短期中资本存量固定不变),资本的需求曲 线 D 和短期供给曲线 S1 S 2的交点决定了短期均衡利率水平为 ,资本数量为 Q1 。长期中,当储蓄和折旧恰好相等时, r1 资本市场达到长期均衡。
图9-3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消费者放弃劳动享受闲暇的代价较大,消费者就增加劳动时间替代闲暇时间。 收入效应是指当工资率提高时,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收入上升,他可能减少劳动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 图9-3中,在 W1点以前,工资率较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工资收入,他会增加劳 动的时间,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表现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W1 点以后,工资率较 高,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减少劳动的时间增加闲暇消费,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的上升反而减少,表现 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方弯曲。
∂Q
素 K 。 其 中 ∂K 为 资 本 的 边 际 产 品 即 MPK , 为 劳 动 的 边 际 产 品 即 MPL , 因 而 欧 拉 定 理 也 可 以 表 示 ∂Q 为: = K MPK + L MPL。 Q
dU dl W = dU dY Wy
上式左边为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右边则为资源和收入的价格之比。 于是,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问题可以表述为:在约束条件 Y + W l = W L 下使效用函数 U = U (Y,l ) 达到最大。
3.要素供给问题
图9-1
价格扩展性
如图9-1所示,横轴 l 和纵轴 Y分别为消费者的自用资源和收入。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 点 E 顺时针方向旋转,反之亦然。随着预算线绕 E 点顺时针旋转,它与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簇的切点亦不断变化。所 有这些切点的集合为曲线 PEP,可称之为价格扩展线。 从价格扩展线能推导出要素供给曲线,一般情况下呈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如图9-2所示。无差异曲线形状之 区别、从而要素供给曲线之形状不同,实际上与要素的特点有关。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的
生产率、国民经济状况等。 人类对林地的需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
需
是对木材的需求。二是森林的生态功能。
求
草地在人类的生活中也不可忽视。
非农业用地需求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经济发展和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附: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点用地)
根据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增 长了7.88*105hm2.1990-199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增 长了5.54*105hm2,占90年代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的 70.3%,扩展较快,1996-200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增 长了2.34*105hm2,占90年代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 的29.7%,增长速度趋缓。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耕地减 非农建设 生态退
少
占用
耕
46.22 57.04 84.17 155.60 89.33 202.74 288.09 114.59
19.23 17.62 20.53 16.33 16.37 19.65 22.91 14.51
(2亿吨)的1至2倍。因而中国不但不能养活自己,
而且将把世界粮食市场“买空”,乃至造成世界
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甚至引发全球政治和生态危
机。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研 究
我国2001年现有耕地19.14亿亩(其中优质 耕地仅占1/3),人均耕地1.51亩,不及世 界人均耕地的45%,全国有666个县(区)的 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 亩的警戒线。
32.65 30.94 40.51 59.36 26.60 34.12 34.35 34.56
耕地净 减少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要素市场

要素市场供给曲线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供应者 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要素市场的需求
1 2 3
要素市场需求的概念
要素市场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 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生产要素的数 量。
影响要素市场需求的因素
影响要素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产品市场的需求 、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生产者的预期等。
土地市场的动态性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 等因素的变化,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 和价格水平也会随之变化。
土地市场的均衡
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在土地市场中,供给方是拥有土地资源的所有者或经营者,需求方是各类企业和个人,他 们对土地的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均衡价格的形成
在土地市场中,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形成均衡价格,即土地的成交价格。均衡价格受多 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地理位置等。
02
CATALOGUE
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要素市场的供给
要素市场供给的定义
要素市场的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供应者愿 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价格。
影响要素市场供给的因素
影响要素市场供给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 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预期价格、生产要 素的供应者的数量和生产技术等。
生产要素市场
是指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要素市场的分类
土地市场
是指土地使用权的买卖市场,包括住宅用地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资本市场
是指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 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土地供求平衡
(二)土地供求平衡
3.建设用地(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 建设用地(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
(1)一般状态下 的土地供求均衡
P D S
S
D q S P
(2)土地供求的 特殊性
P D
O
D O O q
S
q
两种特殊的供求曲线
四、土地供求平衡
(二)土地供求平衡
1.土地供求平衡的基本特征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 又有其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 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形式。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形式。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在现实情况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 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在现实情况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普遍的 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 ,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
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 的土地数量, 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 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 用的土地资源。 用的土地资源。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 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 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 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第九章 土地供给与需求
【内容提要】土地供求是土地市场运行的重要机 内容提要】 制,但土地供给和需求受自然和经济等因素的 制约有其特点。所以, 制约有其特点。所以,认识和了解土地的供给 和需求对进一步认识土地市场以及对土地进行 合理利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土地供给 与需求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土地供求关 与需求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系和供求平衡的基本原理。 系和供求平衡的基本原理。 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供给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供给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土地需求的本质,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 土地需求的本质,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 难点】 【难点】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分析
一、土地的供给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3、影响因素 、
主要有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 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 中国城市政府) (中国城市政府)
4、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
土地总量的需求
非 土
产业结构的变化
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
A'Βιβλιοθήκη O E FDB1 O A2
A1
土地 土地
生产力提高后的等产量曲线 资源投入等产量曲线
三、人地关系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因此,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因此, 土地供求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供求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正确 处理人地关系, 处理人地关系,就为人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生产物质 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创造了基本条件。 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创造了基本条件。 人地关系早为世人所重视,近代已形成理论。 人地关系早为世人所重视,近代已形成理论。从土 地利用角度看人地关系,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变化: 地利用角度看人地关系,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变化: 1、完全依赖的低级阶段 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3、人类占主导的开发阶段 4、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阶段
一、土地的供给
(二)土地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1、特点:相对稳定和无弹性的。 、特点:相对稳定和无弹性的。 2、制约因素:不受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 、制约因素:不受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
受主要在气候、土壤、水文、交通等条件等因素的制 受主要在气候、土壤、水文、 约。
4、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
①具有弹性 有效供给: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才能被人类所利用。 ②有效供给: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才能被人类所利用。 供给的表现:包括总量的增加, ③供给的表现:包括总量的增加,某种用途土地数量的 增加,产出的增加。 增加,产出的增加。
2、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
①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 ②针对性不同 ③弹性上的差异 ④人类的影响结果不同
二、土地的需求
(三)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居住需要空间场所而形成 的对土地的需求。 的对土地的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增加。 而增加。
二、土地的需求
(四)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发展
非 土 地 地 资 资 源 B2 L 源 B A L B C L'
类型: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类型: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类为满足食物及农副 产品的需要而对土地的 需求。 需求。 人类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场 所而对土地的需求。 所而对土地的需求。
二、土地的需求
(二)农业用地需求
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主要是农 业土地提供食物、 业土地提供食物、衣料及其 他原料。 他原料。 影响农业用地需求的因素与 土地本身的条件、 土地本身的条件、人口和国 民经济发展有关。 民经济发展有关。
第九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需求 人地关系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一、土地的供给
(一)土地供给的概念 定义: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 定义: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
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 的数量。 的数量。
类型:土地的自然供给和土地的经济供给。 类型:土地的自然供给和土地的经济供给。
2.耕地供求关系
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的影响, 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的影响,当人均占有粮食数 量超过其需求时,则耕地的供给就有可能减少。 量超过其需求时,则耕地的供给就有可能减少。当人均占有粮食减少 必然使耕地供求关系紧张。 时,必然使耕地供求关系紧张。 我国缓解耕地紧张关系的对策:调整用地结构;开垦未利用地; 我国缓解耕地紧张关系的对策:调整用地结构;开垦未利用地; 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 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
如耕地仅占17.5% 17.5%, ①供给总量:7000万km2,如耕地仅占17.5%,最好的耕地 供给总量:7000万 占7% 区域供给: ②区域供给:在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 ③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总量和类型
一、土地的供给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1、特点 、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4.均衡价格 把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把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就构成供求平衡曲线。 就构成供求平衡曲线。
P' D S
E P P'' Qs Qd
供求平衡曲线
供求平衡曲线的意义
在E点处Qs=Qd,称E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点。在价格发生变化 点处Qs=Qd, 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点。 需求量和供给量都会向E点运动,只有在E点上, 时,需求量和供给量都会向E点运动,只有在E点上,价格 才是稳定的; 才是稳定的; 当价格从P点上升至P 时 出现Q s d 当价格从P点上升至P‘时,出现Q’s>Q‘d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现 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下降直到平衡点E为止。 象。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下降直到平衡点E为止。 当价格从P点下降至P 时 出现Q s d 当价格从P点下降至P”时,出现Q’s<Q‘d供小于求的不均衡现 象。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上升直到平衡点E为止。 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上升直到平衡点E为止。 从理论上讲,能够保持价格稳定的只有一个平衡点E 从理论上讲,能够保持价格稳定的只有一个平衡点E,但在 实际房地产市场中, 实际房地产市场中,除价格以外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供求的变化, 断变化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供求的变化,从而导致 平衡的变化。因此, 平衡的变化。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同其它商品 市场的供求关系一样,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市场的供求关系一样,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不均衡缺是普遍的、绝对的。 而不均衡缺是普遍的、绝对的。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1.一般商品需求曲线 P D D O q O P S q q S P D D q
2.一般商品供给曲线 P S S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3.需求与供给例外 D P D O q O P S S q
需求规律例外,即指对某一商品的需求, 需求规律例外,即指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并不因其价格低 需求就多,价格高需求就少,而恰恰相反。 需求就多,价格高需求就少,而恰恰相反。 供给规律例外,即指价格低时,其持有者积极出售; 供给规律例外,即指价格低时,其持有者积极出售;当价 格上升时,反而认为该商品值钱,就待价而沽, 格上升时,反而认为该商品值钱,就待价而沽,不出售商 品。
①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②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增加产出 ③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④调节消费结构 ⑤利用新技术 ⑥保护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需求
(一)土地需求的概念 定义: 定义: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
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