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使用教材:杨宝峰主编《药理学》(六版)(人卫版)目的要求:1 •掌握一线抗结核药异烟朋\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毗嗪酰胺的抗菌作用特点、作用机制、耐药性、临床应用。
2•熟悉一线抗结核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
3 •了解二线抗结核药和新一代抗结核药的作用特点。
3 •了解抗结核病的用药原则。
4. 了解抗麻风病药砚类的作用特点。
第一节抗结核病药(antituberculosis drugs )药物分类:第_线抗结核药:异烟腓、利福平、乙胺丁醇毗嗪酰胺、链霉素等第二线抗结核药: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环丝氨酸、紫霉素等Cisoniazid9INH5WW5A?//n/fon) 优点:作用强、疗效高、毒性小价廉、口服方便首选药是抗结核病的【抗菌作用】•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 抗菌力强9较高浓度对繁殖期细菌有杀菌作用•单用时易致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 能延缓耐药性发生,增强疗效【抗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仁是前体药,经活化后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分枝菌酸合成: (图示)2.抑制结核杆菌DNA的合成3.抑制膜磷脂的合成-►结核菌膜通透性t-►细菌无法生存4.影响糖酵解前体药—过氧化氢一过氧化酶》活化型药+细菌的0酮脂酰载体蛋白合成酶复合体抑制分枝菌酸酶活性抑制分枝菌酸合成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特有的重要成分,故异烟腓对其他细菌无作用【体内过程]1・P- 0吸收快而完全,1〜2h达Cmax2•穿透力强.分布广3.主经肝乙酰化转移酶水解为乙酰异烟腓,异烟酸等其乙酰化速率受遗传因素影响.并随人种及个体差异不同分为两型::快代谢型'慢代谢型中国人「慢代谢型约占25・6%j快代谢型约49・3%中间型约占25・1%白种人:慢代谢型约占50%—60 %慢代谢型者肝中缺少乙酰化转移酶,服药后异t ]/2延长,显效较快快烟腓血药代谢型的t1/21h慢代谢型的®/2 3h4.大部分代谢物及小量原形经肾排【临床应用】全身各个部位、各种类型结核病首选药【不良反应】•周围神经炎,同服Vit・%防治•严重一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有癫痫、嗜酒、精神病史者慎用机制:其结构与Vit・B6相似->vit. B6 排泄t -Vit・ Be缺乏-GABA |-中枢过度兴奋所致以35岁以上及快代谢型患者较多见3.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狼疮样综和征4•其它:胃肠反应,粒细胞J、BPCJ等利福平(rifampin, RFP^ 甲哌利福霉素Rifampicin)是人工半合成的力复霉素类衍生物为砖红色结晶性粉末优点=高效低毒、口服方便等广谱.杀菌 G-球菌(如脑膜炎奈瑟菌)G-杆菌(大肠、变形、流感杆菌): 强大抗菌3.沙眼衣原体和沙眼病毒: 抑制 仁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杀灭2. 对多种G+菌 (特别是金葡菌)特异性地抑制敏感菌依赖DNA的RNA多聚酶(0■亚单位)-阻碍mRNA合成对人和动物细胞的RNA多聚酶则无影响耐药性:单用易致致耐药性与其它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治疗结核病时不宜单用耐药机制:RNA多聚酶的B亚单位基因突变〜利福平不能与之结合【体内过程]1. P・0吸收好,穿透力强,分布广2■主要代谢物为脱乙酰基利福平,仍具抗菌活性(为利福平的1/10)。
药理精品题库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一、抗结核病药“一线药”:疗效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较易接受;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二线药”:如对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等;抗菌作用弱,毒性较大,仅用于细菌对“一线药”耐药时(一)异烟肼(雷米封)对结核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力强,较高浓度对繁殖期细菌有杀菌作用。
单用时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病联用,则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并增强疗效。
机制可能是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使细菌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体液和组织中,当脑膜发炎时,脑脊液中的浓度可与血浆浓度相近。
穿透力强,可渗入关节腔,胸、腹水以及纤维化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的结核杆菌。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核病,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他第一线药联合应用。
对急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增大剂量,必要时采用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1.神经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炎系继发于维生素B6缺乏,多见于营养不良及慢乙酰化型患者,表现为手、脚震颤、麻木,同服维生素B6可治疗及预防此反应。
2.肝毒性,以35岁以上及快代谢型患者较多见,可有暂时性转氨酶值升高。
(二)利福平(甲哌力复霉素简称RFP)广谱抗菌,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特别是耐药性金葡菌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
结核杆菌对利福平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单用。
与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合用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机制是特异性地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对动物细胞的RNA多聚酶则无影响。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但个体差异很大。
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痰液及胎儿体内。
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浓度的20%。
药理学 45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异烟肼(雷米封,INH)
【药物相互作用】
1.异烟肼为肝药酶抑制剂,可使香豆素类、 苯妥英钠及交感胺的代谢减慢。 2.饮酒,或与利福平合用均可增加其对肝 的毒性作用。 3.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血药浓度降低。 与肼屈嗪(扩小动脉)合用则毒性增加。
6
利福平(rifanpicin,RFP)
【抗菌作用】 抗结核作用强,疗效与INH相似;细胞内外杀菌 抗菌谱广 结核分枝杆菌 对麻风杆菌亦有明显作用 对多种G+和G-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高浓度对衣原体和某些病毒也有作用 机制 : 特异抑制细菌的依赖DNA 的RNA多聚酶 耐药: 单用易耐药, 与RNA 多聚酶基因突变有关
4
异烟肼(雷米封,INH)
【临床应用】
各类结核均为首选。预防、治疗;口服、注射 对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用药时可单独使用; 规范化治疗时必须联合使用其他抗结核病药,以防止或延缓耐 药性的产生。 对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必要时 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
①神经系统症状 CNS症状 周围神经炎 化学结构与VitB6相似,可以抑制其生物作用,并促进排泄。 大剂量中毒可用等剂量B6对抗。 ②肝脏损害 ③过敏反应
17
• 联 合 用 药
• 长 期 用 药
• 全 程 用 药
• 规 律 用 药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 dapsone
对麻风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各型麻风病有效 作用原理与磺胺类药物相似,抑制二氢叶酸合酶 毒性大,不适合作为一般抗菌药使用 疗程长(3-5年,甚至终身治疗)
【不良反应】
溶血性贫血和发绀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周围神经病变 砜综合症(Sulfone Syndrome):药疹、高热、黄疸、淋 巴结肿大、蛋白尿—沙利度胺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第45章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第45章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Antituberculosis drugs
异烟肼(isoniazid),雷米封
[药动学] 1.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严重病人可i.m或i.v ; 2. 分布:广泛、穿透力强,能渗入脑脊液、胸水、腹
乙氨丁醇(ethambutol):人工合成的乙二胺衍生物, 右旋体有效
作用:抗结核强(抑制RNA合成),相当链霉素 重要辅助药
特点:与其他药无交叉耐药;耐药形成缓慢,常与 异烟肼、利福平合用。
毒性:大剂量、长期服用可产生视N炎(视力模糊、 视野缩小、红绿色盲)。
第45章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第45章
抗结核病药(antituberculous drug) 抗麻风病药(antileprotic)
第45章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Antituberculosis drugs
第一节 抗结核药
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可累计各器官,但以 肺结核最常见。
一线药物:初治首选,疗效好、毒性低,价廉。 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
2. 周围N炎:四肢麻木、震颤、烧灼感、针刺样疼 痛
3.
(促VB6排泄,用维生素B6防治)。
CNS兴奋症状:兴奋、惊厥、精神失常(癫痫、嗜
酒、精神病者慎用)。 2. 肝毒性:快代谢型患者及老年人多见(可能因代谢
3. 酶↑。
物乙酰化异烟肼的肝毒性所致),转氨
3.过敏:皮疹、药热。
第45章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

链霉素(streptomycin)
1944 为治疗TB的第一个药物
特点:1、对浸润性、粟粒性结核疗效好(接近异烟肼) 2、穿透力差(Vd=0.25 l/kg):难进入细胞 对纤维化、干酪化厚壁空洞
骨结核
疗效差
结脑
3、易产生耐药性,必联合用药 4、毒性大,1g/d为宜,或2-3次/w,疗程2~3月
自身诱导
加速某些药物代谢:皮质激素、雌激素、
口服避孕药、双香豆素、普萘洛尔、地
高辛、巴比妥类等
a
23
利福喷汀(rifapentine) 利福定(rifandin)
特点 1、抗菌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均同利
福平,有交叉耐药 2、利福喷汀为长效,2次/w与利福平每日给
药疗效相当
a
24
乙胺丁醇(Ethambutol)
a
12
(2)周围神经炎 四肢麻木、肌震颤、痛觉过
敏、肌萎缩等
原因:VitB6缺乏所致宜补充VitB6 异烟肼结构与B6相似,与B6竞争性拮
抗阻碍B6形成辅酶B6排泄
异烟肼与B6形成稳定的腙类化合物,
B6利用
a
13
谷氨酸 脱羧酶(B6) -氨基丁羧
脱羧
a
14
2、肝毒性
可致暂时性转氨酶、黄疸、肝小叶坏死 快代谢型易见(为乙酰异烟肼所致) 定期查肝功能,与利福平、吡嗪酰胺合用时尤 应注意。
a
15
药物相互作用
1、肝药酶抑制作用, 苯妥英钠、双香 豆素、交感胺的血浓度
2、VitB6、皮质激素 本药疗效 3、乙醇增加其肝毒性
a
16
利福平(rifampicin)
临床药理学PPT45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药 课件

肝损害 少数人出现 “流感综合征” 致畸胎作用 孕期禁用
乙胺丁醇 (Ethambutol)
人工合成抗结核药物 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强度与链霉素相似 耐药性缓慢 , 对耐INH和链霉素的结核杆菌有
效。 毒性低 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 使用于各型结核病人。
熟悉: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抗结核 的作用特点;
了解:抗麻风病药。
复习思考题
比较一线抗结核病药各药的异同点。 抗结核病治疗为什么需要早期用药、联合用
药、长期用药、全程规律用药? Isoniazid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不良反应?就
不良反应可采取哪些方法防治?
不良反应 少、轻
长期应用有 ① 外周神经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INH致Vit B6 ↓ → GABA↓ → CNS兴奋症状 慢乙酰化多见,用Vit B6 少量预防
② 肝损害
乙酰化产物—单乙酰异烟肼(肝毒物) 快乙酰化多见,定期复查肝功能
[临床应用]
抗结核首选药 适合于各型结核 对于干酪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也有效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药
结核病: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治 疗较一般细菌感染困难的多,需长期服药治疗。 因为:
• 这类细菌生长繁殖十分缓慢,不易感受药物。
• 大部分杆菌存在于细胞内 • 感染病灶复杂 • 菌体组成与其他细菌有很大不同,脂质成分高。
20世纪30年代前 主要靠提高自身抵抗力治愈率25% 30年代~50年代 物理方法压缩肺组织促愈合,治愈率40%
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
早期用药
早期结核多为浸润性,病灶血流量较大,药物容 易进入病灶,而晚期常有纤维化、干酪化及厚壁 空洞形成,药物不易接近结核杆菌。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一、选择题A型题1.异烟肼抗结核作用特点不包括:A.对结核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B.抗菌力强C.穿透力强,可渗入纤维化病灶中D.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而轻E.单用时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2.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的目的在于:A.有利于药物进人结核感染病灶B.减轻注射时的疼痛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D.加快药物的排泄速度E.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3.各种类型结核病的首选药物是:A.链霉素B.对氨水杨酸 C异烟肼 D.乙胺丁醇 E.吡嗪酰胺4.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机制是: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胞核酸代谢D.抑制细菌分枝菌酸合成 E.抑制DNA螺旋酶5.异烟肼的主要不良反应:A.耳毒性B.神经肌肉接头阻滞C.周围神经炎D.中枢抑制 E视神经炎6.氯法齐明抗麻风杆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DNA回旋酶B.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C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 D.抑制细菌RNA合成 .E.干扰核酸代谢,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7.关于异烟肼乙酰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中国人以慢代谢型为主B.中国人以快代谢型为主C.乙酰化的速度无人种差异D.中国人快慢代谢型均有E.乙酰化的速度有个体差异8.利福平的抗菌机制:A.抑制DNA螺旋酶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抑制DNA依赖的RNA多聚酶D.抑制分枝菌酸合成E.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9.既属广谱抗生素,又兼有抗结核和抗麻风病作用的药物是:A.异烟肼B.利福平C.乙胺丁醇D.吡嗪酰胺E.对氨水杨酸10.应用异烟肼时,常合用维生素B6的目的是:A.增强疗效B.防治周围神经炎C.延缓抗药性D.减轻肝损害E.延长作用时间11.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B.影响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D.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E.抑制DNA回旋酶12.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B.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C.抑制细菌DNA螺旋酶D.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E.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3.关于抗结核病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利福平抗菌效力强于利福喷汀B.吡嗪酰胺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C.对异烟肼耐药的结核菌,乙胺丁醇无效D.利福平抗菌效力明显强于异烟肼E.利福定的抗菌效力为利福平的3倍14.当前治疗麻风病的首选药物是:A.苯丙砜B.巯苯咪唑 C氯法齐明 D.氨苯砜 E.利福平15.最常用的抗麻风病药是:A.苯丙砜B.利福平C.氯法拉明D.巯苯咪唑 E氨苯砜16.异烟肼不具备的优点是:A.疗效高B.穿透力强C.易透人细胞内,作用于被吞噬的结核杆菌D.无肝毒性 E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7.一男性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在抗痨治疗中,出现失眠、神经错乱,产生这种不良反应的药物可能是:A.利福平B.异烟肼C.乙胺丁醇D.吡嗪酰胺E.对氨基水杨酸18.一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肺浸润性结核,以甲苯磺丁脲控制糖尿,以利福平、链霉素控制结核病,在服用抗痨病2个月后,发现糖尿病加重,而且出现肝功能损害,其原因是:A.病人感染了肝炎 B.链霉素损害了肾 C.甲苯磺丁脲有毒性D.利福平诱导肝药酶E.以上都不是19.对氨基水杨酸(PAS)是一种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PAS常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合用,联合用药的目的是:A.减少异烟肼的神经毒性B.延缓结核杆菌耐药性产生C.使结核菌对其它药物敏感D.增强吡嗪酰胺的抗菌作用E.延缓乙胺丁醇对视神经的毒害20.下列哪种药物既可用于活动性肺结核,又可用做预防?A.乙胺丁醇B.利福平C.异烟肼D.链霉素 E对氨基水杨酸B型题A.异烟肼B.氨苯砜 C利福平 D.乙胺丁醇21.用药期间可引起眼泪、尿等呈橘红色的药物:22.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的药物:23.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A.利福平B.乙胺丁醇C.异烟肼D.链霉素24.用药期间可引起眼泪、尿、粪、痰等成桔红色的药物是25.容易引起球后神经炎的抗结核病药物是26.容易引起周围神经炎的抗结核病药物是A.抑制RNA多聚酶B.抑制蛋白质合成C.抑制分枝菌酸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27.利福平抗结核杆菌的作用原理是28.PAS的抗菌作用原理是29.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原理是A. 利福平B.异烟肼 C乙胺丁醇D.吡哌酸30.可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及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31.在肝脏中乙酰化速度有明显的人种和个体差异的药物:32.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蓄积中毒,宜禁用的抗结核病药:A.吡嗪酰胺B.链霉素C.利福平D.对氨基水杨酸33.可诱导肝药酶加速自身及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是:34.易引起严重的耳毒性的抗结核病药是:35.高剂量、长疗程常见肝毒性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的药物是:C型题A.肝脏损害B.视神经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36.吡嗪酰胺:37.乙胺丁醇:38.利福平:A.抗麻风杆菌B.抗结核杆菌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39.氯法齐明:40.利福平:41.氨苯砜:X型题42.以下哪些不属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合用的目的?A.减轻注射时疼痛B.有利于药物进人结核病灶C.阻止和延迟结核杆菌对链霉素产生抗药性D.延迟肾脏排泄链霉素E.延长链霉素作用43.异烟肼乙酰化慢代谢型表现为:A.血浆半衰期长,显效慢B.肝中缺少乙酰化酶C.尿中游离异烟肼较多D.较易出现神经炎E.尿中乙酰化异烟肼较多44.利福平的药动学特点有A.口服吸收迅速、完全B.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C.t1/2约4hD.穿透力强,可进入细胞的结核空洞E.大部分在肝脏中代谢45.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有:A.早期用药B.联合用药C.短期疗法D.隔日疗法E.一般剂量长期疗法46.有关异烟肼的正确叙述是:A.抗菌力强B.对结核杆菌有高度的选择性 C穿透力强D.口服易吸收E.单用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47.抗菌谱与利福平相同,抗菌效力大于利福乎的药物有:A.异烟肼 D.利福喷汀 C乙胺丁醇 D.氯法齐明 E利福定48.利福平的抗菌作用特点有:A.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B.对耐药金葡菌有抗菌作用C.对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D.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E.抗结核作用大于异烟肼49.利福平的临床用途为:A.各种结核病B.麻风病C.疟疾D.抗药金葡菌感染 E伤寒、副伤寒50.对麻风杆菌有效的药物是:A.氯法齐明B.利福平 C氨苯砜 D.异烟肼 E.吡嗪酰胺51.利福平的抗菌作用特点有:A.对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B.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C抗结核作用大于异烟肼 D.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有杀菌作用E.对耐药金葡菌有抗菌作用52.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抗结核病药有:A.吡嗪酰胺B.乙胺丁醇 C异烟肼 D.链霉素 E.利福平53.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抗结核病药物有:A.吡嗪酰胺B.氨硫脲C.链霉素D.异烟肼E.利福平54.能诱发砜综合征的药物是:A.氨苯砜B.利福平C.巯苯咪唑D.异烟肼E.链霉素二、名词解释1.一线抗结核药2.二线抗结核药三、填空题1.结核性脑膜炎首选,因为它有的优点。
第45章 抗结核药

耐多药(Multi 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
结核病人感染的结核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对异烟肼、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
【临床应用】现作为一线低剂量,短疗程的三联或
四联强化治疗方案的组合用药。
【耐药性】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物
无交叉耐药性,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有协同作用,
是联合用药的重要成分。
【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有肝毒性,联合用药参
与短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按机制分类
1.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 环丝氨酸、乙硫异烟 胺 2.干扰结核杆菌代谢的药物 3.抑制RNA合成药 利福平 对氨水杨酸钠
4.抑制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药 链霉素 5.多种作用机制共存或机制未明的药物 异烟肼、乙胺 丁醇
一、第一线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INH,雷米封) 【抗菌作用】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 对生长旺盛的活动期结核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结核杆菌 仅有抑菌作用。
1961年Wilinson 首次报道了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
1966年意大利的Lepetit药厂合成了利福平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
性传染病,可侵及多个脏器,以 肺部受累多见。
结核分枝杆菌特点:生长缓慢,
可处休眠状态。易产生耐药性。
结核杆菌
用药:联合用药,长期治疗。
抗结核病药分类
第一线药:通常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病人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十五章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不良反应,耐药性,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1.2 了解抗麻风病药的临床应用。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特点,长期用药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
2.2 难点
抗结核病药的作用机理,联合用药及短程疗法的必要性和优点。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1学时
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
4.1 第一节抗结核病药
4.1.1 第一线抗结核病药
异烟肼
【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对生长旺盛的活动期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活动性结核的首选药物。
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几种观点:1.通过抑制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2.通过抑制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阻止分枝菌酸前体物质长链脂肪酸的延伸,使结核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而导致细菌死亡;3.异烟肼与对其敏感的分枝杆菌菌株中的一种酶结合,引起结核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
【体内过程】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并迅速分布于全身体液和细胞液中。
大部分在肝脏内乙酰化
为无效的乙酰异烟肼和异烟酸,少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临床应用】对各种类型的结核病患者均为首选药物。
对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用药时可单独使用,规范化治疗时必须联合使用其他抗结核病药,以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对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应加大剂量,延长疗程,必要时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可发生各种皮疹、发烧、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用药期间亦可能产生脉管炎及关节炎综合征。
【药物相互作用】
1.异烟肼为肝药酶抑制剂,可使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苯妥英钠及交感胺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合用时应调整剂量。
2.饮酒和与利福平合用均可增加对肝的毒性作用。
3.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血药浓度降低。
与肼屈嗪合用则毒性增加。
利福平
【抗菌作用】抗菌谱广且作用强大,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的细菌均有作用,能增加链霉素和异烟肼的抗菌活性。
【体内过程】口服容易吸收,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包括脑脊液、胸腹水、结核空洞、痰液及胎盘。
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去乙酰基利福平。
从胃肠道吸收以后,由胆汁排泄,进行肠肝循环。
【临床应用】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可治疗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包括初治及复发患者。
也可治疗麻风病和耐药金葡菌及其他敏感细菌所致感染。
因利福平在胆汁中浓度较高,也可用于重症胆道感染。
此外,利福平局部用药可用于沙眼、急性结膜炎及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流感综合征”,个别患者出现皮疹、药热等重症反应。
偶见疲乏,嗜睡、头昏和运动失调等。
此外,动物实验证实该药有致畸作用,故禁用于妊娠早期妇女。
【药物的相互作用】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自身及许多药物的代谢,合用时注意调整剂量。
乙胺丁醇
【抗菌作用】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并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但脑脊液浓度较低。
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少部分在肝脏内转化为醛及二羧酸衍生物由尿液排出,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不良时应慎重使用。
【临床应用】用于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治疗初治患者,与利福平和卷
曲霉素合用治疗复治患者。
特别适用于经链霉素和异烟肼治疗无效的病人。
【不良反应】乙胺丁醇在治疗剂量下一般较为安全,但连续大量使用2~6个月可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偶见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高尿酸血症。
链霉素第一个有效的抗结核病药,在体内仅有抑菌作用,疗效不及异烟肼和利福平。
穿透力弱,不易渗入细胞、纤维化、干酪化病灶,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因此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最差。
结核杆菌对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且长期使用耳毒性发生率高,只能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特别是重症肺结核几乎不用链霉素。
抗菌机制、不良反应详见42章。
吡嗪酰胺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
大部分在肝脏水解成吡嗪酸,并羟化成为5-羟吡嗪酸,少部分原形药通过肾小球滤过由尿排出。
吡嗪酰胺在酸性环境下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吡嗪酰胺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病药无交叉耐药性,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有协同作用,是联合用药的重要成分。
长期、大量使用可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甚至肝坏死。
此外尚能抑制尿酸盐排泄,诱发痛风。
4.1.2第二线抗结核病药
对氨基水杨酸钠口服吸收良好,可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脑脊液除外)。
对氨基水杨酸钠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
对氨基水杨酸钠仅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抗菌谱窄,疗效较一线抗结核药差。
其作用机制不清,一般认为是由于对氨基水杨酸钠可竞争抑制二氢蝶酸合酶,阻止二氢叶酸的合成,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抑制结核杆菌的繁殖。
细菌对对氨基水杨酸钠亦可产生耐药性,但较链霉素轻。
临床上主要与异烟肼和链霉素联合使用,延缓耐药性产生,增加疗效。
对氨基水杨酸钠不宜与利福平合用,因其可影响利福平的吸收。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肝功能损害。
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溶液不稳定,见光可分解变色。
乙硫异烟胺异烟酸的衍生物。
单用易发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较多且发生率高,以胃肠道反应常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患者难以耐受。
故仅用于一线抗结核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并且需联合使用其它抗结核药。
孕妇和12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卷曲霉素多肽类抗生素。
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且与新霉素和卡那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临床用于复治的结核病人。
不良反应与链霉素相似,但较链霉素轻。
环丝氨酸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抗结核作用弱于异烟肼和链霉素。
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
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及发热。
临床用于复治的耐药结核杆菌患者,并应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
4.1.3新一代抗结核病药
利福定抗菌作用强大,抗菌谱广。
其抗结核杆菌能力强于利福平,对麻风杆菌的抑制作用也优于利福平。
其抗菌机制、耐药机制与利福平相同,不良反应与利福平相似。
利福定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现象,故不适用于后者治疗无效患者。
一般情况下利福定与异烟肼、乙胺丁醇等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但稳定性差,易改变晶形而失效,且复发率也较高,现已少用。
利福喷汀抗菌强度为利福平的七倍。
具有一定的抗艾滋病(AIDS)能力,显示了比较强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时间不长,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认识尚需要更多的病例观察和评价。
司帕沙星第三代氟喹诺酮类的代表药物,抗菌谱广,对G+、G-、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对于有多种耐药性的菌株均有效。
其严重不良反应为光敏反应,宜慎用。
4.1.4抗结核药的应用原则
从群体角度,旨在通过化疗缩短感染期,降低感染率、患病率及死亡率。
就个体而言,是为了达到临床和生物学治愈的目的。
合理化疗是指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及全程用药。
4.2 第二节抗麻风病药[TOP]
4.2.1 氨苯砜
【作用与应用】治疗麻风的首选药物,抗菌谱与磺胺类药相似。
抗菌机制可能与磺胺相同。
氨苯砜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利福平联合使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治疗时以小剂量开始直至最适剂量为止,治疗过程中不应随意减少剂量或过早停药。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缓慢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
药物在小肠吸收后通过肝肠循环重吸收回血液。
氨苯砜可经胆汁排泄,亦可在肝脏内乙酰化后从尿中排出。
【不良反应】溶血性贫血和发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口服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及周围神经病变、药热、皮疹、血尿等。
对肝脏亦有一定毒性。
此外,治疗早期或药物增量过快可引起“砜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不适、剥脱性皮炎、黄疸伴肝坏死、淋巴结肿大、贫血等。
4.2.2 其他药物
氯法齐明对麻风杆菌有抑制作用,与氨苯砜或利福平合用治疗各型麻风病。
主要不良反应是使皮肤及代谢物成红棕色。
巯苯咪唑新型抗麻风药,疗效较砜类好。
其优点是疗程短,毒性小,不易蓄积,病人易于接受。
亦可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为局限性皮肤骚痒和诱发“砜综合征”。
巯苯咪唑适用于治疗各型麻风病及砜类药物过敏者。
利福平杀灭麻风杆菌作用较氨苯砜快,毒性小,一般作氨苯砜联合应用的药物使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亦具有抗麻风菌作用,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