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急慢性过敏发炎食物及其隐藏来源
常见的五种食物过敏原及防范措施

常见的五种食物过敏原及防范措施食物过敏是目前日益引起全球关注的一种健康问题。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对某一种食物成分误认为是外来物质发出攻击信号,从而出现不适或危急情况。
虽然这一病症在日常饮食中比较常见,但是我们掌握一些防范措施和引起食物过敏的常见成分却显得至关重要。
一、蛋类蛋类过敏是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很多人对蛋黄、蛋白过敏。
对于过敏者来说,蛋类的摄入会引起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等症状。
防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排除或限制饮食中蛋类的摄入。
同时,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在生产中也要加强控制,标注蛋类含量和处理方式。
二、奶制品奶制品过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对牛奶、乳清或酪蛋白等成分过敏。
过敏者摄入过量会引起呼吸困难、呕吐、腹泻或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预防措施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或间接摄入奶制品,例如选择植物蛋白粉、豆浆、米浆等代替牛奶和奶制品,同时注意阅读食品标签上的所有成分信息。
三、坚果坚果过敏也是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的坚果包括花生、核桃、杏仁、栗子以及榛子等。
对于过敏者来说,摄取过量坚果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腹痛等不适和危急情况。
防范措施需要在饮食选择中避免选择含有坚果成分的食品,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同时,食品加工企业需要对含有坚果的食品做出相关标注和警示。
四、鱼类鱼类过敏是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
鱼类过敏者对于鱼肉、鱼鳞、鱼骨等都非常敏感。
因此,在选择食材、餐厅和食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开鱼类。
有的过敏者仅会在接触鱼类时出现反应,因此,在烹饪和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鱼类及其部分作为原材料。
五、五谷杂粮五谷杂粮包括小麦、大米、玉米、荞麦等,是我们的主食来源。
但是,对于某些过敏者而言,五谷杂粮中的一些成分会引起不适反应。
麦类产品中含有麸质,对于有麦类过敏的人来说,摄取过量会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问题。
解决方法同样是筛选食材、减少食品加工环节。
(完整版)食品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填空1.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四个方面。
2.毒物吸收途径有消化道吸收、呼吸道吸收和皮肤吸收三种。
3.毒物在体内分布主要有血液分布、肝脏分布、脂肪组织贮存和骨骼中沉寂四种形式。
4.毒物主要通过经肾排泄、经胆汁排泄和经乳汁排泄三种渠道排泄。
7.一般动物毒性实验包括急性、亚慢性和慢性三种。
8.我国食品毒理学对毒物分级一般采用国际六级分级标准,以显示食品安全重要性。
9.致癌物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无机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三大类。
10.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如果LD50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1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强,应考虑放弃将其加入食品。
11.慢性毒性实验中,当NOEL大于人的可能摄入量300倍时,说明该化学物质毒性较小,可进行安全性评价。
12.食品毒物的危险度评估一般采用社会可接受的危险度,而要避免一味追求零危险度和过度安全所带来的高成本13.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淀粉酶抑制剂、凝血素和过敏原四种。
14.马铃薯发芽变青部位主要毒素为龙葵碱,其毒性机制为抑制胆碱酯酶,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降解而大量积累,导致过于兴奋抽搐等。
15.苦果仁中毒素主要为苦杏仁苷,毒性机制为其水解产物氢氰酸可抑制细胞传递链,一直对氧的利用。
16.粗制棉籽油的主要毒物为游离棉酚。
17.河豚毒素碱性条件易于降解,可小心进行去毒处理。
18.烤面包时,可由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致癌物。
19.合成食品着色剂由于安全嫌疑,我国允许使用的只有8种。
20.天然色素中,加铵盐法法生产的焦糖色由于可能有致癌物,不得用于酱油加色。
21.各类兽药一般在体内肝脏部位残存较高。
22.食物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主要危害有损害组织器官、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肠道内菌群失调、诱发过敏反应和潜在三致作用等五个方面。
23.抗生素药残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色谱技术和免疫学法技术。
24.在我国,有机氯农药由于高毒高残留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禁产,其替代品主要为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类农药。
食品中的常见致敏原有哪些

食品中的常见致敏原有哪些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能量和营养。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食品可能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因为它们含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致敏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避免潜在的过敏反应。
一、麦类食品麦类食品是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面包、面条、饼干等。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麦类食品中的麸质可能成为致敏原。
麸质是一种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在某些人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例如腹痛、腹泻、皮疹等。
因此,对于麦类食品过敏的人来说,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替代品。
二、坚果类食品坚果类食品是许多人喜爱的零食,例如花生、核桃、杏仁等。
然而,这些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油脂成分可能成为致敏原。
对于坚果过敏的人来说,摄入这些食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喉咙痒、皮肤瘙痒、呼吸急促等。
因此,在购买食品时,过敏者应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以避免食用其中含有坚果的食品。
三、海鲜类食品海鲜类食品是许多人喜欢的美味佳肴,例如虾、蟹、鱼等。
然而,这些食品中的鱼类蛋白质和甲壳质可能引发某些人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红肿、呼吸困难、恶心等。
因此,对于对海鲜过敏的人,避免食用这些食品是必要的。
四、乳制品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牛奶、奶酪、酸奶等。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乳制品中的乳糖和乳蛋白可能成为致敏原。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消化乳糖或对乳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因此,这些人应选择不含乳糖或乳蛋白的替代品,以确保他们的食品选择不会引发不良反应。
总结食品中的常见致敏原包括麦类食品、坚果类食品、海鲜类食品以及乳制品。
对于过敏者来说,了解这些致敏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在购买食品时,仔细阅读产品标签,选择适合自己的替代品,可以帮助过敏者避免潜在的过敏反应。
此外,对于长期存在食品过敏问题的人,最好咨询医生进行过敏测试,以便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饮食习惯。
【生活健康】过敏食物有哪些 这9类食物可引起过敏【推荐下载】

过敏食物有哪些这9 类食物可引起过敏目前已知可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有9类,占所有过敏原食品的90%以上,而其他常见的间歇性食物过敏原(约160多种)仅占10%以下。
常见过敏性食物如下:1、花生及花生制品:如花生酱、含花生的饼干等。
2、甲壳类产品:如虾、蟹、龙虾、小龙虾等。
其主要致敏原存在于肌纤维中的一种原肌蛋白。
对某种虾、蟹过敏的人也会对其他品种的虾、蟹过敏。
3、鱼类:包括海水鱼和淡水鱼类。
蛋类及蛋类制品:其主要的致敏原是溶菌酶、卵清蛋白、卵黏蛋白、类卵黏蛋白和卵运铁蛋白等。
4、乳类及乳类制品:如牛奶、奶酪、酸奶及发酵制品等。
牛奶中的酪蛋白、乳球蛋白、乳清蛋白、牛JfIL清白蛋白等是引发过敏的主要致敏原。
5、坚果类:如杏仁、胡桃、山核桃、巴西果、榛子等。
6、大豆及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皮等。
7、含面筋的谷物类产品:如小麦、黑麦、燕麦等。
8、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抗氧化剂、香料、乳化剂、稳定剂、松软剂和保湿剂等,其中人工色素、香料引起过敏反应较为常见。
9、转基因食品:指以玉米、马铃薯、大豆等许多基因工程植物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包括面包、果酱、糖果饼干、而饼、干酪、黄油、人造黄油等。
抗过敏食物有哪些?天然抗过敏食物一、金针菇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活力。
新加坡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病症,没有患病的人也可以通过吃金针菇来调节免疫系统。
抗过敏级数:四级天然抗过敏食物二、西芹西芹也是种理想的抗过敏食材,因为它能有效抑制能引起过敏的物质的分泌。
同时,西芹还有利尿的作用,因此在食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用量,脾胃虚寒者不可天天吃。
抗过敏级数:三级天然抗过敏食物三、蜂蜜专家提出,每天喝一勺蜂蜜就可以远离鼻炎、气喘、瘙痒、咳嗽及干眼等季节性过敏症状。
其原因有二:一是蜂蜜中含有微量的蜂毒。
蜂毒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二是蜂蜜里面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慢性食物过敏 你吃的健康食物也可能成为“毒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慢性食物过敏你吃的健康食物也可能成为“毒药”
导语:大家听过很多东西过敏,但是慢性食物过敏大家应该了解的不多吧,食物消化时出现副作用就会引起食物过敏。
换言之,被消化的食物分子作为抗原
大家听过很多东西过敏,但是慢性食物过敏大家应该了解的不多吧,食物消化时出现副作用就会引起食物过敏。
换言之,被消化的食物分子作为抗原(可由抗体附着的物质)起作用时,就会出现典型的食物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反应有两种:
一种是急性过敏(固定型):
吃下去身体短时间内即可作出反应,典型的比如发痒、长痘之类的;
一种是慢性食物过敏(周期型,也叫食物不耐受)
隐形,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感受的,比如鼻炎。
多数人通常会忽略。
慢性食物过敏占食物过敏总数的80%~90%。
慢性食物过敏的发病率
一些医生认为,食物过敏是一些无法确诊症状的主要病因,至少60%的美国人受到食物过敏所致症状的影响。
25%的美国少年儿童出现食物过敏和食物产生的其他一些副作用。
在中国,食物过敏的数字貌似没有美国高,但我们有理由认为那是因为我们做过敏检测的比较少。
随着环境恶化及受各类加工食物的影响,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将越来越呈现上升的趋势。
食物过敏究竟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1)遗传因素:
相关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过敏,孩子的过敏几率为67%;如果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哪些食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哪些食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作者:张田勘来源:《科学养生》2009年第01期常看到周边朋友为皮肤过敏所困扰,有的浑身起红点、有的起红斑,最厉害的,浑身大面积红斑遍布,奇痒难耐,看上去骇人。
皮肤过敏有种种原因,除了花粉、粉尘等以外,有的时候饮食不当也会造成过敏。
民以食为天,离开了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更无法进化。
那么,怎样避免食物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呢?哪些食物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呢?食物过敏反应的一般情况并非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引起过敏,而且即使有些食物能引起过敏,它们也只是食物中的少数。
有多少种食物可以引起人们过敏,至今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估计是数百种到上千种。
但是,对于过敏人群却有一些比较确切的统计。
美国约有1200万人对食物过敏,其中3岁以下的儿童6%~8%对食物过敏,而成人有4%对食物过敏。
美国食物过敏每年导致的急诊有3万例,而食物过敏导致的死亡每年有100至200人。
对于成年人而言,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是贝壳类、花生、树果(如坚果、腰果等)、鱼和鸡蛋(蛋类);对儿童而言,最常引起过敏的食物是牛奶、鸡蛋、花生和树果。
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差不多,临床医生和食品营养卫生研究人员的初步估算是,中国人食物过敏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为2%,而儿童则高达8%,总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为3.14%。
另外,有约50%的人有慢性食物过敏症状。
而香港的一项研究发现,亚洲人的食物过敏情况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鸡蛋、乳制品、腰豆、香蕉和芝麻这5种食物最容易引起过敏。
针对96种亚洲人最常吃的食物,在633名年龄介于8个月至88岁的普通百姓中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对鸡蛋和乳类制品(如牛奶、奶酪等)过敏的人最多。
过敏人群中,分别有54%和46.6%的人是对鸡蛋和乳制品过敏的。
81%的人过敏后出现了出疹、疲倦等现象,超过70%的人因为过敏而导致感冒,其余的症状还包括胀气和失眠等。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食物可以引起过敏。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有3%的过敏反应由食物诱发,危及生命的过敏反应中有1/5是由花生引起。
预防过敏,饮食轮替法预防

食物过敏的祸源家族速成与情致化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农业社会时代,多半家里都是自行做三餐,食物讲求原汁原味;但在忙碌的工商社会中,外食则成了普遍现象,精致饮食更是经济富裕的产物,于是,速食食品、加工食品、精致食品充斥于市,对于有食物过敏者而言,不啻行于危机重重的陷阱中。
不论是动物或植物,只要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可能引发过敏,某些严重食物过敏的人,甚至只吃了微量的过敏原即可能造成过敏现象。
依据海外研究显示,90%的食物过敏原来自牛奶、蛋、小麦、花生、酱油、坚果类、鱼及甲壳类食物,其中花生、坚果类、鱼、甲壳类所产生的过敏反应较为严重。
事实上,除了这些已被公布的食物黑名单之外,更多的食物其实隐藏在某种食物之下,就拿食物过敏的头号杀手—牛奶来说,其中酪蛋白因分子过大,在消化过程中无法完全分解,当肠道被破坏造成通透性时,它就会趁机渗人肠道,而乳清蛋白中的β乳球蛋白,经皮肤试验,也发现是一个极具抗原能力的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是多数人过敏的主要原因。
对牛奶过敏者,除了所有奶制品碰不得之外,一些可能隐含牛奶的食物,也需小心防范。
如:调味料及苦汁、裹面糊的油炸食物、面包、蛋糕、美式松糕、布丁、奶油浓汤、冰淇淋、奶昔、巧克力饮品、速食浓汤包、黄油、市售饼干、派、比萨、奶酪三明治、奶酪汉堡及其它烘焙食品等。
大约一百种以上的加工食品中,都添加有牛奶借以增加风味,因此,对奶制品过敏者,应尽量避免摄取加工食品,若欲购买也需先看清产品上的标示说明。
除了牛奶之外,蛋也是人们常吃的食物之一,不论中国菜、日式料理、西餐,都能看到蛋的踪迹,这个被广泛使用的食材也是食物过敏的元凶之一。
一般而言,蛋白比蛋黄容易引起过敏。
蛋的隐藏来源多是来自烘焙食品,例如:油炸食物的面糊、布丁、蛋糕、蛋糕粉、蛋白糖霜(只含蛋白)、饼干、法国烤面包片、荷兰酱汁、冰淇淋、麦芽可可饮品(如阿华田)、鸡蛋面条、通心粉、烤肉、肉丸子、蛋黄酱(一般只含蛋黄)、蛋奶冻、派、美式松糕、煎蛋卷、松饼、沙拉酱、西式腊肠、蛋奶酥、塔塔酱(一般只含蛋黄)、消化饼、蛋酒、铜锣烧、车轮饼、酥皮糕饼、奶油冻蛋糕(只含蛋白)、蛋白杏仁饼(只含蛋白)等。
过敏禁忌食物有哪些

过敏禁忌食物有哪些
出现过敏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自身的皮肤出现红肿发炎的问题,过敏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我们接触了传染源或者是由于我们自身接触了传染源使自身出现了过敏的问题,一定要对于自身的饮食引起特别的关注,千万不要再吃一些香菇,详细的介绍一下过敏禁忌食物有哪些吧。
食物是引发皮肤过敏的一类重要过敏原。
海鱼和其他的一些海产品常常是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在食用海鱼,尤其是带鱼和大黄鱼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皮疹、瘙痒、风团等症状。
其他食物,例如麦类、蛋、牛奶、肉、番茄、巧克力以及夏天上市的一些水果等都可能引起过敏,但是每个过敏病人对这些食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减少辛辣、温热及刺激性因素:辛辣温热食物能刺激机体,油腻、甜食及刺激性的食物、烟、酒等都可能会诱发过敏症,这类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大蒜、韭菜、狗肉、雀肉、虾等均不宜食用。
此外,属甘温的食品,如羊肉、鸡肉、南瓜、芋艿、龙眼、栗子、鲤鱼、鲢鱼等也应少吃。
均衡的营养也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营养,有效的增强自身免疫力,防止皮肤过敏的发生。
出现了过敏的情况千万不要再吃一些辣椒,会对于我们的皮肤产生很大的刺激性伤害,会导致我们自身出现过敏症状不断加剧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我们自身的皮肤出现溃烂的问题,可以涂
抹一些阿昔洛韦也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造成急慢性過敏發炎食物及其隱藏來源
一、台灣十大造成慢性發炎(過敏)關鍵食物
食物容易在人體內產生炎症或過敏反應,與個人是否有腸漏症及食物本身特性有關。
理論上,有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對食物產生炎症反應。
有些食物特別容易引起人體的慢性發炎反應,例如「牛奶」和「蛋」,即為台灣十大造成慢性炎症食物排行榜的冠亞軍。
我們很慶幸的發現,作為東方人主食的「米飯」並不在前十大造成慢性發炎食物的名單中。
臨床上,不能吃米飯的人極為罕見。
不過就營養學角度來看,「糙米」才有營養價值,如果長期吃「白米」,也可能吃出一身病。
※IgG與IgE之對照:
IgE是急性過敏反應的關鍵,IgG則是慢性發炎過敏反應的關鍵。
IgE看到有「異物」便立即衝鋒陷陣,症狀馬上浮上檯面;IgG則是溫吞記恨,忍一時之氣,忍到憋不住了,才慢慢地凌遲身體的各組織器官,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不論是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每一種食物都有可能造成急、慢性反應,由於IgG具有屬於慢性溫吞隱忍的特性,因此,當身體發生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蕁麻疹、功能性胃腸障礙、濕疹、疲勞、胃食道逆流、腸躁症、過動及其他許多慢性病時,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病症的元兇就是食物蛋白引起的慢性發炎反應所導致,
由於一直攝食對他本人來說是「有毒」的食物,因此,感覺有許多病症一直都無法治癒。
若能及早以科學檢驗方法揪出哪種食物對您不友善、找出傷害身體的元兇,即可避免長期受到病痛折磨。
二、急性過敏與慢性發炎過敏食物特性對照
多數人都是「慣性攝食者」。
喜歡吃海鮮的人覺得海鮮是人間美味;對肉類情有獨鍾者,覺得無肉不歡。
因為慣性攝食讓特定的食物不斷刺激身體,身體長時間接觸相同的食物,當食物中無法分解的蛋白質頻頻刺激腸道,這些大分子就會破壞腸黏膜,而隨著血液流到身體各組織器官。
免疫系統發現蛋白質侵入而加入攻撃,於是發生了戰爭(發炎),產生偏頭痛、便秘、關節炎、咳嗽、流鼻涕、疲勞等症狀,久而久之,甚至會形成更多元化的慢性疾病。
三、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症之差異
有些不適反應其實是「食物不耐症」而非過敏,或者是吃了不潔食物造成細菌感染中毒所引起。
因此,吃了某種食物產生不適症狀,必須釐清是食物過敏、食物不耐症或是食物不潔所引發的中毒現象。
舉個例子,一群人去旅遊,在某家餐館進餐後發生集體上吐下瀉的症狀,這是因為食物腐敗或汙染所造成的食物中毒;如果是吃到不新鮮的海鮮,而產生發癢、起疹子或臉腫、頭痛等,則是因為不新鮮的海鮮釋出大量的組織胺,導致出現類似食物過敏的症狀。
此外,有人吃了某些食物只是拉肚子,並無其他症狀,這有可能是食物不耐症。
食物不耐症最常見的是「乳糖不耐症」,這是因為腸胃道中缺乏消化乳糖的酵素所致,通常是吃了牛奶或乳製品食物後,產生脹氣、腹痛甚至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這種情況只要避吃奶類食品,或選擇無乳糖的奶製品即可獲得改善。
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症的區別
較容易引發過敏的魚類有秋刀魚、鯖魚、鰹魚、鮪魚、鮭魚等,這些魚肉中富含組胺酸,如果受到組織胺生成菌汙染,就容易分解出組織胺而導致過敏反應。
另外,鱈魚、蝦子和螃蟹中均有某些特殊蛋白質具不易消化的特性,因此也容易引發過敏反應。
許多人一碰到魚、蝦或甲殼類海鮮,身體立刻出現疹子或嘴巴腫大,這類屬急性過敏,通常出一次狀況後,過敏者就會知所警惕,再也不敢領教;較令人擔憂的是會長期累積造成的慢性發炎食物。
四、過敏食物家族的隱藏性來源
如果對某種蔬果會發炎過敏,也有可能對同屬或同科的植物過敏。
例如一個人如果對柳橙過敏,那就對其他柑橘類都有過敏的可能。
除了平時避免食用,看中醫時也要提醒中醫師不要使用「陳皮」入藥;即使與柳橙不同「屬」,但同是屬於芸香科的中藥「枳殼」也要避免使用。
全方位的預防發炎過敏,除了食物外,與此食物相關的產品也都要一起避開才行。
五、蟎過敏的因應之道
1. 蟎是比頭髮還細小的蜘蛛科生物,有八隻腳。
因人的肉眼看不見,往往會忽視牠的存在,其實牠
無所不在,對人體健康更是有莫大的危害。
牠靠吃人及動物的皮屑或黴菌,以及空氣中的水氣維生。
乾燥的蟎屍體、糞便漂浮在空氣中,被吸入且穿透肺泡黏膜進入人體血液中,就成了過敏原。
2. 利用高科技晶片來定量人體血清中蟎蛋白質抗體的多寡,可得知對蟎過敏的嚴重程度。
3. 檢測報告一旦顯示有輕度以上蟎抗體,就必須採用各種措施來淨蟎,否則每一口吸進的空氣都含
有過敏原,這些過敏原經由肺泡黏膜進入人體血液中,即會引發全身性的過敏反應(不只是皮膚而已),那後果是很嚴重的。
蟎防治的有效方法
將室內空氣的濕度控制在50%以下,是除蟎的最有效方法。
根據研究,以下即是最有效的淨蟎措施:
a. 除濕:台灣地區的空氣濕度頗高,通常在60~70%之間。
人體呼出的氣體,濕度更高達98%。
b. 購買一台靈敏度較高的濕度計來監測濕度:低於50%以下濕度之環境,對蟎而言就是無水的
沙漠。
c. 經常吸塵並清洗寢具,以保持乾淨。
d. 使用可透氣、但蟎無法進出的防蟎寢具。
e. 服用細胞自癒療法處方(HRV plus油及L-Glutamine),修補肺泡細胞黏膜,約一年後,體
內蟎抗體濃度將會降至正常範圍內。
塵蟎防治上的錯誤觀念之更正
✗蟎過敏是因為人過敏體質,過敏是天生的、遺傳的,無法改變的。
✓蟎過敏的確與天生體質有關,但絕對是可以經由去除高危險因子來加以防治的。
體質也是可改變的,過敏更可完全痊癒的。
✗到處都有蟎,防不勝防,只好聽天由命。
✓蟎過敏原(蟎的乾燥屍體或糞便)密度最高的地方是臥室。
室外開放空間的蟎過敏原反而較少。
只要能降低臥室的蟎過敏原,就等於去除了大部分的危險因子。
✗只有除濕機才有除濕作用。
✓大部份「分離式冷氣機」都有除濕功能,品質好的冷氣機可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左右。
✗人在臥房內時不能開除濕機,因為除濕會讓人體脫水。
✓空氣中的濕度達80%時,人呼出的氣體濕度約98%~99%。
當空氣中的濕度降到40%時,人呼出氣體的濕度依然是98%~99%,脫水之說,實為無稽之談。
台灣室外空氣之濕度約60%~70%。
當室內空氣降到50%時,人會有乾爽的感覺,但還不至於感到不適。
✗有些專業人士建議過敏性鼻炎患者,在臥室內加裝噴霧加濕機,或放一盆水或濕毛巾以產生水氣,可讓鼻子舒服一些。
✓「在臥室加濕」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因為一旦將濕度提高,蟎就會大量繁殖,因此「加濕」反而會弄巧反拙。
✗無人在臥室時即不敢開除濕機,因為怕除濕機發生自燃,因此不敢用。
✓若怕除濕機自燃,可裝定時器,每開半小時休息15分鐘,就不易過熱自燃。
塵蟎防治門診常見對話
問:您家有沒有除濕機?答:有。
問:有幾台除濕機?答:有一台。
問:除濕機有放在患者臥室嗎?答:沒有,放在客廳。
問:臥房的除濕機有沒有常開?
答:僅偶爾開,覺得太濕時才開(錯誤觀念)。
問:患者臥室有放濕度計嗎?
答:沒有,濕度計放在客廳(錯誤觀念)。
問:臥房的除濕機有沒有一直開啟?
答:人上班時打開除濕機,人回來就關掉。
開除濕機有噪音且較比較熱(天啊!此乃嚴重錯誤,難怪過敏症狀一直都無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