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小儿食物过敏的诊疗进展

小儿食物过敏的诊疗进展

物过 敏 , 幼儿 的食 物过 敏反 应发 病率 , 婴 明显高 于成 年人 。小 儿 食 物过敏 , 即食物 变态反 应 , 是指 小孩 在 吃 了某种食 物 之后 , 引起 身 体 某一组 织 、 一器 官甚 至全 身 的强烈反 应 , 某 以致 出现 各种 各 样 的功 能 障碍 或 组 织损 伤。 大 多数 食 物过 敏会 影响 人 的皮 肤 、 肠道 、 吸 呼
[] 赵京, 2 陈育 智 , 昭 明, 幼儿和 儿 童食 物过 敏 的发 病机 制 文 婴 及 临床 表现 () J 。中华儿 科 杂志 , 0 ,0 3 :7 —11 2 2 4 ( ) 19 8 0
作者 单位 :070 上海 市复 旦大 学附属 中 山医院青 浦分 院儿科 2 10

1 41 ・
健 康 天 地
21 00年
1 O月第 4卷
第1 O期
综 述
4 J 食 物 过 敏 的 诊疗 进 展 ,L
诸 红 健 【 要 】 随着 生活条 件 的改善 , 性疾 病 正在 快速 增 长 , 摘 过敏 目前 已经 成 为严 重影响 人 类健 康 的全 球 性 疾病 。 有 的人 吃 了某 些食

[ ] 龚 四堂 , 儿食 物过敏 的消化道 表 现 () 中国实 用儿 科杂 1 小 J.
志 , 0 ,2 1 : 2 72 ( ) 1 0 7一l . 8
蛋 白酶 , 使 个别 小宝 宝在 吃 了菠 萝后 发生 过 敏 , 而发 生 消 化 会 从
道 的变态 反应 。8 % 以上 的儿 童 食 物 过 敏 与 牛 奶 、 蛋 、 生 、 5 鸡 花
3 诊 断

・பைடு நூலகம்

鼻涕。

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

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

过敏性疾病研究新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指人体对某些特定物质过敏的反应,如花粉、尘螨、食品、药物等。

这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的类型很多,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过敏性疾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关于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新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研究基因是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重要因素。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一些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的基因。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花粉过敏的风险。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从而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2. 免疫治疗目前,常用的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组胺药、类固醇、免疫调节剂等。

然而,这些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过敏性疾病。

最新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定期注射花粉抗原,可显著减轻花粉过敏症状,并延长其缓解期。

这种免疫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症状。

3. 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食物过敏、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有关。

此外,多项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移植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减轻过敏症状。

总之,过敏性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病因学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基因、免疫治疗以及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过敏性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方法和新的解决方案。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管理与研究进展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管理与研究进展

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管理与研究进展在现代社会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过敏性疾病涵盖了多种类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于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管理和研究进展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

当人体接触到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应答,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

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也被认为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临床管理方面,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过敏原检测等手段来明确诊断。

过敏原检测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

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得出结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则准确性较高,但费用相对较高,检测时间也较长。

一旦确诊为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性疾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例如,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和眼镜;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药物治疗是缓解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常用方法。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的一线药物,能够有效地减轻瘙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如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白三烯调节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药物也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剂量,诱导免疫系统产生耐受,从而达到长期控制症状的目的。

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的疾病,当人体摄入一些特定食物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视为有害物质,进而产生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介质的释放以及免疫反应的调节等。

针对食物过敏的诊疗策略主要包括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可以分为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两种。

IgE 介导型食物过敏是指食物中特定抗原与IgE抗体结合,并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引起过敏反应。

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则不涉及IgE抗体的参与,免疫反应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完成。

此外,肠道屏障的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也与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有关。

针对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皮肤刺激试验以及食物挑战试验等。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可通过抽血检测特定食物的IgE抗体水平,了解患者对一些食物的过敏反应情况。

皮肤刺激试验则是用过敏原物质刺激皮肤,观察是否产生过敏反应。

食物挑战试验是通过让患者摄入可疑食物,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的发生,以确定确诊食物过敏。

预防食物过敏的措施主要包括母乳喂养、早期多样化膳食以及避免过度清洁等。

母乳喂养可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早期多样化膳食是指在婴幼儿膳食中引入多种食物,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以促进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发育。

过度清洁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增加,因此适当放松卫生措施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的发生。

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避免摄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物来控制病情。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类固醇以及免疫调节剂等,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和控制症状。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小剂量食物过敏原,以增强免疫系统的耐受性,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食品中过敏因素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过敏因素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过敏因素及其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黄海燕;张慧;陈亮;肖志刚【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这一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生产者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依据近年来有关食品过敏的研究成果,从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食物过敏因素来源、食物过敏原的检测及食物过敏因素的风险控制等方面综述了食物过敏因素的研究进展.对过敏因素在食品加工处理的稳定性研究,过敏原检测方法,食物过敏与食物过敏研究现状,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颁布的法规,对食物过敏因素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新的展望,未来食品过敏的研究将从过敏食物或食品的适当标注,开发低敏食品并的建立和使用食物过敏数据库几个方面入手来控制食品过敏因素的风险.【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食物过敏因素;过敏原检测;风险控制【作者】黄海燕;张慧;陈亮;肖志刚【作者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分院,吉林四平136001;黑龙江职业学院食品药品学院,黑龙江双城150111;吉林工程职业学院食品工程分院,吉林四平136001;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食物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人们重视,食物过敏这一食源性疾病已引起广大消费者、生产者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最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有关专家认为食品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不良的食品反应,但只有少数人(大约8%的婴儿和2% 的成人)产生过强烈的因食品蛋白质引起的过敏反应。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学院在一年内对3 040名2岁以下儿童进行食物过敏流行病调查,确诊160名儿童产生食物过敏,发病率为5.2%,高于美国发病率[1] 。

食物过敏的研究报告

食物过敏的研究报告

食物过敏的研究报告摘要: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究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潜在的治疗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抗体检测,而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避免食物过敏原和免疫调节治疗等。

我们的研究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引言食物过敏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当人体暴露于特定食物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和胃肠道不适等。

食物过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发病机制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

当人体接触到食物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中的特异性免疫细胞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如IgE抗体。

这些抗体会结合到肥大细胞上,激活细胞内的炎症介质,如组胺和白三烯等,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免疫系统中的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也参与了食物过敏的发病过程。

3. 诊断方法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特异性抗体检测。

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和胃肠道不适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

因此,特异性抗体检测成为了食物过敏的重要诊断手段。

常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包括皮肤划痕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和口服食物过敏原挑战试验等。

4. 潜在的治疗策略目前,食物过敏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避免食物过敏原和免疫调节治疗。

避免食物过敏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到引发过敏的食物。

然而,由于食物过敏原的种类繁多,完全避免并不容易。

因此,免疫调节治疗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免疫疫苗和免疫抑制剂等。

5. 结论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综合防治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综合防治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综合防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常见,给许多人的健康带来了困扰。

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到食物过敏、皮肤过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过敏性疾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治呢?要了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首先得认识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就像是我们身体的“防卫部队”,时刻保护着我们免受外界“敌人”(如细菌、病毒等)的侵袭。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出现“误判”,将原本无害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当作“敌人”,从而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这就是过敏反应的开始。

当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中的某些细胞(如 B 细胞)会产生一种叫做免疫球蛋白 E(IgE)的抗体。

IgE 抗体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它能够与过敏原紧密结合。

随后,IgE 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使这些细胞处于一种“致敏”状态。

当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致敏细胞表面的 IgE抗体结合,触发这些细胞释放一系列的化学物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等,从而出现各种过敏症状。

例如,在过敏性鼻炎中,过敏原进入鼻腔后,会引起鼻粘膜的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在过敏性哮喘中,过敏原进入呼吸道,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在食物过敏中,过敏原进入胃肠道,会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皮肤过敏中,过敏原接触皮肤后,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导致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

了解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预防是关键。

首先,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对于尘螨过敏的人,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定期使用除螨仪;对于食物过敏的人,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过敏原,避免食用含有过敏原的食物。

小儿食物变态反应

小儿食物变态反应

【疾病名】小儿食物变态反应【英文名】pediatric food allergy【别名】pediatric allergic gastroenteritis;pediatric allergic reaction of digestive system;pediatric food allergic;小儿过敏性胃肠炎;小儿食物过敏;小儿食物过敏性;小儿消化系统变态反应【ICD号】T78.0【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近年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是婴幼儿的主要食品,但又是主要的食物过敏原,其次为鱼、贝类、坚果(也以花生为主)、水果等食物。

虽然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肠道屏障功能的发育不断完善,多数食物过敏可以缓解,但部分儿童仍存在食物过敏,并可引发哮喘等疾病。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诊断研究进展】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1)实验室检查进展:食物特异性IgE体外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体外测定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它们与SPT相同,也用来筛查确认IgE介导的可疑食物过敏反应。

一般认为体外测定IgE的敏感性不如皮肤试验,且费用高,出结果慢,适用于严重皮肤划痕症、严重的急性皮肌炎无法做皮试和对某些食物极为敏感的患者。

它的优点是不受抗组胺药的影响,停用抗组胺药有困难的患者可用此法,并能同时测定多种抗原的IgE。

如果试验操作得当,并以sIgE≥3级为阳性,此方法与SPT有同样的敏感性。

此外,监测血清中sIgE的变化,可以预测患儿食物过敏是否消失。

作者观察了两组患儿,均为3岁时对牛奶过敏,A组到9岁时仍对牛奶过敏,B组至9岁时己对牛奶产生耐受,A组血清中牛奶sIgE浓度明显高于B组,这一观察表明,sIgE的下降提示临床耐受性的产生。

(2)特殊检查进展:①皮肤点刺试验(s k in pic k test,SPT)是用来筛选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很快得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 第7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Vol. 5 No. 72014年7月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Jul. , 201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176、81271950、31101280)、广东省高等学校国际暨港澳台科技合作创新平台项目(2012gjhz0009)、深圳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GJHZ20130408174112021)Fund: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373176、81271950、31101280), Project of Internation as well as Hongkong, Macao & Taiw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2012gjhz0009),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ject in Shenzhen (GJHZ2013040817 4112021)*通讯作者: 刘志刚,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基础研究和过敏原疫苗的研究. E-mail: lzg@*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Zhi-Ga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o.3688, Nanhai Road, Nanshan, Shenzhen 518060, China. E-mail: lzg@食物过敏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的研究进展李兴永1, 王 巍1, 孙宏治1, 杨平常1, 2, 刘志刚1, 2*(1.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锦州 121000; 2. 深圳大学医学院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 深圳 518060)摘 要: 随着人们食物多样性日益增加, 食物过敏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经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物过敏可以由IgE(免疫球蛋白E)或非IgE 介导, 包括过敏性反应、花粉食品综合征、食物蛋白诱发肠炎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胃肠疾病和特应性皮炎, 其中IgE 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在食物过敏中最常见。

食物过敏原可分为主要过敏原与次要过敏原, 一般为蛋白质或糖蛋白。

许多复杂的人体自身因素(如免疫耐受、遗传因素和胃肠道因素)和食物过敏原的特性(如抗原表位和热变性)影响食物过敏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对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 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的涌现和发展, 对寻找有效的个体化和规范化诊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免疫耐受; 诊断;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food allergyLI Xing-Yong 1, WANG Wei 1, SUN Hong-Zhi 1, YANG Ping-Chang 1, 2, LIU Zhi-Gang 1, 2*(1.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 Jinzhou 121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 Shenzhe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Shenzhen 51806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food, food allergy incidenc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had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issue of the world public health. Food allergy may be IgE or non-IgE mediated, including anaphylaxis, pollen food syndrome, food-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 syndrome,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opathies, and atopic dermatitis, which IgE-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is most common in food allergy. Food allergens consist of major and minor allergens, which is usually protein or glycoprotein. Many complex body factors (such as immune tolerance, genetic and gastrointestinal factors) and properties of food allergens (such as epitope and thermal denaturation)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llergy. With deepening re-search of how these factors interact and pathogenesis, several nove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e underway and developing,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finding effectively induvidualized and standardized strate-gies of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KEY WORDS: food allergy; immune tolerance; diagnosis; immunotherapy; advance2134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第5卷1引言食物过敏是机体对食物蛋白质产生不良免疫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可以由IgE或非IgE介导, 其中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占绝大多数。

据报道, 目前已有170多种食物能引起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 但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花生、坚果、鸡蛋、牛奶、鱼、甲壳动物、小麦和大豆八大类食物引起[1]。

食物过敏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年龄阶段, 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 食物过敏总发病率为6.56%, 其中儿童发病占3.49%, 为高危人群, 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食物过敏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

食物过敏与复杂的人体因素和过敏原特性密切相关, 可以引起皮肤、消化、呼吸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过敏症状并造成损害。

所以, 食物过敏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主要对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以及几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对制定切实有效的诊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2 食物过敏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2.1 食物过敏的免疫耐受机制食物过敏可能由IgE介导(速发型过敏反应), 也可能由非IgE介导(细胞介导迟发免疫反应), 或两者共同介导。

虽然不同原因引起的食物过敏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但他们可能都有一个共同发病机制, 包括食物抗原致敏引起的Th2型免疫反应。

目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是由免疫耐受受损而引起的, 通过该机制, 摄入蛋白质能够与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结合, 从而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免疫耐受是由DC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以及一些其他免疫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这些免疫细胞的作用取决于所在的器官和抗原呈递的途径, 例如DC细胞能够通过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给T细胞而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 也可以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引发免疫耐受[4]。

虽然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 但DC细胞在胃肠道中向肠系膜淋巴结的转移是一个关键环节, 研究显示缺乏这些结构的小鼠不能诱发免疫耐受。

低剂量过敏原刺激引发的免疫耐受是由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抑制CD8+、Th3、Tr1、CD4+CD25+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作用引起, 这些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组织通过IL-10和TGF-β细胞因子来抑制免疫反应。

高剂量过敏原刺激诱导的免疫耐受性是由淋巴细胞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引起, 很多研究表明FOXP3+调节性T细胞以及γδT细胞和NKT细胞在免疫耐受诱导中起重要作用[5]。

在食物过敏中肠粘膜上皮细胞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抵御外部变应原的物理性屏障, 而且在免疫耐受中也起重要作用, 例如上皮细胞以及间质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胸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

TSLP是Th2型免疫反应的强效诱导剂, 并且参与肺组织和皮肤的过敏性炎症, 从而导致哮喘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生[6]。

在胃肠道, TSLP也有调节作用, 能够提高胃肠道中Th2细胞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但在人类食物过敏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TSLP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中已被证实为重要的影响因素[7]。

总之, 各种类型的IgE介导的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诱导因素包括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免疫耐受性降低以及调节性T细胞活性的缺陷。

2.2 食物过敏患者的胃肠道因素人体胃肠道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儿童食物过敏比成人发生率高, 提示胃肠道的发育程度也可以影响食物过敏发生。

Otani[8]等认为胃肠道肥大细胞的聚集和IL-9 的分泌使肥大细胞活化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一项对人口食物过敏的调查研究表明, 对长期摄入的食物耐受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从小食用花生的人花生过敏的发病率比成年之后再食用花生的人低10倍[9]。

在出生后4-6个月时开始食用鸡蛋, 人体会产生对鸡蛋过敏的保护性因素, 而对牛奶过敏的保护性因素则在出生后第二周就会产生, 这提示人体对不同的食物过敏原接触时间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可能不同[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