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唐诗三百首教案

唐诗三百首教案

唐诗三百首教案教案标题:《唐诗三百首》导读与赏析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三百首》的背景和特点;2. 学习并掌握几首经典的唐诗;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分析几首经典的唐诗,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等;3. 进行诗歌赏析,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4.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写一首自己的唐诗。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入《唐诗三百首》的背景,简要介绍唐代的文化繁荣和诗歌的地位;2. 提问学生对唐诗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经典唐诗(15分钟)1. 选择几首经典的唐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向学生朗读并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2.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对一首指定的唐诗进行赏析,包括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扩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四步:创作唐诗(2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如自然景色、友情等;2. 教师给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 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唐诗,互相欣赏和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唐诗三百首》选本;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观察;2. 学生对经典唐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3. 学生创作的唐诗的质量和创新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唐诗,扩展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3. 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化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唐诗三百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诗歌,引导幼儿对诗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唐诗三百首2.诗词朗诵3.诗歌解析4.感受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视频或图片的方式简单介绍什么是唐诗三百首,让幼儿了解这个词汇。

2.诗词朗诵老师先让幼儿一起朗诵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几首唐诗三百首,让幼儿体验这些古诗的韵味和美好,同时孩子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朗诵。

3.诗歌解析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几首比较简单、易懂的古诗,例如《春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节奏、意象等方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

4.感受与评价让幼儿分享自己对这些古诗的感受和评价,例如喜欢的句子、诗句给他们留下的印象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诵、诗歌解析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 难点: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讲解诗歌的意境、节奏、意象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诗。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让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诵下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和评价。

2.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听课效果,以便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资源1.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几首唐诗三百首。

2.老师准备的课件或手写板书。

七、教学建议1.让幼儿多感受诗词中的韵律,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演唱或是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跟着节奏敲打桌面等方式进行培养。

2.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幽默的谈笑、形象的比喻来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意。

3.建议教师选择一周内固定时间进行唐诗三百首的朗诵和讲解,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调整。

唐诗三百首诗歌教案

唐诗三百首诗歌教案

唐诗三百首诗歌教案尊敬的教师: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学艺术价值。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被誉为“诗的天国”。

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情感陶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和理解唐诗三百首,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唐诗三百首的概况和特点;- 学生掌握若干首精选唐诗的背诵和朗读;-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唐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唐诗,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通过背诵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感悟;- 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唐诗的过程中,体验文学的美和人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若干首精选唐诗的背诵和朗读;-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唐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唐诗的深层含义和人文内涵;-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和欣赏唐诗。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整理若干首精选唐诗,并标出诗歌背景和主题;2. 多媒体设备:课堂展示和播放音频;3. 黑板和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点和展示诗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播放精选唐诗的音频,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观赏相关图片或制作唐诗的PPT,让学生对唐诗的风格与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课堂阅读与朗读- 教师选一首精选的唐诗,朗读并解读其含义和艺术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相关的唐诗,并尝试朗读;- 学生分组朗读,突出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诗歌解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 学生向全班展示并讲解自己选定的一首唐诗,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

唐诗三百首名篇选读教案

唐诗三百首名篇选读教案

唐诗三百首名篇选读教案教案:唐诗三百首名篇选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唐诗三百首的背景和特点。

2.学习并分析数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品,理解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唐诗的研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唐诗三百首简介介绍唐代盛唐之时,出现众多优秀诗人,其中诗人们的代表作品被编入《唐诗三百首》。

2.选读唐诗名篇选择数首代表性的唐诗名篇,学习分析其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根据兴趣和现象,介绍唐诗三百首这一课题,引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唐诗三百首简介(10分钟)介绍唐诗三百首的背景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名篇选读(60分钟)选择数首唐诗名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以下是其中几首:1) 《登鹳雀楼》—王之涣学生朗读该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时光消逝的思考。

2) 《静夜思》—李白学生朗读该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静夜中的情绪变化,感知自然的魅力。

3) 《春晓》—孟浩然学生朗读该诗,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来临,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4) 《将进酒》—李白学生朗读该诗,引导学生领略诗中的豪情壮志,强调诗人不服输的精神。

5) 《静夜思》—杜甫学生朗读该诗,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于流亡生活的思考和心情的独白。

4.学生讨论和总结(25分钟)学生讨论各首唐诗的特点、意境和艺术手法,并对唐诗的韵律、情感和意义进行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延伸1.作品创作分组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仿古风格的诗歌,可以选取某首唐诗作为模板,展示对唐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诗歌朗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唐诗进行朗诵,并表达其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诗歌创作成果展示老师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对唐诗的理解和创作表达能力。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唐诗三百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唐诗三百首》,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美、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1.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经典诗歌进行教学。

2.搭配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第二步:导入诗歌(15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简短有趣的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2.教师逐句朗读诗歌,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表达方式。

3.教师请幼儿一起朗读诗歌,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诗歌解读(20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唐诗三百首》进行解读。

2.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并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

3.教师引导幼儿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四步:创造性表达(30分钟)1.教师提供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机会,例如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形式。

2.鼓励幼儿以《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小诗或小故事。

3.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成果。

第五步:诗歌朗诵(10分钟)1.教师选取一些幼儿创作的诗歌或故事进行朗诵。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朗诵的节奏感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记录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成果和朗诵表现。

3.教师给予幼儿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资源准备1.适合幼儿阅读的《唐诗三百首》选本。

2.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源。

3.绘画纸、彩色笔等创造性表达的材料。

六、教学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继续阅读《唐诗三百首》或其他经典诗歌。

2.带领幼儿参观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进一步开拓视野。

3.组织幼儿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艺汇演,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

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教案题目:幼儿园文化课教育《唐诗三百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通过学习唐诗,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3.培养幼儿的良好语言表达及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唐诗的概念及历史地位。

2.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名句和诗歌。

3.进行游戏和配合手势朗读、唱诵等形式的诗歌表演。

三、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了解唐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学习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句子和诗歌,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灞上秋风清,华灯初放”,“春风十里香林寺,两岸桃花夹古堤”。

(2)教师通过读诗、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美感。

(3)教师提供配合手势朗读、唱诵等形式的诗歌表演,让幼儿通过合作学习和表演,培养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感受等,并给予相关反馈。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
3.家长异议反馈
五、教学资源:
1.幼儿教材:《唐诗三百首》
2.图书:《唐诗三百首经典诵读》
3.音频:《唐诗三百首》有声读物。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唐诗三百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掌握《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培养学生欣赏、赏析和朗读古诗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字阅读通过精选的文本,教授《唐诗三百首》中的一些经典诗作,包括但不限于:- 《登鹳雀楼》- 《静夜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晓》- 《白日依山尽》- 《登黄鹤楼》2. 诗词欣赏通过欣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表达与情感传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诗词赏析引导学生对所学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作者背景、写作意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批评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诗词朗读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形式,朗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作,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5. 文化传承通过对《唐诗三百首》的讲解和解读,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导入引导法通过引入与《唐诗三百首》相关的话题、图片或音乐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准备他们进入研究状态。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读与欣赏一首诗词,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视野。

3.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展示经典诗词的情境和意境,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视听体验。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改编,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性发言等。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诗词创作、赏析笔记、朗读表现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个人风格和独特思考。

3. 研究效果评价通过定期测试、课堂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唐诗三百首》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 《唐诗三百首》选本-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诗词赏析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上是《唐诗三百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第一章:唐诗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培养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唐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四、教学难点1. 唐诗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分类和代表诗人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新课:讲解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第二章:李白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第三章:杜甫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第四章:王维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掌握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王维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维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新课:讲解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第五章:白居易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居易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六、教学方法(续)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白居易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七章:孟浩然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孟浩然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浩然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孟浩然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八章:杜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牧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九章:李商隐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商隐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商隐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十章:苏轼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苏轼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苏轼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一章:辛弃疾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辛弃疾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弃疾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辛弃疾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二章:陆游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陆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游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陆游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三章:李清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清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清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四章:元稹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元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稹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元稹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五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激发继续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二、教学内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探讨唐诗宋词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涵盖了从唐诗到宋词的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

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

”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

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1.到诗中去听鸟鸣
乌鸦啼鸣,巧托游子的离情羁思。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中的鸟颜色鲜艳明丽,黄鹂鸣叫声婉转悦耳,让春天有声有色。

2.到诗中去赏月
唐朝的月,是王维的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于松林间抚琴自娱,而那山月恰如相约,溜入松林来相和共赏。

唐朝的月,是杜甫的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想起了阔别的家园,月亮应该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诗人此刻不也正念着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吗?
宋朝的月,是苏轼的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借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

3.到诗中去安家
诗中的塞外,是我久已梦想的家。

在那里,有“大雪满弓刀”的雄壮;在那里,甘醇的“葡萄美酒”定会让你醉卧沙场;在那里还有吹得“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羌笛,定叫你心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那一片神奇土地。

诗里那个梦幻般的江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把家安在那里。

那里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空旷,还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幽。

唐诗宋词的魅力远不只这些,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悬疑、充满诱惑与神秘!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所积累的与唐诗宋词有关轶闻趣事。

四、亲近唐诗宋词,你讲我说
“推敲”的来历
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黄鹤楼李白止笔
白居易进长安
岳飞精忠报国
苏轼学无止境
五、学习唐诗宋词,你创我写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诗的情境吗?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诗的情境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这首词的情境吗?
六、小结:唐诗宋词中那些优美的诗句,伴随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成长。

唐诗宋词中那些动人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让我们在唐诗宋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