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
寡头竞争的策略与后果

寡头竞争的策略与后果寡头竞争是指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主导企业存在的情况。
这种竞争形式常见于某些特定行业,如电信、石油、航空等。
在寡头竞争中,少数几家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寡头竞争的策略和后果,并分析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寡头竞争的策略1. 垄断定价策略寡头企业通常会利用其市场份额优势,通过垄断定价策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他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因为消费者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降低消费者福利。
2. 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寡头企业通常会采取产品差异化策略。
他们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提供独特的功能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忠诚度,减少竞争对手的威胁,并提高市场份额。
3. 垄断资源策略有些寡头企业拥有独特的资源或技术,这使得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进入市场。
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关键资源或技术来限制竞争,并保持市场份额的稳定。
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市场上缺乏竞争,限制了创新和消费者选择。
寡头竞争的后果1. 价格上涨寡头竞争通常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由于寡头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他们可以通过协调行动或垄断定价策略来提高产品价格。
这将给消费者带来经济负担,并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的下降。
2. 创新受限寡头竞争可能会限制创新的发展。
由于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主导企业,它们可能缺乏动力去进行创新和研发。
这将导致市场上缺乏新产品和技术的引入,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的竞争力。
3. 市场不稳定寡头竞争可能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
由于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着市场,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可能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一家企业的失败或退出可能会导致市场震荡,给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4. 消费者福利下降寡头竞争对消费者福利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高价格、缺乏创新和有限的选择可能会降低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消费者可能被迫购买高价产品,同时无法享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寡头市场的博弈分析

Gam e A na lysis in the O ligopo ly M a rket
(1. Schoo l of M anagem en t, X i’an J iao tong U n iversity, X i’an Shaanx i 710049, Ch ina; 2. Schoo l of B u siness A dm in istra2 tion, X i’a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X i’an Shaanx i 710048, Ch ina ) Abstract: Com p etition is the essen tia l cha racteristic of m a rket econom y. T he gam e m ode is bu ilt to ana lyse gam e am ong the o liga rch ies in the o ligopo listic m a rket. T he p ap er po in ts ou t it is bad fo r indu s2 try to com p ete w ith each o ther fo r p rice com p etition con stan tly, and the rad ica l m ethod of develop ing in 2 du stry lies in w ho le coop era tion am ong o liga rch ies, esp ecia lly in the field of techno logy. Key words: gam e theo ry; com p etition; o ligopo ly m a rket
《寡头竞争博弈》课件

案例三:汽车行业的市场定位
总结词
差异化市场定位创造竞争优势
详细描述
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各大汽车制造商通过差异化市场定位来争夺市场份额。他们针 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不同类型和价位的汽车,以满足不同需求。这种差异化战略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案例四:电商平台的广告策略
航空业是一个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几家大型航空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这些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战,通过降低机票价格来吸引更多乘客。然而,这种 价格战往往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案例二:电信行业的网络建设
总结词
大规模投资和网络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详细描述
电信行业是寡头竞争的另一个例子,几家大型电信运营商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这些公司不 断进行大规模投资和网络升级,推出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服务。这种竞争态势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寡头竞争博弈》ppt课 件
• 寡头竞争博弈概述 • 寡头竞争博弈的模型 • 寡头竞争博弈的策略与技巧 • 寡头竞争博弈的案例分析 • 寡头竞争博弈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 总结与展望
01
寡头竞争博弈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寡头竞争博弈是指市场上只有少 数几家企业主导,通过制定和调 整价格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的博 弈。
02
考虑不完全信息情况
现实中的企业往往面临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不完全信
息条件下对寡头竞争博弈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03
拓展寡头竞争博弈的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经济学领域,寡头竞争博弈还可以应用于诸如政治学、社会
学等领域,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在这些领域进行更多的应用和探索。
THANKS感谢观看Fra bibliotek竞争策略的优点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竞争策略分析(仅供参考)

3 走出 徒困境二 威胁 承诺 在寡头 场 ,寡头厂商 了实现 自己的经济目标,有时需要对竞 对手 采 威胁或承诺的策略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厂商采 的是威胁策略, 是承 诺策略,他的威胁或承诺必须是可信的,否则,他的威胁或承诺策略就 失 败,他所期望的经济目标就无法实现 博弈论另一个经典的模型 情侣博弈,在 个博弈中对手是两个卿卿 的情侣,两人 时 班都很忙,难得周 晚 能在一起过 男 是个足球迷, 今天晚 电视要转播一场他喜 的足球赛,两个人一起看足球对男 的收益是
2,但女孩对足球一窍 通,但是能和男 在一起看足球的收益是 1
女孩是个歌迷 ,恰好今天晚 她喜 的歌星来开演唱 ,她准备约男 一
起去 两个入一起去听演唱 对女孩的收益是 2,可男孩偏偏对听歌 感
趣,和女朋 听歌对男孩的收益是 l 于两个人 处于如胶似漆的热恋阶
段,在一起对 方都非常 要,一 分开,无论是男孩单独看足球, 是女孩
的损失, 如
相互之间达 协议,共 谋求总报酬最大化 因 如 ,实际 在寡头 场
,厂商之间经常 达 协议, 立合作性质的 特尔组 ,共谋 特尔组
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 员也均得到一定的好处
们可以运用博弈论中著 的 蜈蚣博弈 (C年ntip年平年 Gam年)来分析寡头
企业的 格 盟, 蜈蚣博弈 是 罗森塞尔(卡os年ntha1)在 1981 出的一
降 的竞 手段 ,其他厂商也 采 相应的降 手段作 回应和报复,以保
甚 扩大自己的 场份额 于是在经过寡头厂商轮番降 , 场的 格
降到一个很 的水 ,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2 格联盟 合作均衡的 稳定性
在寡头 场 ,寡头厂商面对 于竞相削 的恶性竞 造 的两败俱伤的
结局,自然 意识到 其相互激烈地进行 格竞 而招
寡头竞争的策略与后果

寡头竞争的策略与后果寡头竞争是一种市场结构,指少数几家规模庞大的企业垄断了整个市场。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策略与后果。
本文将会探讨寡头竞争的策略和其带来的后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 寡头竞争的策略1.1 价格战在寡头竞争中,价格战是一种常见的竞争策略。
寡头企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大份额的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可以迫使其他竞争对手也跟随降价,最终导致整个市场价格下降。
然而,价格战也存在风险,如果降价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造成损失。
1.2 产品差异化另一个常见的竞争策略是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寡头企业通过不同的产品特点、品质、创新等方面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使自己在市场上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种策略可以带来品牌忠诚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提高,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
1.3 市场垄断由于寡头竞争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存在,因此其中一些企业有可能实现对整个市场的垄断。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限制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控制关键资源或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垄断地位。
垄断企业可以在市场上设置高价并获得超额利润,但也面临着监管机构的审查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2. 寡头竞争的后果2.1 市场效率降低寡头竞争往往会导致市场效率降低。
由于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消费者选择面变少,无法享受到多样化和高质量商品或服务。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企业也缺乏动力进行创新和提高效率。
2.2 价格波动在寡头竞争中,价格波动常常会出现。
当一个或几个寡头企业调整产品价格时,其他企业往往会跟随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种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给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2.3 资源和权力集中由于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整个市场,资源和权力也日益集中在他们手中。
这种集中程度可能导致经济和政治风险增加,社会公平性受损。
此外,垄断企业还可能利用他们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来操纵市场规则,限制公平竞争。
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

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寡头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几家大型企业掌握主导地位,并能够通过相互竞争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供给水平的情况。
博弈论是一种分析决策者在竞争环境中作出决策的数学模型。
在寡头市场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决策行为。
在寡头市场中,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价格和产量策略,同时也会考虑其他企业的策略选择。
这种相互作用和反应形成了一种非合作博弈的局面。
寡头市场中最典型的博弈模型是“互动博弈”。
在互动博弈中,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来制定价格策略。
但是,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策略,还受到其他企业策略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合作博弈的情况,每个企业都在尽可能地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实际上很难达到最佳结果。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的是当所有企业都采用最优的策略时,该局面不会再有任何企业改变策略的动机。
在寡头市场中存在多个均衡策略,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局面。
然而,寡头市场中的企业之间并非总是互相竞争。
有时候,它们可能会进行合作,以限制市场竞争,提高利润水平。
这种合作行为被称为卡特尔。
卡特尔的产生通常需要存在一定的监管机构来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寡头市场的竞争还受到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
如果市场进入障碍很高,新进入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现有企业就能够更容易地维持其寡头地位。
而如果市场进入障碍很低,新企业的进入就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从而可能打破寡头市场的格局。
总的来说,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他们制定价格和产量策略的决策过程。
通过研究寡头市场的博弈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行为和竞争结果的形成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寡头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这些企业相互竞争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供给水平。
寡头市场的研究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博弈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个体在竞争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行为和结果。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寡头市场

(三)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企业要在全球市场
上生产和销售,满足不同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消 费者,就需要增加产品的差异化,包括物理性 能的差异化和消费者主观的差异化。即一方面 通过改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产品更适合不 同消费者的口味和感受,另一方面则通过广告 宣传和销售服务活动,利用企业的全球品牌信 誉,树立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全 球化的推进也使企业更近距离的在国际市场上 相互竞争,竞争程度加剧。
ac 2b
q1 2
R2 (q1)
(5) (6)
q2 q1=R1(q2)
企业1和企业2的最优产量
分别为:
q1*
1 3
a
b
c
q2*
1 3
a
b
c
此解即为古诺均衡解
E
E点上:
q2=R2(q1)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a
c)2 9b
古诺反应函数
2 ab
Q
q1
3b
2(a c)2
9b
如果市场上有多于2的n家完全相同的古诺型企 业:
促成合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提高行业价格水平的能力 ☆卡特尔企业间的成本或需求相近 ☆较低的组织成本 ☆较低的察觉欺骗成本 ☆较低的严厉惩罚预期
四、合谋与市场竞争
一般来说,与市场竞争相比,企业的合谋会降 低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但合谋并不总是劣于市场竞争的。 Nicholas S.Vonotras(1989)分析了一个三
返回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 场结构
一、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决定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规模的扩大
1、消费品市场的全球化 2、生产资料市场的全球化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寡头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竞争策略_基于动态竞争的视角_区毅勇

存与发展依赖于组织生态系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适应。 该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因此,寡头企业之间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合作的形式实现 互惠多赢。 寡头与寡头之间的竞合策略: ;<$= 和 ?$##7 > ・ ?#$*<%*@8#&%# 合作竞争》 ( A ・ 2$5%@8:: 在其 《 (+ B +C%"’"’+*)一
, !
企 业 经 济 !"#!$%$&’! !()")*+
!""#・$
!" !#$ %&" ’"($
他 软 饮 料 公 司 的 市 场 占 有 率 分 别 为 !"# 、 $"# 、 %"# 左 右。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通过彼此之间在竞争中的默契与 妥协,避免了二者的正面争斗,维持了行业的秩序,共同 维护了市场的平衡与稳定。竞合策略是寡头与寡头的对话 中经常使用的策略。 第二,中小企业与寡头之间的竞争—— — 合作策略。 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互补策略:随着市场 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彼此都存在合作的 愿望。首先,寡头存在合作的愿望。寡头企业越来越多地 放弃了 “ 小而全”的多样化战略,回归主业,提高核心能 力。这在两个方面引发了寡头对合作战略的需要。一是建 立核心专长的需要。二是战略性外购的需要。激烈的竞争 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到 “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寡头企业边界的扩张, 内部交易费用远远超过了市场交易费用,因此,寡头企业 放弃自身配套,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获得竞争 优势。 其次,中小企业也存在合作的愿望。由于中小企业在 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占有率等综合实力方面的 劣势,它也非常希望在与寡头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企业的 升级与发展。 因此,寡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战略是极为常见的 战略。譬如,联合投标;共同开发新产品;联合开拓国外 市场等等。 中 小 企 业 与 寡 头 企 业 间 的 竞 合 策 略 : 摩 尔 (&’() *+ ,--.()的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不再仅仅把企业看作是单 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 生态系统 ( /0)12()) 34-)5)6(7)的成员,这个企业生态系 统的成员主要包括行业内外的生产者、供应商、竞争者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合作与竞争弥漫于整个生态系统范围 内的企业。因而在整个寡头市场结构中,无论寡头企业、 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处于同一企业生态系统,竞合策略 ( 即既竞争又合作)将是它们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要 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竞合关系,一要善待对手,不要有意 无意刺激对方,更不要以击败对方为目标;二要善待伙 伴,从整个市场角度出发,对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顾客, 寻求互惠合作的途径。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尤其在中小 企业与寡头企业的对话中,一定要避免一个认识的误区: 中小企业一心只想超越寡头;而寡头企业只想消灭中小企 业。这都是一种不正确的策略。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企业并购浪潮所导致的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全球范围内市场结构的寡头特征表现 12L 社 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寡头(oligopoly)市场也称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产业内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寡头垄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例如,美国最大的四家谷类食品生产商销售了所有谷类早餐食品的90%;美国的汽车市场基本控制在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手中;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基本上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公司所控制。
大多数国家的钢铁业、电器产品、汽车及电信业都被控制在少数几家厂商手中。
在寡头市场中,寡头垄断厂商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是寡头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最大差别。
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独家经营,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其决策是独立进行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每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因而厂商之间的决策行为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然而寡头市场则与之不同,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每一个厂商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因而每一个寡头的行为都会对市场发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中其他各个厂商的行为目标和利益,寡头厂商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一个寡头的策略性行为会引起其他寡头的策略变化,或者说,每一个寡头在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寡头对该策略的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寡头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本章讨论的主题。
由于寡头间的策略行为的高度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因此,试图建立一个一般性模型来解释寡头的策略性行为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学理论上发展起了多种寡头垄断模型。
模型的结论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各个模型对寡头间的特定行为假设存在差异,即不同的行为假定导致了不同的寡头博弈模型。
本章主要介绍同质产品市场上五个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非合作寡头垄断模型: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伯特兰模型(Bertrand Model)、埃奇沃斯模型(Edgeworth Model)、产量领导者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和价格领导模型。
第一节古诺模型法国数理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Augustin, Cournot)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后来被熊皮特(Schumpeter, 1954)称为“以后所有论述寡头垄断的著作的支柱”1的古诺双寡头模型。
古诺最早提出双寡头垄断模型是基于对两个矿泉水供应商的研究:“让我们假设有这么两位业主,他们各自拥有一口质量相同、地理位置相似的矿泉,他们向同一市场供应泉水并相互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业主提供的产品价格必然是相同的。
假设p 表示价格,D=F(p)为总销售量,D 1是来自业主1的销售量,D 2是来自业主2的销售量,则D 1+ D 2=D 。
首先,如果我们忽略生产成本,那么,两位业主各自的收入将是pD 1和pD 2,同时他们将独立地追求这笔收入的最大化。
”2那么,在各自独立地进行决策的情况下,这两个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相互策略性行为是什么的呢?最终的市场均衡产量、价格和厂商利润又是多少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提炼出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前提假设。
一、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古诺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市场上只有两个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的同质厂商;2、两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且生产产品的成本为零;3、两厂商皆采取相同的价格,且产品的需求函数为已知。
假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q a p −=,其中21q q q +=,1q 、2q 分别为厂商1、2的产量水平,p 为产品的市场价格;4、两厂商都选择产量作为决策变量,每个厂商都把对方的产量作为既定的变量,以此来调节自己的产量水平。
二、古诺均衡的推导在上述前提假设条件下,厂商1利润为:12111)]([q q q a pq +−==π在2q 给定的情况下,对1π求极值的一阶条件为:021211=−−=∂∂q q a q π1熊皮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中文版,第336页。
2 参考Augustin Cournot, 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 Chapter 7, 1838; English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Nathaniel T. Bac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pp:79-80, 1897.从而可以得到厂商1获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221q a q −= 上式意味着给定厂商2的产出水平,厂商1就可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出水平,这可以通过图3-1进行直观地解释。
q 2图3-1 古诺厂商面临的剩余需求如图3-1所示,给定厂商2的产量2q ,可以得到厂商1所面临的剩余需求曲线:把市场需求曲线向左平移2q 单位。
厂商1对需求不能在厂商2提供的产量处得到满足的那些消费者拥有垄断地位,为了获得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厂商1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交处设定产量水平,即221q a q −=。
这一等式反映了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与厂商2的产量之间的关系,也将其称之为厂商1的最优反应函数:2)(2211q a q R q −== 厂商1的最优反应函数表示在厂商2的各种产量水平上,厂商1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所要生产的产品组合。
也就是说,对于厂商2的每一个产量2q ,厂商1都会做出最优反应,确定能够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1q 。
同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厂商2的最优反应函数:2)(1122q a q R q −== 厂商2的最优反应函数表示在厂商1的各种产量水平上,厂商2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所要生产的产品组合。
也就是说,对于厂商1的每一个产量1q ,厂商2都会做出最优反应,确定能够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2q 。
解方程组:⎪⎪⎩⎪⎪⎨⎧−==−==2)(2)(11222211q a q R q q a q R q 可得:⎪⎪⎩⎪⎪⎨⎧==3321a q a q 由此我们就推导出了古诺均衡条件下各厂商的产量,这从厂商的最优反应曲线图中可以得到直观的解释。
我们根据厂商1和厂商2的最优反应函数画出古诺最优反应曲线图。
qaa/2a/3a/3 a/2 a q 1图3-2 古诺最优反应曲线如图3-2所示,厂商1的最优反应曲线和厂商2的最优反应曲线相交于点C ,这就是古诺均衡点,因为在C 点,两个厂商都各自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在古诺均衡条件下,两个厂商的产量都是a/3;总产出水平为2a/3;价格为a/3;两个厂商的利润都是a 2/9。
三、古诺博弈的动态学在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下,任何一个厂商一旦发现偏离了古诺均衡点,它都会自动调整然后回到该点。
如图3-3所示,如果厂商2把产量定为q 2A ,那么厂商1会在其最优反应曲线上的点A 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果厂商2进一步观察到厂商1在点A 处生产,那么它将在其最优反应曲线上的点B 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是厂商1会进而选择在其最优反应曲线上的点D 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双方的产量都会收敛到代表古诺均衡的两条最优反应曲线的交点处C 点。
q aq 2Aa/3 a/2 a q 1图3-3 古诺博弈的动态图四、古诺均衡的绩效分析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双寡头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古诺均衡,并证明了该均衡的稳定性。
那么,古诺双寡头均衡下的经济绩效如何呢?表3-1列出了相同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条件下,即在市场反需求函数为q a p −=,生产成本为零的前提假设下,不同市场类型的均衡产量水平、价格水平及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
表3-1 不同市场类型绩效比较市场类型 产量 价格 厂商利润完全垄断 a/2 a/2 a 2/4古诺双寡头 a/3+a/3=2a/3 a/3 a 2/9+ a 2/9= 2a 2/9完全竞争 a 0 0如表3-1所示,处于均衡状态时,古诺双寡头产量超过了垄断产量,但低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产量;与之相对应,均衡时的古诺双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价格;厂商获得的利润总和低于垄断利润,但高于完全竞争下的利润水平(经济利润为零)。
五、多厂商古诺均衡现在我们考虑多个古诺厂商的情形,其他基本假设不变。
假设市场上有n 个同质的古诺厂商)2(>n ,则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nj j q a q a p 1厂商i 的利润函数为:i nj j i i q q a pq )(1∑=−==π厂商i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段条件为:2∑≠−=ij ji q a q上式即为厂商i 的最优产量反应函数。
由于所有厂商都是同质的,则在均衡条件下,所有厂商的产量水平都相同,假设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水平为*q ,代入上述反应函数,可以求得均衡条件下每一个厂商的产量水平为: 1*+=n a q 进而,市场的总产量为: 1+=n na q 市场的价格水平为:11+=+−=n a n na a p 每个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为: 21⎟⎠⎞⎜⎝⎛+=n a π 由此可见,随着市场中厂商数目的增加,行业总产出越大,市场价格越低,厂商获得的经济利润也就越低。
如果厂商的数目非常多,则每个厂商的产出、市场价格、行业总产出与厂商的盈利水平将接近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社会最优水平。
六、小结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满足古诺模型基本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古诺模型做出如下几点总结:1、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均衡点为两厂商最优反应函数的交点,此时两厂商各自实现了最大利润。
2、古诺双寡头模型的均衡点是稳定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某个厂商的产量偏离该点,那么随后厂商的决策会使之回到均衡点。
3、在古诺均衡条件下,行业总产量超过了垄断产量,但低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产量;市场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价格。
4、随着古诺模型中厂商数目的增加,古诺产量、市场价格和市场绩效将趋近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值。
第二节 伯特兰模型古诺的研究显然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以至于对同时代的人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直到45年之后古诺的著作才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而这种进入则是以法国数理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J·Bertrand )在1883年提出对古诺模型的批评和修正开始的。
伯特兰认为,寡头市场上的厂商之间应该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因此古诺模型中假设厂商选择产出作为决策变量是不合适的,应该选择价格作为决策手段。
由此,伯特兰提出了寡头市场中的价格博弈模型—伯特兰模型。
一、伯特兰模型的基本假设伯特兰模型与古诺模型在前提假设上的唯一区别就是在伯特兰模型中,厂商选择价格而不是产量作为决策变量。
因此,伯特兰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市场上只有两个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的同质厂商;2、两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且生产产品的成本3均为常数c ;3、产品的需求函数为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