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诗

宋诗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出现了“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等新的表现手法。
宋诗的影响与地位
宋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继承了唐诗的优秀传统,还在 唐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宋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还对东亚地区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宋 诗对韩国、日本等国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 内容之一。
内容题材
宋诗涵盖广泛,包括抒情、叙事、哲理等;元曲则更加注重叙事和 人物塑造,多以戏曲形式表现。
艺术风格
宋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又有婉约派;元曲则更加注重情节的曲 折和语言的幽默诙谐,表现力强。
宋诗与明清小说的比较
文学形式
宋诗是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明清小说则是以叙述故事为主的 小说体裁。
内容主题
代表诗人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宋诗的变革与创新
宋诗的变革背景
随着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宋诗也面临 着变革的需要。
宋诗的创新特点
宋诗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出 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和风格。
代表诗人
范成大、杨万里等。
03
宋诗的主要流派
北宋诗派
总结词
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创造
详细描述
北宋诗派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追求意境美为主要特点,代表诗人有欧阳修、苏轼 等。他们强调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注重文采和艺术性,对后世文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诗派
总结词
关注社会现实和民族危机
详细描述
南宋诗派以关注社会现实和民族危机为主要特点,代表诗人有陆游、杨万里等。他们以诗歌为武器,直面民族危 机和社会矛盾,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词流派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 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2、风格: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
3、手法: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 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之情;
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 与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 陈亮、陆游、刘过等人。
(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
• 古近体源远流长,至唐代已达鼎盛的艺 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均 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有 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
• 词牌826种,灵活性 复杂的情感世界 • 诗庄 词媚 曲俗
北宋词的发展
词艺开拓 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 词境开拓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 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欧阳文忠 公集》,词集名《醉翁琴趣外编》,一名《六一 词》。内容主要还是恋情相思,离愁别恨。 欧阳修对此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 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低声问:
“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
2,凄怨愁苦的羁旅词
• 漂零不偶、羁旅行役之 感成为清真词的重要主 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 憔悴失意,是清真词的 情感基调。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 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 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 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 枕,容我醉时眠。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答:1.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2.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论述: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宋代文学宋代诗歌的发展

宋代文学宋代诗歌的发展、演变与特点1一.北宋诗的发展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的写实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有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畅所欲言,挥洒自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先声。
清代吴之振《宋诗钞》称其诗“独开有宋风气”,可见他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
宋代馆阁之臣酬唱的风气到真宗朝达到极盛,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一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得这种风气流行起来。
作品题材较狭窄,内容较单薄,有的咏帝王故事,有的咏宫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类咏物诗。
西昆体诗人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诗歌词藻华美,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因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欧阳修《六一诗话》)但西昆体对晚唐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冲击力的,元人方回认为“西昆一变,亦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
”(《瀛奎律髓》),这是很有见地的公允之论。
西昆体的致命不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另外,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也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合,西昆体具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也和道统文学观日趋强化相抵触。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北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重要地位。
北宋词的发展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而且在情感表达和主题选择上也展现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北宋词的起源与特点、代表作品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来探讨北宋词的发展。
一、北宋词的起源与特点北宋词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律诗以其格律的严格性和形式的规范性著称,但同时也给了后人选择的自由空间。
北宋初年的文人潮流中,一些诗人开始追求真情实感的创作风格,他们放弃了律诗的束缚,开始尝试自由诗体。
这种自由诗体的名字叫做“词”。
北宋词的形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北宋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形式和表达。
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
北宋词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词牌”和“词章”。
词牌是指北宋词中的固定歌曲形式,如“水调歌头”、“满江红”等。
词章则是指具体的歌词内容,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
北宋词形式的创新为后来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表达上的特点。
北宋词以真情实感为核心,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其情感表达直率、真挚,将更多个体的情感融入其中,与唐代律诗的宏大叙事不同。
二、北宋词的代表作品北宋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创新而且感人。
以下是北宋词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1.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以词章“江城如画里,可怜无数”为开头,通过对江城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词牌“江城子”揭示出作者的情感焦虑和思乡之情,使读者能够体验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2.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以唯美的词章和朴实的词牌为特点,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爱情的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以喜庆的词章和欢快的词牌展现了作者的快乐心情。
通过对元宵节的描述和对爱情的赞美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上只是北宋词作品中的几个代表,它们的出色之处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展现出北宋词的风采。
自考中 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自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必备的复习要点和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门课程的考试。
一、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宋词1、柳永柳永是北宋词坛上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多写都市繁华和羁旅行役,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苏轼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其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境界。
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3、李清照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其词语言优美,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
(二)宋诗1、黄庭坚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开创了江西诗派。
2、陆游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日常生活、田园等多个方面。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气势雄浑奔放。
二、元代文学(一)元曲1、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杂剧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封建黑暗。
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2、王实甫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散曲马致远的散曲以豪放洒脱著称,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
三、明代文学(一)小说1、《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水浒传》《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这部小说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四、清代文学(一)小说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踏枝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 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 终不悔,为伊第三境也。‛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 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 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柳永词的新变
• 柳永(987?—1055),原名三变,字景 庄,更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今山西 永济),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曾官至屯田员 外郎,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睦州(今 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历余杭令、泗州判 官、灵台令、太常博士等,官至屯田员外 郎。晚年流落,殁于润州。 •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 了浅斟低唱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 奉旨填词柳三变 扎进妓院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北宋时期自上而下的作词热 ‚真、仁、神三宗俱晓音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即所传十余篇,固已无愧作者。至若韩缜北使西夏, 以离筵做《芳草凤萧吟》一词,神宗忽中批步兵司 遣兵为搬家追送,而出疆使节,得以爱妾追随;宋 祁以繁台街《鹧鸪天》一词,而蓬山不远,遂拜内 人之赐;蔡挺以《喜迁莺》一词,而有枢管之命; 苏轼以《水调歌头》一词,而获爱君之叹;至周邦 彦以《兰陵王》一词,而追回为徽猷阁待制,则事 所或有也。 • 南宋时期君上的提倡 南渡以后,流风未泯,高宗能词,有《舞杨花》 自制曲,……则两宋词流之众,多由君上提倡,非 啻一时风会已也。‛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晏殊、欧阳修(词艺的开拓)—范仲淹、 张先(词境的开拓)—柳永词的新变
一、词艺的开拓 • 晏殊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 欧阳修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 二、词境的开拓 • 范仲淹 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 张先 切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 王安石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三、柳永词的新变
二,大量词作写市民生活和男女的爱情生活, 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以‚俗‛ 为词。
第一,柳词的‚俗‛主要体现在词的题材内容上。 首先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这类词以 爽快率直的风格,充沛的气势,热烈的感情,描述了男女 情爱的自由放纵,追求官能享受的肆无忌惮,从而反映了 这一阶层特有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和文化趣味。 其次,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再次,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
• 第二,语言的通俗 相对应的,柳永的词,语言也极为 通俗,被称为‚词家之白居易‛。黄昇 《花庵词选》:‚耆卿长于纤艳之词, 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人悦之。‛ ‚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 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 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 宋翔凤《乐府余 论》
• 大量市井语汇:甚时向、便只合、长只恁、 好生地。此外:恁、争、处、怎、得等大 量出现。
张先词:张三中 张三影
•
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 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 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 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 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 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张先词的内容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 的范围,但是对词的发展方向却有贡献: 一,大量用词来唱和酬答,扩大了词 的实用功能。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缘题赋词,词的题材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 生活。 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 先词的显著特色。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ຫໍສະໝຸດ 别君时,忍 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 相随。 除却天边月,无人知。——韦庄《女冠子》 •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 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 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 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沉李浮瓜忍轻 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 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柳永《女冠子》
宋词的发展与演变
• • • • • • • 宋词繁荣之原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改革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王国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 • 当代的文学是什么?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层出不穷,仅仅小说一个文类 就出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 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 文学‛、‚新历史文学‛、‚70后美女写作‛、 ‚80后青春写作‛乃至近几年的‚底层写作 郭敬明 韩寒 安妮宝贝 春树 羊羔体 德国汉学家顾彬炮轰中国当代文坛事件,经过 媒体炒作的‚垃圾说‛
《渔家傲》(秋思)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通篇以秋思为主线,在‚塞 下秋来‛的特定环境中,描绘出 边塞风光和征人羁旅思乡之意, 又显现出了希图报国的壮怀,创 造出了沉雄激壮的风格,在词史 上具有突破意义,下开苏、辛豪 放词之杰作。
欧阳修对此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主 动向民歌学习,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 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 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名 《醉翁琴趣外编》,一名《六一词》。内容主要还是恋情相 思,离愁别恨。 艳词 画荻学字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六出自其门 不怕先生骂,可怕后生笑 诗文革新运动
•
•
• 晏殊为宰相,年辈较高,政治地位显赫,欧阳 修等著名词人出其门下,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 填词初祖‛。
总的来说,晏殊词绝大部分是小令,题材比较 狭窄,基本没有超出唐以来文人词的范围。 • 第一, 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浓情中渗 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写伤春感时、在寂寞 中流连光景之情怀的作品最能反映他的特色。 • 第二,晏殊词典雅工致,语言浅而丽,意境 深厚,情中有思,读之有低回反复之致。 晏殊的词虽写富贵气象却不落鄙俗,写艳 情却不落轻佻,感伤之中还流露出一种闲雅 的情调,或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有的词 还有一种深沉的理性与明晰的哲思。如《浣 溪沙》。
一,大量改制、创制了新的词调,特别是增 衍制作了许多慢词长调,大大拓展了词体, 表现了突出的创调才能。(《乐章集》现 存词二百二十首,慢词超过了半数。)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 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 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 长调。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 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进约等于中调,慢 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 口语:‚欹枕背灯睡‛(《梦还京》)
‚就中有风流‛(《金蕉叶》) ‚不早与伊相识‛(《惜春郎》)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 睡。‛(《婆罗门令》) ‚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长寿乐》) ‚再三偎着,再三香滑‛(《小镇西》)
• 三,柳永的词叙写了城市的繁华富庶以及市井风情
的丰富多彩。抒发飘转四方的羁旅行役情怀,是柳
张先词: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 张先(990—1078)(张三影),字子野,湖 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任宿州掾,曾知吴江县,又为嘉禾判官,晏殊知 永兴军,辟为通判。后出知渝州、安州,以尚书 都郎官中致仕,居湖州、杭州间。有《张子野 词》。
• 安享富贵 风流 老来韵事 文人贵族词 •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 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 以病眠不赴府会)是张先词的 名篇: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 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 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 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王安石的词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格 调,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开始表达对历史 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 现实感。《桂枝香》是王安石的代表作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宋史》 有传。著作已佚,词集名《珠玉词》。《珠玉词》 大多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书写男女之 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主要继承五代词 风,尤其是冯延巳,闲雅有情思。 神童 进士科考 罢相风波
[宋]宋徽宗 赵 佶《瑞鹤图
(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
• 古近体源远流长,至 唐代已达鼎盛的 艺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 均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 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 • 词牌826种,灵活性 复杂的情感世界 • 诗庄词媚曲俗
北宋词的发展
• 词艺开拓 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 词境开拓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
永词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宋仁宗时代,城市经济发达,物质文明高涨, 市民生活活跃,柳永的词善于体察市民的精神状态, 《木兰花慢》、《瑞鹧鸪》写苏州,《笛家弄》、 《倾杯乐》、《透碧霄》写汴京,都为前所未有。 这类题材占了《乐章集》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