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与心肌保护

合集下载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张赫男,侯静波摘要: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但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 端缺血预处理(RIPC )作为近年来比较新颖的概念,能保护心肌免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本文对远端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进展予以阐述。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文章编号: 1008-0074 (2021)01-105-03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Doi : 103969/ji s n1008-0074202101 28Research current condition and progress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effect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 tioning/ZHANG He - nan , HOU Jing - bo//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 ­niversity ,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 HOUJing -bo , E-mail : jingbohou @Abstract :Patientswithacute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houldreceivereperfusiontherapyassoonaspo s ible ,butinfarctrelatedve s elsrecanalizationmayleadto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IRI ) Asanovelconceptinrecentyears ,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 (RIPC )canprotectmyocardiumfromIRIandreducemyocardialinfarctionsize Thepres- entarticlesetsreviewformyocardialprotectionmechanismof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andclinicalapplicationpro- gre s ofRIPCKeywords :Myocardialinfarction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 Reperfusioninjury后的心肌梗死面积,这种现象称为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 , RIPC ), 即通过对远离心脏的器官及组织如肢体远端等进行数次短暂的缺血处理, 以此激发机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启动来达到对靶器官(通常为心脏和大脑)的保护,此后在多种动物模型以及多 种器官的研究中都验证了其有效性[7 — 8]。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摘要】针灸预处理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提前干预机体疾病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首先介绍了针灸预处理的原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针灸预处理对其保护的具体作用。

随后详细描述了针灸预处理的操作步骤,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针灸预处理可以有效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结果表明,针灸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损伤程度。

结论是针灸预处理可以有效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心脏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针灸预处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保护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提供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研究的现状,有助于读者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研究背景通常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性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在再灌注时进一步加重。

这种损伤在临床上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功能紊乱,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大量的研究表明,针灸预处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目前关于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

深入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对于丰富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实验验证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揭示其机制和具体操作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探讨针灸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心肌保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李杰;张尔永;王兰兰;黄旭中;石应康;安琪【期刊名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年(卷),期】2003(10)2【摘要】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 ,并结合临床指标 ,评价心肌缺血预处理 (IP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 4 0例择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 IPC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例。

IPC组采用 2个周期的 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方案。

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 (CPB)前、CPB后、术后 10小时、2 4小时、72小时和 6天测定血清 c Tn I,比较两组间 c Tn I、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和死亡率。

结果术后两组 c Tn I 均立即升高 ,对照组在术后 10小时达峰值 ,而 IPC组在 CPB后即达峰值 ;CPB前和术后 6天两组 c Tn I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其余各时点对照组 c Tn I值均明显高于 IPC组 (P<0 .0 5 ) ;对照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高于 IPC组 (P<0 .0 5 )。

结论IPC能降低缺血心肌血清 c Tn I浓度 ,降低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减少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率。

【总页数】4页(P120-123)【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心肌肌钙蛋白I;体外循环;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心瓣膜置换术【作者】李杰;张尔永;王兰兰;黄旭中;石应康;安琪【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免疫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R654.1【相关文献】1.葛根素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高翔;李涛;高全;李保罗;陆德琴2.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创伤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J], 柴青;张可贤;唐育民;李桂芳3.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张宝红4.缺血预处理与人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引起我对人生的思考 [J], 陈宝平5.心肌缺血预处理和腺苷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 [J], 陶凌;李源;王跃民;臧益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预处理与心肌保护

运动预处理与心肌保护

Z HANG i Je ,W ANG a g ,L n y F n IHo g u
( .P s rd ae eat et W h n ntue f P yi l d c t n W h n ue, 1 o ga u t t D p r n , u a Is tt m i o hs a E uai , u a H bi c o 4 0 7 ;. ol eo i l d ct na dH at , at hn oma U i r t, h n — 3 0 9 2 C lg P c uai n el E s C iaN r l nv sy S a g e f aE o h ei h i 2 04 ) a , 0 2 1
g is m o ada ijr.U d rt dn f h t c l l in l gm c a i so poet ee e t f x r ant y c ri uy n es n igo ei r e ua s a n e h n m f rt i f c o e ln a t na l r g i s cv f e -
K e o ds: x r ie;c r a r t cin; Ic e i r c n to n yw r e e cs a dic p o e to s h m c p e o diinig
运动诱导机体产 生内源性保护 物质 , 从而 提高机 体耐 受 缺血缺氧 的能力称 为运动预处理 。心脏是 人体 中央 司令部 , 作为对运动 强度最 敏感 的器官 , 它对运 动能力 的提 高起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用 。 运动 可 以 使 心 脏 产 生 适 应 性 的 反 应 , 对 其 并
脏遭受短暂缺 血后能耐受较长 时间的缺 血 , 心脏 的一种 自 是

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吸入麻醉药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肌保 护 的 作 用 机 制 尚 未 完 全 阐 明 。 现 就 其 在 触 发 因
步 分解为 更 多的 自由基 , 引起 自由基 的连锁 反应 。
子、 介导 因子 和效应 因子 方面 的研究 进展 作一 综述 。
长期 以来 , OS被认 为扮 演重 要 角 色参 与缺 血 再灌 R 注损 伤的发 病 机 制 。S di F 等 发 现 , 氟 醚或 e l . e 七
兔 心 肌 的 保 护 作 用 [ , 选 择 性 A1受 体 拮 抗 药 可 7 而
以部分 削弱 异 氟烷 对 犬 心 肌 的保 护 作用 , 说 明 ]这
吸 人 麻 醉 药 可 能 激 活 腺 苷 受 体 或 者 增 加 腺 苷 受 体 的
暂 的缺血 和再灌 注 , 够 提 高心 肌 对 随 后一 个 较 长 能
l 触 发 因子
1 1 腺 苷 .
地氟 醚预处 理心 肌细胞 可 降低氧 化应激 诱导 的细胞 死 亡 。心肌 细胞 预处 理 阶段 检 测 到 R OS和 氧化 的
黄素 蛋 白产 物生 成 增 加 。RO S清 除剂 可 以抵 消 七 氟 醚或 地氟 醚 的心肌保 护作 用 , 提示 R OS作 为重要 的信号 分子 介导七 氟 醚或地 氟醚 预处理 的心肌 保护 作 用 。Kei . 等n l 离 体 豚 鼠的研 究 表 明七 vnL G. 对 0 氟 烷预处 理 可直接 增加 活性 氧的生成 。应 用荧 光探 针 和共 聚焦显 微镜 技术 发现 异氟烷 可直接 增加 超氧 阴离子 的形成 , 提示 吸人 药 可在 长期 缺 血后 产 生 适
文 章 编 号 :l0 一2 9 (0 0 1 —o o 一o O o 24 2 1 )o 1 7 4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1. 实验设计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针刺组(Acu组)和假针组(ShamAcu组)。

每组均有13只大鼠。

SHAM组行假手术,其余组实施I/R操作。

Acu组和ShamAcu组在I/R操作前均行针刺操作。

术后24小时,收集血浆和心肌组织样本,进一步评价各组心肌I/R损伤程度。

2. 实验方法2.1 术前处理大鼠随机分组后,Acu组和ShamAcu组分别在正中线处和股部穴位(距股动脉2厘米处)进行电针操作。

电针参数为2Hz频率,0.1毫秒脉宽,1毫安电流,15分钟每次,共3次。

SHAM组和I/R组均不做任何处理。

2.2 I/R操作除SHAM组外,其余组在麻醉状态下通过左侧胸骨旁开胸,用缪氏线绑扎冠状动脉以达到心肌I/R模型。

SHAM组未做任何处理。

I/R组、Acu组和ShamAcu组I/R模型操作相同,即在心肌I缺血45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

2.3 采集样本术后24小时,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样。

采集3毫升静脉血,离心后得到血浆。

并取心室肌组织样本,分别用于光镜下观察和西方免疫印迹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心肌损伤评价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I/R、Acu、ShamAcu组心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而SHAM组无明显异常。

进一步检测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心肌细胞肝型酶含量,发现I/R组心肌I/R损伤明显高于SHAM组,而Acu组和ShamAcu组心肌I/R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

与ShamAcu组比较,Acu组心肌I/R损伤降低程度更为明显。

3.2 炎症反应评价炎症反应是心肌I/R损伤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我们进一步检测血浆中的炎症介质水平。

结果显示,I/R组血浆中的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而Acu组和ShamAcu组的炎症介质水平均低于I/R组。

与ShamAcu组比较,Acu组炎症介质水平降低幅度更大。

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T A P敏 感 性 钾 通 道 开 放 剂 ’ 蛋 白 激 酶 c 、
激动 剂 、 乙酰胆碱 、 肾上 腺 能 受体 激 动 剂 、 成纤 维 促
硝酸 甘油 。’单 磷酰酯 A 、 、 。 血管 紧张素 I等 , 可 I 均 模拟 缺血预 处理 的心 肌保护 作用 。 2 保 护作 用 心 室快速 起 搏 、 室牵 心
1 1 非 缺 血 性 心 脏 预 处 理 在 动 物 实 验 中 . 室 心
乱 。
脏多次 反复 短 暂缺 血 . 灌 注可 使 随后 长 时 间 缺 血 l 3 药物模 拟 性 预 处理 再 、

应 用各 种 药 物 对 心脏
进行预 处 理 阿 片 受 体 激 动剂 、 苷 受 体激 动 如 腺
牵 张心室 、 心脏 起 搏 、 物 和远 程 器官 缺 血等 ) 缺 细胞 生长 因子 、 岛素 、 药 对 胰 内皮 素 、 丙 氟磷 、 异 潘生 丁 、
快速起搏 预处理 , 可明显 减弱 冠 脉 阻断所 致 s T段抬 2 1 减轻 l 组 织损 伤 . 心肌
高 的幅度 和心 肌传 导冉 不均 一性 , 且减 少 再 灌 注 张等预 处理 均 可使 随后 缺 血, 灌 注 所 致 的 心 肌梗 勺 并 再 。犬冠状 动 脉左旋 支 4次重 复的 短 引发 的心 律失 常发 生率 和心 肌梗 死 范 围 一 。 向犬 死范 围缩小 J
关键词 : 缺血预 处理 : 心肌缺血 ; 心肌再灌注损伤 ; 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R 6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732 m)204 — 0 117 o o —12 3 c 0
缺血 预处 理 ( ce i peo dtn ) i h me r n io 现象 即 心 s c i 和 ( 再灌注所 致 的心肌损 伤 减轻 。缺血 预 处理 的 或) 心肌 保护作用 已 由大量实验 证 实 。近年来 不 少研 究 表 明, 除心肌 缺血 预处 理 外 , 心 脏 缺血 预处 理 ( 非 如 血, 再灌注 心肌也 具保护效 应 。 1 类型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Il 叶志碱. 2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 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I1 J老年医学与保 .
健 ,(k,23:8 — 8 . 2 ̄61()16 19
低灌注和缺氧 复苏中不仅需要纠正明显的代偿性休 克.而且要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
1J 孟 宪钧. D 研究 的现状 展望I} 3 M0 s J外科理 论与实践,O O 2:9 _ 2 0 3() - 7
度 /4%)条件下 ,SO<9%,或经充分氧疗后 ,SO虽能维持 >0 a! 3 a2 在9 %或以上,但呼吸频率仍在3 次/i 3 O mn 或以上,呼吸负荷仍保持 在较高水平,应及时考虑无创人_通气 ( lP ) T N P V 。若NP V2 仍 IP h
代谢支持的着眼点在保持正氮平衡。情况许可时 ,应尽可能 通过胃肠道给予营养代谢支持。同时,尚需防治电解质 ( 、钠、 钾
组 ,NP 组用 m压计袖带束缚一侧上肢使压力达20 m g IC 0m H ,持续 5i a 后放气 ,间隔5 i,再依此重复3 。随后仍用血 压计袖带 rn mn 次 20  ̄H 在两组对侧手臂文施2mn J 0mn g 0 i ̄缺m阻断。结果显示未实施 l NP 的对照组f管内皮细胞功能损害较为严重 。K a aaa IC 札 hr nd等『 b 还 在猪模型上证实肢体IC P 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所致心 、肺功能损
叮以使 心肌 l后 续更 长时问 的缺 血 中得 到保 } ,这 利 现 象被 定 义 在 J ’ 1 一
为 “ 缺血 预 处 理 ” ( ce i peod i i ,IC 。有 资料 显 示 I hmc r nio n P ) s c tn g IC P 方法 足迄 今 为止最 有效 的 内源 性 ,L 护措 施 I CW保 ” 。近 儿年 山 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