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搭桥患者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其他器官的动脉由于粥样硬化亦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进行性变化。
其体外循环特点主要是减少心肌缺血,维持其他器官的血供。
一、冠状动脉搭桥的心肌保护(一)冷晶体停跳液冷晶体停跳液机理以高钾浓度灌注心肌,使跨膜电位降低,动作电位不能形成和传播,心脏处于舒张期停搏,心肌电机械活动静止。
晶体停跳液的低温使心肌基本代谢进一步降低,能耗进一步减少。
上述二方面增加心肌缺血耐受能力。
停跳液以ST.Thomas 停跳液为基础。
冷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确实,操作简单、实用。
不足表现为:不能为心肌提供氧和其它丰富营养物质;缺乏酸碱平衡和胶体的缓冲;大量灌注时如回收可造成血液过度稀释;如果丢弃可导致血液丧失,不能满足严重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保护的需要。
(二)含血停跳液含血停跳液使心脏停搏于有氧环境,心脏停跳期间使有一定有氧氧化过程得以进行,无氧酵解降到较低程度,有利于ATP保存。
较容易偿还停跳液灌注期间的氧债。
含血停跳液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乳酸、游离脂肪酸等,为满足心肌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提供物质基础。
血液中的胶体缓冲系统、生理水平的电解质,有利于维持机体离子的正常分布以及酸碱平衡的稳定。
血液中的红细胞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对消除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有一定作用。
(三)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停跳液从主动脉根部经冠状动脉窦顺行灌注简称顺灌(ACP),停跳液从右房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简称(RCSP)。
RCSP优越性体现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时,ACP的最大缺点是心脏停搏液分布不均匀,因此减弱其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对危险心肌的保护作用;RCSP不依赖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在保护左室心肌方面优于ACP。
冠状静脉系统是无瓣膜管道,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及窦状隙与心肌细胞交通。
粥样硬化病变不累及冠状静脉系统。
RCSP时心肌停跳液一部分经毛细血管床从冠状动脉窦(主要是左冠状动脉窦)流出,另一部分则经Thebesius氏窦状隙血管系统直接引流至右心腔。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研究进展

过性 表现 , 重症 则 可能造 成 心功 能 衰竭 甚 至死 亡 ,
而 对心 肌 损 害 机 制 及 心 肌 保 护 的 研 究 至 今 仍 是 热 点, 本文 就 近年 来 体 外 循环 下心 肌 损 伤 机 制 和 心肌
保 护 的研究 进展 作 一综述 。
1 心 肌 损 伤 机 制 .
8 I _) 白介素一 (L 6 等 。研 究发 现 体外 循 环 中 (L 8 及 6 I .)
心肌 是 T . 、L 8及 I - NF a I 一 L 6等 因子 的 主要 来 源 , 而 这 些 因子 在体 外 循 环 心 脏 手 术 中均 有 2次 高 峰[ 。 g ] TN卜a在 体外循 环 早 期 即 有 明显 升 高 , 持 续 至 之 并
l ‘
体 外循 环 心肌 损 伤 机 制及 其保 护 的 研 究进 展
陆 升
( 西 横 县人 民 医 院 心 胸 外 科 , 西 横 县 5 0 0 ) 广 广 3 3 3 【 键 词】 体 外 循 环 ; 肌 损 伤 ; 护 方 法 关 心 保
文8 (0 1 0 一 6 8 4
及 一氧 化 氮 ( No) 有 关 。C 等 AM 参 与 调 节 白蛋 白一
内皮 细胞 , 介 导 中 性粒 细 胞 与 血 管 内皮 细 胞 黏 附 是
灌注 损伤 、 道 菌 群 移 位 和 手 术创 伤 等 。异 物 接 触 肠
可 引起补 体激 活 和单 核/ 巨噬细胞 激 活 , 生并 释 放 产
粒 体 呼吸链 和 D NA 合 成 以及 影 响 AT P的 生 成 , 加
重 心肌 缺血再 灌 注损 伤[ 。 7 ]
() 1 缺血 再 灌 注 损伤 组 织 缺 血 缺 氧 损 伤 可 发
环磷腺苷葡胺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o m g m n dns ecc p op a net n d r g et croelcr l i ( C .ME HOD F ut e h f el ieaeoi yl hsht ijco u n xr o ra i ua o E C) u n o e i i a p c tn T S or i t y g
摘要 :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 环 (x aop ra c cl i , C 中使用 环磷腺苷葡胺 心肌停博液对 围术期 心肌 酶 et cro l i ua o E C) r e r tn 选择 4 8例单 纯二 尖瓣 置换 手术 的患者 ,
学 、 理学及临床 的影 响 , 病 探讨其 在 E C术 中的心肌 保护 作用 。方法 C
文 章 编 号 :6 2—10 ( 0 8 0 0 6 0 17 43 2 0 )2~ 0 8— 4
对 照组 。结论
关 键词 : 环磷腺苷葡胺 ; 体外循环 ; 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 :64 1 文献标识 码 : A R 5 .
M y c r a o e tv f c f M e l m i e o i o a di lPr t c i e Efe to g u ne Ad n sne Cy l p s ha e du i t a 0 p r a r u a i n c 0 h0 p t r ng Ex r c r 0 e l Ci c l to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

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在临床 上呈现 心肌缺血 的
症 状 。长 时 间 心 肌 缺 血 可 导 致 心 肌 细 胞 坏 死 , 即 心 肌 梗 亦 死 。 急性 心 肌 梗 死 可 引 起 严 重 的 心 律 失 常 , 源 性 休 克 , 心 心
即降温 , 升主动 脉 阻断后 , 升主 动 脉前 壁 插 针 ( 径 >2 于 管 m , m)顺行 直接灌 注 4 1氧合血高 钾 ( 浓 度 10 m o L) : K 0 m l /
中 国 现代 药 物 应 用 2 1 0 0年 1 0月第 4卷 第 2 O期
C i Mo rgAp 1 O t 0 0 V 1 N . 0 hnJ d D u p . c 2 1 . o. 4。 o 2
・
5 ・ 7
( 00/ i) 0 mi, 即 取 出样 品 上 机 测 定 各 常 规 生 化 20 rm n 1 n 随
志 ,04,( 2 :. 20 2 2 ) 1
析出血清的时间延长 , 而容 易造 成被 检成 分 的改变 , 从 如葡
体 外 循 环 下 冠 状 动 脉 搭 桥 术 中 的 心 肌 保 护
朱雅 萍 魏金 聚 阴颖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中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3 0例体外循环下冠 状
[ ] 邱谷 . 1 临床生 化分 析过 程之 外 的质量 控 制. 现代 检 验 医学杂
志 ,0 2 1 2 :J 20 ,( ) l
定的影响 的。长期 以来 我 国临床 生化采 血 没有统 一 的器
械 , 些单 位使用反 复使用 的玻 璃试 管 , 有 有些单 位使 用一 次 性塑料试管 , 使用 中存在不少 问题 。如试管洗 涤不净造 成溶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Pr e tveEfe to i sa i on yoc r u n a di ot c i f c fUlna t tn M a di m i C r opu m o r l na y Bypa sSur r s ge y GAO X ig pi lZ a g ai 2 0 0 C i Z a gi iPep e a s s t , h n f je4 70 , hn a i I src】Ob et eP oe t eefc fuiatt nmy cr im ncrip l n r y ass rey a dterl fmy c ril rtcinae Ab ta t jci rtci fet l s i o o adu i ado umo ayb p s ugr, n oeo o ada oet r v v o n an h p o
tet ost f te t eten me ia de o t aeS S saitc l s.a eP = 00 . s ls Th ram e tg o pof ainswi o ro ru f h eso painsus u rc ln xs f r PS ttsia t ttk w h i w te .5 Re ut ete t n ru p t t t ac nt l o p o e h g
21 0 2年 5月第 1 0卷 第 1 5期
・
论
著 ・ 7 5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 环心脏手术 中对心肌 的保护作用
高兴 贵
( 张家界 市人民医院,湖南 张家界 4 7 0 ) 2 0 0
【 要 】 目的 使 用乌 司他 丁 对体 外循 环 心脏 手术 中对 心肌 进行 保护 ,并对 其对 心肌 的保 护作 用进 行评价 方 法 选取 我 院接 受风 湿性 心脏 摘 病 治疗 的 患者 6 5例 ,其 中 3 例 患者 在手 术过 程 中使 用乌 司他 丁 ,剩 余的 3 5 0例 患者 未使 用 乌司他丁 , 者作 为观 察组 ,后者作 为对照 组。 前 比较 两组 患者 的 I 一、I8 NF c、L H、C — L6 L 、T .【 D K MB、en 水平 ,记 录两 组 患者 心脏 复跳 及 术后 患者 正性 肌 力作 用药物 的使 用量 。并 将 Tl 两组 患者 的各 项 数值 指标 使 用 S S P S统 计 学软 件进 行 t 验 ,取 P O 5 检 = . 。结 果 治疗 组患 者 的心 肌细 胞较 对 照 组心肌 细 胞保 护 明显 ,统计 0
体外循环应用磷酸肌酸对心肌保护作用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The Ro l e o f Cr e a t i ne Ki na s e i n t he Ef fe c t i ve ne s s of M yoc a r di a l Pr ot e c t i on
L l Y e — mu . W A NGJ i a n . DA I J i n . GUO T a o . C AO Xi — h a n Z HA NG Bi n Z HA NG Y a - j i a n
a r r h y t h mi a , p os i t i ve i no t r o p i c d r ug s s i t u a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b y p a s s . Th e pa t i e nt s o f e x p e ime r n t a l g r o u p we r e pe r f us e d by p r o t e c t i ve l i q ui d
自动 恢 复 窦性 心律 或发 生心律 失 常或应 用正 性肌 力药 情 况。 实验 组患 者在 阻 断主 动脉 后 ,从主 动脉 根 部 或冠状 动脉 灌 注含 有 C P的心肌 保
护液,对照组应用常规心肌保护液 ( S T H) 。结果 实验组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心肌酶谱 ( C K、C K MB )的变化不显著 ( P > 0 . 0 5 ) ,而
对 照 组 的体 外循 环 前 、体 外循 环 后 心肌 酶 谱 变化 明显 ( P < 0 . 0 5 ) 。实验 组体 外 循环 结束后 自主 恢 复 窦性 心 律及 心律 失常 发 生率力学 均好 于对 照 组 。结论 磷 酸 肌 酸作 为 心肌 的代谢 基 质确 实 具有 增 强心 脏停 搏 液 的保 护 作 用 ,术后血 流 动 力
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保护的作用——附39例资料分析

TeF ut P ol’ H si lfZgn , ScunP oic Zgn 4 0 0 h or e e S o t i g i a r ne( i g6 3 0 ) h p pa o o h v o
【 btat O jci :oosret r et no ri uc f hnuI etni x ao oel i ua o A s c】 bet e T be epo ci f ada m sl o S e j i et cr r r lt n r v v h t o c c e f n co n r p a c c i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0 9年 2月 第 l 8卷 第 2期 J T M. e .0 9 V 11 , o2 E C F b 2 0 , o. 8 N . ・221 ・ ・
必 备 中成 药
・
参 附注射液在体外循 环 中对心肌保 护 的作用
— —
附 3 例资料分析 9
卢 彬 李 强
me tg o p 1 0% , o to r up 8 49% . e ar yh i s te t n o n r u 0 c n rlg o 6. Th rh tm a wa r ame tg up 5.1 r 3% , o to r up 1 . % .T c n rlg o 8 92 he ee ti ei rlai n wa r ame r u 2.5 l crc d fb ilto ste t ntgo p 6% . o to r u 3 % . e S— T a d T v ha g so c nr lg o p 1 .5l Th n wa e c n e fECG s wa
w si o t eteay h er a t u ae E G, rh tmi, lcr e biain S—T a dT w v h n e a rui h rp .T eh a uo—jmprt, C ar yh a eeti d f r lt , n n t c i l o n a ec a g s
左西孟旦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心脏 外科 2 0 1 2年 1月 ~ 8月 6 0例风 湿 性 心脏 病 患
再 灌 注损 伤 ( m y o c a r d i a l i s c h e m i a 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
C o b e膜式 氧合 器 ( 意 大利 S o r i n公 司 ) 。 1 . 4 方法 所有 患 者 的麻 醉及 手 术均 由 同一 组 人
将6 0例需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的风湿性心脏
其 他系统 疾病 , 按计 划在 C P B下 行 保 留二 尖瓣 后 瓣
病患者 随机 分 为对 照组 和 治 疗组 。治疗 组 应 用左 西 孟 旦 ( L E V) 注射 液 , 对 照组 用 等量 生理 盐 水代 替 L E V注 射液 。 分别 于麻 醉诱 导前 、 升 主动脉开放后 1 h 、 升主动脉开放后 8 h 、 术后 2 4 h 、 术后 4 8 h 、 术后 7 2 h检测血浆 中心肌肌钙蛋 白 I ( c T n I ) 、 乳酸脱氢酶 ( L D H) 、 磷酸肌酸激酶 同工酶 ( C K — M B) 指标 , 并记录术毕 心脏 自动复跳率 。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 心 脏手术 中应用 L E V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 灌注损伤有一 定的 保 护作用 。 关键词 左西孟旦 ; 体外循环 ; 心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R 6 5 4 . 1 中图 分 类 号
的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
均分 为对 照组和 治疗 组 。该 研究得 到 医院伦 理委 员 会 的批 准 , 并 且 所 有 患者 都 已签署 知 情 同意 书 。两 组 患者 临床资 料 比较 差异 无显 著性 。 1 . 2 主 要药 物及试 剂 ① L E V注射 液 由齐 鲁制 药 有限公司提供 , 规 格: 5 m l : 1 2 . 5 m g , ② 心 肌 肌 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细胞黏附分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参与调节白细胞一内皮细胞作用,介导中性粒细胞黏 附、聚集、渗出,导致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 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不但发 生于缺血当时,更主要是发 生于恢复血液灌注后
NF—KB是心脏应激反应快速表达基因,其转录产生的 ICAM、IL一8、TNF—Ot等直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心 肌细胞的损伤
• • •
• •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灌注技术
•
• • • •
上下半身分别灌注:
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四患者。 2.方法: 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半身灌注 可在股动脉、髂动脉、降主动脉插管。 上、下半身灌注流量分配为1:2,但主要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上、下肢血压来调整 灌注流量,应分别有两个泵灌注来保证流量。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人工心肺机(artificial heart-lung machine)
• • • • • • 氧合器 过滤器 人工心肺机 变温水箱 监测装置 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氧 合 器(人工肺)
• 种类: a.鼓泡式氧合器 b.膜式氧合器(膜肺)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特殊灌注技术
• • • 心室辅助循环 适应证: 病人进行成功的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用常规方法(改善容量负荷、 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处理无效的患者。
•
• • •
心脏手术后72小时内,发展为低心排综合征,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患者。
在手术室或ICU用常规方法不能纠正的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下 列影响因素:血气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外科出血等。 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者。 心脏移植后心衰的辅助。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特殊灌注技术
• • 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 定义:ECMO是指通过长时间体外循环,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地休 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 • • • • • • •
• • • •
适应证: ECMO呼吸支持指征: 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 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 人工呼吸3小时后, PaO2<55mmhg、 PH小于7.4。 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 ECMO循环支持指征: 基本同心室辅助,部分ECMO循环支持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
•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
• 插管:
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动脉插管:
人工心肺机
血泵(人工心): a.滚压泵 b.离心泵 控 显 制 示 台: 各种按钮、开关组成 器: 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安全报警系统: 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 警等 后 备 电 源: 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变温水箱
• 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脏停 博液的变温 • 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温 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
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 ~ 2.4L/m2.min-1,儿童流量2.8 ~ 3.2L/m2.min-1)成人平均动脉压 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 5.3kpa(40mmHg) 。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 27%左右。
• •
•
心肌保护方法 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搏液,每30分钟灌注一次,心表及心 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
•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免疫黏附、激活 中性粒细胞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导致组织器 官损伤
TNF—a
IL一8
• 对中性粒细胞既有活化作用又有选择性趋 化作用,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变形反应、脱 颗粒反应、呼吸暴发,从而促进炎性反应
IL一6
•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它能诱 导急性期炎症反应的产生,促进多种免 疫细胞的分化及活化,分泌免疫因子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灌注技术
• • 浅低温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者。如 房、室缺修补、单瓣置换等。
• •
2.方法: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8~30℃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 32℃ 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a.心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颅脑选择性顺行插管 b.腔房管,又称右房管 c.股静脉插管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装置 示意图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灌注技术
• •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常温体外循环: 1.适应证: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者。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心肌保护
01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机制
心肌保护
02 03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
前景展望—IPC
29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机制
机制一
全身炎症反应
机制二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全身炎症反应
体外循环时血液暴露于氧合 器,血液与硅胶管道内表面 的接触,注射肝素、鱼精蛋 白,麻醉及手术等异物引起 补体激活和单核/巨噬细胞 激活,进而诱发大量炎性细 胞因子TNF—a、IL一8及IL一6 产生和释放
过 滤 器
按材料分: a.渗透式微栓过滤器 b.滤网式微栓过滤器 c.混合式微栓过滤器 按功能分: a.动脉过滤器 b.心脏切开血液回收贮血器 c.气体滤器 d.白细胞过滤器 e.其他过滤器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人工心肺机
• 组成:血泵、控制台、显示器、 监测装置、后备电源及安全报警 系统组成。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
• • • • • • • • • 灌注指标的监测 流量 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 (60~80mmHg) 泵压 主泵压应小于40kpa(300mmHg),停跳液灌注压成人在32.0kpa(240mmHg),儿童在 20.0kpa(±150mmHg)。 氧合器血平面 吸引泵的流量 动静脉管路情况 血液氧合情况 抗凝和凝血 血气及生化指标的监测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陈真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心内手术VS心脏停跳?
• 维持心肺功能
• 保证手术安全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概念
•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是利用特殊人工装置 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 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 支持技术。
• • •
•
2.方法: 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用复温 装置保持正常体温)。 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 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
轻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30%左右。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灌注技术
• • • • • • • 中低温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 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2.方法: 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 复温至鼻咽温> 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 中等流量灌注(成人流量1.6 ~ 2.0L/m2.min-1,儿童流量2.4~ 2.8L/m2.min-1)成 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以上。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4 %左右。 心肌保护方法 同上。
• •
•
•
•
中度或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21 %左右,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 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
基本灌注技术
• • 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 : 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作,缩短体 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术,可以保证无血的 手术视野。 2.方法: 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降温。体 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肛温降至20℃左右。 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阻断腔 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再开放静脉引 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18 ~21 %,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等方 法,将HCT提高到24~30%。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
•
心内手术完成后,逐渐减少下半身灌注,过渡到完全升主动脉灌注。
一般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 中度血液稀释, HCT维持在 24 %的方法。
•
心肌保护方法同上。
体外循环与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