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汇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汇总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清洁生产进行评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和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汇总。
1.资源消耗指标:-物质消耗:包括原料、水等材料的消耗量。
-能源消耗:包括电力、油气等能源的消耗量。
-水消耗:包括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2.环境污染指标:-废水排放:包括COD、BOD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废气排放:包括颗粒物、SOx、NOx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固体废弃物排放:包括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处置方式。
-噪声污染:包括噪声的分贝值和持续时间。
3.清洁生产措施实施情况:-环保投入:包括环保设施建设和管理所需的投入。
-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节能措施:包括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工艺的情况。
-环境管理系统:包括是否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遵守相关环境法规等情况。
4.经济效益指标:-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能源和人工成本。
-资源利用效率:包括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效率。
-生产能力:包括产能利用率和产出量。
5.社会效益指标:-员工健康安全:包括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设备。
-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
-产业链影响:包括对供应商和顾客的影响。
以上只是一个常见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汇总,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行业和企业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在进行清洁生产评价时,还应考虑到区域环境的特点和政策法规的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实践和优化生产过程。
清洁生产标准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标准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管理和制度等手段,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目标。
清洁生产标准指标体系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依据,其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利用指标。
资源利用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原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原料利用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原料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原料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能源利用率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减少水污染。
二、环境排放指标。
环境排放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和固体废物排放等指标。
废气排放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情况,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和减少大气污染。
废水排放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情况,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废水排放和减少水污染。
固体废物排放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情况,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固体废物排放和减少土壤污染。
三、生产过程指标。
生产过程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管理等指标。
生产工艺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生产设备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生产设备情况,更新换代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生产管理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社会责任指标。
社会责任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员工福利、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等指标。
员工福利是指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和福利待遇,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3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一种评价系统。
它通过量化、分析和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排放的废物,帮助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物质资源利用和能源利用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品水耗和单位产品耗电量等。
通过监测和改进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废物排放指标:包括固体废物排放、液体废物排放和气体废物排放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例如,单位产品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水量和单位产品产生的废气量等。
通过监测和减少废物排放,企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全生命周期指标:包括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指标,用于评估产品的整体环境影响。
例如,产品的碳排放量、水足迹和能源消耗等。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企业可以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
4.生态效益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恢复等指标,用于评估企业的生态效益。
例如,企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等。
通过采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措施,企业可以提高其生态效益。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获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资源使用、废物排放和环境影响等信息。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指标评价与对比: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清洁生产指标进行对比,评估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绩效。
通过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对比,确定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改进措施与监控: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善企业清洁生产绩效的计划。
然后,通过实施改进措施并加强监控,确保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持续改进。
总结而言,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改善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6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

6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指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而建立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提供了对于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量化描述和评估。
以下是一个简要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文章。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和环境要求,制定适合于企业的指标标准。
一般来说,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过程指标、性能指标和绩效指标。
过程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使用量、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
原材料使用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包括主要原材料和辅助原材料。
能源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的使用量,例如电力、天然气和燃料油等。
废水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水的排放量。
废气排放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排放量。
固体废物产生量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的数量。
性能指标是指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指标,例如产品的效率、稳定性和寿命等。
通过提升产品的性能,可以减少产品的回收和报废,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
绩效指标是指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绩效,可以通过对过程指标和性能指标的评价,得出一些客观的数值指标,例如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等。
在实施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目标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
目标评价法是根据企业设定的清洁生产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对比评价法是将其中一企业的清洁生产指标与同行业或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差距,找出改进的空间。
指标权重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清洁生产指标进行赋权,然后进行评估。
通过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评价,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现状,找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以及提升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这包括了原材料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utilization率是衡量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标也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清洁生产的核心目标之一。
此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了社会责任指标。
这包括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程度、对社区的贡献程度以及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括了经济效益指标。
这包括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等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措施后的经济效益。
因此,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考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物排放、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工具,它旨在评估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改进的方向,还能够帮助政府和监管部门监督企业的生产活动,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方面,企业的原材料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料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原材料利用效率。
另外,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能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通过比较企业的用水量和产出量来评估企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目标。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清洁生产是指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对清洁生产进行评价和监控的一套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的内容。
一、清洁生产指标体系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能耗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所需的能源消耗情况,如千克标准煤消耗量。
-物耗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消耗情况,如吨原材料消耗量。
-水耗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所需的水资源消耗情况,如立方米水耗量。
-资源利用率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单位产品产值所需的资源投入。
2.环境影响指标-废物排放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情况,如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等。
-污染物排放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如二氧化碳排放量、硫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
-生态破坏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如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等。
3.经济效益指标-能源成本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如能源成本占比。
-原材料成本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如原材料成本占比。
-环境治理成本指标:反映生产过程中环境治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如环境治理成本占比。
-经济效益指标:反映清洁生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如销售收入、利润等。
二、清洁生产指标评价1.数据收集: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资源利用情况、环境影响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2.指标计算: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数值,反映清洁生产的状况。
3.指标分析:对计算得到的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清洁生产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确定改进措施。
4.指标比较:将企业的指标与行业标准或其他企业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竞争力和领先程度。
5.绩效评价: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数值和比较结果,对企业的清洁生产绩效进行评价,确定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方式和方法。
为了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
下面将介绍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的相关内容。
首先是污染物排放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
主要包括废气排放指标、废水排放指标、固体废物排放指标等。
通过监测企业的排放情况,评估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等情况。
其次是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主要包括原材料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指标。
通过比较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再次是能源消耗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产品能耗、能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通过评价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能源。
另外还有环境管理指标,用于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指标。
通过评估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评估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最后是经济效益指标,用于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主要包括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等指标。
通过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估清洁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评价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检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企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等等级,以便企业了解自身清洁生产水平的优劣,并对不同等级的企业给予奖励或扶持政策。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是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和发展。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生产方式。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企业生产活动是否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是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环境保护要求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效率:企业应当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比如,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原料利用率等。
2.污染物排放限值: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固体等污染物应当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内,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设立环境管理岗位,制定应急预案等,以确保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4.产品质量要求:清洁生产还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企业生产活动是否达到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原料利用率等,用来评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
2.污染物排放指标:包括废水排放浓度、废气排放浓度、废固体排放量等,用来评价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环境管理指标: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环境管理措施实施情况等,用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产品质量投诉率、产品质量改进措施等,用来评价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情况。
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清洁生产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对企业而言,遵守清洁生产标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
2.对社会而言,企业的清洁生产可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
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稀土冶炼分离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 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 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稀土冶炼分离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 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稀土行业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项目审核批准以及排污 许可证、节能评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00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 GB 2645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9435 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Z 139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3〕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 年第 33 号公告) 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2013 年 2 月 27 日第 21 号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2 年第 33 号 3 术语和定义
2
3.11 指标分级 根据现实需要,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所划分的级别。 3.12 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到的数值。 3.13 新鲜水消耗量 从各种水源取得的水量,用于供给企业用水的源水水量。 3.14 稀土工业企业 指生产稀土精矿或稀土富集物、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稀土合金中任一种或数种产品的企业。 3.15 稀土冶炼 以稀土精矿或含稀土的物料为原料,含有分解提取、分组、分离,金属及合金制取工艺中至少一步 生产稀土化合物、稀土金属或稀土合金的过程。 3.16 分解提取生产工艺 以稀土精矿或含稀土物料为原料,经过焙烧或酸、碱等分解手段生产混合稀土化合物的过程。 3.17 稀土分组、分离生产工艺 以混合稀土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萃取色层、氧化还原、结晶沉淀等分离提纯 手段生产单一稀土化合物或稀土富集物(包括稀土氯化物、稀土硝酸盐、稀土碳酸盐、稀土磷酸盐、稀 土草酸盐、稀土氢氧化物、稀土氧化物等)的过程。本标准包括将不溶性稀土盐类化合物经洗涤、煅烧 制备稀土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3.18 稀土金属及合金生产工 以单一或混合稀土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电解法、金属热还原法或其他方法制得稀土金属及稀土合金 的过程。 3.19 稀土氧化物 稀土元素和氧元素结合生成的化合物总称,通常用符号 REO 表示。 4 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 3
稀土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环 工 业 境 和 保 信 息 护 化 部 部 发布
目
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价指标体系 ......................................................... 3 5 评价方法 ............................................................ 22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 23
4
表 1 包头混合型稀土矿企业酸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权重及基准值
序号 一级 指标 一级指 标权重 二级指标 硫酸化焙烧工 艺及装备* 生产工 2 3 4 6 7 艺及装 备 转型工艺 萃取分离工艺 沉淀工艺 生产过程控制水平 硫酸焙烧尾气 生产 工艺 8 9 10 及装 备要 求 萃取废气处理 环保设 施* 11 自动监控设备 * 0.06 系统* 0.05 集中统一抽取,处理酸性和有机 废气 0.35 处理系统* 盐酸雾处理设 施* 放射性防护* 0.10 0.08 0.07 0.09 0.06 萃取转型 采用非皂化/钙、镁皂化/模糊萃取分离工艺 碳酸氢钠/碳酸钠沉淀(A 类) 单位 二级指标 权重 0.07 Ⅰ级基准值 Ⅱ级基准值
≤4 ≥80 ≥93
≤5 ≥70 ≥92
≤6 ≥50 ≥90
从稀土精矿到混合稀土 总收率 从混合稀土到单一或富 集稀土化合物稀土总收 率
%
0.38
≥97
≥96
≥95
采用 C 类沉淀工艺,COD≤ 23 污染 物产 生指 24 25 标 0.30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总量* 单位产品氨氮产生量* t/t g/t 0.16 0.20 2 ≤基准排水量 ×0..08
采用碱喷淋技术及装备 精矿焙烧、水浸、中和过滤工序以及放射性渣库具有放射性防护措施 水封萃取槽,集中统一抽取 水封萃取槽
废水处理站进出口水质进行定期或连续监测,定期监测频率每天不得少于 1 次,烟囱出口烟气的含尘量 应进行定期检测或在线连续检测,并经环保部门检查合格、正常运行 鼓励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设备和生产车间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宜通 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建(构)筑物阻隔、绿化等方法减少对外界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 固体废物处置场应设置防渗防漏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建立日常检查维护制度;放射性废渣应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要求进行处置。禁止随意倾倒和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 1
12
噪声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控制 *
-
0.02
13
-
0.07
14
盐减排系统*
%
0.09
盐减排量≥70%,建立有盐回收 设备
盐减排量≥50%,建立有盐回收设备
盐减排量小于 50%
15
水污染防治措 施*
设计雨污分流系统、清浊分流系统,加强各类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根据用水水质要求实现废水的循环利 0.1 用,减少排水;废水管路和处理设施设置防渗,防止有害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生产区和污水治理区与生 活用水区分离 废水产生总量 I 级基准值与 2.1 倍的盐酸消耗量 I 级基准值之差 ≤2.8 ≤3.0 废水产生总量 II 级基准值与 2.1 倍的盐 酸消耗量 II 级基准值之差 ≤3.1 ≤3.4 废水产生总量 III 级基准值与 2.1 倍的盐酸消耗量 III 级基 准值之差 ≤3.5 ≤3.6
16 资源 17 18 能源 消耗 指标 0.08
单位产品新鲜水消耗*
t/t
0.25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单位产品浓硫酸(92%) 消耗量 单位产品盐酸(30%)消 耗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tce/t t/t
0.25 0.25
19 20 资源 21 综合 利用 22 指标 0.06
t/t % %
0.25 0.24 0.38
1
GB 508.1、GB 12348、GB 14500、GB 14500、GB 18599、GB 18871、GB 26451、GB 29435、GB/Z 139、GB/T 18820、GB/T 2400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 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 的指标集合。 3.3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 3.4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与能源量等反应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3.5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可回收利用特征及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 3.6 污染物产生指标 单位产品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 3.7 产品特征指标 影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性能、种类和包装,以及反映产品贮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后可能造 成的环境影响等指标。 3.8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对企业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清洁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法规情况、 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理等方面。 3.9 指标基准值 为评价清洁生产水平所确定的指标对照值。 3.10 指标权重 衡量各评价指标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①
Ⅲ级基准值 非连续回转窑,单体规模小 于 5000 吨精矿/年 碳酸氢铵沉淀-盐酸溶解转 型 采用钠皂化萃取分离工艺 碳酸氢铵沉淀(C 类)
1
-
连续回转窑,单体规模大于 5000 吨精矿/年,连续浸出
草酸沉淀(B 类)
采用物料自动输送控制系统、自动监测分析系统、生产管理信息分析系统 酸回收系统 多级碱喷淋 多级喷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