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教学大纲学
眼科学教学大纲

眼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眼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眼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眼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临床应用,培养学生对眼科疾病和诊断治疗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眼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专业知识;2. 掌握眼科学的基本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3. 熟悉常见的眼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4. 培养学生对眼科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5.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医学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眼部解剖学:包括眼睛的各个部分、结构和功能;2. 眼球生理学:介绍眼球的生理功能和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3. 眼科病理学:详细描述常见的眼科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机制;4. 眼科临床病史采集和眼部检查:介绍病人病史采集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眼部检查方法;5. 常见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点介绍常见眼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6. 眼科手术:介绍常见的眼科手术和手术后的护理;7. 眼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重点介绍眼科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授课:采用讲授的形式,结合幻灯片、图表和实例,讲解眼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2. 实验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眼科检查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病例讨论:通过病例的详细讨论和分析,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小组讨论和演示: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自主讨论和演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5. 教材阅读和文献查阅:指导学生从教材和相关文献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实验环节的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学生表现:包括平时出勤情况、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教学提纲

中医眼科复习重点绪论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内经提出五轮学说,在宋代完善2、《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
3.《隋书.经籍志》载有《陶氏疗目方》和甘浚之的《疗耳目方》,是我国最早的眼科方书。
4.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有关夜盲的最早描述。
5.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有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的方法,首次提到赤白膜的割除术。
6. 唐代王焘编纂《外台秘要》中最早载金针拔白内障的方法,并论述眼有功能的必备条件:①黑白分明,肝管无滞;②外托三光;③内因神识。
7. 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8. 北宋年间眼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 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眼镜。
9. 明初倪维德所著《原机启微》,药物与手术并用,内外同施;明末傅仁宇所著《审视瑶函》,中医眼科必读之书;明代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首次提出瞳神含有神水、神膏;清代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总结出著名的针拨八法。
解剖一、眼的解剖及生理:眼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一)眼球包括眼球内容物和眼球壁1、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透明。
眼球内容物连同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房水循环途径: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后房,经过瞳孔到前房,从前房角小梁进入输淋氏管,通过房水静脉,最后流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2)玻璃体:是眼的重要屈光介质之一,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着支撑的作用。
(3)晶状体2、眼球壁:从外到内分别是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1)纤维膜:外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是白色的巩膜①角膜角膜透明、无血管、含水量恒定,富含三叉神经末梢,无免疫排斥②巩膜:乳白色,不透明,质地坚韧,有弹性且坚固,表面组织富有血管和神经,炎症时疼痛剧烈,深层组织血管和神经少,代谢慢。
(2)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供给营养、遮光和暗室的作用,从前到后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①虹膜:虹膜中间有瞳孔,瞳孔周围有环形排列的瞳孔括约肌,兴奋时缩小瞳孔,周围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兴奋时扩大瞳孔。
《中医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中国眼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级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中医眼科学教材:《中医眼科学》新世纪统编教材第二版学识:45(33/12)学时学分:2.5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
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五年制通科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总论眼科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5学时)掌握中医眼科历史分期和中医眼科主要著作及作者,了解中医眼科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重点:中医眼科的发展时期和眼科历代名医名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3学时)掌握眼球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熟悉眼的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了解眼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了解中西医眼科解剖名词对照。
重点:眼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第三章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0.5学时)熟悉言语五脏六腑的生理关系。
第四章眼与经络的关系(0.5学时)了解眼与经络的关系。
第五章病因病机(1学时)熟悉六淫、七情所致眼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其他病因所致眼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密切关系。
病机部分自学。
第六章眼科诊法(2学时)掌握问诊及中心视力的检查方法。
了解视野、色觉、立体视力的检查方法及翻转眼睑的方法;掌握五轮辩证法;熟悉其它外眼检查;熟悉辨常见症;了解眼底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了解辨翳与膜、辨内障与外障。
了解眼科特殊检查。
重点:五轮辩证法。
本章节的讲授包括眼科临床常用检查法等见习内容。
第七章眼科治疗概要(0.5学时)实习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法;熟悉中医眼科内治法,掌握退翳明目法的应用;了解其他治疗方法;了解眼科常用药物。
中医眼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在线学习平台: 如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 线等,提供丰富 的中医眼科学课 程资源
专业书籍和期刊: 如《中医眼科 学》、《中国中 医眼科杂志》等, 提供专业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
视频教学资源: 如优酷、爱奇艺 等,提供中医眼 科学的相关讲座 和实操演示视频
网络资源与拓展阅读
中医眼科学相关网站: 提供专业信息、病例
中医眼科学 的发展历程
和现状 中医眼科学 的临床实践 和案例分析
课程特点
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眼科学知识 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经验 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眼科医生
3
中医眼科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培养中医眼科学的临床思维和临床 实践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操作:演示中 医眼科学的诊断和 治疗方法,如针灸 、推拿等
课堂讨论:鼓励学 生提问和讨论,加 深对中医眼科学的 理解和掌握
巩固练习
复习中医眼科学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练习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的方 法
完成相关的病例分析题
参与实际的眼科疾病治疗实践
小结作业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思考中医眼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医眼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添加章节标题
2
中医眼科学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
掌握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培养中医眼科学的临床思维和临床 实践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中医眼科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 操作
培养中医眼科学的科研思维和科研 实践能力
《眼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眼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研究人体感觉器官之一的视器官疾病的一门学科,教学的内容是结合临床讲授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方法及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常见、多发眼病、致盲病以及眼与整个机体的关系,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国内比较成熟的新成就。
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眼科学程序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正确进行眼科常规疾病的诊疗。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眼作为视觉器官,是机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组织器官密切相关。
不少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引起头痛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
相反亦有全身性疾病引起眼病,如风湿病引起的虹膜睫状体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一个眼病患者来说,可能是独立的眼病,或是眼病及其所致的全身病,或是全身病及其所致的眼病,是同时存在不相干的眼病与全身病等。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学习以整体观为主的眼科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个眼科工作者须以整体观为出发点,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方案。
其他各科人员对眼科亦应该有所了解,因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疾病,颅脑外伤,妊娠毒血症,小儿麻疹,脑炎与脑膜炎,脑肿瘤,梅毒,艾滋病,癔病等,在眼病或可有一定的症状表现。
故具有必备的眼科知识,对临床各科人员提高水平大有裨益。
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教学(实验0学时或实训0学时或见习0学时、其他(注明)0学时), 习题及讨论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附:课程学时分配表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宋体五号加粗)1. 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6月2.主要参考书(宋体五号加粗)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6月四、课程考核(黑体小四号)考核方式采取课堂测验、平时作业及期考试,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末。
《眼科学》教学大纲

《眼科学》教学大纲(Ophthalmology)(2010年12月18日集体备课通过,自2011年1月起施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02110011 课程总学时45(理论总学时33/实践总学时12)学分 2 课程性质必须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类(包括妇产科、儿科、听力方向、专升本)、眼视光学、麻醉、法医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建立在学习《诊断学》、《内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科学。
其任务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
学习眼科学的目的是初步掌握眼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眼科最常见、多发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以及对急重眼病急诊初步处理,熟悉全身性疾病的眼病表现和需相互会诊的眼病、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该课程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包括: 绪论、眼的解剖、生理、眼检查法及各种眼病的发生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眼和全身病的关系。
该课程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眼科疾病既具有专科性,又与全身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科学是研究人类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的专门学科,有着很强的专业特点,但又与其他临床学科和基础医学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眼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眼的生理、生化、药理、病理、免疫、遗传以及眼的各种特殊检查。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瞿佳主编.眼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赵堪兴, 杨培增主编. 眼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参考书目:褚仁远主编.眼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集体考试:70%实验分组考核:20%平时成绩:10%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眼科学见习教学时间为12学时,包括眼视力检查、视野检查、光具座实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四个部分。
《眼科学》教学大纲

《眼科学》教学大纲“Ophthalmology” Syllabus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轨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由于视器的特点及其功能的复杂性,眼科的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他临床学科差别很大,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临床学科及基础学科联系紧密。
本课程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特定的限制)为原则,阐明眼科学的内涵。
本课程为专业科,通过眼科学的学习,掌握眼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眼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掌握常见眼科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能够对临床常见眼科疾病作出诊断并明确其治疗方法。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对于理论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眼科学定义,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眼科学发展史。
3.了解眼科学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讲授眼科学的研究范围、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眼科学发展简史及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2.重点讲授眼科学的研究范围及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难点是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3.介绍眼科学发展方面的新进展。
第六章眼睑病【目的要求】1.掌握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睑内翻、倒睫、睑外翻、上睑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了解眼睑常见肿瘤及先天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内容】1.讲授眼睑炎症、眼睑肿瘤及眼睑位置、功能和先天异常。
2.重点讲授常见眼睑炎症及位置、功能异常;难点是眼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要点。
3.介绍眼睑位置异常及肿瘤诊治的新进展。
第七章泪器病【目的要求】1.掌握泪溢、流泪的定义;慢性泪囊炎的诊断及治疗。
2.熟悉泪道冲洗术。
3.了解泪器其他炎症及常见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要点;泪液分泌异常、泪道阻塞的病因。
中医眼科学教学大纲一

中医眼科学教学大纲一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中医眼科发展的概况。
【内容要点】1.扼要介绍我国古代有关记载眼病的史料。
2.按历史年代顺序介绍主要的中医眼科著作和成就。
3.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眼科发展的概况。
第一节中医眼科学发展史简况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
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第二节学习眼科的重要性1.学习眼科是临床实际的需要。
2.学习眼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时分配】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目的要求】掌握眼球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熟悉视路及眼附属器结构和生理功能。
了解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内容要点】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球壁。
2.眼球内容物。
第二节视路1.视神经。
2.视交叉。
3.视束。
4.外侧膝状体。
5.视放射。
6.视皮质。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1.血管及血液循环。
2.神经分布。
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1.眼眶。
2.眼睑。
3.结膜。
4.泪器。
5.眼外肌。
第五节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眼珠。
2.胞睑。
3.两眦。
4.泪泉、泪窍。
5.眼带。
6.眼眶。
【课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及结合模型及动物实验课示教。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教学图片等。
第三章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目的要求】掌握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了解眼与六腑的关系,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内容要点】主要从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脏与腑相表里等方面叙述。
此外,尚需说明胆与眼中神膏、瞳神的关系密切。
第一节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1.眼与肝的生理关系。
为重点叙述内容。
主要围绕“肝开窍于目”、“肝藏血”、“肝受血而能视”与“肝主疏泄”以及“足厥阴肝经上连目系”等方面叙述。
2.眼与心的生理关系。
主要围绕“心藏神”及“心主血脉”等方面叙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医眼科学》属中医学外科系统的临床学科。
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既系统地体现中医学理论,又反映中医眼科学特点和最新的学术发展,同时包括重要的现代眼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近展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的知识。
通过运用中医眼科学理论阐明眼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临床学科。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并且具有西医学关于眼的解剖生理和眼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中医眼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术诊治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中医眼科学》课程是考察课,理论考试形式是开卷,理论课考试成绩占100%。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中医眼科学发展的概况及学习眼科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中医眼科发展的概况。
2、中医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眼球的解剖与生理,以及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2、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3、了解:视路、眼球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教学内容】1、眼球壁的解剖与生理、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2、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及眼球内容物与视路。
3、眼球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4、专业进展:动物眼球解剖。
第三章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目的要求】1、掌握:眼与五脏在生理方面的密切关系。
2、熟悉:眼与胆的生理关系。
3、了解:眼与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三焦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教学内容】1、眼与肝、心、脾、肺、肾在生理方面的密切关系。
2、眼与胆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3、眼与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三焦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第四章眼与经络的关系【目的要求】1、掌握:眼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2、熟悉: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的关系。
3、了解:眼与督脉、任脉、阴阳跷脉、阳维脉、手少阴之正及足少阳之正等的关系。
【教学内容】1、眼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2、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的关系。
3、眼与奇经八脉、经别及经筋的关系。
第五章病因病机【目的要求】1、掌握: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2、熟悉:七情、饮食失宜、劳伤、外伤、先天及衰老及其他因素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3、了解: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发生眼病的病机。
【教学内容】1、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2、七情、饮食失宜、劳伤、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伤目的特点。
3、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发生眼病的病机。
第六章眼科诊法【目的要求】1、掌握:眼科四诊中的问诊、望诊及五轮辩证的内容和方法。
2、熟悉:辨外障与内障及辨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内容。
3、了解:闻诊、切诊的内容和方法,眼科特殊检查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1、闻诊的内容、范围,望诊的范围和方法及五轮辨证的内容。
2、眼病的外障与内障分属范围和特点及眼科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辨证。
3、闻诊、切诊的内容和方法,扼要讲述特殊检查及临床应用。
第七章眼科治疗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眼科常用内治法、外治法和方剂。
2、熟悉:眼科局部用药剂型及用法。
3、了解:传统外治法、眼科常用中药及加减、常用针灸穴位的主治和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1、眼科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外治法及方剂;2、眼科局部用药及常用剂型;3、传统外治法、常用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常用针灸穴位的功能主治。
4、专业进展:扼要地讲述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胞睑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针眼和睑弦赤烂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辨证论治内容和沙眼的诊断、分期、外治等。
2、熟悉:椒疮、上胞下垂的内治和胞生痰核、粟疮的外治。
3、了解:风赤疮痍、眼丹、胞轮振跳、目劄、睑内结石等胞睑疾病。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针眼和睑弦赤烂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和沙眼的诊断、分期、外治。
2、椒疮、上胞下垂的内治,胞生痰核及粟疮的外治。
3、风赤疮痍、眼丹、胞轮振跳、目劄、睑内结石等胞睑疾病。
第九章两眦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流泪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漏睛及漏睛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流泪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漏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漏睛疮的急症处理。
第十章白睛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火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脓漏眼、天行赤眼暴翳、时复目痒、胬肉攀睛、白涩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金疳及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火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脓漏眼、天行赤眼暴翳、时复目痒、胬肉攀睛、白涩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金疳及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一章黑睛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聚星障及凝脂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花翳白陷、湿翳及混睛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暴露赤眼生翳、疳积上目及宿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聚星障及凝脂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花翳白陷、湿翳及混睛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暴露赤眼生翳、疳积上目及宿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二章瞳神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瞳神紧小、络损暴盲、目系暴盲、视瞻有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及绿风内障和络阻暴盲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2、熟悉:青风内障、圆翳内障、云雾移睛、消渴目病、视瞻昏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瞳神干缺、视衣脱离、高风内障及青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详细讲述瞳神紧小、络损暴盲、目系暴盲、视瞻有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突出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
详细讲述绿风内障和络阻暴盲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2、青风内障、圆翳内障、云雾移睛、消渴目病、视瞻昏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瞳神干缺、视衣脱离、高风内障及青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三章眼外肌疾病与弱视【目的要求】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熟悉:风牵偏视及弱视的各种治疗方法。
3、了解:通睛的矫治方法。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风牵偏视及弱视的各种治疗方法。
3、通睛的矫治方法。
第十四章眼眶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熟悉:眉棱骨痛、突起睛高及眼眶假瘤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治疗方法。
3、了解: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眉骨疼痛、突起睛高及眼眶假瘤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治疗方法。
3、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的治疗方法。
第十五章眼外伤【目的要求】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异物入目及化学性眼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2、熟悉:撞击伤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了解:真睛破损、辐射性眼损伤及冷热眼损伤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详细讲述异物入目及化学性眼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2、撞击伤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真睛破损、辐射性眼损伤及冷热眼损伤的治疗原则。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中医眼科学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临床课程,与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联系紧密,其中对于疾病的诊断是以中医诊断学为基础,辨证部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治疗部分则是在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课程既包括理论部分,也涉及到以外科临床为主的多学科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临床见习实习,从而达到能够运用基本知识防治常见眼科疾病的目的。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建议教材:曾庆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教学参考书:詹宇坚主编.《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广东省高教出版社出版,2007惠延年主编.《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