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合集下载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体系建设

i n s u r a n c e o f t h e i n f o m a r t i o n s h a r i n g a s we l 1 .W i t h a p e r f e c t a n d u n i i f e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h e c o n -
YANG Xi n g— - l i
( T h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o r e s t r y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P l a n n i n g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A u t o n o mo u s R e g i o n , H o h h o t 0 1 0 0 2 0 , C h i n a )
第3 6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6 9 9 3 ( 2 0 1 3 ) 0 0 1 0 1— 0 3
内蒙 古林 业 调查 设 计
I n ne r Mo ng o l i a F o r e s t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d De s i g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r e s o u r c e ma n a g e me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c o u l d r u n s mo o t h l y,a n d t he s y s t e m c o u l d b e
准体 系才能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 的顺利 进行 , 保 障系统 的完整性 、 连续性 、 可扩展性 。标 准的制定关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关 键 词 : I; GS 森林 资 源 ; 管理 信 息 系 统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P3 1 S77 4 T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S u y o h S Ba e r s s u c s t d n t e GI ・ s d Fo e tRe o r e
S a g a 0 0 2, ia; 3. n n Ag iut r lUnie st Z e g h u 4 0 5 C i a; Ch n s a e fF rsr h n h i2 0 9 Ch n He a rc l a u v ri y, h n z o 5 0 2, h n 4. ie e Ac d my o o e t y
S i c , e i 0 0 1 C ia5 H nnD nf gF r t a D nfn 54 0 C i ) c ne B in 10 9 , hn ; . e a eg n oe r eg g 2 0 , h a e jg e s F m, e 4 n
Ab t a t h oe trs ure n g me ti fr ain s se i sa ls e sn h aa a qur d fo sr c :T e fr s e o c s ma a e n no m t y t m s e tb ih d u ig t e d t c ie rm o
0c . t
2o o6
文章 编 号 :00—24 l06 0 —00 0 10 30 20 )5 53— 3
基 于 GI S的森 林 资 源 管理 信 息 系统研 究
李立伟 肖亚丽 粱保松。冯益 明 刘长 西 高荣 贤 李松谓 , , , , , ,
( .河 南省 林 业调查 规 划院 , 南 郑 州 50 5 2 同济 大学 , 海 20 9 ; 1 河  ̄04 ; . 上 0 0 2

河南省印发《“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 2025年基本建成森林河南

河南省印发《“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 2025年基本建成森林河南

8省厅要闻河南省印发《“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2025年基本建成森林河南□ 本刊记者 郝亚儒近日,河南省印发《“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科学开展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指标、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

到2025年基本建成森林河南。

《规划》明确,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森林资源稳步增加,森林质量显著提升,碳汇能力明显增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完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绿色富民产业更加兴旺,森林、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黄河生态廊道基本建成;重要山脉、河流突出生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完成,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

《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一带”为黄河生态带;“一区”为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三屏”为环绕在省域西部、南部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区;“三廊”为淮河、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等生态保育廊道;“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场、绿色富民产业集群等重要节点。

为确保实现“十四五”期间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目标,为建成生态强省奠定基础,《规划》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林业保护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两大类重点工程。

重点实施林业保护发展工程,坚持重点工程带动,积极推进山区造林、平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廊道提升,巩固扩大生态空间。

实施优质森林培育工程。

重点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林建设试点示范、国家储备林建设、南阳石漠化治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平原区农田林网完善提质和森林城市建设等6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规模17.27万公顷,因灾受损太行山绿化、国储林和其他造林工程1.95万公顷,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6.87万公顷,完善和恢复农田林网(折合)5.5万公顷,新建省级森林城市50个。

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一、建设背景在中国科学院第九次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我国提出了“数字中国”的战略。

“数字林业”是地球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林业工作交融的前沿学科,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林业生产、管理需求紧密结合的必然产物,是“数字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已经启动“数字林业”建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和省级数字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构建数字林业公共应用开发平台和网络通信平台,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换与系统运行管理为一体的国家数字林业中心,在集成的基础上在数据、关键处理技术和系统应用层为数字林业其它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运行管理环境。

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林业”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结合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林业管理单位在林业管理方面的需求,设计的集信息采集、发布、处理、存储、开发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为林业决策部门、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有关机构提供林业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手段,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林业信息服务,从整体上提高林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系统框架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3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一个集RS、GIS、GPS、MIS、ES等技术于一体,准确、高效、快速、全面、规范的林业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GIS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使林业资源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林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等。

1总体框架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林业管理需要设计,包含林业资源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管理、服务、应用分析等内容。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图1 系统总体结构图2逻辑结构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三个逻辑层次,自上向下依次为:信息表示层、系统功能层、系统支撑层。

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林业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林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是现代林业管理的核心,通过智慧林业软件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提高林业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推进林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方案和实施步骤进行论述。

一、智慧林业软件系统的建设目标智慧林业软件系统旨在提供一整套的完整的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化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以及可视化展示,以此来提升林业产品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质量。

建设智慧林业软件系统还需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化:从林地地形、空气质量、土壤肥力等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建库,并对森林资源进行3D 可视化处理,展现出各种资源的详细信息。

2. 优化林业生产流程:从种苗选取、育苗、育林、采伐、生产加工到运输物流等多个环节,通过数字化化技术手段实现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并减少了生产成本。

3. 提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绿色金融与绿色投资体系,并通过数字林业技术手段,实现林业投资的可视化、可回溯性、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二、智慧林业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智慧林业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数据展示四部分组成,具体体系结构如下:1.数据采集据采集是智慧林业软件系统建设的基础。

数据采集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的实现和现场数据的存储。

比如通过人工或者无人机等多种手段采集森林地形、森林植被和资源分布等信息。

2.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要进行处理和分析,智慧林业软件系统能够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统计分析、模型计算、性能分析等,以便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支持信息。

3.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智慧林业软件系统的核心,通过对数据的规范化、整合、查询和管理,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质性。

建设数字化林业平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智慧林业的关键。

河南省森林资源GIS研究初探

河南省森林资源GIS研究初探
存 的 现 实 世 界 ( 源 或 环 境 ) 现 势 与 变 迁 的 各 类 空 资 的 间数 据及描 述 这 些 空 问 数 据 特 征 的 属 性 数 据, 计 在
查 询 、 计分 析 和 图 形 、 统 表格 输 出 的 管理 信 息 系 统 , 为 规划设 计 、 源 清查 、 计 分 析、自动 制 图 和 档 案 资 统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3期 2002年 9月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J u n l fHe a o e ty S in ea d Te h oo y o r a n n F rsr ce c n c n lg o
VO . O 】 22 N 3
费 很 长 的 时 间 , 后 再 将 结 果 汇 总 、 理 、 析 又 需 然 整 分 要 很 多 年 , 森 林 资 源 由 于 自然 的 消 长 和 人 为 的 作 而
关 键 词 : S 森 林 资 源 ; 南 GI ; 河 中 图 分 类 号 :7 2 ¥7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3—2 3 (0 2 0 10 6 0 2 0 ) 3—0 1 0 3—0 4
1 建 立地理信 息系统 的必要性
1 1 时 代 发 展 的 要 求 .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省 林 业 部 门 对 森 林 资 源 的 我 经 营 和 管 理 的 要 求 日益 提 高 。 为 了 从 日益 繁 重 的 资
Se 2 0 0 2 D
河 南省 森 林 资源 GI 建 初探 S研
李 富海 , 建 生, 志 刚 , 继 东 , 芳 , 刘 李 崔 来 张玉 法
( 河南 省林 业 调查 规划 院, 郑州 4 0 4 ) 5 0 5 摘要 : 本文 阐述 河 南省森 林 资源地 理信 息 系统建 立 的 必要 性 、 系统运 行 环 境、 系统 特 点 、 统 流 系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内容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内容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主要内容:1 森林资源的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1.1森林及森林资源(资源、环境)1.2森林资源调查(一类、二类、三类调查的目的任务及主要内容)1.3森林资源更新、保护及利用1.4森林资源管理2 信息与信息资源的概念2.1信息及相关概念2.2信息资源概念2.3信息技术2.4信息管理与信息的过程管理(需求分析、采集、加工组织、综合分析、存储、传递与维护、服务)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3.1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础•标准化原理(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信息学、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学)•技术基础(3S技术、通讯和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3.2森林资源信息分类及编码•相关概念•森林资源信息的特性及贮存方式•信息分类•信息代码设计•编码原则及方法3.3森林资源数据采集•相关概念•数据库数据采集3.4森林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3.5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特征及主要内容4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党跃武、谭祥金主编,《信息管理导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王明明主编,《信息管理概论》,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濮小金、刘文、师全民编著,《信息管理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曹世恩编著,《森林资源管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6•于政中主编,《森林经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亢新刚主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9具体内容1 森林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1.1森林及森林资源(资源、环境)1.1.1森林的概念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森林的界定:我国一般以“有林地”来定义“森林”。

1994年以前,郁闭度0.3以上(不含0.3)的为有林地;1994年以后,郁闭度0.2及以上为有林地。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执法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执法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执法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2.11.26•【字号】豫林策〔2012〕311号•【施行日期】2012.1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执法管理工作的通知豫林策〔2012〕311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林业局:为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林业生态省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构建良好生态屏障,现就森林资源执法管理中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以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确保完成新时期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的需要,不仅能够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存在的多头执法问题,而且能够全面提升林业部门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整体部署,我省从2010年开展了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点建设,健全了行政执法体系,加强了行政执法力量,改善了行政执法手段,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各地要在借鉴吸收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二、加强合作,建立以执法管理为纽带的执法协调机制为加强部门内部各执法机构的沟通协调,规范执法,营造良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执法环境,省厅研究建立以厅法规处牵头,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护林防火、森林公安、经济林和林木种苗、病虫害防治检疫等执法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的执法协调小组,定期互通信息,营造资源共享、线索协查、案件移送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制度,特别是案件移送制度,对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案件,要及时移送森林公安机关。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的执法协调组织,按照“职能明确、责任落实、互通信息、协同作战”的要求,充分发挥各执法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全省森林资源执法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

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系统建设目标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

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

具体目标为:◆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

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在系统设计上尽可能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并在设施建设、设备配备方面适度超前,保持技术先进性,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林业管理的要求。

4.宏观性与微观性高度结合,面向实用的原则系统按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及对系统功能需求的不同在应用意义上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形成省级、市级和县级系统互为依托、相互兼容、各有侧重、相互统一的整体,并确保与国家系统畅通连接。

系统建设在组织、技术和实施等方面以兼容、简便、实用为原则,做到宏观性与微观性的高度结合,进行动态管理。

5.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共享性原则系统建设要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运行,把系统故障降低到最低程度。

留足接口,方便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形成易于移植的开放性系统,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6.统一开发、分级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在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下,分级、分步骤开展系统建设。

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建库工作,同时根据各方面需要各自组织开发子系统,为系统投入运行进行必要的准备。

做到边开发、边应用。

7.整合资源、节约资金、提高效率和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技术和基础设施,统一标准、建立规范、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使各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数据和网络等资源,节约资金,提高系统的建设效率。

三、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一)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建设的目标从应用层次上为二部分。

一部分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着重解决相关部门与相关行业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迫切需求的问题;另一部分为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林业各职能部门的子系统,如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着重提高林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按服务功能与对象的不同分为省、市和县三级系统。

这三级系统互为依托、相互兼容、各有侧重、相互统一地构成了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系统的建设中,将采取软件集中研建,数据分级负责,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规程规范。

采用国家统一的规程规范,使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更新、处理在统一的框架下开展,以保证系统在科学、有序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规程规范,使各地有章可循,使我省自行开发建设的各类系统从技术层面上与国家级系统相统一,保证数据共享、资料共享、成果共享,提高系统兼容性。

2、建立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库、遥感数据库、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中,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为核心,以二类调查区划的小班为基本单位,建立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信息、资源属性信息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同时,完善全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库,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将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专项调查、重点工程规划、林业专项管理信息等纳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中。

逐步将各地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与林业重点工程有关的森林资源管理(规划设计)数据纳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并通过系统相应的功能设计,在一定管理条件的约束下,使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做到及时更新,以保障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科学、客观的动态信息。

使系统运行在丰富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基础之上。

3、开发研制软件。

系统软件分为二大部分。

一部分是围绕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运行、维护、使用、更新、管理及网络化所需的软件;另一部分是围绕提高全省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现代化管理水平所需的软件。

选用先进的软件平台,按各自管理需求,研制开发应用软件系统。

软件研制开发以空间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传输与数据交换技术为核心,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数据、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数据为基础,以各类数据的动态更新为保障,以简单易用为目标,开发建立科学、适用、功能全面、实时变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分析评价、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

4、建立安全完备的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全省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着重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为主要手段,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发布系统和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二)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1.应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库技术(DBMS)和网络技术(WEB)等,在国家基础地理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支持下,以森林资源一类、二类和其他专项核调查数据为基础,分级建立省、市和县三级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公共数据平台。

2.选用适宜的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小班的遥感影像、矢量地形图、栅格地形图、矢量小班信息的集成管理。

3.采用各种先进实用的软件技术,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林业管理信息子系统。

4.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使省、市和县级系统物理上相互联通,逻辑上构成统一整体。

5.充分应用各类经营管理信息,结合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它信息系统的运行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高效的实时更新。

四、系统功能主要特点(一)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采用基于MPLS 的VPN 实现林业虚拟专网,系统中还采用VLAN 技术,控制网络广播风暴的产生,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交换机交换机SDH备份路由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server server 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县林业局SDH/ADS L SDH/ADSL 交换机交换机图1 系统网络结构图(二)严格的数据建库流程提供严格的建库流程,加强数据检查,提高数据质量。

图2数据建库流程图(三)灵活的软件架构和丰富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组件式开发的方法。

首先将系统抽象为一个个的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共模块,这样就可以实现省市县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公共的部件可以通用,提高开发效率,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应用子系统基本涵盖了林业的方方面面。

硬件平网络图3 软件逻辑结构图(四)强大的三维仿真显示能力系统提供自主研发的单机、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层次的三维仿真引擎,在数据源保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三维显示和分析功能。

利用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三维模块可以快速建立河南省各个主要林业的DEM模型,并将林班矢量数据、植被类型栅格数据、TM影像叠加以及三维林木数据叠加在DEM上。

使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三维林区漫游、飞行等交互浏览功能,还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对所要了解的林区进行属性的查询,并提供三维分析功能,为林业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4 三维仿真系统流程图五、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 成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成立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与协调,主持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组织成果验收。

2.成立系统建设工作组。

具体负责系统建设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协助领导小组公开招标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协助承建单位编制完善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组织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协助承建单位搭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系统集成和信息交换;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主要技术人员分批进行系统软件运行和系统维护及实际操作技能集中培训;协助完成成果的评审验收等。

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技术保障成立专家咨询组。

聘请森林资源监测、林业和信息化工程、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遥感、地理信息、数据库、网络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系统建设专家咨询组。

参与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参加成果的评审验收;针对系统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提出建议;提供技术咨询;为系统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三)质量监控保障招聘项目监理单位。

公开招标选择项目监理单位,其主要职责、义务、权限在招标文件中标明。

同时要至上而下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编制各个工序的规章制度和检查验收办法,明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承建单位、技术工作组、技术人员的技术责任与奖惩制度,保证数据安全、系统高质和运行稳定。

(四)资金保障1、经费概算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标准,参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要求的配置和试点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结合我省实际和市场价位,经概算系统建设总费用,扣除前期二类调查已使用经费,还需要4327.4万元(不包含网络使用费和机房建设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