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适航符合性研究

合集下载

航空发动机安装构件和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航空发动机安装构件和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

工艺设计改造及检测检修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航空发动机安装构件和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冷坤1王强1金中平2高艳蕾3(1.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湖南株洲412002;2.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北京100080;3.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北京100020)摘要:针对《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CCAR-33R2)第33.23条适航要求,提出一种满足适航要求的符合性验证方法,以某民用 润轴发动机扭矩管组合(主安装节)为例进行验证,通过分析、计算出该部件所承受的限制载荷和极限载荷,并通过试验验证在限制载荷条件下部件不发生变形、承受极限载荷不发生破坏,满足适航要求,为航空发动机安装构件与结构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适航;安装构件与结构;取证试验中图分类号:V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7-0056-030. 引言安装构件和结构的适航要求源自美国民用航空委员会 (Civil Aeronautics Board,CAB)发布的 CAR(Civil Aeronautics Regulation,CAR),条款原文为,“发动机 安装构件和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当发动机安装在飞机 上时,可以承受在飞机适用的CA R适航规章中描述的负 载情况下的载荷”。

1964 年,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依 据 CAR重新编排制定 FAR(Federal Aviation Regulation)。

在FAR第3修正案中,考虑到原规章仅要求当发动机安 装在飞机上时,其安装构件和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 度,以承受23部至29部中所规定的载荷。

在发动机适 航取证过程中,很少由发动机制造商确定在指定发动机上 施加的实际载荷,发动机申请人必须根据飞机方提供的飞 机性能数据和载荷要求,表明发动机安装构件强度值,作 为表明发动机安装设计满足23部至29部飞机载荷要求 的基础。

飞机起落架设计与可靠性评估

飞机起落架设计与可靠性评估

飞机起落架设计与可靠性评估飞机起落架是飞机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支撑飞机重量、降落冲击减震、方向控制和停机支持等重要任务。

因此,保证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合理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起落架设计的基本原则飞机起落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兼顾飞行性能、牵引力和航空公司的维修要求。

首先,合理的起落架设计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包括重心位置、风阻和起飞速度等因素。

其次,起落架设计还需要满足牵引力的需求,确保飞机在起飞、着陆和滑行等操作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最后,航空公司的维修要求也是起落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包括容易检修、有效利用维修资源和延长维修间隔等。

2. 起落架系统的构成飞机起落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起落架、前起落架和支撑起落架。

其中,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主要用于支撑飞机的负荷,而支撑起落架则用于支撑飞机停在地面时的重量。

这些起落架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保证飞机能够在各种操作状态下安全地起飞和降落。

3. 起落架可靠性评估的方法起落架可靠性评估是保证飞机起落架安全的关键措施。

常用的方法包括应力试验、疲劳试验、振动试验和温度试验等。

应力试验是通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对起落架进行各种载荷测试,以验证其设计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疲劳试验则是通过反复加载和卸载起落架,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疲劳情况,评估其寿命和可靠性。

振动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起落架在各种振动状态下的动态响应和振动特性。

温度试验则是通过暴露起落架于高温、低温和极端环境中,评估其材料和构造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4. 起落架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起落架故障是飞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故障原因主要包括材料疲劳、维修不当和设计缺陷等。

为了解决起落架故障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起落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求,确保其耐疲劳性和可靠性。

其次,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维修水平和技能素质。

最后,及时更新和改进起落架设计,解决设计缺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 起落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起落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浅析民用航空发动机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表明方法

浅析民用航空发动机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表明方法

浅析民用航空发动机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表明方法摘要: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取证过程中,系统和部件适航符合性验证是局方重点关注的过程之一,依据《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CCAR-33R2)33.91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条款要求,并结合目前国内已开展的航空发动机适航取证经验,梳理出民用航空发动机成附件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对新研取证的航空发动机部件和系统表明符合性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局方可接受的符合性验证方法。

关键词:民用航空发动机部件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1.适航条款解析及验证参照标准《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1】(CCAR-33R2)33.91发动机系统和部件试验条款,是针对部件试验验证的专项条款,其实质是要求申请人对系统或部件所声明的环境和运行条件进行充分验证,以表明这些系统或部件在所有已声明的环境和运行条件下能可靠地完成预定功能;验证可在33部其他条款中进行,也可以在33.91条款中进行;对于未在33部其他条款中充分验证的系统或部件,申请人应在33.91条款中开展附加的验证。

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颁布的标准RTCA DO160《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2】,是美国航空联邦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民用航空部件试验考核的主要依据。

RTCA 虽然不是美国政府的一个官方机构,但RTCA所提出的建议经常被用作政府和私营企业决策的依据,也是联邦航空局(FAA)许多技术标准指令的基础。

1.符合性验证对象及符合性验证方法符合性验证是指采用各种验证手段,以验证的结果证明所验证的对象是否满足民用发动机适航条例的要求,检查验证对象与适航条例的符合程度,它贯穿民用发动机研制的全过程。

适航符合性验证的基础就是审定基础,即民用发动机型号设计适用的适航条款(包括豁免条款的考虑)以及为该型号设计增加的专用条件。

在民用发动机型号审查过程中,为了获得所需的证据资料以向审查方表明产品对于适航条款的符合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说明和验证,这些方法统称为符合性验证方法。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指示和告警设计的建议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指示和告警设计的建议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指示和告警设计的建议作者:冯永胜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29期摘要:本文针对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指示和告警设计如何满足民用航空局规定的适航条款要求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主要涉及起落架系统的位置指示、简图页、CAS消息的设置条件、CAS消息的类别和颜色、CAS消息的命名、CAS消息的指示方式和起落架系统的CAS消息等方面。

本文在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指示告警起落架中图分类号:TP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b)-0012-02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on Landing Gear System Indication and alerting Design of Civil Aircrafts for the purpose of compliance with airworthiness provisions requirements. These suggestions are mainly related to position indication, synoptic,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CAS messages, categories and colors of CAS messages, naming of CAS messages,indication means and items of CAS messages. This paper is significant to the design of civil aircrafts.Key Words:Indication; Alerting; Landing Gear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的指示和告警设计必须满足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条款要求,具体要求为:25.729(e)位置指示器和警告装置如果采用可收放起落架,必须有起落架位置指示器(以及驱动指示器工作所需的开关)或其它手段来通知驾驶员,起落架已锁定在放下(或收上)位置;25.1309(c)必须提供警告信息,向机组指出系统的不安全工作情况并能使机组采取适当的纠正动作[1-3]。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研究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研究
添加标题
设计参数共通性
减震性能:起落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减震性能,以减小着陆时的冲击力对机体结构的影响。
可靠性设计:起落架系统应进行可靠性设计,以确保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收放系统:起落架应具备可靠的收放系统,以确保飞机在起飞、着陆和滑行时的安全。
重量控制:起落架系统的重量应合理控制,以确保飞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创新技术,推动起落架系统设计的不断升级和优化。
总结与展望
07
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的意义与价值
提高民用飞机安全性
添加标题
降低飞机研发成本
添加标题
促进飞机产业标准化发展
添加标题
提升飞机性能和舒适性
添加标题
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设计: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起落架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和优化,提高设计效率和性能。
减震器:减小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

机轮:支撑飞机在地面上的运动
刹车系统:控制飞机在地面上的运动
起落架系统功能
控制飞机姿态:起落架系统中的刹车和转向装置可以控制飞机的滑行方向和速度,协助飞机进行地面操作。
支撑飞机重量:起落架系统承受飞机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飞和着陆时的重量。
吸收着陆冲击:起落架系统通过减震器和缓冲支柱吸收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保护机体和机载设备。
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提高互换性和维护性,降低故障概率
故障诊断与预防: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
耐久性测试:确保起落架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持久稳定工作
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案例分析
05
波音系列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
波音737飞机起落架系统设计共通性: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于轻型飞机起落架适航符合性的试验验证方法论文

关于轻型飞机起落架适航符合性的试验验证方法论文

关于轻型飞机起落架适航符合性的试验验证方法论文适航规章制度是飞机运营必须遵守的安全标准,轻型飞机要进入市场,必须使用各种方法验证其对于适航条款的符合性。

验证方法包括工程评审、试验、检查和设备鉴定等。

对于起落架的结构部分,试验是必须使用的验证方法。

起落架系统是轻型飞机的重要系统之一,其性能对飞机起降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起落架系统在飞机设计和适航验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STM-F2245《StandardSpecificationforDeignandPerformanceofaLightSportAirpla ne》,是国际公认的轻型飞机适航审定标准。

1载荷估算起落架的载荷主要是飞机在各种姿态下的着陆过程中,地面对机轮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例如对于前三点式起落架,ASTM-F2245中给出了基本着陆状态下起落架机轮上的载荷,包括3种姿态:带斜反力的水平着陆状态、前轮稍离地面的水平着陆状态和尾沉着陆状态。

基本着陆状态下,机轮过载系数n按下列公式计算:N=(h+d/3)/(ef某d)+2/3公式中的坠落高度h和减震器效率ef均有明确的计算公式或数值。

总缓冲行程d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飞机起落架的总缓冲行程,是起落架在接地过程中,机轮轮胎的压缩距离和缓冲器(液压式、弹簧式或板簧式)的压缩距离之和,都与着陆过程中的机轮载荷有关,即与n有关。

总缓冲行程d越大,过载系数n就越小,因为缓冲行程越大,就说明起落架通过变形吸收的能量越多,所以结构的承载就越小。

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先假定起落架的总缓冲行程,需要考虑的是当起落架达到这个缓冲行程时,整个飞机上除了机轮外的任何部分,都与地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特别是螺旋桨桨尖和机身尾部。

按照假定的总缓冲行程d和过载系数n的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出起落架机轮的载荷大小。

需要筛选出各个方向上最大的载荷数值,以及它们是否同时发生,进而得到最严重工况的载荷。

2结构设计按照飞机总体和重量等设计要求进行起落架的结构设计,根据型号对应的原则要求进行强度和刚度的分析计算,第1节中得到的最严重工况载荷,即为计算的必要输入条件之一。

民机适航符合性数据体系研究及软件开发

民机适航符合性数据体系研究及软件开发

5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工程与工业技术DOI:10.16661/ki.1672-3791.2103-5042-1400民机适航符合性数据体系研究及软件开发①房峰 李小光 张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6)摘 要:该文以构型索引文档为核心建立了适航符合性数据体系,以“设计分配证据链”“需求确认证据链”和“实施验证证据链”形成了一个闭合的数据关系回路,记录和表达适航符合性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

该数据体系从民机产品研制的正向过程梳理适航符合性数据,提供了从“结果管控”到“过程保证”转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建议,避免适航符合性数据遗漏、逻辑缺失和跨层级错误,有助于推进民机及系统的适航审定工作。

关键词:民用飞机 适航符合性数据 构型管理 证据链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b)-0050-03Research on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Structure ofCivil Aircraft and Its Software DevelopmentFANG Feng LI Xiaoguang ZHANG Song(College of Astronau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210016 China)Abstract : The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system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nfiguration index document as the core, a closed evidence relation loop is formed by "Design Allocation Link", "Requirement Confirmation Link" and "Implementation Verif ication Link" to record and express the inherent logic relationship of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This data system sorts out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from the forward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craft products,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sult control" to "process guarantee", avoids the omission, logic absence and cross-level errors of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and helps promote the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s.Key Words : 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compliance data;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Evidence link①作者简介:房峰(198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适航管理。

民用飞机运行类型符合性验证研究

民用飞机运行类型符合性验证研究

科学技术创新2019.22的维修计划类、流程类技术信息,其将能作为制定维修管理计划的前提。

如某维修人员小组,在接受飞机维修管理工作任务之后,为强化工作完成效果,及时针对各项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和收集,全面整理基础数据源,便于维修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

同时该维修小组为给飞机综合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订购管理工作水平,将飞机中零部件外形、编号、安装位置以及生产厂家等各项信息,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及时传输到飞机综合保障管理部门之中。

3.4提供远程服务构建远程数字化技术服务体系,是便于数字化技术效用充分发挥,推进飞机综合保障工作切实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这一服务体系,将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信息检索技术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融入了装备维护保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强化数字化技术的总体应用效果,将飞机设计、研制、制造以及维修管理等环节相关的信息进行充分融合,促进与之相关的多个单位都能够及时查询相应信息。

具体构建远程数字化技术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飞机装备部、制造单位、军代表室以及科研院等多个单位保持着密切协调和沟通,发挥多方优势,共同组建网络体系,给飞机装备、元件设计和组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料,同时给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辅助作用,强化技术支持效果。

3.5机组人员的实际使用机组人员在实际操作和管理飞机的过程中,需要能够针对飞机各个部分进行充分细致的了解,全方位的掌握飞机各项信息和数据。

在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下,机组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飞行包系统达到目标。

电子飞行包系统作为飞行员飞行助理工具,使用计算机信息融合、管理技术,为实现空中、地面信息管理工作目标,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满足驾驶舱额外内容显示的需求。

在电子飞行包之中,记录着飞机飞行各个阶段的具体航图,使得飞行员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操纵飞机,实现安全稳定的飞行目标。

结束语数字化技术对于飞机综合保障具有着明显的重要性,积极采用这一技术手段,可以提升飞机综合保障的总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资讯 2010 NO.32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民用飞机起落架系统适航符合性研究
工 程 技 术
姜逸民 刘永军 戴攀 钟科林 (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液压部 上海 2 0 0 2 3 2 )
摘 要“: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是民用飞机设计、研制、生产及使用维护中必须满足的最低安全标准。适航工作需要从飞机以及系统
(下转 76 页)
74
科技资讯 SCIENCE & 讯 2010 NO.32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增大泵的并联流量必须从上面的三个因素 综合考虑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若想增加流 量不可以只从增加并联水泵的数量来考 虑,随着并联水泵数量增加,流量增量却在 逐渐减少,因此单靠增加并联水泵的方法 来增加流量的设计思路是不宜采用的。
(2)当准备着陆时如果起落架未在下位 锁锁住,必须向飞行机组发出持续的或定 期重复的音响警告。
(3)发出警告的时间必须足以来得及将 起落架在下位锁锁住或进行复飞。
(4)本条(e)(2)所要求的警告不得有容 易被飞行机组操作的手动关断装置,以 免 其 可 能 因 本 能 、无 意 或 习 惯 性 反 应 动 作 而关断。
下位置。 3.2.2 符合性描述 起落架上装备有锁及下位锁弹簧将提
供飞机在飞行或地面时能保持在放下位 置,同时也有上位锁机构能将起落架及舱 门 保 持 在 正 确 的 收 上 位 置 。主 起 舱 门 是 由 液压驱动,前起则是与前起落架机械联动。 其符合性将在图纸、试验台架测试, 飞行试 验及设备鉴定试验中表明。
方案设计阶段就着手开展。本文以当前国内某大型民机起落架系统方案为例,来说明此方案如何考虑相关适航条款,以及验证其符合性
的符合性方法。
关 键 词: 民用飞机 适航条款 起落架系统 符合性方法
中 图 分 类 号 :TP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3791(2010)11(b)-0074-02
5 结语 循环水系统水泵并联设计选型时,应
尽量不要选用性能曲线平坦的水泵,管路 设计尽可能减少阻抗,并且不能只考虑并 联工况,必须校核单台泵运行工况,流量是 否满足调节需要,以及是否有超载的可能。 应尽量使泵的并联运行和单台运行时都在 高效区工作。
在 对 旧 泵 房 挖 潜 、扩 建 时 必 须 同 时 考 虑旧管道的阻抗,并经过经过并联工况的 分析计算后,才能确定能否通过增加并联 水泵台数来增大流量,以满足设备供水量 需求。
位置传感器数量上及逻辑设置上保证 了不会有虚假告警出现。
3.5.3 符合性方法 此 条 所 用 的 符 合 性 方 法 为 M C 1 、M C 2 、 M C 3 、M C 6 。 3.6 25.729 (f) 3.6.1 条款内容 25.729(f)轮舱内设备的保护位于轮舱 内且对于飞机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设备必 须加以保护,使之不会因下列情况而损伤。 (1)轮胎爆破(除非表明轮胎不会因过 热而爆破)。 (2)轮胎胎面松弛(除非表明由此不会 引起损伤)。
常用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如下。 MC0-简述;MC1-设计说明;MC2-分 析和计算;MC3-安全性评估;MC4-试验室 试验;MC5-飞机地面试验;MC6-飞行试
验;MC7-检查;MC8-模拟器试验;MC9-设 备鉴定。
3 方案符合性描述 若将CCAR-25部中所有与起落架有
关的条款一一进行论证,则篇幅太长,本文 以25.729(收放机构)条款为例,说明起落架 系统方案符合性论证的一般方法。 3.1 25.729(a)
A b s t r a c t“: Transport Category Airplane Regulation”is the minimum safety standard.The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ircraft and system conceptual phase.This paper take the landing gear system of a trunkliner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 how to consider the airworthiness terms and the relevant means of compliance. Keywords:civil aircraft;airworthiness terms;landing gear system;means of compliance
起落架系统为关系飞机安全的重要系 统之一,因此在系统方案设计初期把适航 标准贯彻到方案中是保证起落架系统以及 飞机安全的重要前提。
1 国内某大型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方案 概述
起落架系统采用可收放式前三点起落 架,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下部的前起落 架舱内,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翼/机身的主 起落架舱内,采用空间转轴的三维收放形 式。前 、主 起 落 架 均 为 双 轮 并 列 支 柱 式 。
3.1.1 条款内容 25.729(a)总则对于装有可收放起落架 的飞机,采用下列规定。 ( 1 )起落架收放机构、轮舱门和支承结 构必须按下列载荷设计。 ①起落架在收上位置时的飞行情况下 出现的载荷。 ②在直到1.6VS1(襟翼在设计着陆重 量下的进场位置)的任何空速下,起落架收 放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摩 擦 载 荷 、惯 性 载 荷 、刹 车 扭 矩 载 荷 、空 气 载 荷 和 陀 螺 载 荷 的 组 合;陀螺载荷为机轮旋转所致,机轮边缘的 线速度为1.3VS(襟翼在设计起飞重量下 的起飞位置)。 ③襟翼放下情况的任何载荷系数,直 到§25.345(a)中的相应规定。 ( 2 ) 起 落 架 、收 放 机 构 和 飞 机 结 构 ( 包 括 轮舱门)必须设计成能承受直到0.67VC的 任何速度下起落架在放下位置时出现的飞 行载荷,除非在此速度下另有措施使飞机 在空中减速。 (3)除了考虑本条(a)(1)和(2)规定的空 速和载荷系数的情况外, 起落架舱门、其操 纵机构和支承结构还必须根据对飞机规定 的偏航机动来设计。 3.1.2 符合性描述 起落架收放机构和起落架舱门的载 荷工况机构的设计均按照适航规定的最 严酷的状态设计,并在静力试验前进行 强度计算。 3.1.3 符合性方法 此 条 所 用 的 符 合 性 方 法 为 M C 2 、M C 4 、 MC6。 3.2 25.729(b) 3.2.1 条款内容 25.729(b)起落架锁,必须有可靠的 措施能在空中和地面将起落架保持在放
3.6.2 符合性描述 轮舱内不布置起落架系统附件,轮舱 内的起落架系统管路及电缆均有余度设 置,不会因轮胎爆破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 常工作。 机轮上装有热熔塞和过压放气阀门, 保证轮胎不会因为过热或过压而导致轮胎 爆破。 3.6.3 符合性方法 此 条 所 用 的 符 合 性 方 法 为 M C 1 、M C 3 、 MC7。
起 落 架 正 常 收 放 系 统 为 电 传 操 纵 、液 压作动形式,起落架位置指示及告警信息 在E I C A S中 显 示, 并 提 供 如 客 舱 门 、货 舱 门 等通用装置的位置传感系统的信号处理。
起落架应急放下采用电动打开起落架 舱门锁和上位锁,起落架靠重力自由放下 并上锁。
前 轮 转 弯 系 统 为 电 传 操 纵 、液 压 作 动 形式, 具备低速大角度、高速小角度转弯功 能,并具备前轮减摆功能。
多台水泵并联工作时各泵的工况与 各泵单独工作时的工况点相差较大,选 泵应兼顾两种工况,使水泵均在高效区 工作,如果所选的水泵是以经常单独运
图3
工 程 技 术
行为主,那么并联工作时,要考虑个单泵 的流量是会减少的,扬程是会提高的,如 果设计时选泵是为了水泵经常并联运行 的情况,泵单独运行时,相应流量将会增 加,轴功率也会增大,无论流量增量变大 或变小,只要超过水泵高效区工作,就会 产生汽蚀对泵造成危害。
前起落架舱门共四块,前起前舱门两 块(左右各一块),前起后舱门两块(左右各 一块) 。前 起 舱 门 机 构 与 起 落 架 联 动 形 式 。
主起落架舱门共三块,分别为外侧舱 门 , 中 部 舱 门 和 内 侧 舱 门 ( 也 称 轮 舱 门 ) 。起 落架外侧舱门和中部舱门与起落架收放系 统联动,内侧舱门由液压作动。
循环水系统管路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管 路系统的阻抗,来提高水泵并联流量的增 量,这也是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主 要因素,如通过合理的布置管道走向,力求
做到使管道短少,减少弯头的数量,在兼顾 经济性的同时,适当增加管径以降低介质 流速等措施,减少管路系统的阻抗。
从泵的特性对流量增量的影响方面 看,为了增大并联水泵流量,应尽量不要选 用性能曲线平坦的水泵。
(5)用于发生音响警告的系统设计必须 避免虚假警告或不当警告。
(6)用于抑制起落架音响警告的系统, 其阻止警告系统工作的失效概率必须是不 大可能的。
3.5.2 符合性描述 起落架位置信息将在EICAS(发动机指
示及机组告警系统)中显示,如果起落架位 置不在安全位置,EICAS会发出警告信息。
上 位 锁 、下 位 锁 及 舱 门 均 设 有 位 置 传 感器,当飞行员发出收上或放下起落架的 指令后,位置传感器会将起落架的位置状 态信号发送到起落架控制单元进行判断, 若判断结果为未放下并上锁或未收上并上 锁,EICAS会告警,EICAS显示页上起落架 状态也会显示为红色即非正常状态,直至 起落架到位并上锁后,状态才会恢复正常, 告警解除,人工无法关闭告警信息以防飞 行员误操作关闭或清除告警信息。
图4
(上接 74 页) 其它手段来通知驾驶员,起落架已锁定在 放下(成收上)位置,该指示和警告手段的设 计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如果使用开关,则开关的安置及其 与起落架机械系统的结合方式必须能防止 在 起 落 架 未 完 全 放 下 时 误 示“ 放 下 和 锁 住”, 或 在 起 落 架 未 完 全 收 上 时 误 示“ 收 上 和 锁 住 ”。开 关 可 安 置 在 受 实 际 的 起 落 架 锁 闩或其等效装置驱动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