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民性

合集下载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国民性摘要:所谓国民性就是由于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培养出来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民族心理习惯,并以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定格,成为民族行为方式的具有道德约束的异化同时又内在化的力量。

双面日本人_________矛盾的性格关键字:日本人国民性间人主义自我意识羞耻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民族特点。

美国社会重视自我,所以美国人大都个性较强,有点儿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

英国社会也很崇尚礼仪道德,所以有英国绅士之说。

德国社会最讲规则,所以德国人循规蹈矩世界著名。

日本社会重视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所以日本人随大流者居多,人为己为,人云亦云,这是日本人的天生秉性。

从日本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日本民族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显著特点,具体如下:美国文化人类学者R.Benedict于1946年发表了著名的『菊と刀』一书,1948年由长古川松治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一度成为畅销书。

书中与美国的“罪恶文化”相对比,提出了日本文化为“羞耻文化”。

所谓“罪恶文化”,是说美国人用罪恶感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事之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犯罪。

所谓“羞耻文化”,是指日本人很重视羞耻二字,在意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所以自身的言行往往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会丧失自我,根据他人的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和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感觉,觉得日本人说话吞吞吐吐,办事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不痛快,其实都是源于顾虑羞耻。

羞耻之心限定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具体表现在自我意识薄弱,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

当然,日本人也有自我意识很强、不顾羞耻的时候。

我有一个朋友是大连某高级宾馆的总经理,他曾向我咨询说:“日本应该是礼仪之邦,可是外国游客中最属日本人挑剔多,不好接待,是何道理?”我告诉他:“日本人对内和对外的意识不同,对内讲协调配合,对外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所以也就顾不了什么礼仪和羞耻了,这是日本人的两面性吧?”这个事例说明,日本人的羞耻心只表现在日本人之间,对外国人的行为应该是另当别论。

日本的国民性及其对二战后日本企业的影响

日本的国民性及其对二战后日本企业的影响


日本 国民性 的 由来
( )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与原初 文明的联系 一 古代 日本 人的原始性 格的铸造 和原 始的文 明意识 的形成 ,很 大

的精 神 基 础 。
( )敬 业 性 强 二
在武士 道和神 道教思 想的影 响下 ,日本人 的敬业性很强 ,他们
程 度上取决 于他 们生活在 其 中的历史和风 土 ,包 括地理位 置 、季节 认 为工作才 是人生 的本质 和真正 含义 ,因此 ,他们 几乎把公 司当成 时令和其他 自然条件 ,而 且这些 因素基本 上 固定 不变 。 日本位 于亚
日 本人 的集 团意识非 常强 ,它给 日本 民族 带来了极强 的凝聚力
辟地 的太 阳神 。进而崇拜 太 阳神 的御子 孙 。即作为先祖 的天皇 。在 和向心力 。这种凝 聚力和 向心力 使集 团内部 的成 员产生一种 同舟共 他们 的眼里 ,天神是 至上的 ,后 来被完 全神化 了 ,这充 分反 映了古 济的心理 。大家都 全心全 意地 为集 团的发展尽 自己的努力 。尤其是 代 日本人的原始心理特征 。而且对后世 日本人的影响是深远 的。
奉天照 大神的敕令 ,将 国土 和平 地让 给皇孙 的故事 ,始 终是 以皇室 以平等之机会鼓励成员个人 之间进行竞 争。 为最高 中心 ,没有极端 地破坏过 社会 的统一 ,使 日本在 历史上 维持
着相对统 ~的政治形态 。也就是 说 , 日 最初 的政治形态 ,完全 排 本 除 了种族 的对立 ,以民族 统一作 为其政 治统一 的中心 ,其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穿 日
于企业 内部人 员的国民素质 。受 日本古代原初 文明和 中国儒 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日本人 勤劳勇敢 ,忠心踏 实,- 1 队精神 和敬业精神举世 闻 ,t g l ,

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解读日本的国民性

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解读日本的国民性

浅谈日本的国民性日本处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着日本海同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相望。

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作为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与中国不管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从经济文化各方面影响着日本,而日本的国民性格却反过来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角度剖析日本复杂国民性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解读1、日本国民性格中的侵略意识作为群岛国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周围几千个岛屿构成,面积不过万平方公里,与周围的中俄相比,它的生存空间相形见绌。

而且,由于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断裂地震带上,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4次,境内有100多处随时可爆发的活火山,还受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除此之外,日本资源匮乏,可耕地面积少。

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使日本人总感到生存的困难,造就了日本人民敏感和捎带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危机和生存意识。

而更具悲剧色彩的是日本本身国土面积狭小,与之相邻的确是一个国土广袤、人口众多、政权统一的大国。

与同处孤岛的英国相比,英国相邻的是一个民族主权国家纷争不已的欧洲大陆,与日本相邻的则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统一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文明都是领先于日本的。

这点区别意味深长。

前者使英国有优越感,后者是使日本民族始终有深层自卑感、压迫感,这种自卑感表现到极致就会使日本民族产生强烈的侵略意识,这种意识是对现状的不满和自卑导致的强烈嫉妒心里。

2、日本国民性格中的开放探索精神日本是一个太平洋岛国,四面环海,虽然陆地资源狭小,但是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狭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渔业资源、优良的港湾,陆地资源的紧迫和岛国环境带来的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迫使急于寻找出路的日本人民开始了探寻世界的脚步。

与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同,日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探寻世界的脚步。

第一章 日本民族性概说

第一章    日本民族性概说



6、武士道
主要内容:(1)强调主从关系中的“忠节”;(2) 强调“武勇”;(3)强调献身精神;(4)强调 “礼仪”和秩序。 “哪怕是思想最先进的日本人,只要揭开他的外衣, 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武士。”



7、勤奋
“过劳死”


8、节俭
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
日本武士切腹自杀


松本一男说:“日本人中存在一种共同的看法,即 认为无论是怎么人死后都会成佛,所以他们极不喜 欢议论死者的是非曲直,他们认为这是‘鞭打死者 ’。……不管是怎么战犯和罪犯,既然死了就没有 罪了。” 本尼迪克特:“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 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 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 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 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上出来。 ”

三、“万分之一的偿还”意识——“报恩”意 识
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曾在1963、1968、1973、1978年 对“你最重视的新道德和传统道德是什么”(各举两 项)进行了四次调查,结果,日本人认为最受重视的 传统道德是“孝顺父母”和“报恩”。每次调查提及 报恩的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3%、45%、43%、47% 。


“忽略仁慈而强调忠诚,只能被看作是日本的儒教所 独具的特征。” “在中国,忠诚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 真诚。而在日本,虽然它也在同样的意义上被使用, 但是它的准确的意义基本上是一种旨在完全献身于自 己的领主的真诚,这种献身可以达到为自己的领主牺 牲生命的程度。结果,孔子所说的‘事君以忠’在中 国被解释为‘臣子必须以一种不违反自己良心的真诚 去侍奉君主’;而日本则把此话解释为‘众臣必须为 自己的君主奉献出全部生命’”。

2日本的国民性

2日本的国民性

八.日本人的服务意识
(1)在坐新干线的列车时,每个座位的背后都表明了 所在车厢和周围几节车厢的设施,注明厕所、垃圾箱 、电话的位置,这些设施都用图案表示,在说明的最 后一行,又用日文、英文特别说明这些图案代表什么 ,如一男一女并列表示厕所 (2)日本的地图非常周到体贴。空中俯拍式的,人冲 着地图,就能立即找到前后左右 (3)饭店门口的橱窗用蜡做着逼真的食物,展示出来 的模型食物的内容、形状、数量等和实物一模一样
六.独立自强的精神
(1)日本人深信:在这个世界上不是表面上看起来 的那么美好,人类的生存是需要勇气、耐力、智慧的, 如果将下一代放在温室里成长,得到的必然是营养不 良的劣质品 (2)日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 自然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小孩 外出旅游要自己背包;中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挣钱; 富人家的孩子也同样要打工挣钱;让幼儿园的孩子大 冬天在室外集体洗凉水澡
四.领土意识
(1)韩国独岛与中国钓鱼岛两岛之争 (2)冲之鸟礁12-24海里(岛200海里)
五.规则意识
1.规则意识的表现
(1)上车下车上飞机下飞机都井然有序。平时吃饭、参 观、游玩、付费甚至上厕所都讲究排队 (2)维持排队的秩序也是很有讲究的。排队场地设回旋 区域,用最小的区域容纳最多的人等候。同时还在队尾标 注等候的时间,后来者根据前面的排队情况决定自己是否 要加入排队队伍。 (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集团主义表现
(1)重视群体行为,抹杀个性
下班集体活动;放假集体旅游等
(2)服从协调者的权威
权威与权力;职业精神(小野田宽郎的故事)
(3)等级森严,长幼有序 (4)集团归属意识强
很难进入新集团;排外意识较强;很少跳槽
下班后喝酒

人类学中关于国民性的研究——从《菊与刀》看日本的国民性问题

人类学中关于国民性的研究——从《菊与刀》看日本的国民性问题

·心理人类学期末论文·人类学中关于国民性的研究——从《菊与刀》看日本的国民性问题[摘要]从古到今,历史上很多人类学家都思考过国民性这一问题,也产生了一系列巨著。

其中最著名的是二战后,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国民性的研究作品《菊与刀》,它成为二战后期美国统治日本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书中作者分析了日本国民性的双重性,即有温柔善良的一面,又有凶狠残暴的一面,所以美国就对日本采取了一种“统而不治”的间接统治措施。

可见,人类学家研究国民性问题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高效成果的。

日本是中国的邻邦,历史上两国既有友好的交往,又有黑暗的复杂关系。

它现在是世界经济强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对中国有深刻影响,所以研究日本国民性是有意义的。

所以,我以历史上成功的研究日本国民性的案例为切入点,学习经典之作,才能更好的有自己的认识。

[关键字]国民性耻感文化人格“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菊与刀》中给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日本、矛盾的日本、美丑善恶并存的日本、一言难尽的日本。

国民性格是渗透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中的精神或意义,是某种在民族中内部“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具体地表现为民族心理和由民族心理构成的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风采、民族风调。

国民性又称民族性。

人们认为,国民性是以国家民族为单位构建的一种社会性格。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深层意识。

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岛国,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

岛内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5万阿伊努族人。

日本神道和佛道较盛行。

所以,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

“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

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李卓[摘要]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比较普遍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文化风土,造就了日本人实用主义、集团主义及注重等级秩序的国民性特征,从而构成日本人与日本社会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关键词]国民性实用主义集团主义等级秩序国民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范国内比较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

构成国民性主要特征的,是规定人们行为方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

深刻认识日本的国民性,对于正确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增进两国民众的了解很有必要。

l实用主义长期以来,。

中日同文同种”的观点对中国人影响甚大,日本是“儒教国家”的提法也成为评价日本的主流话语,其结果是导致人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在国家形成及后来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如果对日本的社会与文化进行探人考察,就会发现日本人是一个很注重现实利益的民族,甚至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种实用主义使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中表现为取自己所需。

有些中国文化、制度一度传到了日本,而后来销声匿迹了,如中央集权制度,科举考试制度;也有一些东西从一开始就被拒之门外,如人们熟知的“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缠足,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

除此之外,在人伦、制度的很多方面与儒家伦理格格不入。

oooo比如,同姓不婚的制度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因素传到了朝鲜半岛,却最终投有渡过海峡传到日本。

日本人在8世纪初期制定律令的时候,许多内容都是对中国相关法律条文的照搬照抄,却对“十恶”中属于近亲相奸、紊乱人伦的“内乱”罪弃之不取。

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日本社会内近亲结婚是普遍的现象,皇室与王朝贵族尤为典型。

连参与制定律令的重要人物藤原不比等也是与同父异母妹结婚。

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研究(六篇)

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研究(六篇)

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研究(六篇)1. 看日本人2. 中国看错了日本,日本不具备优秀“国民性”3. 楠木正成:武士道精神的由来4. 日本武士的名誉观5. 日本民族性名著----菊与刀:战争中的日本人6. 王家骅:日本儒学的特色与日本文化看日本人一、內心日本人喜歡用大字形容自身,比如大和民族,以及天皇陛下是天照大神的後裔。

這與日本領土遠離大陸的狹長瘦弱形象及日本人一貫的身材矮小的真實情況正好相反,「大」是一種心理補償。

日本人無論向內看還是向外看時,在謙卑的外表下都藏著一顆自高自大的心,但自高自大之下卻掩蓋著深埋在潛意識中的自卑心理。

這是日本人充滿矛盾的內心世界,日本民族正是藉著這種矛盾的張力推動著自身的發展壯大,直到向島外瘋狂擴張的。

一個日本人將本民族比喻成漆器,並說「剝掉日本人的外皮,除掉它的漆層,露出來的是海盜」,接著又說:「但請不要忘記:日本的漆是珍品,是製作工藝品的材料。

它不是掩蓋暇疵的塗料,沒有絲毫雜質,至少與坯質同樣精美。

」這真可看作日本人心理的完整展示:真實的自我並沒有高貴的出身,這是容易令人自卑的事,尤其是對重視名譽的日本人來說。

但在日本人,自卑正可化作動力,在對不體面的形象加以掩蓋文飾的過程中,日本人是一絲不苟的。

所以「經年累月,漆坯上的漆層塗得越厚,作出來的漆器就越貴重」,於是,日本人就最終成了高貴體面的大和民族,並最終肩負長兄的使命化作「大日本皇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了那些他看作小弟的鄰邦。

這時的日本人也再次露出漆層下面深藏在骨子裡的真實面目:海盜的本質。

愚昧,野蠻,瘋狂,殘忍,且不講道理。

令人絕望的是,在那場戰爭結束56年之後,這個國家的行政元首還決心參拜供奉著那些侵略者幽靈的「靖國神社」,而且時間選在8月15日,56年前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投降的日子。

他是要代那些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懺悔嗎?絕對不是,因為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中,「他們有祈禱幸福的儀式,卻沒有祈禱贖罪的儀式」。

懺悔是良心的自省,是對自身罪惡的救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德太子改革,开始 系统学习中国。学习儒家 和佛教思想。大兴佛教对 神道教产生冲击,但只是 在贵族中普及,没有到普 通民众。否则极易引发动 乱。但到了平安时代,对 中国文化辩证吸收,唐朝 没落日本却在唐文化基础 上兴起国风文化。
忠、孝、道义
·近代明治维新的影响
明治维新前:士、农工商
明治维新后:皇族、华族、 士族、平民 不彻底性:官吏的登用表 面上是依据学问才识,不 分出身贵贱,实际上明治 初 年的官吏多是过去的 封建家臣 没有铲除旧式封建制度, 军队中彻底废除等级制。

谢 看 观
忠义勇武
·德川幕府统治的影响
德川幕府将日本的 封建体制和中央集 权推至了顶峰,不 同团队进行分属, 不同领域加强对被 统治者的控制,潜 移默化中加强日本 人的团队意识。
等级制族史诗《四十七士物语》,讲述四 十七个英雄为了“对主君的情理”牺 牲了他们的名誉、亲人、正义以及一 切,复仇成功后自杀,以生命尽忠的 故事。反映出日本人的“勇”和“忠 义”观。这种观念来源于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精髓即“忠义勇武”,它要 求武士对于主君的绝对效忠。讲求对 大名和将军的绝对忠诚和彻底的服从。
2-3
社会文化
家庭中的长幼 礼仪教育 U形自由曲线 教育断层
恩情如债
报恩于万一
等级制
双重人格
三、参考意义
•本尼迪克特撰写《菊与刀》(战略意义) •通过了解人类心理如何受到文化的塑模,来解释较大社会的 整体性质 •克拉克洪( Clyde Kluckhohn ) 和莫瑞( Henry Murray) 曾说过 一句名言: “每一个人( 性格) 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 干方面像一部分人,若干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 •对日本的国民性,大家可以不认同,但起码不能忽视。
参考资料
黎红博,论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因素[J],城市地理, 2015 第22期 P277 胥思省,浅议日本国民性的形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4卷,第8期, P156-157 张建立,中国的日本国民性研究现状与课题[J],日本学刊,2011,第1期 张建立,日本国民性研究,日本学刊 2015 第A1期 P82-89
二、日本国民性的形成
2-1
岛屿环境 农耕型社会 自然灾害频繁 资源极度匮乏 生存条件恶劣
地理环境
危机意识强烈 集体主义至上 从容冷静 享乐主义
忍从精神
2-2
历史因素
镰仓和室 町时代武 士道精神
德川幕府统
治的影响
中国文化 的影响
近代明治维 新的影响
·镰仓和室町时代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 国民性形成的非常 重要的原因。武士 道精神武士道的精 髓即“忠义勇武”, 要求武士对于主君 的绝对效忠。讲求 对大名和将军的绝 对忠诚和彻底的服 从
参考资料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71-75 张伟东.论日本的国民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大连干部学刊,2008,24(2):39-41 摩罗.“国民劣根性”学说是怎样兴起的[J].书屋讲坛,4-9 周晓虹.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 [J].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05):49-55 李冬木.芳贺矢一《国民性十论》与周氏兄弟[J].山东社会科学,2013(7):85-93 李卓.日本社会秩序稳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兼谈日本的国民性[J].日本学刊,2013(4): 105-159 游国龙.文化与人格研究和心理学人类学的方法论剖析——以《菊与刀》与《家元》为例[J]. 日本学刊,2010(5):101-114
3
参考意义
·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 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 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 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
一、日本国民性内容
各得其所
集体主义
忠义勇武
神道
危机意识

实用主义
等级制度
双重性格
集团主义
日本人喜欢合群、重视集团的共同行 动,反对内部个人竞争,坚持集体利益 大于个人利益, 因此很难产生足以改朝换代的阶级对 抗。 在侵略战争中,因为是集团行为,既有 “上级命令”,又“大家都一样”,这 就形成一种“无责任集团”,干坏事的 时候没有犯罪感,干完之后也没有责任 感。
·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性格既好勇斗狠 而又待人态度温和;黩武而又 爱美;尊大自傲而又彬彬有礼; 冥顽不化而又柔弱善变;表面 服从而又心存怨恨,不甘受人 摆布;忠诚而又诡诈;勇敢而 又怯懦;保守而又易于接受新 的方式......
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日本的国民性
1
国民性的 内容 (是什么?)
2
造成原因及 表现 (为什么?)
等级制 军队-完全废除 社会、 家庭-根深蒂固
具体表现:
实用主义
对中国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如日本人没有祖宗崇拜,因此忠 孝两难时很容易“舍孝求忠” 又如人们熟知的 唐时不取太监, 宋时不取缠足, 明时不取八股, 清时不取鸦片。
等级制
幼儿摇摇晃晃会走时,学习的 第一课就是尊敬父兄。 日本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以 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来区 分个人的等级。 每一个日本人最初都在家里接 触等级制,后来再把这种习惯 带到经济以及政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