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中国设计历史2
设计概论2.1.2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 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明代青花 瓷极富中国 水墨画情趣 ,且色彩深 入胎骨经久 不变,成为 中国瓷器的 主流。
中国古代瓷器 的设计思想与材质在 这里融合。
器物形状的曲 线表现出人的愿望与 情感,优美的纹饰在 感观的世界里获得了 生命,这正是产品意 境之美的展现。
此外,中国传 统造物巧夺天工的雕 镂和镶嵌装饰工艺, 其别出心裁的功能展 现、意趣横生的形态 结构,无不展示华夏 造物的意境美。
(十)建窑:建窑,釉中所
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 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 美丽的斑纹。有的细丝如 毛,称为“兔毫”;有的 如银星密布,称为“油滴 ”。河南等地“油滴釉” 和“羽毛釉”也很突出。
兔毫
镂 孔 卷 叶 纹 香 熏 白瓷划花水波纹海螺
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元代青花器胎骨厚重,形制 较大,瓷釉浑厚,有些产品加以镂空,堆塑。配上浓郁的蓝色花纹,给人 以富贵典雅的印象。
• 经过不断地观察,人们 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 步的发展,发现并掌握 了诸如对称、均匀、光 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 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 动中。
二.陶瓷设计
仰韶文化 尖底瓶汲水器
陶器的大规模使用, 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 标志。在金属还没有 普遍应用的日子里, 人们以陶器为主要工 具,进行着自己的生 产生活。
青瓷,标志着中国制瓷业的成 熟。另外有随佛教艺术而兴起
的仰覆莲花尊等等。
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 设计的造形,又名仰覆莲花瓷尊
唐瓷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 和唐三彩几类。
《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 窑名”。这反映了陶瓷的兴盛和 不同的艺术特色。
唐代著名的窑场主要有南方的越窑(浙江绍兴、余姚、一带) 和北方的邢窑(河北一带)。
设计概论00688第一章_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一章
设计的历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掌握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 了解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认识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状况
二、考核知识点
(一)设计的发生 (二)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三)西方艺术设计的历史 (四)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五)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的状况
第二节 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其他还有夔(kuí )纹、鸟纹、象纹、鱼纹等,
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即 以兽面纹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逐次 效果。图案组织多用单独纹样,并用对称式, 显出威严工整的艺术氛围。
青铜立人像
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 商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
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 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 铸造达到了顶峰。
拓展知识点3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
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拓展知识点4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
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
⑤农业在青铜时代开始对人们的实际生
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铁器的出现为农 业耕作提供了新的生产力。 ⑥商周历法的完善将时间概念引入人类 设计的意识。 ⑦商周车辆和道路的使用,使交通具有 设计意义。 ⑧货币作为一种流通的符号,有着显著 作用。 ⑨《考工记》的出现是先秦最重要的设 计著作。
商代有了“十干”:
甲﹑乙﹑丙﹑丁﹑戊(wù )﹑己﹑庚﹑辛﹑壬
(rén) ﹑癸(guǐ)
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sì )、 午、未、申、酉(yǒu 戌(xū
)、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框架图

第九章 走向未来的设计
一 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 未来的社会与设计的未来性 二 设计的未来性
三 为人的设计:创造完美的人性化世界
第二节 生态设计
一 设计发展的生态学方向 二 从生态到心态的设计(高技术与高情感的设计)
一 非物质设计
第三节 非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二 信息设计
三 为感觉的设计
第四节 艺术化的生活与设计的艺术化
一 艺术化的生活 二 艺术化: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
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一 “设计”的概念 二 设计的意义
一 分类
二 室内与环境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范畴 三 产品设计
四 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五 广告设计
一 概述
二 平面设计(装潢设计)
第三节 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实践的简要分析 三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四 环境艺术设计
五 染织服装设计
第一节 设计与文化
一 人与文化 二 造物的文化
一 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
第二节 生活方式与设计 二 生活方式的转型
三 设计与消费
第三节 文化与传统
一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二 设计与传统
第八章 设计师与设计
一 “能主之人”
第一节 设计与设计师 二 走向职业化
三 设计师是创造者、战略家
第二节 设计思维
一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二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三 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一部分的艺术设计
第三节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一 艺术设计的新空间 二 走向未来的整合
第五章 设计方法、程序与管理
一 概论
第一节 设计方法学 二 功能论方法
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艺术设计历史中国ppt课件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双耳尖底瓶
陶瓷艺术设计
原始社会
由于时间跨度与分布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主要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 的一个类型。
半坡的彩陶有汲水尖底瓶、葫芦、长颈瓶,另外还有盆类、罐类,与今天的盆罐大体相似。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 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 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陶瓷艺术设计
隋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1.1 青瓷:是唐代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主要产地在越窑(浙江地区在唐代称为越州)、瓯窑 、 婺州窑 、岳州窑 、长沙窑。
• 1.2 白瓷:邢窑、曲阳窑 瓷器图例 • 1.3 绞胎瓷 • 1.4 唐三彩 • 是唐代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10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在冷却后,用含有铜、锰、
北齐 青釉六系刻花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晋 青釉六系彩莲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晋 德清窑四系罐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设计概论第二章 试题

第二章中国工艺美术传统和设计思想概述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一、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1、()的制作过程,是原始人类以渐进的技艺与日趋成熟的产品造型构思不断磨合的过程。
石工具2、云南元谋人石化证明他们生活在170万年以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以使用粗制的石器生活在50万年前的北京人,制造石器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将单一的石器分化成()、()、()等较细的分支。
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3、石器制作中直觉、非直觉的造物实验,培养了人的造型观念,因此,()被视为工艺美术的起源。
石器制作4、从打制石器向()的进步,还反映出石器制作过程中造型的偶然性向限定性转变,人类的造物活动以具有预先的设想和计划,从此,人类的设计活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磨制石器5、居住于今山西襄汾的“()”,是旧石器时期石工具制作的能手,他们用很厚实的黑色角页岩长石片打制成“尖状器”。
丁村人1、工艺美术的起源是什么?石器制作中直觉、非直觉的造物实验,培养了人的造型观念,因此,石器制作被视为工艺美术的起源。
二、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6、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以()为主要代表。
彩陶7、()是人类继石器制造后首次改变材料物理性质的造物尝试。
陶器8、半坡类型彩陶距今约6000至7000年,主要器型是(),造型比较单纯,敞口,制作一般不精细,具有早期的特点,各种具象和抽象的鱼纹成为主要装饰题材。
“()”是典型的半坡类型的彩陶。
卷唇折腹圆底盆、人面鱼纹盆9、庙底沟类型彩陶距今约6000年,主要器形虽仍以盆、钵、瓶为主,但典型的大口、鼓腹、小平底盆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优美造型线。
“()”是典型的庙底沟类型彩陶。
花瓣文彩陶盆10、马家窑类型彩陶发生在黄河上游地区,常以同心圆、漩涡纹、波浪纹、为装饰母题,组织谨慎,彩绘技术熟练,富有满不乱、激烈眩目的视觉效果。
“()”是经典的马家窑类彩陶。
大型涡纹陶管11、半山类型彩陶的装饰已黑彩漩涡纹或葫芦文分割画面,然后间以虹彩锯齿纹,形成密不透风,精巧富丽的风格。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漆器发展 中国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 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 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 黑两色的漆。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 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 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 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 而坚牢。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 - 历代发展 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青铜器: 转变期青铜器: 更新期青铜器
青铜器设计
发展时期: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 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 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 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 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 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青铜器设计
食器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 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 对出现。鼎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 途。 甗 (yan)为蒸饭器,全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 米,古称"甑"(zhèng);下体为鬲(lì),用以煮水,中 间有孔通气。 簋 (guǐ)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饭食的器具。 敦 (duì)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由鼎、 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 期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 鬲 (lì)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 袋形腹,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 锥形足。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二章_艺术设计的历史中国(2)

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开始使用木器如在木碗上涂上采自漆 树上的漆,从此写下了中国7000年的漆工艺设计史。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工艺十分发达,秦汉统一后, 漆器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髹涂、 描绘为主的漆器及工艺,如大型的木器家具、车具、建 筑彩饰等;二是以木、卷木、皮、竹、藤、铜、夹纻等 材料为胎骨的容器类漆器,此类漆器工艺设计和加工复 杂,漆艺的品质极高。
髹饰工艺在这时有很大的革新,结合多种传统技法,两种以上的技法作结合,不同的文饰在不 同的素地上更换,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漆器发展 日本最早的漆器可追溯至绳纹时代,至今在日本发现最早的漆器是6000年前的朱漆栉。以江户时代 的出品最为精美。
漆、木、玉等器物的设计
汉代以后,尤其是唐宋时代,使用金银等贵重材料制作碗、杯、盘、瓶 等一类的容器成为贵族阶级的风尚。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
四羊方尊 (商代) 通高58.3厘米 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商代方尊的代表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 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 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 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青铜器设计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西周中晚期的青 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 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 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 畅,或朴质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 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 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 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 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思考与练习题目与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设计第一节设计的涵义【思考与练习】1.设计的涵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是指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视觉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构思的形成与视觉传达方式。
也就是说,设计就是将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运用。
2.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计的本质可概括为:1.创造性的造物文化过程。
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人”是核心。
人的思维决定了设计的思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斗争和协调创造了艺术设计的造物文化。
因此,艺术设计的本质可以从上述两个角度得到诠释——创意思维和造物文化。
2.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
设计最根本目的不是设计有形的产品,而是设计一种使用方式,一种合理、优化的使用方式。
在这里,产品仅仅是这种方式的载体。
因此,我们说,设计是为人创造一种最优化生活方式的过程,其实质是优化产品为人服务。
3.设计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1.艺术特性。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过程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2.科技特性。
科技与设计可以说是孪生兄弟,二者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科学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
可以说,设计是按照科学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实践提高加工技术和认识水平。
因此,科学水平又直接影响着设计水平。
3.经济特性。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4.文化特性。
设计的文化特性是指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换句话说,设计是一种文化形式。
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现象,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4.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社会意义。
一方面,设计紧紧联系着物质生产,联系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和形态联系着使用者的精神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粉彩鸡缸杯 · 规 格:高5.5厘米,腹径6.5厘米 · 说 明:直口,直腹微敛,矮圈足。白釉底,书青花“大清乾隆仿古”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杯外壁绘粉彩公鸡、母鸡、小鸡、洞石、花卉和孩童等而称鸡缸杯。
乾隆粉彩瓷塑七珍— 文官高29.8厘米,宽12.3厘米 说 明:七珍,是一组佛前供 像,包括佛像、文官、武将、 马宝、象宝、水珠和火珠七件。 缺两件。此组瓷像均施粉彩, 彩釉、胎质细密。其制作工艺 与其他瓷器不同。其一,基座 与座上的主体可以分开;其二, 瓷塑器不是一次烧成,而是分 部件烧成后粘接成型。
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珐琅彩瓷
• 从艺术风格上,雍正画珐琅瓷以柔丽淡雅而名重一时,乾隆器则以色浓艳丽为特征。 其制作刻意求精,极尽装饰之能事,彰显出乾隆的堆砌繁缛和堆金戴银为特色的奢靡 之风。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 工……”。 • • 康熙珐琅彩 、雍正珐琅彩、乾隆珐琅彩 清代康雍乾瓷胎画珐琅器堪称瓷中精粹,杨獻谷记有:“瓷品精进,无过清代康雍乾
之御窑,就中又以古月轩瓷最为恒赫。盖瓷胎样式、画工、选材、设色、题句、印章、
年款无不具美术之上乘,非有确切考据,正名定分,末免耻生此China支那瓷国中,而 不知何者为我瓷品之瑰宝。”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粉彩
• 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景德镇传统的优良 产品,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 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 • 粉彩的艺术效果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整个装饰构图的表现手法、设
• 明代的五彩是把彩料掺入胶和清水加以调和,康熙中期始,改用一种油性物质调和彩 料,油料的品种,文献上没有记载。用油调出的彩料具有适宜的黏性和浓稠度,工匠 在光滑的釉面上填色时,色料不致四处流淌,漫溢出勾勒的轮廓线,且烧成后,光泽 柔和明快。康熙五彩中较多地使用了金彩、黑彩。 • 图例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清 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 花石锦鸡图双耳瓶
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山水人物图茶壶
乾隆珐琅彩图片
清乾隆, 粉彩开光婴戏图兽耳瓷鼻烟壶 ,通高6.5cm,腹径4.6c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乾隆粉彩珐琅彩描金螭耳蝶蛹尊
琺瑯彩山水樓閣碗 清 乾隆
雍正 外胭脂红内粉彩提篮花卉大盘
雍正 粉彩花鸟诗句盘
乾隆粉彩开光透雕螭龙纹旋转瓶 · 规 格:通高10.9厘米, 口径12.6厘米,底径9.3厘米 敞口外撇,束颈肩略折,圆腹折颈外 撇圈足。此瓶由颈腹座三节分烧组合 而成,内心连接瓶座套于腹内,可旋 转,又称“转心瓶”。颈座均饰绘黄地 粉彩花卉;腹部绘蓝地粉彩花卉纹, 两面镂空开光,镂雕螭龙纹,龙体施 胭脂红彩,镂空处可见内心粉彩图案。 底有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 章款。
色都近似中国绘画,与传统的古彩比较起来,装饰性较弱,写实风格浓厚。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
清代工艺在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在生产技术和艺术创造方面均有发展,后期工 艺创作趋向繁琐精巧,但生产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清代工艺美术的品种十分丰富, 工艺技法得到综合应用,值得借鉴;但是绘画式的装饰占据主导,不适合工艺品的用
乾隆粉彩
清乾隆 粉彩百蝶盘
乾隆 斗粉缠枝莲纹盘
乾隆 斗粉缠枝莲纹钵、盘
光绪粉彩百蝶纹赏瓶 · 规 格:高39厘米,腹径28.6 厘米 · 说 明:撇口,长颈,球形腹, 圈足。饰“百蝶富贵”图。底 书红彩“大清光绪年制”二行 六字楷书款,为典型官窑瓷上 品。
陶瓷艺术设计
清代
• • • • • •
一、清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设计概况 二、陶瓷设计艺术 1,对传统的继承 2,康熙五彩 2,珐琅彩 3,粉彩
•
清朝初年,随着农业的恢复,手工业、商业得到 发展,康熙(1662—1722)、雍正(1723—
1735)、乾隆(1736—1795)时期的陶瓷、染织、
漆器和雕刻等均有所发展。陶瓷方面,景德镇仍 是制瓷中心,烧造技术发达,釉色品种增多:康
珐琅彩瓷
•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
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以别“铜胎画珐琅”。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制数量
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故弥足珍贵。 瓷胎画珐琅康熙三十五年(1696)首先创烧成功。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 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
熙时期以古彩为主,刚健有力;雍正时期以粉彩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最为突出,雅致清秀;乾隆时期以珐琅彩最有成 就,繁缛精细。
康熙五彩 • 五彩是明清彩瓷中的重要品种,明 代的嘉靖、万历朝和清代的康熙朝是五彩的鼎盛时 期。五彩又被称为古彩,是 在宋、元时期釉上红、绿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通常
分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大类,康熙五彩大部分属于釉上五彩。
途,与器物器形亦不协调,一些工艺品种在装饰上生搬硬套外来文化,更不可取。随
着中国近代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从传统形态向近 代形态的转变,面向大众生活,采取了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艺生产方式,适应了简洁 实用的近代审美趣味。
陶瓷艺术设计
元明清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诗句笔筒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乾隆 矾红缠枝莲纹象耳瓶
康熙 五彩花鸟盘 喜报三元图
康熙五彩描金花鸟觚
康熙五彩德化窑五彩开光花瓶
康熙五彩人物盘
康熙五彩盘口瓶
康熙 五彩花鸟棒槌瓶
琺瑯彩黃地牡丹碗-清 康熙
清雍正 珐琅彩竹雀图碗
清雍正 珐琅彩双螭耳瓶
乾隆珐琅彩人物图瓶 · 规格:高18.8厘米, 口径4.2厘米,足径7.5厘米 敞口外撇,细长颈圆腹,外撇圈 足。口沿口内腹部圈足沿及底均为 洁白色釉,颈部黄釉为地,绘珐琅 彩海水龙纹,以蓝彩画龙,龙身绿 彩缠枝纹相绕,颈下部海水用绿彩、 白彩绘成。龙身四周胭脂红彩蝙蝠 五只。腹部白釉地上以珐琅彩画人 物及山石花卉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