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篇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同步練習題第一課時一、用“√”給下麵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人未還(hái huán)飛將(jiāng jiàng)在生當(dāng dàng)作人傑死亦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馬度(dùduó)陰山二、看拼音,寫詞語。
chūsài húzi jiéchūguǐxióng cuīrén luòxià()()()()()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朝()促()羽長()喝()三、先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沙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二、出塞鬍子傑出鬼雄催人淚下秦催項征醉三、1.只要令;使。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2.戰場在沙場上醉倒了請你不要笑話我,古往今來,奔赴沙場的人中有幾個人能平安歸來?第二課時一、選擇填空。
1.《夏日絕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別是()和()。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齡C.王翰王昌齡2.“欲飲琵琶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9课,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呈现原文并提供相关的解读与学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一朵红花开在墙,墙下开一只紫罗鸟。
鸟儿说:“花儿呀,你真好!”花儿说:“鸟儿呀,你真聪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明月光如水,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垂钓者的垂钓,钓的是清澈的河水。
瞥一眼,眼前美丽的景色;再一瞥,眼前美呆的鱼儿。
渔翁笑着摇摇头说:“再等等,再等等。
”知识点一:诗歌形式与特点古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首先,古诗通常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并由五言或七言的古文组成,形式简洁有力。
其次,古诗追求形象、含蓄和意境的艺术表达,常常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来传达思想和感受。
在《古诗三首》中,每首诗都有着不同的体裁与形式,如第一首是对话体,第二首是绝句,第三首则是词。
通过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学生可以对不同的古诗形式与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点二:理解诗中意境古诗通常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因此理解诗中的意境对于读懂古诗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彼此的欣赏与赞美,传达出美好友谊的意境。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月亮,抒发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情的意境。
第三首诗描绘了垂钓者对美丽景色和鱼儿的赞美,呈现了治愈和宁静的意境。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培养对意境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提高对古诗艺术的欣赏与品味水平。
知识点三:准确理解诗中表达古诗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来传达思想和感受,准确理解诗中的表达对于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至关重要。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互相赞美,展现出友善与聪明的品质。
第二首诗描绘了黄鹂、白鹭和明月,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文赏析
《浪淘沙》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以及河流中沙砾被浪涛冲刷、风卷的场景。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河中的沙砾,经历了浪淘风簸后,最终来到牵牛织女的家,展现了人生的坚韧与不屈。
《忆江南》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江南春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迷人之处。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成为了描绘江南春色的经典之句。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寒冬时节,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寂静的景象。
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绘,展现出了冬天的肃杀与寂静。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有一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独立于世的精神风貌。
这三首诗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但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示。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采用不同的教材版本,以下提供的是常见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古诗。
具体版本可能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析1. 《出塞》此诗描绘了边疆的苍凉和战士的豪情。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利用时空交错,将秦汉时期与边关景色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深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突出了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艰辛。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表达了对于英勇将领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凉州词》— 1 —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雄伟壮观的景象。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边城的孤寂和周围山峦的险峻。
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理解和对于战士们的同情。
3. 《夏日绝句》这首诗是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
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即要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通过对于历史英雄项羽的怀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请注意,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师解读而有所差异。
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理解。
— 2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朗读+微课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思想感情。
2.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目标1、3)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2)解释诗题:①望:远远的看。
②诗题: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③这首诗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生:生成,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意思: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悬挂,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意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飞泻的水流。
直下:直泻而下。
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意思: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可能是,怀疑“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
落: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意思:使人怀疑(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山行
2)解释诗题:在山上行走。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向远处伸展。
石径:石头小路。
斜(xia):曲折不直。
意思: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2)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云生处:漂浮着白云的地方。
意思:在山上漂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有住人的房子。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因为。
爱:喜爱、留恋。
晚:傍晚。
意思:我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4)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意思: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解释诗题: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独在异乡为异客,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
异客:他乡的客人。
意思:我孤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2)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
倍:加倍,更加。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意思:每当遇到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
遥:远。
兄弟:哥哥弟弟。
登高:民间风俗,外出登高。
意思: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4)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部。
茱萸:一种植物,据说插在头上可以防灾避疫。
意思: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人。
3.读诗句意思,思考:这首诗讲的什么事?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