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笔记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笔记如下: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

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注解: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②肥:诗中指杏花落后,杏儿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③蛱蝶:蝴蝶的一种。

3、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分别是《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首先是《春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描写了清晨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日清晨天色未亮,大地还沉浸在梦乡中,鸟儿啼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暗示着春天的短暂,花朵雨后凋零,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

这首《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其次是《悯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诗中描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和对他们的怜悯之情。

诗中“斫草为牛尾,採薪煮杵臼”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遥闻子在外,咿咿何日穷”则呼应了农民的心声,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慨叹和同情之情。

通过《悯农》,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唤起了读者对农民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思考并珍惜农民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感悟生活的真谛。

最后是《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独立寥廓的夜晚,思绪万千,对过去的伤心离别和将来的追求憧憬交替反复。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憧憬,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追求。

通过《静夜思》,诗人巧妙地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园的眷恋,激发了读者对家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春晓》、《悯农》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们对世界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各自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让人感叹古代诗人的才华横溢和情感表达之美。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含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含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四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容一、【必背古诗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兴,读xìng 杂兴,随兴写的诗,(2)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宿新市徐公店【宋】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地名。

今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省京山县东北。

(2)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篱落:篱笆。

(4)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5)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6)头:树枝头。

(7)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阴:树叶茂盛浓密。

(8)急走:奔跑着、快追。

走,是跑的意思。

(9)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10)无处:没有地方。

(11)寻:寻找。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10)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
1、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词三首之《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2. 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看注释,仔细读诗歌,我们可以从诗中体
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寒雨连江夜入吴
自由朗读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
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
情感?
凄凉 伤感
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 为什么要提到“夜”?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 在下雨的夜晚,更是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这也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了解作者
王昌龄(698—约756),字少伯,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边塞诗 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以边塞诗和送别诗居多。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读 诗 歌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也表达了朋友间的深 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
天刚蒙蒙亮,诗人和朋友就出门了。他们 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孤傲耸峙在 江心,它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孤独
即将分别,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 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 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可能会问些什么?
②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
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淡泊名利
知清味
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 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 回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自由读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 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 中的哪些词句又有了新的认识。
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名师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名师课件

共学探究
托物言志 墨梅 志向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③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延学拓展
背诵《塞下曲》《墨梅》。
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
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品读后两句诗,想一想:诗人还 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是想表 明自己怎样的信念呢?
②〔乾坤〕天地间。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共学探究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朵朵花开淡墨痕
共学探究
作者简介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 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 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代表作:《墨梅图》(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共学探究
资料补充
①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②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
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读了这则材料,你觉得王冕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淡泊名利
共学探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乾坤:天地间。
译文: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 梅花的清香充满人间。
思考: 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诗人借墨梅要表达 怎样的思想品格?
清香的气味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 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感情升华
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王冕想 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什么呢?其实 读诗就是读诗人,你还知道王冕的 哪些故事?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
王羲之是东晋人,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 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在此洗毛笔。他把门前原 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
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称为“墨池”了。就 是“墨池”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初读课文
用水墨画出 来的梅花。
墨梅
miǎn (元)王冕
yàn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4.诗句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好 友时凄寒孤寂之情,楚山孤独地峙立,更展现 露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 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 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品格。
中心思想
这首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 写自己的高风亮节,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 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 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塞诗,我们来了解一些。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板书设计 塞下曲
单于 夜遁逃 (惊恐、狼狈) 边防将士 轻骑逐 (警惕、果敢)
第3课时 墨梅
21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新课导入
音乐:长亭外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常有 的事,有的人选择用音乐来表达离别时的心 情,而有的人则选择离别的诗来表达心情。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知识备查
芙蓉楼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 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 (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 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 犹存。
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塞下曲(其二)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一共六首,刚才同学 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首。
知识备查
卢纶(748—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 河中蒲公(今山西永济)人。为“大历十才子” 之一。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善于写景抒情, 艺术成就较高。他从军多年,所作边塞诗富有战 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精读课文
寒冷的雨。
天刚亮。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满江。
指辛渐。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 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 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辛渐是诗人的同
问起或
乡,同为洛阳人。 打听。
玉制的茶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如果。
像冰一样晶莹、 纯洁的心。
qián kūn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读好诗句的停顿。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yàn

砚台 笔墨纸砚
学生字
研墨用的文具, 多用大石头制成。
初读课文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 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他的诗常流露出对元朝政府统治的愤懑情 绪,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怀,自认喜写“野 梅”,不作“官梅”,以蔑视当时那些“峨冠 腐儒”。晚年他避居会稽九里山,自筑“梅花 屋”,种粟养鱼,以清贫生活了了余生。
写作背景
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 又不愿巴结权贵,一次次失意之后,他归隐九 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 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高。”作者已与墨 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欣赏美图,激趣揭题
欣赏了那么多美丽 的图片,你能用一个词 赞美它们吗?
这是王冕画的一幅梅花图,诗人为自己画 的梅花图写了一首题画诗《墨梅》。
知识备查
诗人简介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梅翁、 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人。元末文坛有 影响的诗人,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 风的花鸟画家。
(1)著:放进,置入。 (2)混:混杂。 (3)芳尘:香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生,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意:她在冰天雪地中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 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板书设计
墨梅 淡墨 清气
墨梅
托物言志
(题画诗) 王冕
淡泊 名利
洁身 自好
译文: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 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 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luò

左右结构 与“落”结合记忆


上边是“士”,不是“土”, 下边是“业”,不是“亚”。
1.《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 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是哪些?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 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追逐。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率领。
沾满。
译文: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骑兵去 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 们的弓和刀。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 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 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译文:我家洗砚池旁边的那棵梅,朵朵 都开出了淡淡的墨色的花。
默读一、二句,思考: 1.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2.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3.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 纯洁的人品,高尚的情操。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作品有《王昌龄集》。
初读课文
写景叙事 表明胸襟
fú róng
芙蓉楼送辛渐
诗人的一位朋友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ò
hú洛阳亲友如相问Fra bibliotek一片冰心在玉壶。
读好诗句的停顿。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古代“芙 蓉楼”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芙蓉楼送 辛渐》。
写作背景
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去到扬州,北 上洛阳。诗人此时被贬在江宁(今江苏 南宁)任职。诗人亲自送行友人到了润 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 践行,并写下这首诗。由此可见,这是 一首送别诗。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 伯,陕西西安人,擅长七言绝句。他的诗多 写边塞生活,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有“诗家天子”之称,世称 王龙标。
作品有《卢纶诗集》。军营生活,使卢纶诗 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 气,为大历十大才子其他人所难及。
初读课文
dān (单纯) 单 chán(单于)
shàn(姓单)
塞下曲
lú lún (唐)卢纶
chán dùn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自己读一读, 读准字词的音。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读好诗句的停顿。
古时边塞的 一种军歌。
敌军的溃退 我军准备追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精读课文
没有月光。
逃走。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匈奴的首领。这里泛指侵 扰唐朝的牧民族首领。
译文: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 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第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趁着漆黑寂静的 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1.解读“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
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起感受单于逃 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
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 寒,寨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 的精神品质,读出诗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中心思想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 景下溃逃的,我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 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被渲染出来了。 本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 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清晨(平明送客)。 芙蓉楼(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洛阳亲友如相问)。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透露出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 感情?
寒雨(心中惆怅才觉雨寒)。 楚山孤(友人离去后自己犹如楚山一般孤独)。
3.最后一句诗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表现作者怎样品格?
比喻,自比冰壶。 表达了自己开朗的胸怀、 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
拓展延伸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充满乐观和鼓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无限留恋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孤
坚强 乐观
冰心 玉壶
第2课时
塞下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