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合集下载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文革”期间,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收音机 文革”期间,电视机还没有普及, 文革 自然成为人们了解中央精神, 自然成为人们了解中央精神,并与外界沟 通的重要渠道。 通的重要渠道。这一时期的收音机或起名 为“红星”、“工农兵”、“向阳花”等, 红星” 工农兵” 向阳花” 或标识“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抓革命、 或标识“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抓革命、 促生产”等口号、语录。 促生产”等口号、语录。
c.仿效西方办报经验,全方位发挥 仿效西方办报经验, 仿效西方办报经验 报纸的功能。 报纸的功能。
外因: 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一: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1 消息: 材料1:每日经济新闻网消息: 收售“瘦肉精” 收售“瘦肉精”肉?济源双汇遭调查 央视在“ 15 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真相》 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央视在 “ 3·15 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真相 》 的特别节目,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健美猪”是用“ 的特别节目 ,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 健美猪” 是用“ 瘦 肉精”喂成的,且有一部分“瘦肉精”猪肉流进了河南济源双 肉精” 喂成的, 且有一部分“ 瘦肉精” 汇公司。 汇公司。 据报道,流入南京、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据报道, 流入南京、 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温县等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天致电孟州市畜牧局, 温县等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天致电孟州市畜牧局, 但 传播新闻、 传播新闻、舆论监督 该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该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开启民智、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正在逐渐被新兴的媒介所取代,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

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和听音乐,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参与在线社交活动以及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介的观众和读者大量减少。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已成为人们分享自己生活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发布个人动态、照片和视频,与朋友、家人以及其他用户实时交流。

此外,各种新闻、娱乐和品牌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到大众。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速、广泛和个性化。

最后,移动应用程序的快速发展也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如今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轻松地访问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新闻、游戏、娱乐和社交网络等。

移动应用程序不仅提供了更便捷的访问方式,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和定制。

因此,移动应用程序在传播信息和娱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媒介正经历着巨大的更新和变革。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为大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使得传统的传播媒介逐渐式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播媒介将继续发展和变化,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播媒介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发布内容并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进行互动。

这对于个人创作者和小型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推广自己的作品、产品和服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泛滥和真实性的问题。

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可能包含虚假或不准确的内容,而且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自己所喜欢的观点和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6.24 04:41:0 904:41 Jun-202 4-Jun-2 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41:0 904:41: 0904:4 1Wednesday, June 24,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6.24 20.6.24 04:41:0 904:41: 09June 24, 2020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 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3、 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 居世界第五位; 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 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6、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 亿。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
1、产生时间: 20世纪20年代初 2、阅读课文,找到以下“中国第一”的名 称、产生时间和地点
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6月24 日星期 三上午4 时41分 9秒04: 41:0920 .6.24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6 月上午4 时41分 20.6.24 04:41J une 24, 2020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中央电视台
(2)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二)电影: (三)电视:
1958 1、起步:_____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中有星线9号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4)2008年6月,“_________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村广播村电通视“_______”工程和 卫星直播领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2、历程: (1)出现:____年,中国1的9第93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普及: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交网易2)上形经购式济物。生活:互联网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_________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商品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 2、出现原因: 3、发展概况: (1)西人办报: (2)国人办报:
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_________的先例。 国人办报
②高潮:维新运动中,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 》、《强学报》、《时务报》等。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1、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1)西人开办: (2)国人自办: 2、广播事业在中国的普及: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在节目数量、听众规模、节目内容等方面有了新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以下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要求各小组整理出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探讨报告,报告中需包含具体实例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布置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未来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并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如下:“请谈谈你对未来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看法,你认为哪些新技术、新平台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要求不少于1000字,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众传播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等,探讨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报纸、近现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2.详细讲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播媒介,如清朝的《申报》、民国时期的广播、新中国成立后的电视、21世纪的互联网等。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观点,讨论以下问题:
a.该传播媒介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历程。
b.该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c.该传播媒介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3.各小组将讨论成果进行汇总,准备课堂分享。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组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教师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媒介变迁,树立时代观念和前瞻性思维。
5.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取一种自己熟悉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手机、互联网等,分析其发展历程、功能特点以及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

③2008年6月9日,“_中__星__9_号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④目前,我国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 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
(二)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发展状况 (1)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应用: (1)政治生活:_政__府__职__能__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经济生活:_网__上__购__物__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方面: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等,都成为民众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报刊业的特点和作用
·【易错点拨】 1.在中国,电视的出现要比电影和广播晚。电影、广播、电视在中国出现时间 分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 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 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与互联网 (一)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在_上__海__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_哈__尔__滨__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_私__营__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_南__京__开播。 (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 有了新的发展。

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新)

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新)

4、辛亥革命时的《民报》、新文化运动 时的《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的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都是有力 的思想宣传武器。
探究: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
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 提创总由君。” 思考:(1)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传播媒介的功能? (2)这种传播媒介有哪些社会功能? 答案: (1)报纸。 (2)了解重大事件、通达民情、唤醒民众(开启 民智)、制造舆论、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传 递信息、传播知识、休闲娱乐等。
2012年3月22日...据《长江商报》报道湖北省通城县广播电视局 副局长徐某醉酒驾驶无牌轿车回家,被当地民警查获,徐某指使 人停掉了警用步话机,还扬言开除处警民警女儿。...
张朝阳搜狐公司:中文世界最 强劲的互联网品牌;34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 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 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 天的太阳。 ”
墨西哥电信巨子卡洛斯· 斯利 姆· 埃卢(Carlos Slim Helu)590亿美元资产 中国金融网创始人何世红:创 造网络产业的金融神话
1.广播事业(20世纪20年代初——今)
70、80年代“小喇叭”唱响了那个年 代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
东方红四号大型通信卫星
前苏联时代的留声机和收音机
民国时期的矿石收音机
张文新坐在新盖好的广播站机房前(河南民权县双塔乡 ) 1995年4月24日 我国卫星数字广播开播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旧址,现位南京鼓 楼区江东门北街33号
3.电视事业 (1)起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 北京电视台 __________开始试播。 (2)发展 中央电视台 ①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____________。 中星九号广播电视 ②1978年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 己的电视台。③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从 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 态的广播_____________ 。(90年代中后期: 电视传播网络 天上卫星、地上网络)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是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是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的迅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的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健康有序地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例题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思路与技巧: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报刊,时间是在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电影电视出现的时间是在1915年,电报电话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铁路交通出现于188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框架 大 众 传 播 媒 介 的 更 新
大众报业的 发展 西人办报
国人办报
广播影视 的发展 广播事业 电影 电视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 渐变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 响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 信息
互联网的弊端:
• 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 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
互联网害处: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 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 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1926年)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渔光曲 《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电影
赵丹
阮玲玉
胡蝶 周璇
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
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 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 的珍品,为中国电影 赢得了世界声誉。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一 度遭受过重大挫折;改革开放后继续 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 力的电影大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 哪些著名的导演、演 员和电影作品?
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 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 影节金棕榈大奖
孤 这,带来中国早期电
影的一度繁荣。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 改编而成。2005年,在中国电影 诞辰100周年之际,该片被评为 “我最难忘的百部中国电影”之 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 “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 象”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家电 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黎。该片 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 国际电影节评委奖;意大利第14 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 奖。
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 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 主角奖。
3.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及普及
(1)问世: 20世纪30年代 (2)概况: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 电视事业的诞生 (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 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 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 富多彩。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2)、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定军山》 1906年,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 一部电影:京剧《定 军山》,演员为中国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取得快 速发展 民国时期的著名 电影导演、男女 演员和名作各有 哪些?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2.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 ②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 社会信息的需求; ③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
(1)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 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4.通俗性报刊的发展 《申报》是旧中 国历史最长、影响最 大的一份报纸。原全 称《申江新报》,它 从1872年4月30日 刊,直到1949年5月 27日停刊,前后办 了77年,共出版 25600号。
2、电 影
你知道电影的 发展经历了怎样 一个过程吗?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 进口片 国产片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就传入中国。 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 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 片的发展阶段。 (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地点 1894年,上海徐园“又一村”
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1、知识性与趣味性 2、按类别专门分工 3、语言通俗,取材世俗
4、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
报刊出现以后,打破了原来 信息闭塞的状态,使人们充实了 科普知识,开阔了视野,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4)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 息时代的巨变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 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 2、出现: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 是宽带网络时代。”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发展:
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 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讨论:
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 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4)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 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3月20日,班加西附近,忠于卡扎菲的武装力量装备遭遇联军袭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启程开赴利比亚 击
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了解这些信息?
了解这些信息的途径: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报刊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 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