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政治意识形态分歧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可以支配大众的理论信仰或思想体系,在其影响下,社会群体选择了一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和制度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行动的指导原则。

政治意识形态不是纯粹的学术概念,而是与政治实践相伴而生的,它把理论信仰和实践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个完整的政治意识形态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意识形态通常被视为一种价值体系,它对于政府和民众的行动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

这种价值体系可能是一种信仰体系,比如宗教信仰或民族主义信仰,也可能是一种理性体系,比如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

其次,政治意识形态通常也会包括一些政治目标,例如民主、法治、平等等。

这些目标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也是政治斗争的焦点。

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之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争辩,更是实践上的斗争。

政治意识形态还包括一些政治策略,即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这些策略可能包括和平演变、暴力革命、徐打不烦、武装斗争等,它们的选择与意识形态和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最后,政治意识形态还涉及到一些政策和制度问题,如政府职能、税收政策、环境保护等。

这些政策和制度不仅反映了政府的特定理念和价值观,同时也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政治意识形态在现代政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决定了国家和政治组织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的格局。

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也各不相同。

西方国家普遍倡导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俄罗斯则强调国家主义和民族复兴;中国则是以共产主义为主,强调国家发展的优先性和主导作用。

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于它既驱动着历史进程,又影响着个体行动。

它是政治行动的指南针,也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正因此,政治意识形态的概念一直备受关注。

各国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都在为自己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而奋斗,寻求出一种既能反映时代发展需要,又能致力于人类福祉的政治意识形态。

总之,政治意识形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汇总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汇总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 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二)机械的“是”与历史的“应当”
在文本中,“社会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中,社会存在 并不是外在于人并且只按照自身固有规律发展的客观物质存在, 它就是人的社会存在、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人的实际生活过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 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
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 着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中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
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
个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生活
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教科书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文本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共产党宣言》
2、社会存在
(一)教科书中的社会存在 (二)文本中的社会存在
(一)教科书中的“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 境和人口因素。
(二)文本中的“社会存在”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不是人们的 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意识”。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

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 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 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 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 的使命” 。
马克思自己也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共产党宣言》
2、社会存在
(一)教科书中的社会存在 (二)文本中的社会存在
(一)教科书中的“社会存在”
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 境和人口因素。
(二)文本中的“社会存在”
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不是人们的 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意识”。
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
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
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
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
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
存在。

海德格尔本人也惊叹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他在《人
道主义的书信》中这样写道:“因为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
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
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中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

意识形态的8个方面

意识形态的8个方面

意识形态的8个方面政治意识形态是指社会上重要的思想活动,它影响了政治结构,促进了制度的改变。

解释意识形态的事实以及个人的价值选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思想理论思想理论可以归结为思想形态的工作本质,思想理论在政治意识形态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拥有者的行为,并从而影响政治的发展走向。

二、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指的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所宣扬、坚持和追求的思想和价值,它包括一个国家或社会所认为应该倡导和尊崇的价值和社会愿景。

三、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人们有关世界的理解,社会和政治意识形态也是人们理解世界景象的组成部分,人们所采取的行为也会受到世界观的影响。

四、社会观念社会观念是对社会的而不同的思考方式,他们包括对社会宏观责任的认知和评估,以及对政治目的的思考。

五、历史观念历史观念是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观念形态,它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发展的认知和总结。

六、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反映了政治思想、政治行动以及政治目的的依据,它是一种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走向。

七、文化哲学文化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文化形态的形成、发展、影响以及文化反思。

它研究人类行为、思维方式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

八、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但它不像其他政治意识形态,它与其他政治意识形态一样,涉及世界观、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哲学等多种内容,它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政治意识形态就是社会上重要的思想活动,它影响了政治结构,促进了制度的改变。

它从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世界观、社会观念、历史观念、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哲学和宗教信仰的8个方面进行解释,展示了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力。

在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在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在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哪些在当前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在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奋斗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系统整改、稳步前行。

本文将从四个意识方面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政治意识问题:一些人的政治意识不够明确和坚定。

在当前国内外多重挑战、发展压力的情况下,一些人对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等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不够敏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理解不够深入、不够牢固,对违法犯罪等行为容忍度高,缺乏制度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轻微的“官本位”思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产生“微腐败”。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剖析反映群众正当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大家自觉做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加强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教育,引导大家主动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自觉遵守,以身作则,要求所有人遵守组织纪律、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等。

三是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监督和反腐的制度体系。

四是推进纪委监察制度改革,建立起权力监督和交叉监督机制,开展“微腐败”专项治理,为政治意识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环境。

二、文化意识问题:整个社会对文化方面的认识和价值观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些人不注重文化、不爱读书,漫无目的地浪费时间。

一些人热衷于追求娱乐消遣,片面追求时尚和流行文化,忽视了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性。

一些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度不够。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全民族文化自信,志存高远、务实担当,注重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培养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二是建立文化管理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培育各种文化形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推进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普及优秀的文化作品,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层次。

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

意识形态与政治的关系

浅析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的关系——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思考10级思想政治专业颜婷2111001021意识形态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工具,更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纵观近代中国社会,它是一场政治变革的历史,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再到无产阶级建立的新中国;同时也是一幕意识形态理论变更的历史,封建意识形态理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与政治实践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呢?本文将拟从意识形态认识论角度在此作初略阐释。

一、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识形态理论总是从某个方面满足着现有政治的需要,并被拿来当作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

一个国家要保持正常运转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政治机构,相应地,维护阶级统治的理论工具也不止一个,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中最主要的工具,它对现有政治表现出明显的屈从,在阶级斗争中发挥政治职能。

因此,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是意识形态理论首先需要考虑其中是否包含了对现有阶级统治“献媚”的成分。

(一)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对政治的屈从的认识是非常之深刻的,南开大学杨郁卉博士对此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

杨博士认为:阿尔都塞通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所在时代四种主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发现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本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阿尔都塞那里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1)反经验主义;(2)反还原主义;(3)反历史主义;(4)反人道主义。

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正是在摆脱了同这些意识形态理论一样的“统治工具”命运,才将自己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漩涡中“解救”出来。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看阿尔都塞所归结的四种意识形态理论屈从于政治的具体表现。

阿尔都塞指出,经验主义认识论是意识形态理论,它充当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认识工具,因为经验主义理论阻碍了人们对社会真实状况的认识。

换句话说,统治阶级通过经验主义认识论,把那些有利于阶级统治的认识对象,如道德、伦理、宗教、秩序等概念提供给人们,而把阶级压迫、剥削、剩余价值等等反映阶级统治本质的概念隐藏起来,不让它们成为认识内容。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

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作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的观念、理论和信仰,而意识形态则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本文将探讨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特点、影响以及必要性。

一、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思想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又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在一个社会中,政治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形成了共同的意识形态。

同时,意识形态也影响着政治思想的生成和变革。

例如,一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会导致人们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特点1. 政治思想的特点政治思想是指在政治领域内人们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的看法和思考。

政治思想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反映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现实:政治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认知。

(2)多元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体的政治关注点和利益追求的不同,政治思想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点。

2. 意识形态的特点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社会、民族或个人的总体价值观和认知体系。

意识形态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指导性和规范性:意识形态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它对个人和社会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指导和规范作用。

(2)稳定性和变革性: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三、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社会稳定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可以凝聚人们的共同认同和利益诉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2. 沟通与协调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

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上存在差异,在广泛的讨论和辩论中,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可以交流和碰撞,最终达成共识。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第四讲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第四讲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 的工具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20世纪初到3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 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 统治的工具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 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的出现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 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 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第四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和本质 1、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 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 统治的工具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 治职能即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资产阶级 专政。对内职能还包括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等。 3、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 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 益的职能。对外职能是对内政治职能的延伸。 4、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人民群 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1、垄断 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 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 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 部门的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 但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 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 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 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 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参与制”实现的。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包括资本主义国 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 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理 论、学说及意识形式。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在长期反对 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如 文艺复兴 法国大革命都 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形成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核心人物 :恩格斯(1895年去世)

第三国际,十月革命后成立
核心:俄共 —— 形成共产主义阵营
3、社会主义
第一次:19世纪未—20世纪初,由科社分化

早期代表人物:伯恩斯坦(1850—1932年)

良 社
第二次,第二国际分裂 (一战)
会 主
– 其中一支:“改良的社会主义” ,召开国
④ 相对独立性:
以经济基础为基本,但并不总与经济、社会现 实同步
⑵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一,维护功能:为统治的合法性辩护 第二,批判功能:
• 从本世界观出发,批评现实社会 • 凸显本观点正确、合理与合法性
第三,引导功能:
勾画理想社会蓝图 将目标变为口号,并尽可能使其深入人心
2、主要意识形态的分布与定位 ⑴ 按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政治态度分
右翼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1、自由主义 2、保守主义 3、社会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1、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2、保守主义
古典保守主义 现代保守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古典自由主义—— 基本主张:
个人自由 —— 社会最高价值,社会进步的最终源泉
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 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 —— 不能对个人施以任何形式的强制
理论奠基人: – 英、美国家:埃德蒙 ·柏克 [英](1729—1797年) 主要著作:《法国革命感想录》(1790年)
原则 —— “为了保守而变迁” 思想倾向 —— 追求自由与秩序的结合
推崇传统,反对暴力
2、保守主义 ⑴ 主要分派与理论奠基人
英、美国家:埃德蒙 ·柏克
欧洲大陆: 梅斯特尔 [法] (1753—1821年)
3、共产党人变成亲资本主义政客
亲资本主义联盟 从 4 个主要团体中获得支持:
知识分子
没有精英背景的私人业主
经济学家
党--国精英
结论2: 事实证明,尽管知识分子的主张、经济 学家的设计、私人业主的金钱、通通对亲资 本主义联盟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但只有党--国 精英们的制度立场才是最关键的。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际社会党人代表大会(1951年)[德国]
– 通过《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改良社会主义主要观点:
基本信念:
忠诚民主,尊重奠定在法律上的秩序,拒绝使用 暴力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应形成于广大范围的 讨论中的要求
提出:
在不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前提下,通过转变国家 职能,走一条和平、宪政的道路,实现从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 – 傅立叶(1772-1837) – 英国的欧文(1771-1858)
3、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6—1852.11)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
Hale Waihona Puke 学核心人物 :马克思

第二国际,成立于巴黎(1889—1914)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意识形态“表示一个人对各种政治价值观以 及政府和政治权力作用的思想或信仰结构”
——《民治政府》詹姆斯·M·伯恩斯[美]
几种理解:
意识形态包括三个基本的政治问题:
党派性,即通向权力的道路 明智性,即用权力干什么 忠诚性,即根据较高层次的价值观对权力
所作的限制 ——《政治学手册精选》格林斯坦等主编[美]
3、社会主义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最有影响者: 莫尔(1478—1535)《乌托邦》
康帕内拉 (1568—1639)《太阳城》

想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社 会
– 梅叶(1664—1729) 摩莱里(1720-1780)

– 马布利(1709-1785 ) 巴贝夫(1760-1797)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一、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解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2、主要意识形态的分布与定位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政治意识形态
—— 政治学中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 西方政治术语中:
意识形态 —— 贬义,是批评、指责政治对手的武器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历史位移现象:
第一时期: 完全对立
古典保守主义 反对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变革)
第二时期: 相互过渡 保守主义 + 古典自由主义 = 现代保守主义
反对:现代自由主义(国家干预思想)
[自由主义 + 部分保守主义 = 现代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历史位移现象:
第三时期:形成新自由主义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格林(1836—1882)
自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或能力,人们依靠这 种力量才能做值得做的事或享有值得享有的东西。
自由不仅仅是个人不受国家与社会的压制和 奴役,更重要的是积极主支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霍布豪斯(1864—1929年)
*人的自由必然与合乎理性社会目的相关联 *强调社会和谐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现代自由主义—— 基本主张:
第一,主张积极的自由 —— 约束与自由并不矛盾
第二,主张积极国家论 —— “大政府”模式
二、主要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
⑴ 自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
传统自由主义: 洛克[英] 孟德斯鸠[法]
杰斐逊[美]
现代自由主义: 格林[英] 霍布豪斯[英] 罗尔斯[美]
第二,通过不同层次的意识形式表现: 一层: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 二层: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等 三层:哲学、宗教等
1、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 定义:意识形态
作为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 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阶 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为维护、加强或推 翻一定的阶级统治服务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以哲学、宗教、伦理、政治、法律和经 济的思想为表现形式。
新保守主义、新右派、新自由主义 合流 —— 共同反对: 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现代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者之“保守”—— “自由”的传 统
新保守主义(传统自由主义“消极自由”的理 论)
保守主义者——之“倡导保个守人”自—由—、对反特对定国内家容干的预保

柏克:保守主义创始人,却以改革家而著称
弗里德曼:不承认是保守主义者 以新自由主义者自称
不同意识形态归类: 左派主张——
平等、福利计划、不同时机的政府干预经济
右派强调——
个人自主和自由、私营经济的创造力
中间派(通常) ——
调和左、右派观点 ,又分中左、中右派
按政治态度定位各意识形态
温和派











西














⑵ 依权利/权力、自由/权威关系定位
权利 个人自由
精英分子的意识形态倾向研究
10% 1% 12%
77%
资本主义者 民主社会主义者 共产主义者 其他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267家非国有企业随机抽样
26% 6%
68%
专家背景 其他 原国企领导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100家最大私企企业调查
15%
5%
18%
62% 天子骄子 其他 党国精英 科学家
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的理解
一种意识形态源自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事物 能够比现在的状态更好;它实质上是一个改造社会 的计划。
正如安东尼·唐斯所言,意识形态是“一种 有关美好社会的文字幻象,一种建构此种社会的信 念信仰形式。”
特定意识形态的追随者认为,如果他们的计 划得到实施,情况将比现在要好得多。
我国学者的理解:
意识形态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 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 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 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或掩蔽现实的联系。” ——《意识形态》俞吾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一,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 形态维护特定的统治,或为推翻特定的统治提 供理论依据
三、从苏联解体看意识形态的重要
1、党—国精英意识形态的“变化” 2、共产主义者转为资本主义者 3、共产党人变成亲资本主义政客
1、党—国精英意识形态的“变化”
*三条路的选择:
第一条: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第二条:回归旧体制,只作点滴改革 —— 共产党应该继续执政
第三条:转向资本主义 动力:党 — 国精英 私下向往的物质利益需求
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的理解
因此,意识形态与政治科学不同:它不是努力 以平和的、理性的态度来理解政治系统,而是承诺要 改变政治系统。(古典保守主义例外,它力图使系统 不至于改变得太快。)
为政治意识形态感染的人,即使成为政治学家, 也是拙劣的,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出意识形态的应该 (should)、应然(ought)与政治科学的实然(is)
第一– 意,~识是形社态会是意“识与的组物成质部前分提,相联是一系定的的物社质会
政治经济制度的系统、概括( “颠倒”的)反
映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道德、 第二宗,不教同、意形识而形上态学归等属于一不系同列的的阶意级识形式
第三,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几种理解: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类、社会及与之相关的 宇宙的知识和道德信仰的各种复杂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