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爱去感化学生

合集下载

用爱感化学生

用爱感化学生

用爱感化学生从教以来,对形成高尚师德有些感悟。

教师专业发展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生”是我们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一环。

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

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化。

作为教育者,作为知识和道德的指引者,我们付出的关怀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灵魂,使它不会扭曲、变形;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笔者曾教过一学生学生张丽(化名),爱表现,日常打扮像个小大人,化妆、戴首饰,在课堂上经常提出让老师尴尬同学哄笑的问题,不少科任老师告状其扰乱课堂秩序;这学生不合群,男女同学皆远离她。

这样的一个学生每天总能弄出一些违纪行为让师生都关注她。

面对这样的学生,曾经的班主任都无计可施。

我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其父不务正业,其母弃其而去。

留下张丽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分伤感,一人出去打工把儿子留给奶奶。

由于父亲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没有承担起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张丽对其父极其反感,与张丽感情上存在一定的距离。

使张丽在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张丽自卑,苦闷。

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张丽对家庭无归属感。

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她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

我行我素,但又极其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所以才经常违纪引起别人的关注。

认真分析她的家庭情况又通过与周围同学的了解后基本可以断定张丽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转化这样的学生必须先要叩开其心门,让她愿意接受你。

所以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

并促使班干部带头作用,先尝试接纳她。

记得开学第四天,笔者就主动找到张丽,真诚地向眼前的张丽做自我介绍:你好,我是你们这学年的新班主任,可以叫我张老师,当然我也不介意你学上届学生戏称我为“大佬”。

用爱去感化学生

用爱去感化学生
习方 法不惯 各
在 心上 , 正在着急 时 , 我 得知他 快过 生 日了, 去商店给 他 我
买 了一件 生 日礼 物 、 张贺卡 , 在 家里 煮 了 1 鸡蛋 , 一 还 O个
在他 生 日的 那天 , 我把 这些礼 物交给 了他 , 感动 得流 下 他
的成 长烦恼会伴 随而来 另外 , 。 由于竞争 的加剧 , 重的学 沉 习负担 , 会使 学 生 出现各 种各样 的心 理 问题 , 需老师 帮 急 助解 决。 为此 , 我们要 以平和的 心态与学 生交朋友 , 与学生
平等相 处 , 学生交换彼 此的看法 , 到心灵 的沟通 。 与 做 古人 云 :亲其 师才能信其道 。 从 而 , “ ” 相机诱 导 , 其奋 进 , 其 促 促
课 的教 学工作 。 班级有 个叫 高龙 的学生 , 亲因病去世 , 母 父 亲又得 了糖尿病 , 法下地千农 活, 无 家庭奈 件很差 , 的学 他
习成绩一般 , 性格孤僻 , 愿 与 同学 交往 。我看在 眼里 , 不 疼
学, 这是人之 常情。 由于学生 的基础 知识 、 习习惯和 学 但 学
学生犯 了错 误 受到老师的批评 时 ,不会从 自身找 原 因, 一 绩。 反 我抓 住这个 时机 , 在班会 上表扬 了他 , 并鼓励他要把 学
习成绩尽 快赶 上去 。我 表扬他 的同时 , 向他投 去赞许和期
望的 目光 , 他会 意地点 了点 头。 从此 , 他慢慢 地克服 了不 良 的 习惯 , 习成 绩也 稳步 上升 , 学 去年 他 以优 异 的成 绩步入 了东北师 大体 育 系,当他 拿到 通知 书后 第一 个就 通知 了 我, 他说 :老 师, “ 没有您 当年的鼓励 , 我就 不会有今 天的 成
绩, 您的谆谆教诲 将是我 一生前进 的动 力 。” 当时 , 我们都

教育用爱感化学生心得体会(3篇)

教育用爱感化学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用爱感化学生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

只有用爱去感化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爱是尊重。

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用爱感化学生的前提。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对学生进行歧视和偏见,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 爱是理解。

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通过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

3. 爱是信任。

信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学生也要信任教师,相信他们的教导和关爱。

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用爱感化学生的方法1.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关爱他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言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关心关爱,传递温暖。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关爱,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激发兴趣,培养特长。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用爱感化学生演讲稿

教师用爱感化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于爱与教育的话题。

我想说的是,教师用爱感化学生,这是教育中最美的风景。

爱,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而爱,正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用爱感化学生的故事和感悟。

曾经,我教过一个叫小明的学生。

小明成绩优秀,但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

我发现他上课总是低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郁。

于是,我开始关注他,试图走进他的内心。

一天,下课后,小明独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我走过去轻轻问他:“小明,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然后低声说:“老师,我家里很穷,爸爸妈妈都生病了,家里欠了很多债,我担心他们会因为我的学费而加重负担。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阵酸楚。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明,你知道吗?你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孩子。

你的坚强让我很佩服。

至于学费,学校会帮你解决的。

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你的梦想。

”从那天起,我更加关心小明。

课余时间,我会找他聊天,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渐渐地,小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开始主动与我交流,变得开朗起来。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的家庭情况得到了改善,他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爱可以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当我们用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用爱感化学生呢?首先,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特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的成长。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用爱感化学生,爱在你我心间——班主任工作案例

用爱感化学生,爱在你我心间——班主任工作案例

用爱感化学生,爱在你我心间——班主任工作案例不知不觉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神圣而艰巨的岗位上走过了三年。

这里既有成功的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充实。

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跟学生们在一起由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得心应手,需要我们真心的走进学生的思想,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学习。

在平时班级管理中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让我也一直反思着教育成功的方法。

案例基本情况:蒋恒康,男,18岁,高二文理分科进入班级,平时有些内向,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有个姐姐也在外地打工,平时跟随年迈的奶奶一人生活。

事件一:在年级安排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的时候,蒋恒康妈妈一直咨询,希望申请贫困助学金,但是蒋恒康在学校并没有报名。

这使我感受到学生内心存在一些问题。

我把蒋恒康单独叫的办公室,问道:“你需要申请贫困助学金吗?”孩子低头不说话,我接着问:“你是不是觉得申请贫困助学金会让人看不起?”他还是不说话。

于是我就只针对贫困助学金的事情跟孩子沟通,每个家庭都不一样,贫困并不丢人,导致贫困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原因,只要我们努力,以后会改变现在的状况的。

现在学校的贫困助学金目的是减轻一些家庭负担。

孩子想了一会同意申请了,但是原因不想写父母离异,只写家庭经济困难。

我就让他先写申请及准备需要的材料。

针对这种情况,我分析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往往总觉得不如别人,对于一些话题比较敏感,内心的情感比较脆弱。

我采取的措施:1、多一些爱心,平时多找他谈心,首先要在平时的生活上,学习上多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对我有了一些亲近感,他才能跟我去沟通交流,只要在班级活动和学习上有进步,有成就,就与他分享表扬,能看到孩子还是改变很大的。

2、做好心理疏导,在于孩子建立了一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心理疏导,给孩子分析正确看待父母的感情,正确看待家庭情况,我们要自己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看过去,在意别人的眼光,经常给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别人说你帅,你就帅了吗?别人说你学习好,你就真的学习好了吗?”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我们要很客观的评价自己。

倾注爱心 感化学生

倾注爱心 感化学生

倾注爱心,感化学生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而德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关爱和引导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因此,倾注爱心,感化学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品质。

首先,教师应当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爱、不歧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其次,教师应当善于倾听和沟通。

倾注爱心,意味着教师要用心去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当善于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第三,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

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倾注爱心,感化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自我发展。

总之,倾注爱心、感化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品质。

通过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和沟通、以身作则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为学生的未来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关注。

用爱感化学生——班主任教育案例

用爱感化学生——班主任教育案例
越 毪 @% 麓l 1 嚣 | 氆 强
蕊 蠼&
l l l
& &强 班 ∞ 氆

用爱感化学生
班主任教育案例
商 要: 多年 的 班 主 任 工 作 实践 告 诉 我 : 要 用爱心感化 学生, 增 强 学生 的信 任 感 , 拉 近 师 生 彼 此 之 间的 距 离 。在 工作 中我 顿 悟 : 与其想着和学生斗智斗 勇, 不如 用 爱 去 感 化他 们
样 的。有 了这样 的认识 , 我开始计划教育他 的方法 。 二、 关心学生 。 用爱感 化学生
吴超成 了我重 点要改变 的对 象。我的 主要做 法是 : 用爱 感化学生 , 给 学生机会 , 让 学生始终都 能感受到爱就 在身边 。在交 往的过程 中, 我 们互 相尊重 , 我们之 间是平等 的 , 我多次与他谈 心 , 进行思 想和情感上 的交流 ,
用爱 赢得他对我 的信任 。 我 利用课余 时间和他进行 了长谈 。他说 : “ 老师 ,我都 两年多没 写字
民警说 : “ 这孩 已经来过好几 回了 , 这次没参 与, 但 上几次打架都 和他有关
系, 得和学校反映一下 , 加强管理 。” 我点点头说 : “ 好 的” 。 走 出派出所 , 他一直低着头 。 我问 : “ 还没吃饭吧 ? ” 他 回答 : “ 不饿” 。 我 说: “ 我也没吃 呢 , 咱们去吃馄饨 吧?” 他没吭声 , 一 直低着头沉默着 , 我们 沿着 马路往 回走 , 他突然说 : “ 老师 , 对不起 !又给你惹麻烦 了 , 还让你来接 我。 ” 我笑笑说 : “ 没事, 谁让 你是我的孩子呢 ! ” 我们一起 吃馄 饨 , 一起谈论 将来 与人生 ,他 主动告诉我今天 事情 的原委 ,我没有 对此事做过 多的评 价, 只是和他谈论将来所面临 的抉择 , 自己一定要把握好 , 别走错 了路。他

师德师风演讲稿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师德师风演讲稿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师德师风演讲稿师德师风演讲稿::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

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

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

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

有一天,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

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

见到男生已在等他。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做学生的朋友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教育学生做人。

朋友,能够与孩子真诚地交谈,成为孩子们信赖的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既要做好学生传授知识的老师,又要做好孩子信赖的朋友。

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严肃古板,要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服务。

有句名言“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

成功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

教师的爱是根本的,但还不是全部,因为如果这种爱不被学生所接纳,师生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效能无法实现。

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也就是说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

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体贴,让我们真正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在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爱生篇后,从中也学习到了一些让我们和学生交朋友的方法,真正地让我体会到和学生交朋友并不是简单和他们玩就可以的。

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是要求老师所要具备的态度,没有这样的基本条件是无法真正地与学生沟通的。

同理心(理解)。

同理心是指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主观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从而能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起思想与行为,理解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同理心是对对方有一种亲密感,像感受自己一样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感。

我们经常会解决一些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引发的打架事件,如果我们不闻不问,上去就是让两个孩子去写检查或者进行惩罚,想必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只有我们经过了调查,针对他们打架的原因和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效果会让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和受到教育。

真诚心(坦诚)真诚是表里如一、真实可靠之意。

真诚是基于尊重和信任坦诚,是关爱对方的真情流露,它往往可以使对方能够面队真实的自我,以真实的自我与他人相处。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诚恳地向学生做检讨。

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会出现方法不当给学生造成这样或者那样情绪,做为孩子的老师和朋友也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

尊重心(接纳)。

一个教师如果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发展的潜能,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就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

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因而值得尊重,而且想尽一切办法使得学生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

教师在尊重的同时,不要求学生完美,不要求学生先改正缺点才能接纳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有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

只有教师无条件地接纳,才会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以积极的心态与教师沟通。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要给学生说话的权
利,并以学生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还要将老师的观点更有效地与学生交换。

在“一对一”的活动中,会经常出现学生疏忽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导致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使其能够在今后做好。

柳宗元说过:“教以为师,师以为友”。

这句话已经表明我们不仅仅是学生传授知识的老师,同时也要是孩子信任的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