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有关显微镜与实验方面的知识:题序内容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T滴液【清水】T撕洋葱表皮T展开洋葱表皮T盖盖玻片T 染色【稀碘液】T吸水。

【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名称作用目镜接近眼睛的镜头放大标本和成像物镜接近玻片的镜头镜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转换器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通光孔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冋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调节焦J \'、距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说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T反光镜T遮光器T通光孔T标本(要透明)7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7镜筒T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T眼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2、(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4LM闾走礼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T 滴液【0.9%生理盐水】T 舌U 口腔上皮细胞T 涂口腔上皮细胞T 盖盖玻片T 染色【稀碘液】T 吸水。

【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o ]3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即:上下倒翻、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女口:玻片上的字母为“ b ”字,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则是“ q ”字。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时,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

初中生物知识点专题复习: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专题复习: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专题复习:细胞
专题五:细胞
1、细胞的结构
观察细胞需要使用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使用凹面镜和放大光圈可以增强光线。

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如果玻片上写有“q”字,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b。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有所不同,植物细胞包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只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西瓜的甜味主要来自于其细胞中的液泡。

2、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和氧,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会产生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


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它主要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它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壁则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称为基因。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有23对。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分子结构为双螺旋形。

基因控制遗传信息,是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

初中 生物完整复习材料

初中 生物完整复习材料

初中生物完整复习材料第一章细胞生命的基础1.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2. 细胞的基本功能①组成生物体②实施代谢③遗传信息传递④自我复制1.2 细胞代谢的生物化学基础1. 蛋白质的合成2.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3. 脂质的合成4.ATP的合成1.3 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1. 细胞代谢调控的原理2. 酶的调节2.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1. 代谢的种类和作用2. 酶的特点和功能3. 酶的分类与命名2.2 酶的调节1. 酶的激活与抑制2. 酶的诱导第二章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与交换2.1 细胞的物质运输1. 物质的主动运输2. 物质的被动运输2.2 生物体的物质交换1. 生物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2. 生物体的物质交换方式3. 生物体内的水平衡第三章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再生3.1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1. 细胞的生长2. 细胞的分裂3.2 细胞分化和再生1. 细胞分化的原理和意义2. 细胞再生的原理3. 细胞再生与变态发生第四章遗传基础4.1 遗传物质的发现1. 费歇尔的豌豆实验2. 核酸的发现4.2 遗传物质的组成1. DNA的化学结构2. DNA和RNA的生化功能4.3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 转录的过程和意义2. 翻译的过程和意义4.4 染色体与遗传的分离定律1. 遗传学和基因学的概念2. 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特征3. 遗传的分离定律和杂交实验第五章生物进化和分类5.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论的发展和历史渊源2. 生物进化的证据5.2 生物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2. 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3. 突变和杂交5.3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 生物分类的分类方法第六章生态学6.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 生态系统的组成2. 生态系统的结构6.2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生态的定义和特点2. 生态学的历史和发展6.3 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护1. 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保护的重要性2. 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以上为初中生物完整复习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资料:生物的基本特征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资料:生物的基本特征

【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资料:生物的基本特征七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资料: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减少,就是生物的生长特征,生物都能够生长和发育;生物通过产卵产生崭新个体,能够维持生命的延续性。

(2)生物获取营养、消耗能量、排出废物等活动都是新陈代谢现象,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的。

(3)生物在碰到外界提振时能作出规律性的反应叫作症候群性。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等。

植物的木能向地生长,就是植物对重力的提振的反应;植物除了向水性、向肥性、向光性等;有些动物具备趋光性、趋化性等;散射就是所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提振出现的反应。

散射就是症候群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症候群性的范畴。

散射就是通过反射弧结构去顺利完成的。

(4)除病毒外,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也是生物体具有的特征。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就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例如:(1)阳光对生物的影响:①同意植物的生理和原产;②影响动物的体色、视觉、繁殖、生长发育、生活习性(趋光性等)。

(2)温度对生物的影响:①影响生物的生存②影响植物的原产③影响动物的形态(极地狐和沙漠狐)、生活习性(动物的冬眠)。

(3)水对生物的影响,直接影响生物的存活。

另一类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叫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竞争和合作等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和影响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形成了下面三个生物学的基本观点:(1)生物的适应性就是普遍存在的;(2)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3)生物与环境就是一个整体。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
一、植物的分类① 植物的分类及其标志 1. 按形态特征: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2. 按繁殖方式:雌雄同株植物和雌雄异株植物 3. 按生长习性: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灌木植物
② 植物结构 1. 茎:由胚芽、真茎、伪茎等组成 2. 叶:由叶柄、叶片等组成 3. 根:由根茎、根尖等组成
二、植物的生长及发育① 植物的生长:由无性繁殖生殖细胞分裂出来的细胞,在适宜环境中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细胞,使植物体面积变大,从而使植物的体重增加。

② 植物的发育: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体中细胞分裂和组成组织,以及植物体形态特征(如茎、叶、根等)发生变化,使植物逐步成熟的过程。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① 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水分子经过光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

②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 1. 光反应:光能被光合色素吸收,并将其转化成化学能量。

2. 气体交换: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会消耗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3. 酸碱反应:光合作用中的酸碱反应会将水分子和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如糖类和蛋白质。

初中生物复习全套知识点

初中生物复习全套知识点

初中生物复习全套知识点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遗传- 遗传是生物种群内代际之间特征传递的过程。

- DNA是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 遗传物质通过基因传递。

进化- 进化是物种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逐渐变化。

- 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选择。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生物分类- 生物可以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 生物分类的原则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细胞结构等。

- 生物分类的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用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 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 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用于输送氧气和养分到细胞中。

- 主要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 循环系统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用于气体交换。

- 主要器官包括气管、肺和呼吸肌肉。

- 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用于繁殖。

- 主要器官包括生殖腺和生殖道。

- 生殖过程包括受精和胚胎发育。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用于感知和控制。

- 主要器官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元。

-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号传递信息。

生长与发育- 生长是生物体体积或体重的增加。

- 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

- 生长和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物共同体。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栖息地和生物圈。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会循环流动。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生物基础知识
1.细胞学说
- 细胞的种类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化
- 分子生物学基础
2.遗传学基础
- 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特点
- 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 生物技术基础
3.生态学基础
-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 物种的适应和生态平衡
-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利用
二、人体健康
1.人体生长发育
- 性腺和性特征的发育
- 儿童青春期生理变化
- 人体生长发育和营养
2.常见疾病防治
-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疾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3.生殖与生育
- 生殖和生育的基本概念- 怀孕和胎儿的发育
- 出生和新生儿护理
三、生物科技
1.生物科技概述
- 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
- 生物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2.生物科技的应用
- 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
- 生物制品和生物医药
- 植物改良与转基因技术
3.生物科技的风险与伦理
- 生物科技的种类及其风险
- 生物科技应用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 生物科技发展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这份复习资料主要介绍了初中生物会考所需要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基础知识、人体健康和生物科技三部分,共计九大主题,涵盖了初中生物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作为中考前的复习资料来使用。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 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发现 (1)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 (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 (3)萨克斯实验验证了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3、叶片的结构 表皮:两层,分上表皮和下表皮。上表皮 气孔较多,下表皮气孔较少。保护作用。 叶肉: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包括海绵 组织(下层,叶绿体较少)和栅栏组织 (上层,叶绿体较多), 因此叶片上表面比下表面颜色更深。 表皮细胞外壁是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叶脉:内含导管和筛管,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支持叶片。 2、气孔 组成:由两个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 作用: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能吸收光能, 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光是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韭菜遮光生长生产韭 黄)。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 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 4、细胞核中有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使数量倍增,再平均 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维持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六、生物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的生物体 (1)细胞分裂及细胞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免疫、传染病和遗传病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复习目标】1、例举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了解计划免疫,认识计划免疫在生活应用中的意义。

4、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考向指南】1、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病原体的知识与病毒、细菌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类知识通常联系到一起与生活实际出现在考题中。

2、免疫部分比较性概念较多,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等,在命题中对概念区别性题目在此部分考点中较多体现。

3、遗传病常与基因的显隐性等知识点一并出现。

【精题解析】1、(XX山东滨洲)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

豆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抗体是病原体侵入,刺激体内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痘浆能引发体内产生抗体,称为抗原,产生抗体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题干中提到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A2、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

开始的时候患病的人数不多,但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患者都有直接或间接相互接触的病史。

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B这种病可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D应设法立即将患者隔离【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以次为依据对各项进行审理和判断。

根据提干知患者之间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病史。

患者人数有增长的趋势,说明此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由此可知这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

故B、C、D项正确,而A项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根据题意的要求A项符合。

【答案】A【典题演练】一、选择题1、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2、下列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A、隔离传染病患者B、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C、对艾滋病人进行隔离D、停止进口疯牛病区加工的牛肉制品3、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A:消灭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控制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4、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A:带狂犬病毒的狗 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C、体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5、食用不洁的毛蚶会的患甲型肝炎,这种不洁的毛蚶是甲肝流行的()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6、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2)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3)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7、(XX威海)我国政府规定,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

其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 计划免疫8、(XX临汾)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

这些行为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杀死病原体9、(XX菏泽)缺少下列哪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A、B、C中任何一个10.下列叙述与免疫无关的是( )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B.吃感冒药可预防感冒C.天花病毒的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D.吞噬细胞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11.下列各项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菌感染B.新生儿从母体获得抗体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D.淋巴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12.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的原因是( )A.患过麻疹的人体内产生了抗原B.患过麻疹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C.患过麻疹的人不容易再接触麻疹病毒D.A和C二项13.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要用自己的健康皮肤,不能用别人的皮肤,原因是( )A.植自己的皮肤颜色相同B.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抗体C.植自己的皮肤时体内不会产生排异现象D.B和C两项14.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其原因是( )A.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由于失血过多,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特异性勉疫力降低D.由于皮肤真皮内的血管大部分被破坏,导致酶的活性降低15、(XX济南)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青霉素的过敏反应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C、吞噬细胞清除病原体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此病16、(XX山东)刘丽同学不小心被狗咬了手指,母亲立即带她到防疫站注射了药物。

你认为其中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和注射的药物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B非特异性免疫,抗体C 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17、下列哪一组全为遗传病?()A、白化病、色盲、血友病B、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C、糖尿病、色盲、伤寒D、白化病、血友病、感冒18、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男孩,再生一个不是血友病男孩的几率和生女孩是血友病的几率各是()A、50%、25%B、25%、0C、0、0D、25%、50%19、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

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A、25%B、50%C、75%D、全部20、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色觉正常。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A、祖父→父亲→男孩B、外祖父→母亲→男孩C、祖母→父亲→男孩D、外祖母→母亲→男孩二、理解与应用1、(XX淄博)生物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抗生素当成了治疗感冒、咳嗽的灵丹妙药。

但有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引发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而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_________。

(2)当人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着属于________免疫。

(3)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顽疾之一,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

(4)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如果发生病变,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若人的大脑皮层的________侧__________中枢受到损伤,会出现左侧躯体半身不遂的症状。

2、根据农业部统计,自XX年初至XX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

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疫苗。

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1)构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是;(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2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

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3、调查三对夫妇白化病遗传的结果如下表,请根据下表答题。

组合序列一二三亲代性状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正常×白化子代表现性状正常211白化11专题一免疫、传染病和遗传病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复习目标】1、例举人类常见的传染病;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人体的三道防线;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3、了解计划免疫,认识计划免疫在生活应用中的意义。

4、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考向指南】1、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病原体的知识与病毒、细菌又有密切的联系,这类知识通常联系到一起与生活实际出现在考题中。

2、免疫部分比较性概念较多,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与抗体等,在命题中对概念区别性题目在此部分考点中较多体现。

3、遗传病常与基因的显隐性等知识点一并出现。

【精题解析】1、(XX山东滨洲)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

豆浆所起的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抗体是病原体侵入,刺激体内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痘浆能引发体内产生抗体,称为抗原,产生抗体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题干中提到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A2、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

开始的时候患病的人数不多,但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患者都有直接或间接相互接触的病史。

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B这种病可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D应设法立即将患者隔离【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以次为依据对各项进行审理和判断。

根据提干知患者之间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病史。

患者人数有增长的趋势,说明此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由此可知这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

故B、C、D项正确,而A项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根据题意的要求A项符合。

【答案】A【典题演练】一、选择题1、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2、下列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A、隔离传染病患者B、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C、对艾滋病人进行隔离D、停止进口疯牛病区加工的牛肉制品3、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A:消灭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控制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4、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A:带狂犬病毒的狗 B:带甲型肝炎病毒但未发病的人C、体内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D:肠道内有猪肉绦虫成虫的人5、食用不洁的毛蚶会的患甲型肝炎,这种不洁的毛蚶是甲肝流行的()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6、经诊断,某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医生立即采取了如下措施:(1)给病人吃药打针进行治疗()(2)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3)对病人的用具进行消毒()(4)给附近的居民进行预防注射()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A和C7、(XX威海)我国政府规定,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

其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 计划免疫8、(XX临汾)勤洗手勤换衣,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