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各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项目的影响

常见的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项目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291例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样本,测定多个生化项目,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结果分析前各种因素的会对生化检验产生很大影响,并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确诊治疗的效果。
结论检验人员需要增强业务学习能力,临床医护工作者需了解采集标本时注意事项,各个涉及到标本的医务工作人员都应该相互配合,将标本的采集和检验过程都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才能产生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分析前因素;生化检验;质量;影响现在,在临床医疗诊断中,生化检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临床医生正确观察到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效果,并可以预计病情的后续,但是在进行生化检验时,有非常多的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而且因素复杂多样。
实验室在控制检测质量时注意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
伴随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个医院检验科也使用了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效增强了生化分析的准确度,而且检测学以及校准品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的增加了分析的精密度。
同时,室间质评工作也在有效的开展中,分析中、后期的质量控制工作也在有效的进行[1]。
但是分析前阶段在控制质量方面并没有较好的管理工作,很多倍忽视的问题都会分导致检验结果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病情。
本文通过实验来说明各种导致检验结误差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291例患者的血液样本。
1.2方法使用全自动检测仪,检测患者所采集的样本。
对患者的不同体位,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进行采血,对比其对结果的影响;观察溶血情况影响,标本的存放以及药物使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表示,t 进行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同一患者使用同侧和对侧采取血液标本,结果如下表1所示,波动较大,影响到临床效果。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临床生化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检测,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的发展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
在临床医学中,生化检验结果常常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或产生偏差,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注意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1. 生活方式因素:人的生活方式对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饮食过硬、单调,容易导致电解质失衡;不合理的运动和过度运动容易导致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长期睡眠不足则易导致肝酶升高等情况。
2. 药物因素:很多药物会影响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
如阿司匹林的使用会导致血尿素氮测值降低,环磷酰胺、红霉素、利福平、水杨酸盐等药物会使血清丙转氨酶、天冬酰转氨酶活性增高等。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询问病人是否正在服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荷尔蒙类、镇定剂类等药物。
3. 检测时间因素:生化检验结果受到检测时间的影响,尤其是血糖、血脂等指标。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并遵守标本采集前的饮食禁忌和用药禁忌。
4.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会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肾脏疾病会导致血肌酐、血尿素氮测值升高;肝脏疾病会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等指标异常。
二、生化检验结果的对策1. 规范化生活方式:规范化饮食、合理的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有利于稳定血糖、血脂、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2. 用药前后的合理安排:生活中用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合理用药,减少对生化指标的干扰。
特别是一些对生化指标影响较大的药物,在进行生化检验前后需遵医嘱暂时停药。
3. 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对于一些时间敏感的指标,如血糖、血脂等,应选择合适的检测时间。
通常在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血糖、血脂检测。
4. 疾病的干预:对于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减少对生化指标的干扰。
常见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项目的影响

s t: pc es aes os fr e o s , 、 B T 、J 、 As n cnyi ra d P<0O )bt L w rP< .1 ; as sns e i us Sei n v r u t m l i K T 几、P AJ U gi at c s ( m h e i ae h y s T i f l ne e i .1 ,u G Ul e( 0 O ) t nf i i o r uo d 出 pcm nK、 L i ic t nr sd P<0 0 ) b t B L T 、 L 、 A s n c n yrd c ( esei e G Usn a li e e( g fn y c a i .1 , u T I 、 P A T U g f a t ue P<0 0 ) oc s n e o s n ii i l e .1 .C n l i :H m l i ad uo ys
ta su in sd h tc eiu l fe tc n e to a ic e c e trs l .L b r tr d ci ia a hde a t n h ud b o r n fso ie ta a sro sya c o v n in lbo h mia ts e ut n l s a o aoya lnc e c p rme ts o l ec mmo fot o d n l ne rst o
随 着 医学 的不 断 发 展 , 床 医生 对 实 验 室 检 查 的 依 赖 性 也 临 在 不 断 增 加 , 何 保证 检 验结 果 的 真实 可 靠 成 为 各 个 实 验 室 工 如 作 重 心 。而 且 , 种 新方 法 、 各 新技 术 不 断 涌 现 , 验 结 果 的 质 量 检 保 证 受 到严 峻 的挑 战 。其 中分 析 前 因素 , 如采 集 标 本 的 方 式 比 方 法 、 皿 、 本 保 存 以及 自身 状 态 等 , 检 测 结 果 举 足 轻 重 。 器 标 对 检 验 科 除 了搞 好 分析 中及 分 析 后 的 质量 控 制 外 , 应 该 重 视 及 更 了解 分 析前 因 素 对 检 验 的影 响 。 本 研 究 旨 在 探 讨 溶 血 及 输 液 侧 采 血 对 临 床 生 化 检 验 的影 响 。
分析前影响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探讨

分 析 前 影 响 生 化 检 验 质 量 的 因 素 探 讨
王 阳
( 河北 省隆化县 医院检验科 , 河北 , 隆化 ,6 10 0 85 )
【 摘要】 血液分析仪的飞速发展 , 使血生化检验进入了新阶段 , 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 , 但是 在血 液分析仪的使用过程 中, 也出现了一些 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 , 特别是标本分析前 的质量控制应予 以重视 。临床检验人员应该重视生理因素 , 饮食 , 药
高; 某些酶的活化还需要 C “ 、 的辅助 , a Mg 当使用上 述抗 凝 剂后 , 使游离 c “ 、 g 的含量 明显减 少 。肝素 对 C a M K等 酶 有轻微 的抑制作用 , 因此 临床上 生化检测 除纤 维蛋 白原测定 外, 基本都是采用血清标本 。
5 标 本 处 理 、 存 对 生化 检 验 结 果 的 影 响 储
2 饮食对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饮食一方面影响血液 中多种 物质成分 , 许多化 学成分 如
再 30 rm n离心 5 n即可使血清 L H、 浓度显 著升高 , 00/ i mi D K
因此 只需要低速离心分离血清即可 。 5 2 标本储存 . 标本分离前放置太久可造 成溶血 , 另外 , 由 于葡萄糖的酵解 作用 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标本采集后 的血液葡萄糖浓度进行性下降 。有报道全血样品中葡萄糖在 室温下条件下 , 每小时约 酵解 5 ; a c 一 K % N 、 1 、 静置 2~3 h
尿、 雌激素 、 甲状腺 素等 使血糖 增高 。大 量使 用青 霉素会 使
C 、rT K C 、B升高 , L 降 低。长期 口服避 孕药 的妇 女 , AT 由于
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 , 可使 T G及转氨酶升 高。
分析前标本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灼影响

肢体抽血。静脉加 压亦 可造 成上述影 响 , 故扎带不易太 紧且不
要 超过 I i。 a r n
1 . 饮食 2
造成 某些 项 目结 果偏 低 ,又 因静 点时 高浓度 的药 物进 入标 本 中, 使许 多检验 结果发 生巨大变化 。因此护理 人员应 避免在静
I 中图分类号】 4 61 R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 7 1 2 0 )4 5 — 2 6 3 9 0 (0 82 — 6 0
在长期 关注与检测分析相关 的质 量控制 中发 现 :错误更易
发生在检测前 和检测后 。一新意大利医院 的跟踪报告显示 : 在为 期 3个月对总共 4 4 0次分 析的 研究 中 有 1 9个错误被识别 09 8 ( 相当于 每 10 0 0次分析 中有 47次 错误 ) . 中分析 前误 差 占 ,其 6 . 分析 中误差 占 13%, 82 %, 3 分析后误差 l a . 占 85 %。由此可见 , 分 析前 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很大豹 本文就 引起 生化检 验结果误差的各种分析前因素进 行综述 。
进 , 在临 床工作 中 , 验标本 分析前 的质量 控制 , 但 检 没能 引起 医患韵 足够 重视 。严密 控制标本 误差 因 素 , 作为实 验 分析 前 质控 的标本 质量控制 应予 以广 泛重视 。临床 医疗人员 也应 该 了解 标本 因素对检 验结果 的影 响 , 在分 折病情 时 应排除 这 些影 响因素 。 键词】 本因素 ;生化 结果 ;影 响 标
13 运 动 .
体液临时 性 的从 血管 内流人 间质 中 , 使 血液 中蛋 白质 、 致 蛋 白质结 合物和 血细 胞浓度 升高 。强烈 的运 动 可引 起 细胞 酶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人体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本文将探讨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实验条件影响:实验条件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偏差。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确保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恒定。
使用标准校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样本质量影响: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过程中,若存在错误或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样本污染、降解等问题,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对策:确保样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无菌性,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在处理和保存过程中,尽量避免温度升高、冷冻和解冻等操作,以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患者因素影响: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可能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生化指标的变化。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前,要询问患者的个人信息,例如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情况,以了解其对结果的可能影响。
必要时,要在患者适当的生理状态下进行生化检验,例如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检测。
4. 仪器误差影响:仪器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的使用寿命、校准情况等都可能导致误差。
对策: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在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误差。
5. 数据处理方法影响:生化数据的处理方法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对策:在进行生化数据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要进行多次实验验证,以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实验条件、样本质量、患者因素、仪器误差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确识别和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
1. 样本质量差:样本的收取、保存和运输等环节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样本污染、溶血、保存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对策是要在科学规范和临床路径的指导下进行样本采集和处理,保证样本的质量。
2. 患者的生理状态:人体的生理状态如饥饿、运动、妊娠、激素水平变化等都可能影响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
对策是在采集样本前通知患者必要的体位、餐食、运动等要求,避免因此产生误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校正。
3. 患者的疾病状态:许多疾病会导致生化指标的异常,且不同疾病可能导致相同的指标异常。
肝炎、肝硬化、胆石症等都会导致肝功能异常,从而改变肝功能指标的水平。
对策是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指标做出不准确的判断。
4. 不同实验室和试剂的差异:不同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试剂可能存在差异,这也可能导致结果的不一致。
对策是要合理选择实验室和试剂,并在监管下进行检验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技术操作人员的水平:技术操作人员的不专业、技术水平差等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对策是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达到标准要求。
6. 仪器和设备质量:仪器和设备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对策是要合理选择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
7. 数据分析和解释误差:即使结果是准确的,但对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也可能存在误差。
对策是要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系统,避免主观因素的介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确识别和解决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规范操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和试剂、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考核、优化仪器和设备维护、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解释系统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生物化学指标的水平,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监测疾病状况。
生化检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年龄:年龄是影响生化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人体内代谢速度和分泌功能有所不同,因此各项生化指标也会有所差异。
血清胆固醇水平在儿童时期较低,而在老年人中较高。
对策:在解读生化检验结果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并与相应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3. 饮食: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生化指标的水平。
某些食物或饮料的摄入可能会导致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
对策: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应告知患者在检验前是否需要禁食或避免特定的饮食。
4. 药物使用: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干扰生化指标的结果。
某些药物可能会使某些生化指标偏高或偏低。
镇定剂使用会导致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升高。
对策:在采集样本前,应询问患者是否使用过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并记录下来。
在解读生化检验结果时,应考虑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
5.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状态可能会对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
对策:在解读生化检验结果时,应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并与相应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生化检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饮食、药物使用和疾病状态等。
在解读生化检验结果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并与相应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个人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对策,以确保准确解读生化检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前各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少明胡军华生化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院检验科先后引进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同时检测方法学的改进和校准品质量的提高,使得分析的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但分析过程之外的影响因素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所忽视。
常见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理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的因素、标本处理的因素及标本状态因素等。
本文对引起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的各种分析前因素进行了阐述。
1.生理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种类型。
主要有年龄、性别、运动、情绪、体位改变、生活方式、妊娠、季节变化、海拔高度、生理性波动等,现分述如下:年龄:正常生长期儿童由于骨骼生长使得成骨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增加,因此生长期儿童的ALP的活性比健康成人要高3倍左右;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酸转移酶,不能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因此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比正常成人高;年龄还可以影响体内的血脂水平和肾功能,人体肌酐清除率每隔十年有所减少。
这些实例都说明了年龄的变化会影响到某些生化检验的结果,因而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针对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年龄段制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性别:不同性别其体内的性腺激素水平不同,并且生育期女性的性腺激素水平还随其处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有明显变化;此外和肌肉代谢有关的分析项目如Cre和肌酸激酶,其血清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因此对于这些有性别差异的项需要针对不同的性别制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可以明显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暂时的变化的是血清游离脂肪酸迅速下降后继而上升,丙酮酸和乳酸亦接着升高;细胞酶的释放引起血清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的升高;磷酸肌酸分解增多,导致血清Cre、磷的浓度升高,有时可升高25%甚至更多。
因此为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主张在清晨抽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门诊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采血。
情绪:情绪激动、紧张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使血清游离脂肪酸、乳酸、血糖等升高。
故采血前患者情绪应保持稳定,同时护理人员或采血工作人员应向患者作适当解释,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
体位:改变体位改变时血液循环与体液循环之间的平衡发生改变,导致血清内细胞成份和大分子物质浓度发生改变。
例如由卧位变为立位时,血清内ALP、甘油三酯、白蛋白等会增加5%以上[1,2]。
有站、坐、卧三种体位的不同组合变化对血脂多种成分都有影响,认为血脂采样当以坐姿为佳[3,4]。
为兼顾多数受试者的情况,生化血样的抽采体位应以坐姿为宜。
生活方式:非素食者的饮食是高蛋白或高嘌呤,其尿酸、尿素氮的水平比素食者高;富含鱼油的饮食会降低血清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入咖啡因会影响某些游离药物和激素浓度的测定;吸烟和饮酒会对某些生化项目产生影响[5],嗜烟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而不吸烟者含量在1以下,此外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亦较不吸烟者为多,而饮酒后会使血浆UA、乳酸增加,长期饮酒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亦会增高。
妊娠:当女性处于妊娠阶段时,由于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微量元素水平明显降低;妊娠期代谢需求增加使脂肪动员增加,使血清TG、载脂蛋白AI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大增加;妊娠时胎盘生成ALP、甲胎蛋白、急性时相反应期蛋白等,使它们相应的检查结果升高;在妊娠后期,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生长激素使血糖的水平升高。
妊娠是特殊的生理过程,临床医疗人员查看孕妇的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妊娠的影响。
季节变化:在北半球由于夏季比冬季暴露于日光中的时间较长,因而维生素D的水平会升高,TC则与之相反。
因此当病人在不同的季节检查这些类项目时,应考虑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
海拔高度:一些血浆中的分析物如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等因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而血红蛋白则反应性增高。
因此当病人在两个差别很大的海拔高度做这些项目的检查时,对于结果的分析应考虑高度的影响。
生理性波动:皮质醇的释放呈周期性变化,通常在早晨6点达高峰,午夜时降至最低[5]。
此外尚有胆红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铁亦是清晨最高,而血钙中午最低。
2. 饮食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饮食一方面影响血液中多种物质成分,许多化学成分如GLU、TG、ALP、磷等容易受到饮食成分特别是近期食谱的影响;抽血前1天进食高蛋白食品会导致BUN、UA等结果偏高,但对Cre影响不大[6];高比例不饱和脂肪酸食物可减低胆固醇含量;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继而使肾上腺素和脑组织释放儿茶酚胺增多。
另一方面进食后血中脂质特别是TG的增加,可导致血清或血浆呈乳白色样浑浊,这可给比色、比浊或滴定等带来一定干扰,然而目前许多生化检验项目都是用比色等分析方法进行的,这就干扰了检验的准确性。
因此临床生化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
但是如果让患者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小时后,因为过度饥饿反而会使血清ALB、TRF、GLU、补体C3含量下降,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7]。
3.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药物对检测的影响非常复杂,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有许多专着论述[8]。
药物引起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是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使血清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某些项目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静脉点滴的病人留取标本时,可出现标本被稀释的情况,造成某些项目结果偏低。
而化学干扰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如药物的强还原性等对体内某些物质测定的影响。
此外,许多药物的副作用使肝、肾功能发生改变而引起检验结果异常。
近年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以Trinder生成反应检测体内代谢物质浓度,如GLU、TC、TG、HDLC等,但是由于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等有较强的还原性,易与反应中H2O2起作用,降低红色醌亚胺的生成致使这些项目的测定结果偏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TG及转氨酶升高。
在静点时高浓度的药物进入标本中,使许多检验结果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护理人员应避免在静点时和用药4h以内采取检验标本,必要时停药后再查,尽量减少药物的干扰作用。
4. 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采集时间: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所采集标本的检验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一致性,生化检验原则上都是于清晨早餐前或进食12h后采集[9]。
这是因为进食后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大量饮水还可使血液稀释,所以此期间血液成分的波动不应忽视,此外在临床上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的调查与界定,通常以空腹血样的检测值为统计样本。
但是在某些急诊情况下,为了争取抢救时间,接诊后需立即进行治疗,且同时需要进一步生化检查以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此时应该注意输液及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在输液及药物治疗之前采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采集部位:实际工作中有时能遇到患者短时间内生化结果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分析其原因除患者病情的急剧变化和静脉补充液体的影响外,血标本的采集部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上常有危重患者需要多通道输液,在采集他们的血标本出现困难时,有些标本是从输液侧肢体甚至输液的同一条静脉取血,这样血液稀释和输液药物的影响将会使检验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所以在采集血标本时应尽可能避免在补液侧肢体采血。
抗凝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的抗凝原理是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ⅣCa2+发生反应从而阻断凝血反应,因此使用抗凝剂将会使血清中的Ca2+、Mg2+含量下降;抗凝剂本身还常含有某些的离子成分如K+、Na+,它们在使用抗凝剂后的血清浓度会升高;某些酶的活化还需要Ca2+、Mg2+的辅助,当使用上述抗凝剂后,这些抗凝剂与标本和试剂中的离子结合,使得游离Ca2+、Mg2+的含量明显减少,从而抑制这些酶的活性,从而使这些酶的检测结果大为降低;此外草酸盐可与乳酸、丙酮酸发生竞争性抑制,又能与LDH、烟碱辅酶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形成复合物。
因此用这些抗凝剂分离的血浆一般不适用于酶活性的测定。
肝素为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对ALT、AST、LDH、酸性磷酸酶无影响,适用于急诊时迅速分离进行测定,但值得注意的是肝素对CK等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生化检测除纤维蛋白原测定外,基本都是采用血清标本[10]。
5. 标本处理、储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标本处理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如果先45℃水浴10min,再3000rpm离心5min即可使血清LDH、K+浓度显著升高,因此只需要低速离心分离血清即可。
标本储存标本分离前放置太久可造成溶血,另外,由于葡萄糖的酵解作用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标本采集后的血液葡萄糖浓度进行性下降,全血样品中的葡萄糖在室温条件下,每小时约酵解5%[11];Na+、Cl-、K+静置23h后则会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2]。
血清蛋白对酶蛋白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如果没有细菌污染,大部分酶存在于清蛋白中可在室温下保存13天而活性不受影响[10],但是也有些酶如CK放置4h后其活性明显下降;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极不稳定,在离体后较短的时间内活性即明显下降,此外大部分酶在低温下比室温更稳定,但有些酶如醛缩酶在低温下特别是20℃冰冻时,可引起不可逆性失活;LDH在低温下反而不如室温稳定。
标本分离后放置太久,其水分容易蒸发,会使标本浓缩而导致检测结果偏高[13]。
因此标本应尽快分析,对于暂时不能分析的标本应该先密封然后保存于4℃冰箱中。
6. 标本状态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影响因素,它能引起很多指标明显异常。
引起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很多:注射器或容器内不干净;抽血时使用的针头过小、抽血用力过大、较长时间地使用止血带、产生过多的泡沫;抽血后未取下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容器内、混匀抗凝剂时用力过大等。
有研究者主张抽血时不束扎止血带[9],因扎带可造成局部淤血、缺氧、水肿、溶血等而影响检验结果,若确需扎带,则不宜过紧,且不能超过1分钟。
溶血的干扰机理有以下三种[14]:一是血细胞中高浓度组分逸出,使测定结果增高,血细胞内浓度比血浆中浓度明显高的物质有LDH、ACP、AST、K ,只要轻微溶血就可以对这些项目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若某些物质的血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清浓度时,则溶血相当于血清被稀释,因而使这些血清成分特别是发生重度溶血时的检测值降低,这类项目主要有Ca2+、Na+、Cl-、U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