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企业可使用的消毒剂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制度》范本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
《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使用制度》范本
为规范消毒剂、洗涤剂使用,确保使用安全,防止对食品造成污染特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液管理:
1、所有消毒剂均由化验室提出申购,且这些消毒剂的使用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由供销科采购。
2、化验室应依据各种消毒剂的特性设专柜管理,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严禁接触热源、火源,放置时应开口向上,以免洒漏或挥发失效。
保证安全存量不少于一个月的使用量,不得出现中断现象。
3、为保证消毒剂的质量,采购获取相应的资料的供应商。
4、消毒剂配制注意事项:
(1)配制时应使用专用器具、量具,并加以标识区别。
(2)因含氯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配制时应戴口罩和橡胶手套,或在通风区域配制。
(3)因漂白粉有一定的还原性,配制时严禁洒落,以免腐蚀周围物体。
配制消毒剂时应查看消毒剂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及消毒剂是否变质现象。
5、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 1 -
(1)二氧化氯消毒液,量取1L蒸馏水加入二氧化氯,所配制消毒剂的浓度为100ppm;量取1L.蒸馏水加入二氧化氯,所配制消毒剂的浓度为200ppm。
配制时可依此类推。
(2)所有消毒液配制过程应填写《二氧化氯消毒液配比记录》
6、消毒剂的发放、领用和使用的管理:消毒剂由化验室控制发放,消毒剂管理人员和领用人填写《洗涤剂、消毒剂保管领用记录》。
7、生产车间用于设备清洗的洗涤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8、生产用洗涤剂由生产车间安排专人进行保管、发放。
洗涤剂不可与原材料、成品存放于同一仓库,以防对食品造成污染。
- 2 -。
食品企业消毒液的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消毒液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液管理制度。
消毒液是食品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清洁消毒用品,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保障食品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消毒液管理制度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消毒液的种类和选择1.常见的消毒液种类根据消毒液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常见的消毒液可以分为化学消毒液、物理消毒液和生物消毒液三类。
化学消毒液:如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物理消毒液:如高温蒸汽、紫外线等;生物消毒液:如酶类消毒剂、酵素类消毒剂等。
2.选择消毒液的注意事项食品企业在选择消毒液时,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食品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液有漂白粉、酒精、双氧水等。
在选择消毒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效果明显、杀菌效果好;(2)容易获取和使用;(3)无刺激性和刺激性气味;(4)无毒副作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5)易于保存和运输。
二、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1.消毒液的配制食品企业应按照消毒液的正确配制方法和比例来配制消毒液。
在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原料;(2)按照正确的配方比例进行配制;(3)严格控制消毒液的浓度,不可过高或过低;(4)配制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质污染。
2.消毒液的使用食品企业在使用消毒液时,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要求进行使用,避免出现以下问题:(1)过量使用:过量使用消毒液会对食品产生残留物,影响产品质量;(2)不当使用:错误的使用方法会导致消毒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预期目的;(3)超过有效期:消毒液在有效期内有效,过期后会失去杀菌效果,影响消毒效果。
三、消毒液的存储和保存1.消毒液的存储食品企业在存储消毒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存储;(2)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高温;(3)远离火源和易燃品;(4)存储消毒液时应贴上标签,明确标注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
臭氧主要的应用领域

臭氧可以有效对空气和水进行消毒,因此臭氧的应用领域十分的广,涉及到所有的领域,以下是展坤刘梅整理的臭氧主要的应用领域。
一.食品行业(1)冷库:臭氧对冷库、气调库中的果品、鸡蛋、鱼、肉类食品的贮存起到了防霉保鲜之功效。
1995年至1996年间,日本、法国和澳大利亚相继立法,允许臭氧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
而美国在食品加工企业的努力推动下,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于1996年组织了臭氧和食品界的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开始调查并评估臭氧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历史背景、现状与前途。
委员会利用1年时间对臭氧应用,包括:杀菌、鸡蛋消毒、果蔬贮藏、水产品保鲜、肉类保鲜、家禽加工等37个食品加工业所用的臭氧空气处理进行了文献检索、论证及实验表明,在1997年提出科学结论,明确了臭氧应用与食品加工业符合GRAS标准——这个结果成为美国食品加工业广泛使用臭氧的基础。
随后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放弃了以往在食品加工生产中使用臭氧的限制政策,承认臭氧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符合通用安全标准(GRAS)的要求。
之后,专家们还对臭氧化水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气相臭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臭氧处理食品的营养影响及处理食品的安全性和毒性等作了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均表明:臭氧作为食品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是安全无害的,在适宜的用量和良好的加工条件下使用符合GRAS要求。
(2)食品生产用水:食品生产用水贯穿在产品从原料清洗至最终成形的每一个步骤之中,可以说是实现食品安全生产的最重要保证。
资料显示,我国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用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本上处于没有质量把关的状态,也就是说,以不洁净的水生产出来的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很难达到无菌或卫生合格达标的界限。
食品生产用水、需要大量的洁净水,在生产成本中也是一项较大的开支。
目前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两种状况:一是使用已被污染的水源;二是加工用水回用或延长使用时间。
应用臭氧技术来保证食品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是从源头上解决产品质量控制、从根本上杜绝产品质量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
食品级消毒液有哪些

消毒液也常称消毒剂、消毒水等,用于各种场所和要求的消毒工作,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依据使用场所不同,可分为家用消毒液、工业级消毒液、食品级消毒液等,按照化学成分有次氯酸钠(84消毒液)、季铵盐(94消毒液)、氯间二甲苯酚(滴露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过氧乙酸等。
家用消毒液:一般化学成分为次氯酸钠(84消毒液)、季铵盐(94消毒液)、氯间二甲苯酚(滴露消毒液、威露士消毒液)等,这些家用消毒液一般在商超中即可寻到。
由于一般家庭无法验证杀菌效果,对杀菌率无硬性要求。
工业级消毒液: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二氧化氯消毒液、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液(二氯氰尿酸、三氯氰尿酸)、过氧乙酸消毒液等,一般用于工业场所、工业用水的水处理、大型自来水厂水质杀菌,这些场所有微生物检测条件,对杀菌率有一定的要求。
食品级消毒液:一般是食品厂、饮料厂、饮用水厂等食品相关生产企业使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次氯酸钠消毒液等。
这些场所拥有微生物检测条件,对特定的食源性致病菌要求零检出,对杀菌率有极高要求。
另外食品对残留有严格要求,例如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出口食品,往往要求不能有氯残留,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就无法满足要求了。
随着人类对各种消毒液化学成分认知的提高,一些具有毒性的消毒液,例如氯类消毒液、季铵盐类和过氧乙酸类消毒液被逐渐限制使用,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就严格限制氯类消毒剂参与食品相关的消毒,一些出口型食品企业会深切体会到这些事情。
Oxytech/奥克泰士来自德国,为多组份消毒剂,所采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它与稳定剂结合形成复合溶液。
作为催化剂添加的痕量银离子可以保持长久的效用。
银离子的杀菌作用是基于单价银离子通过共价键和配位键来与细菌蛋白质牢固结合,从而使细菌钝化或沉淀。
奥克泰士属于高效消毒剂,在稀释使用状态下仍然拥有超过99.999%的杀菌率。
奥克泰士没有毒性和残留,经过中国商检局经口无毒检测,通过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和欧盟EMMAS生态审核认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消毒剂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我将在本文中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消毒剂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标准,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效果,并且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在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使用方法和用量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错误使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其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消毒剂的成分和浓度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消毒剂的成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消毒剂的浓度也应当严格控制,避免因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消毒效果和食品安全。
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还对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标准,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应当明确,不同的食品生产环节和不同类型的食品应当选择适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同时,在使用消毒剂时,应当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
最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还对消毒剂的检测和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标准,消毒剂的生产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消毒剂时,也应当定期对消毒剂残留和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成分、浓度、范围、方法、检测和监测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遵守国家标准,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也是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消毒剂的了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和消毒的方法

食品生产车间清洗和消毒的方法一、 清洗和消毒概念清洗就是把工厂和加工设备的污物去掉。
“污物”确切的说就是存于食品接触表面为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矿物质。
消毒是在清洗之后,用消毒剂破坏微生物的繁殖体,进而减少其它微生物的数量。
注意所有表面未经“清洗”,消毒剂是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
1、常用清洗药物:水、碱、酸、软化剂等。
水:要求是无微生物、中性 PH 值和低矿物成分,一般要软化和消毒处理; 清洗消毒用水最好包括热水和冷水,而且压力较大。
对人工清洗来说, 热水的温度应最低 82 ℃或更高。
NaOH :作为普通清洗剂使用的最强碱,1 的 NaOH 溶液 PH 值大约为 13。
由于 NaOH 的高 PH 值,它对溶解蛋白质特别有效,也可以皂化脂肪。
Na 2CO 3:中强碱,其 1 水溶液 PH 值约为 11。
其乳化脂肪、溶解蛋白质的能力一般。
对铝、锡、锌腐蚀性很强。
由于会产生 CaCO 3 沉淀,所以不适用于硬水。
HNO3:强酸,1 水溶液 PH 约为 1,对去除矿物质盐沉淀非常有效,也可以溶解一些蛋白质,HNO3对不锈钢、铝具有保护性,但会腐蚀铬、镍、锡材料。
HNO3具有杀菌作用;H3PO4:中强酸,其 1 水溶液 PH 值约为 3。
腐蚀性比 HNO3弱得多。
因此被广泛用作酸请洗剂。
柠檬酸、醋酸、草酸:弱酸,PH 约为 4.5,主要用于非不锈钢材料的清洗,草酸特别适用于地板等锈斑的去除。
软化剂:当用硬水清洗时,碱液中会出现沉淀,防止:使用软水或添加试剂形成钙、镁的可溶性化合物。
2、清洗方法:有人工清洗和现场(Clean-In-Place)清洗,两种方式:现场(Clean-In-Place)清洗:第一工序:水洗,首先将冷水或温水(50 ℃)送入,时间 3-5min。
第二工序:自动注入碱洗涤剂(0.5~1 )水温60~80 ℃,时间 10-20min。
第三工序:用水冲洗附着残留在管道、容器中的洗涤剂,时间 5-10min。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84消毒剂验收、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84消毒剂验收、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规范消毒剂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消毒效果,防止对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污染。
2.责任:
2.1 采购员负责采购有合格证明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消毒剂。
2.2 品控员负责消毒剂的验收、配制。
2.3 品控部负责本标准操作程序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3.适用范围:
本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消毒剂的验收、配制和使用的管理。
4.内容:
4.1 采购的每批消毒剂,采购员应向供货方索取合格证或产品质量检验证明。
4.2 进厂的每批消毒剂,进公司时,由品控人员进行必要的感官
检查和数量验收,并索取产品合格证明,内容应有该批消毒剂或药品的生产日期、浓度,并保留存档:并通知实验室取样化验有效氯含量并在盛放消毒剂的桶上进行标识,标识内
第1 页共3 页。
食品 消毒剂 标准

食品消毒剂标准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消毒剂的使用则是确保食品安
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消毒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
和加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不同的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范围和杀菌速度,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选择到适合的消毒剂。
其次,消毒剂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
产品说明书上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消毒剂的残留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过高的残留量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注意充分清洗食品,确保消毒剂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
除了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的标准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
不同的食品和加工环境,各国都有相应的消毒剂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消毒剂的种类、规格、使用方法、残留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消毒剂的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消毒剂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消毒剂的选择、使用和标准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
择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并遵守当地的消毒剂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重视消毒剂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大家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产企业可使用的
消毒剂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食品生产企业消毒剂使用
本公司使用消毒剂情况:
1、设施
1、1 墙、窗、地面、下水道沟槽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200配自来水喷洒或擦拭30分钟。
1、2浸脚池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浸泡30秒,洗手池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 2000配自来水浸泡1-2分钟。
2、设备
所有生产所需的设备在生产前后必须进行清洗消毒,生产设备、操作台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喷洒/擦拭/30分钟。
生产工具、容器、桶、盖用食品级二氧化氯母液1:1800配自来水喷洒/擦拭/浸泡5-10分钟,并做好定期维护。
其他消毒剂:
洗手:次氯酸钠50-100ppm,75%酒精;
鞋靴:次氯酸钠,200-300ppm
工作服、更衣室:紫外,臭氧;
接触面:次氯酸钠,200ppm;
罐群、管道清洗等:氢氧化钠1-2%,双氧水3000-5000ppm
手部及工器具消毒、抹布可以使用含氯消毒液的。
浓度手部40-60PPM,工器具消毒可以200-300ppm.工鞋可以用200-300ppm的浓度。
洗手:次氯酸钠50-100ppm,75%酒精;
鞋靴:次氯酸钠,200-300ppm
空间杀菌:臭氧和紫外线
接触面杀菌:次氯酸钠
接触面抑制细菌:75%的酒精
适合食品企业使用的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高水、检科一号等。
具体还要看你是用于什么场所消毒,如空气消毒可以用臭氧、过氧化氢,无人的场所空气消毒还可以用紫外线;
物体表面消毒可以用二氧化氯、、过氧、检科一号等;
手消毒可以用次氯酸钠、高氧化还原电位水、检科一号等;
还有衣服消毒、鞋消毒、工器具消毒等,可以根据需要酌情选择消毒剂,次氯酸钠用得较多;由于列举的为强氧化消毒剂,对金属会有腐蚀作用,控制好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及时清洗。